識別貼皮家具,最主要的是要了解貼皮家具的特點。這裡分享五招識別貼皮家具的方法,以供消費者借鑑。
識別貼皮家具,最主要的是要了解貼皮家具的特點。這裡分享五招識別貼皮家具的方法,以供消費者借鑑。
第一招:看顏色與紋理
正常的紅木家具各部件正反面的紋理和顏色應該是有些許差異。眾所周知,由於同一塊厚木板需按照同一規格厚度或不同規格厚度進行切割,每一塊板材的正反紋理會有所差異,且弦切與徑切所獲得的花紋效果也不一樣,很少或者不可能正反兩面的紋理和顏色完全一致。
如果家具出現正反面花紋、顏色完全一致的情況,則需要仔細甄別。
一些大型家具是貼皮的主要使用對象。一般情況下,一件床或者長案的大邊厚度要在5cm以上,加工成成品料之前,一般會留有一定的加工餘量,故正反兩面的紋理和顏色應該是有所差別的。
但如果差別過大,甚至基本特徵毫無關聯,則也值得懷疑。購買家具時,應著重注意以下幾個部位,大櫃側板、面心板、膛板、抽屜板等用料較薄的部分。
第二招:聞味道
為家具貼皮,必然要用到膠。上面提到,傳統的包鑲家具使用的是大鰾。之所以用大鰾,是因為家具包鑲時容易起泡出皺,用大鰾方便把其中的空氣排出,用烙鐵一熨就十分平坦,而很多化工膠都做不到這一點。
辨認大鰾的方法是用手使勁摩擦家具的表面,摩熱後,聞起來有一股酸腥味。倘若用的不是大鰾而是化工膠水,用此方法可聞到的化學製品的氣味。對於上漆家具,這一方法顯然不再奏效,但可在家具反面或內裡面進行試驗,因為這些地方絕大部分家具是不上漆的。
第三招:觀察部件轉接接縫和榫卯接口處
由於貼皮工藝的局限性,家具的榫卯處不可能進行貼皮處理。如明式曲尺羅漢床,三面圍子與床體的連接處可進行拆卸,如果連接處木材內外的顏色不一致,則一定是貼皮家具無疑。
此外,在家具部件的轉折處,用肉眼也可以觀察到接縫,如果花紋整體流轉自然,沒有突然斷開,則為一木連做。如果花紋斷開,則或為木材拼接或採用了貼皮工藝。
磨損的貼皮
第四招:聽聲音
紅木貼皮家具,包覆其中的一般都不是名貴木材,其木材密度低於貼皮部分的表面材,由於密度不同,在敲擊時貼皮家具與正常家具發出的聲音也有所不同。
正常的紅木家具敲擊時會發出清脆的回聲,有如鐘磬不拖泥帶水,尤其是面心板等部位,而貼皮家具發聲沉悶,拖沓含混。但聽聲音辨別貼皮家具這一招,需長期的經驗積累,要反覆實踐,多多練習才可。
第五招:掂手感
對於中小型家具,可手提家具感知家具的重量,過輕或者過重都值得懷疑。曾有這樣的案例:一些造假者在床的四條腿子中放置鐵塊等重物以增加家具的整體重量,遇到這種情況,可隨身攜帶一塊吸鐵石,在用料厚重的部位試探,如果有吸附力,則要當心。
對於大型家具,可用手感知家具表面溫度的變化,這也是辨認木材密度的一種方法。密度較大的木材,在觸摸的一剎那手感較涼,而密度較小的木材手感的溫度也就相對較高。
除了上述五招,還要了解一點,貼皮家具不能燙蠟,因為燙蠟會使「皮子」起泡。所以貼皮家具只能打蠟或者擦一層薄薄的核桃油,再或者直接上漆。前面舉的那個例子中,陳姓消費者是通過家具開裂這一契機發現的貼皮問題。而家具開裂在北方地區很常見,貼皮家具更是易在開裂的情況下暴露原形。
其實,這不但是對消費者知情權的尊重,對廠家而言更是一種誠信經營的商業道德。從長遠看,制假販假於人於己都毫無益處,任何缺乏道德的商業行為,必有為此買單的一天!
(文章來源:老紅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