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綠、藍這三種顏色在物理學上稱為光的三原色,為什麼要叫光的三原色呢?
這是因為這三種顏色的光無法被分解,而通過這三種顏色的混合,又幾乎能形成所有的顏色。
視頻來源:CCTV
這是初中物理的基本知識點,問題是我們熟知的顏色有紅、黃、藍、綠、青、藍、紫七種,死記硬背極其容易搞混,那如何才能快速準確的記住這三種顏色呢?
很簡單,在現在的圖像呈現相關行業中,紅、綠、藍這三種光是最基本的色光,我們生活中看到的顯示器呈現的各種顏色都是通過這三種顏色的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調和出來的,而在行業中這三種光又縮寫合稱為RGB,即紅(R)、綠(G)、藍(B)三個原色的英文首字母縮寫。
色彩模式是工業界的一種顏色標準,如果你留心注意,你會發現生活中到處都會有這個縮寫的存在。記住這個縮寫,你想忘記光的三原色是哪三種顏色的光都不行。白光通過稜鏡後被分解成多種顏色逐漸過渡的色譜,顏色依次為紅、橙、黃、綠、青、藍、紫,這就是可見光譜。其中人眼對紅、綠、藍最為敏感,人的眼睛就像一個三色接收器的體系,大多數的顏色可以通過紅、綠、藍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產生。
同樣絕大多數單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紅綠藍三種色光。這是色度學的最基本原理,即三基色原理。三種基色是相互獨立的,任何一種基色都不能有其它兩種顏色合成。
紅綠藍是三基色,這三種顏色合成的顏色範圍最為廣泛。紅綠藍三基色按照不同的比例相加合成混色稱為相加混色。紅色+綠色+藍色=白色。
牛頓發現光的色散奧妙之後,牛頓開始推論:既然白光能被分解及合成,那麼這七種色光是否也可以被分解或合成呢?於是,紛繁的實驗和不停的計算充斥著他日後的生活。一段時間後,牛頓通過計算,得出了一個結論:七種色光中只有紅、綠、藍三種色光無法被分解,於是也就談不到合成了。而其他四種色光均可由這三種色光以不同比例相合而成。於是紅、綠、藍則被稱為「三原色光」或「光的三原色」(注意,這有別於我們熟知的顏料的三原色「品紅、黃、青」)。牛頓通過計算得出上述結論後,未能完成實驗,便與世長辭。牛頓死後的若干時日之後,他的學生們終於完成了他未完成的實驗,配以牛頓生前的計算,從而使光的色彩論正式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