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終究是一部詮釋如何給予愛和接受愛的青春小說

2020-12-23 春城花草香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於1987年創作的一部長篇戀愛小說。

小說的名字「挪威的森林」取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英國搖滾樂隊披頭四的一首同名樂曲。歌詞表現了青春的「我」與一位女孩在挪威木屋裡約會的場景,這是一隻靜謐、憂傷、又讓人沉醉的曲子。

可以說,三十年來以《挪威的森林》為代表的村上春樹的作品均不同程度的影響了城市青年的審美趨向、生活格調,乃至心靈品味。

尤其是這部大家熟知的《挪威的森林》更是成為「小資格調」的參考版本,或者說成為了一些人心目中的文化符號。美國著名華人學者李歐梵稱這部小說為二十世紀對中國影響最大的十部文學譯著之一。

《挪威的森林》講述了:男主角渡邊與患有精神疾病情緒不穩定的直子和開朗活潑的綠子兩個女孩之間的愛情糾葛,同時渡邊經過迷茫和彷徨也獲得了成長的一個青春故事。

村上春樹大部分作品,都呈現出典型的後現代主義和超現實主義風格,但這部《挪威的森林》卻是例外。他採用舒緩平靜,又極其通俗的筆調來刻畫青春裡刻骨銘心的風景,以及描繪主人公失落孤獨的心境。

《挪威的森林》到底這是一部什麼樣的小說?村上春樹曾經這樣評價:

「我看過許多小說,大部分寫的都是愛,處理的始終是如何給予愛和如何接受或不接受愛......而我自己在這部小說中所描寫的種種樣樣的愛,我想也沒有超越那種意義上愛的形式......

接下來,我們就通過渡邊和不同女孩之間的情感關係,解析這部小說是「如何表達給予愛和接受愛」這個愛情主題的。

渡邊和直子的情感關係

渡邊和直子的情感是推動《挪威的森林》裡情節發展的主線。整個小說是從渡邊與直子的不期而遇開始,到渡邊愛上直子,以及牽掛和懷念直子來構架完成的。

可以說,渡邊和直子的感情極其複雜,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之間的實情已經變得模糊不清。但不管在渡邊的生命裡有哪個姑娘介入,他都始終沒有放棄對直子的那份責任。而這種責任既不等同於友情也不等同於親情,更像是愛情,小說裡有這樣一段話說明了這種狀態:

我仍然愛著直子,儘管愛的方式在某一過程中被扭曲的難以思議,但我對直子的愛是毋容置疑的,我在心裡始終為直子保留了一塊別人未曾涉足的園地。

當然在渡邊寫給玲子的信中,也表明了自己對直子的愛:「我愛過直子,如今同樣地愛著她......在直子身上我感覺到的是 嫻靜典雅而澄澈晶瑩的愛。」

有愛才能有責任,所以渡邊是真的愛直子,以及於直子離開人世的很長時間裡,渡邊都憂鬱恍惚。

反過來,直子並沒有真正的愛過渡邊,她真心愛的人是木月。但她卻又拒絕和木月有親密接觸,而是與渡邊發生了肉體關係。

子身上體現的是一種典型的愛與性分離的情形,也正因為如此的矛盾,才促使直子的精神才走向崩潰。

小說裡的有一個情節,也說明直子對渡邊沒有那麼愛。那就是渡邊再給直子的信中提到了傾心自己的綠子和綠子的父親,但直子回信口氣非常平靜:「綠子那個人看起來很有趣,看完那封信,我覺得她喜歡上了你」。

愛情的本質就是自私的,容不下第三個人的情感,但是直子卻對綠子的出現表現平淡,沒有任何的嫉妒情緒表現出來。

這似乎是很不符合情理的,只有一種情況可以解釋,那就是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情感沒有那麼濃烈的時候,或者說情感不是特別深刻的時候。

綜上分析,渡邊對直子的愛表現得既真誠又彷徨,而直子對渡邊的愛表現得比較疏淡,更像是一種友情或是親情。

渡邊和綠子的情感關係

小說裡,渡邊是在一種糾結狀態下和綠子開始交往的。他一方面放不下直子的病情和柔情,另一方面又迷戀綠子的青春活力。渡邊處於這種猶豫不決的情感狀態當中。

即使直子已經去世,但渡邊對待綠子的態度也很謹慎。他在還沒有十分確定和綠子的關係之前,即便他和綠子睡在一張小床上;即便「綠子把鼻子貼在我的胸口,手搭在我的腰上。」渡邊也是克制住了自己的情感,一直等到綠子睡去,才去看書。

反過來,綠子對渡邊的感情像一團火,是毫無保留的奉獻。小說裡綠子的一翻話,足可以表明綠子對渡邊的情感:

我本來很想也愛上一個英俊的男孩,但沒辦法,就是看中了你......現在我就在你的懷裡表白說喜歡你,只要你一聲令下,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你還不認為這是大甩賣?你要是還不買,我不久就到別出去。

男女情感中,一般都是男性主動,而像綠子這樣積極主動表白,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大甩賣」的情況不多,足可以說明綠子是一個感情炙熱,大膽追愛的女生,並且能夠看出來她非常喜歡渡邊。

綜上,渡邊對綠子的愛就像一池春水,不溫不火;而綠子對渡邊的愛就像秋陽裡的楓樹葉,熱情似火,隨時燃燒

渡邊和初美的情感關係

當你細細品味小說之後,你會發現,渡邊心目中最理想的女性既不是直子,也不是綠子,而是永澤的女朋友初美

為什麼會這麼說?通過小說的兩段描述足可以說明這一點:

小說裡有一段渡邊的心裡話:「初美看起來總是那麼華貴而高雅,我非常喜歡他,如果自己能有這樣的戀人,我壓根就不會去找別的女人睡覺。」

從這段渡邊心裡對初美的評價,完全可以看出渡邊對初美的欣賞和愛慕之情,並把初美放在一個沒有女孩能和她媲美的位置

小說裡還有一段關於渡邊對初美的感覺。那是渡邊開車送和永澤吵架的初美回宿舍,坐在初美身邊的渡邊,心裡莫名的湧出了「令人震顫的情感」。

而這中莫名讓人震顫的情感,渡邊十二年以後才弄清楚是什麼,那是一種「直欲燃燒般的天真爛漫的憧憬.....初美所搖撼的正是我身上長眠不醒的自身的一部分...她的的確確是一位特殊的女性。」

從渡邊喜歡初美的這件事上不難看出,渡邊的內心裡潛藏著一種嚮往純真的情懷,而初美正是他「少年憧憬」的象徵。

儘管渡邊對初美如此迷戀,但初美卻是渾然不覺,初美在小說中筆墨不多,她不堪忍受家庭安排的婚姻,自殺了,初美內心深愛的人是永澤。

綜上,渡邊對初美的情感可以歸為單方面的暗戀,是那種遠遠和默默的欣賞以及幻想的情感。

結束語

《挪威的森林》中的青春男女,他們之間無論是給予愛,還是不給予愛,無論是接受愛還是不接受愛,總之都組成了青春這段匆匆旅程中一段迷惘而又悽婉,充實而又寂寞,無奈而又懺悔的風景,感動著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也讓一代又一代的中年人緬懷。

文學評論家白燁先生曾經這樣評價這部《挪威的森林》:

《挪威的森林》以紀實手法和詩意語言」注重表現「少男少女在複雜的現代生活中對於純真愛情和個性的雙重追求……超出了一般愛情描寫的俗套,而具有更為深刻的人生意義。

(全文完)

我是春城花草香,聽風賞雨,採菊南山,希望送你一段輕鬆有趣的時光。

相關焦點

  • 《挪威的森林》是一本戀愛小說嗎?|村上春樹
    ∞《挪威的森林》,上海譯文出版社我之所以在腰封加入「百分之百的戀愛小說」這句話,說起來
  • 《挪威的森林》:並不是一本百分百的戀愛小說
    村上春樹不太給自己的小說寫後記,但《挪威的森林》是個特例。他坦承:「這部小說具有很重的私人性質。可以獻給我離開人世的幾位朋友和留在人世的幾位朋友」。因為總也找不到固定的居所,所以仍舊在歐洲各地遊蕩,在各種場所繼續寫這部小說。那本沾滿咖啡(和莫名其妙的種種)汙漬的厚厚的筆記,至今仍然留在村上的的手邊。村上如此珍愛的這本小說講述了19歲的主人公渡邊與兩個女孩直子、玲子的愛情故事,在直子自殺後,在悲痛中領悟了如何與世界相處的過程。
  • 《挪威的森林》死者的安魂曲,生者的墓志銘
    ——《挪威的森林》讓我將你心兒摘下,試著將它慢慢融化,看我在你心中是否,仍完美無瑕……——《挪威的森林》在寫之前,我推薦這首由伍佰看過村上春樹所寫小說《挪威的森林》後創作的曲子,伍佰也由此將它命名為《挪威的森林》。
  • 做愛不等於戀愛:一直被誤讀的非戀愛小說《挪威的森林》「深度」
    有一天終究會結束的。——村上春樹,1987做愛不等於戀愛。《挪威的森林》(1987)是村上春樹的第5部長篇,也是或大概是村上春樹至今賣得最暢銷的一部長篇。小說被譽為百分之百的戀愛小說加以宣傳,引得少男少女流幹青春期的眼淚。
  • 《挪威的森林》:愛的傷痛,是最好的成長
    80、90後的愛情啟蒙:《挪威的森林》;文藝青年的必修課:《舞!舞!舞!》;現代人探尋精神成長和靈魂自由:《海邊的卡夫卡》;......可以說,他的書幾乎滿足了人們對文藝的幻想。今天呢,梅也就要帶大家一起走進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一起來看。
  • 人到中年才讀懂《挪威的森林》,男人的性和愛是可以分離的
    《挪威的森林》這本書充斥著孤獨和死亡的影子。正如扉頁上寫著,「先給許許多多的祭日」。書中服下毒藥的人永遠定格,但飲下解藥的人,繼續樂觀生活。當孤獨與你如影隨形,或許《挪威的森林》可以是你的解藥。時過境遷,待到對人性有更深刻的理解之後,我開始重新定義《挪威的森林》,與其說這是一部愛情小說,不如說這是一部描寫人格的成長小說,它帶領我們重新走進所有人都曾有過的青春期迷茫,以及可能已經忘卻的情感悸動。
  • 《挪威的森林》所表達的
    其中《挪威的森林》無疑是作者自傲最為成功的一部書,在全世界範圍內也獨具標識度,他以紀實的手法和平述的語言寫出了少男少女在步入複雜的社會生活中,對於純真的愛情和個性發展的雙重追求,在一系列事件中從懵懂走向成熟,不斷成長,明白人生的意義的故事。
  • 咽下村上春樹這杯「苦咖啡」,談談《挪威的森林》中性與愛的分離
    他把村上春樹的小說歸結為此類,認為在其中「看不到日本人今天的生存狀況」,甚至斷言:「如果有一天村上春樹也獲諾貝爾文學獎了,那就是我們長期崇敬的那些偉大作品的災難。」雖然我比較喜歡閻連科,但他的這種論調卻對我起到了反向作用,讓我想要具體了解一下究竟什麼是「苦咖啡文學」。於是,我選擇了村上春樹在中國最出名的小說《挪威的森林》。
  • 挪威的森林
    細細品讀,有種味道瀰漫其間,難以消散。年輕的我與她共同度過了一晚上,這裡本應該發生什麼,可最終什麼也沒有發生。這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呢?I lit a fire。我認為,村上在其小說中將此展現的淋漓盡致。書以Beatles的這首歌命名,村上想說什麼?書名作為一個提綱挈領的東西,在此而言,它存在的意義便是貫穿小說本身的格調。那麼《挪威的森林》到底講了什麼呢?
  • 《挪威的森林》:撥開雲霧,離開以「成長存在」式繼續前行
    村上春樹是在三十多歲,將近四十歲的時候,獨自一人前往德國,完成了《挪威的森林》這部小說的。小說裡的主人公渡邊也是在同樣的年齡前往德國,緬懷自己過去年少時的蹉跎歲月。如此一來,與其說是渡邊緬懷青春,不如說是村上想要抓住青春的遺痕,趁著自己還未完全忘記,趕緊將它記錄下來,用以告別。這才有了這部不同於以往任何寫作風格的戀愛小說《挪威的森林》。
  • 《挪威的森林》除了性、愛和死亡,更應該看到成長
    《且聽風吟》是村上春樹的處女作,而《挪威的森林》則被認為是村上最出名的作品,一方面是因為有了之前經驗的積累所以村上在寫作技巧和文字駕馭方面都有了更大的提升,另一方面,因為這部小說內容題材,就是講了一個流暢的關於愛情的故事,沒有燒腦的推理,沒有隱喻的象徵,就是明白曉暢地把故事說出來,
  • 讀懂《挪威的森林》的三個未解之謎,心胸豁達地委身於生活的河流
    電影《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樹親自擔任編劇,由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影視作品。由於原著有眾多的讀者,因此,電影上映之前備受期待,而上映之後又遭到了很多吐槽。或許是因為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本身就有很大的差別,文字能留給讀者更多想像的空間,而電影雖然可以給觀眾更多視覺的衝擊,但是留給觀眾想像的空間卻有限。暫且不論電影《挪威的森林》的商業價值及口碑,就電影本身而言,所傳遞的一些青春期的共性問題,卻是引發觀眾深思的。
  • 《挪威的森林》為何充斥著性和死亡?
    村上春樹的行文風格和他小說的故事背景,有種插上翅膀跨越語言與文化的神奇魅力,這也是他的書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很暢銷的原因。小說裡面的人物不管是衣著,服飾,食物,所讀的書和所聽的音樂,都是西方流行文化中為各國人民所熟悉的部分,比如披頭四樂隊的挪威的森林,李斯特的巡禮之年。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裡有著你我逝去的青春
    你也許會問,你不是要寫《挪威的森林》嗎,怎麼聊起自己的青春來了。你有所不知,聊《挪威的森林》只能先聊這該死的青春。這部充滿了死亡的作品,就是村上春樹寫給當時像你我一樣不開竅男生的青春墓志銘啊。「獻給許許多多的祭日。」
  • 《挪威的森林》表達的愛情,用兩個詞概括就已足夠
    》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在1987年創作的一部長篇愛情小說。小說《挪威的森林》的名字來源於20世紀60年代英國搖滾樂隊披頭四樂隊的同名音樂,歌詞展示了年輕的「我」在挪威木屋裡與一個女孩相遇的場景。這是一個安靜、悲傷和令人陶醉的曲調。30年來,以《挪威的森林》為代表的村上春樹的作品不同程度地影響了都市青年的審美風尚、生活方式和精神品位。伍佰的經典歌曲《挪威的森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挪威的森林》生活還是需要一點希望的,哪怕是一點亮光
    今天我和大家聊聊我最近看的一本小說《挪威的森林》。這本書是我很喜歡的一位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作品,最近我喜歡上了作家村上春樹,並一舉榮登我最喜歡的作家排名,沒有之一。《挪威的森林》於1987年所著,自該書在日本問世,截止2012年在日本共銷出1500餘萬冊。
  • 我真的太寂寞了,非常非常的寂寞一一重讀日本小說《挪威的森林》
    記得很早以前就讀過日本小說《挪威的森林》,當時大家都說是一本好小說,可當時讀後也沒有什麼感覺。後來想想也沒了什麼印象。近來無聊,在網上看到有這部小說,打開又重讀了一遍,卻有了不一樣的感受。《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在1987年寫的一部長篇愛情小說。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誰的青春沒有一段故事
    本來這期要聊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的,但是因為聖誕節要到了,在無能為力的年紀去聊我們的曾經,去聊與理想有關的故事,會變得很感傷,很不符合氛圍,所以決定聊村上春樹的這本愛情小說,挪威的森林,但其實挪威的森林也並不算是一個結局很完美的愛情小說,但是不重要了。我在高中的時候,曾經特別迷戀村上春樹。
  • 如何看待《挪威的森林》中的性描寫?
    村上春樹的作品看得比較少,最開始接觸的是他的處女作品《且聽風吟》,看完後才下定決心看被很多人津津樂道的《挪威的森林》。1看完第一遍的感想是經典的作品還能有這麼露骨的寫法呀,之前會覺得只有成人小說或者不入流的作品才會大幅度的描寫性,如果尺度沒有掌握好就容易變成「低級趣味」,失去了深度。前言有介紹《挪威的森林》被人質疑色情時,村上春樹反駁的論點:「我是想把它寫得純淨些的。
  • 村上春樹:成年人最大的成熟,就是讀懂了《挪威的森林》
    1987年,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發表了自己的長篇愛情小說《挪威的森林》。一經問世就在日本銷出760餘萬冊(1996年統計),這在只有一億多人口的日本是一個奇蹟,平均每十五個日本人就有一人有這本書。這是一本關於戀愛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