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想要深入了解蔡康永,是因為他的一個訪談節目:我鼓勵大家做一個冷淡的人。
這個訪談節目不到九分鐘,但我卻看了無數遍。因為蔡康永用溫柔的聲音說出了充滿智慧的話語。
同樣地在他的書裡,他也教會了很多人什麼是真正的情商,以及如何活出自我。
蔡康永:一個溫暖裡藏著刀的主持人
蔡康永從小生活在舊派上海家庭的氛圍裡,他的爸爸很喜歡宴客。在看著爸爸每次都把最好的東西給客人時,還是小孩子的蔡康永是感覺很痛苦的。比如說吃螃蟹就只能吃到蟹腳,而吃不到最美味的蟹殼。
但正是從小看著爸爸這樣真誠對待客人的行為,蔡康永才成為了喜歡觀察別人,溫暖別人的主持人。
因為爸爸教會了他:客人最重要,客人開心我們就開心了。這和現在很多人的待客觀念(喜歡把好東西藏起來留給自己,把壞東西送給客人)是不一樣的。
因為自身經歷,見識過社會不同階層的人。所以蔡康永深諳人性的黑暗和脆弱。
如果認真仔細地觀察蔡康永對待他人的態度時,我們就會發現他對弱勢群體不吝嗇溫暖,對不可一世的人反而會潑上一盆冷水。
就是這樣一個溫暖裡藏著刀的主持人,雖然很多人說他說過的話,或者寫下的書大多數是毒雞湯,我覺得依然教會了我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
蔡康永教會我人生最重要的三件事
1,什麼是真正地做自己
「我們真的明白我們是什麼樣的?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嗎?」
蔡康永說很多讀者喜歡讓他在書上寫「做自己」這三個字,每次他都很想抬槓問對方什麼是做自己。
包括他在網絡上看到很多人喜歡不忘初心這個詞,但他覺得大家根本不記得自己的初心是什麼。
他覺得其實大家只是人云亦云地在做一些事情,根本沒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所以蔡康永認為做自己,首先得找到自己,然後具體地去執行目標,而不是沉浸在迷茫中。
包括在做自己的時候,難免會聽見嘲笑聲和質疑聲。我們要選擇和這個世界和解,但不是妥協。
世界著名設計師山本耀司說:「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什麼,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強的東西、可怕的東西、水準很高的東西相碰撞,然後才知道「自己」是什麼,這才是自我。
所以做自己的過程,其實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強的過程。
2,每個人都應該要有自信
我從小就是一個很自卑的人,因為童年寄人籬下的生活讓我看著別人的臉色過日子。所以很多時候,我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需求,甚至要委屈自己去成全別人。
蔡康永說他遇見的很多人其實都沒有自信,然後也不知道自己要幹嘛。這是一個很可怕的惡性循環。
所以失戀的人甚至下跪或者自殺想要挽回前任,剛畢業的大學生找工作屢屢受挫就想回家啃老。
但讀完蔡康永的書以後,我明白了每個人首先要努力,有能力就能帶給你自信。
你開始懂得王爾德說過的那句話: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
你不僅帶給自己更好的物質生活,也能夠有力量保護好自己在意的人。
3,明白很多事情是沒有意義的
大概每個人都想過人為什麼要活著這個問題,想的更多的人可能會覺得,談戀愛有什麼意義?讀書有什麼意義?
但蔡康永說:我們被意義這兩個字綁住了,我們做很多事情都在乎它有沒有意義。
因為在大眾潮流文化高捧愛情的時代,其實意義和愛情都被高估了。
所以蔡康永的做法是,先去接受你要做的這件事情是沒有意義的,任何再去當中尋找意義。
而追求意義的人其實就是在追求快樂,但其實平靜才是一個更好的心態。就像日本作家太宰治在《人間失格》裡寫的:倘若沒有過度的歡喜,便不會有極度的悲傷。
當我明白很多事情是沒有意義的以後,我就更能坦然地面對每一天的生活,用最平靜的心態。
蔡康永:《因為這是你的人生》
蔡康永在《因為這是你的人生》書裡說很多人一離開學校,就把學習拋到腦後了。
但其實不管是想要獲得新知識,還是更好的與自己,與他人相處的能力,都需要我們去學習。
學習也是我們保持生活樂趣最好的方式。
就像羅素在自傳裡所寫的:三種單純然而極其強烈的激情支配著我的一生。那就是對於愛情的渴望,對於知識的追求,以及對於人類苦難痛徹肺腑的憐憫。
結語
人都很喜歡給別人下定義,貼標籤。但請花更多的時間在自己身上,想想自己符合什麼樣的標籤,因為人的一生最寶貴的時光就是自己獨處的時候。
蔡康永說過的話和寫過的書,我相信絕不僅僅只是毒雞湯而已。
如果真的是,那這一碗,我先幹為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