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開始陸續出臺地方無人機管理規定。繼江蘇無錫、四川之後,9月7日,廣東省深圳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發布了《深圳市民用輕小無人駕駛航空器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深圳文件」),向社會徵求意見。
深圳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稱為「無人機之都」,眾多知名深圳無人機企業生產的產品風靡世界各國。
深圳市政府在對該文件說明中指出,應當以更加包容的態度支持無人機產業發展,在確保安全和產業發展之間取得平衡。
深圳文件通過立法的形式對無人機禁飛區的管理作出規定,將航模也一併納入無人機監管。
深圳市在對上述文件的說明中稱:「關于禁限飛區域的設置,各地有不同的規定。我們認為,對輕小型等在低空空域運行的無人機,其在機場障礙物限制面外、距機場跑道兩側各10公裡、跑道兩端各20公裡範圍內的低空飛行不足以影響民用航空安全,可考慮不將上述區域一律設為禁飛區。我市作為無人機之都,應當以更加包容的態度支持無人機產業的發展,在確保安全和產業發展之間取得平衡。」
說明稱,因此,《辦法》區分了禁飛區和限飛區,將機場障礙物限制面以及民航航路、航線列入禁飛範圍,而將機場障礙物限制面外、距機場跑道兩側各10公裡、跑道兩端各20公裡範圍內設為限飛區,嚴格控制飛行高度。同時,為了安全和保衛需要,將市、區黨委和政府、軍事管制區、監管場所、通信、供水、供電、能源供給、危化物品貯存等重點敏感單位、設施及其周邊100米範圍以及大型活動現場、交通樞紐、火車站、汽車客運站、碼頭、港口及其周邊100米範圍列入禁飛範圍。
文件稱,無人機需在白天視距範圍內飛行,飛行半徑不超500米。
對於違反文件規定的個人,根據不同情況,處罰200元到5000元不等。
深圳文件得到業界的多數叫好。
全球最大無人機廠商——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在給澎湃新聞發來的聲明中,稱讚深圳市政府此次出臺的徵求意見稿是在充分研究了無人機安全現狀、用戶使用習慣、廠商生產情況的基礎上,經過充分討論、權衡而得出的。徵求意見稿體現出深圳市政府不僅在解決安全威脅,也在規範產業發展,同時提供給用戶合法飛行的權利和便利。
不過大疆也指出,目前的徵求意見稿仍有需要再商議的部分,公司將會認真研究,提供合理的反饋意見。
以下是澎湃新聞整理的要點。
哪類無人機納入監管?包括航模今年初以來,成都、重慶等地機場頻發無人駕駛飛行器幹擾航班運行、威脅航空安全的惡性事情,將無人機行業推向了風口浪尖。
然而令無人機行業感到委屈的是,幹擾成都機場的飛行物是固定翼飛行器,幹擾重慶機場的飛行物是固定翼和風箏,並非大疆等消費級無人機。
深圳文件明確將加載飛行控制模塊或者使用衛星和圖像下傳輔助飛行的航空模型納入監管。深圳在文件說明(關於《深圳市民用輕小無人駕駛航空器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的說明)中指出,此類航模和無人機無異。
此外,文件說明指出,考慮目前對民航以及公眾安全造成威脅的主要是消費級無人機,《辦法》本著問題導向的原則,將監管對象界定為大於等於0.25千克、小於7千克的輕小型無人機。
機場附近20公裡能飛嗎?別飛太高基本都行關于禁限飛區域的設置,各地有不同的規定。
深圳在文件說明中指出,對輕小型等在低空空域運行的無人機,其在機場障礙物限制面外、距機場跑道兩側各10公裡、跑道兩端各20公裡範圍內的低空飛行不足以影響民用航空安全,可考慮不將上述區域一律設為禁飛區。
實際上,在一些非特大城市,如果跑道兩端20公裡範圍全面禁飛,影響面頗大。
深圳文件說明指出,《辦法》區分了禁飛區和限飛區,將機場障礙物限制面以及民航航路、航線列入禁飛範圍,而將機場障礙物限制面外、距機場跑道兩側各10公裡、跑道兩端各20公裡範圍內設為限飛區,嚴格控制飛行高度,要求飛行高度不得同時高出原地面30米和機場標高150米,就可以讓無人機起飛。
無人機什麼時候能飛?白天,飛行半徑不超500米除在室內或攔網內等隔離空間飛行外,無人機應當在晝間目視範圍內飛行,其飛行半徑不得超出500米,且相對地面高度不得超出120米。
對飛行半徑不得超過500米的限定,有部分無人機愛好者持有異議。
大疆方面對澎湃新聞表示,無人機航拍的意義在於「換一個角度看世界」,嚴格限定飛行半徑不符合產品使用特點。部分無人機被應用於搜索救援,如限定在500米以內,工作無法開展。
是否需要申請空域?大多數情況不需要此前不少地方公安機關都要求,開展「低慢小」航空器飛行活動,應當預先向空軍或民航空中管制部門提出申請並得到批准。
深圳文件指出,僅兩類情況需要提前申請:
(一)因現場勘察、施工作業、航空拍攝等需要在禁飛區域飛行無人機的;
(二)夜間飛行無人機或者無人機飛行高度超出本辦法限高要求的。
如何處罰?個人200元到5000元不等目前民用航空的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以及中國民用航空局出臺的文件,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民用機場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飛行基本規則》《通用航空飛行管制條例》涉及法律責任的規定,且並非針對無人機違法行為。中國民用航空局出臺的文件雖然對無人機的運行管理作出了規定,但由於文件權限限制,仍然無法對違法違規行為設置處罰。
深圳文件說明指出,需要通過立法明確相關法律責任,對違法違規行為予以懲戒。澎湃新聞梳理來看,無人機駕駛員的處罰款額最低200元,最高5000元。
如無人機駕駛員違反規定操控無人機飛行的,由公安機關處1000元罰款;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有關規定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予以處理。
如無人機駕駛員違反規定,改裝、破解無人機或者篡改無人機產品標識的,由公安機關責令改正,並處1000元罰款。
個人違反規定,提供無人機改裝、系統破解等服務或者篡改無人機產品標識的,由公安機關對個人處1000元罰款;情節嚴重的,對個人處5000元罰款。
是否需實名登記?實名信息需傳送至政府服務管理平臺深圳文件指出,無人機首次飛行時,應當通過激活認證的方式登記所有人的姓名和行動電話號碼。無人機轉讓、損毀、報廢、丟失或者被盜的,無人機所有人應當及時變更或者註銷登記信息。無人機生產企業應當將無人機所有人的登記信息實時傳送至政府服務管理平臺。
關於政府服務管理平臺,文件解釋道,無人機生產企業自有的服務管理平臺應當接入政府服務管理平臺,按照規定提供共享數據信息,並確保身份認證、禁飛區、限飛區設置等功能數據與政府服務管理平臺一致。無人機生產企業應當採取措施,確保無人機飛行時接入政府服務管理平臺,並協助有關部門對無人機進行管控。
不過大疆方面建議,取消關於實名購買的要求。一方面,這一類無人機主要應用於個人娛樂,且部分用戶購買是作為禮品贈送他人,購買者並非實際使用者。相較而言,實名激活和登記可以實現人機關聯,將責任落到實處。另一方面,由企業進行數據收集,需要承擔用戶隱私風險,並不適宜。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