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觀園:曾經門庭若市,如今遊客寥寥,能否重現「網紅」氣質?

2020-12-21 騰訊網

2020年上海旅遊節近日啟幕。一眾熱鬧喧囂的文旅打卡點、名勝景區之中,上海老牌流行地標——上海大觀園,反倒顯得格外低調。園內遊客寥寥,步履緩緩,別有江南風情意趣,但也有「養在深閨人未識」的遺憾。

在87版《紅樓夢》電視劇萬人空巷的當年,上海大觀園同步開放,無數上海人、乃至周邊城鄉居民,滿懷對文本的敬意和流行的追捧,幾乎踏破了上海大觀園的門檻。而今,30餘年過去了,上海大觀園日益寂寥,日均入園人數甚至超不過800人。

好在,新的時代意義正在形成——上海大觀園所處的青浦區金澤鎮,從城市邊緣地帶,一躍成為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前沿陣地,近兩年裡,學界、文藝界出現了較普遍的聲音:「上海應成為江南文化的學術、文創和國際中心」「上海大觀園應成立市級江南文化研究中心的上海江南文化書院,規劃、組織和統籌全市的江南文化研究工作」……

帶著被遺忘的風光景致、被低估的文化意涵,上海大觀園再次回到大眾視野下。

本文圖片:李茂君、車佳楠、李成東、杜晨薇 攝

(一)為遊客營造《紅樓夢》沉浸式故事現場

「知道上海大觀園嗎?去過嗎?」40歲以上的上海人通常會欣然一笑,「小時候春遊的時候去過,不過好多年沒再去了」。年輕一點的上海人,許多人從沒去過大觀園;而新上海人,大多不知道上海大觀園在哪裡。

作為一座江南仿古園林、4A景區,上海大觀園是否依然值得追捧?

《紅樓夢》中,曹公借賈府主人們的腳步,三次帶著讀者遊歷了大觀園。怡紅院、櫳翠庵、梨香院、瀟湘館、蘅蕪苑、蓼風軒、稻香村……筆墨每行至一處,都是鮮活的人、情、事:怡紅院裡,晴雯病補孔雀裘;沁芳閘邊,寶黛共讀西廂記;山石僻靜處,憨湘雲醉眠芍藥裀……

而到了上海大觀園裡,20餘處院落和景致,是「復刻」,卻又遠不止於書中意境。

有鳳來儀閣前。車佳楠 攝

丹鳳榭與省親別墅。李茂君 攝

87版紅樓夢劇照 資料照片

1984年,上海大觀園裡的怡紅院由上海園林設計院總建築師梁友松操刀,最先成型。並沒有以「寫實」為唯一原則,而是充分發揮想像,在建築和園藝設計中,更多將人物命運、性格寓於其間。

怡紅院入門右見西府海棠,左見芭蕉和羅漢松。海棠紅若施脂、弱如扶病;芭蕉葉闊大,可書寫,所謂「書成芭蕉文猶綠」,這是園藝大師為了渲染主人賈寶玉的脂粉氣和書卷氣特意設計的。「種植羅漢松,則是賈寶玉最終歸宿的隱喻。」上海大觀園副總經理劉勤說。

怡紅院後花園一瞥。杜晨薇 攝

到了蘅蕪苑,迎面高聳的玲瓏山石,將院內的房屋悉數遮住。《紅樓夢》中賈政初入大觀園,對這一景致頗為不滿:「此處這一所房子,無味得很。」可一旦繞過山石,建築師的心意卻瞭然:樓閣用了中式古典宅邸中常見的兩面廳,南冬暖、北夏涼,將主人薛寶釵之特殊地位烘託出來。院門上書三個顏體字「蘅蕪苑」,又在角落裡遍種爬山虎、常春藤,毫不掩飾薛寶釵穩重端莊,卻又處事圓滑、攀附的性情。

蘅蕪苑內玲瓏山石。李成東 攝

爬山虎遍種,映襯蘅蕪苑主人攀附個性。杜晨薇 攝

妙玉所居櫳翠庵,牆面用了青灰色和米黃色花崗巖鑿砌。可粗獷的巖石牆內偏偏坐著一座精雕細琢的漢白玉像,聯想清冷孤傲的妙玉慘遭強盜擄走的小說結局,園林設計師的用心便可知了。

大多數中式園林的遊覽,可以任意東西、信步慢行。可上海大觀園,卻頗像一個沉浸式的故事現場,必定要按照特定的遊覽路線走一遭,才能得其精妙。從起點「曲徑通幽」處出發,經怡紅院、櫳翠庵,過三春居所後,到蘅蕪苑,最後是瀟湘館……一部興衰榮辱的家族史,一段悽美錯位的愛情,逐一道來。

不僅如此,設計師的大膽創新還體現在將曹公筆下太虛幻境等超現實的神話世界、寧榮二府功名利祿的現實世界、大觀園裡烏託邦式的童話世界三個空間語境糅合在一起,於入園處設計了10米高的「太虛幻境」牌樓,以及展現金陵十二釵命運的大照壁;並一改原著中怡紅院與瀟湘館親密的方位關係,將蘅蕪苑安插其中。如此設計構想,不免得罪一批「寶黛迷」,卻明示了人物最終結局,似乎在不斷提醒著遊客跳出人物視角,看清大觀之境不過紅樓夢一場。

刻著金陵十二釵的大照壁。李茂君 攝

寶黛共讀西廂(87版紅樓夢劇照) 資料照片

(二)園區堪稱古樹名木與古董家具博覽館

上海大觀園雖已建成32年、連續13年未修繕更新,卻因保護得當,依然保留著雕欄玉砌猶在的新鮮模樣。然而,在上海大觀園總經理孫儉看來,內在的變化時刻發生著,甚至不斷消解著傳統文化的光環——

上海大觀園建成前10年,年均接待遊客超過140萬人。到2000年後,園區一年的客量斷崖式下跌至35萬左右,大致規模勉強維持至今。不久前,記者於周末中午時間造訪,當時園內人數僅152人。「對於上海大觀園這樣一個傳統文化的薈萃地來說,十分可惜。」孫儉說。

事實上,當初上海大觀園建造之精、設計之巧,的確已突破了《紅樓夢》的文本意義。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景觀學系學者劉悅來指出,上海大觀園不光是還原了一個經典文本的場景,創造出頗高的文化旅遊價值,也創造了中國建築園林藝術南北交融的現象。

在園區中軸線上,元春省親時行皇家大禮的大觀樓、行家禮的「輔仁諭德」堂等,均是一片碧綠琉璃瓦(按封建禮制,等級僅次於黃色琉璃瓦)。「這是典型的皇家園林風格。」而在東西兩側各處,景觀又回歸小巧玲樓、色彩素雅的江南園林風格。雖是仿古建築,卻是三千年以來中華造園完整宏大的園林典範。

省親別墅系皇家園林風格。李茂君 攝

中軸線兩側建築均為江南園林風格。杜晨薇 攝

此外,園區建設之初,數百員工曾盡心竭力奔走全國各地換購紅木家具,搜羅了大批量明清以及近代的奇珍異寶。如正門門廳一對石獅,乃原清乾隆年間北京某王府鎮宅之物;丹鳳榭楠木透雕的落地罩,相傳是晚清年間作品;櫳翠庵內室東間一張紅木榻床,西間博古架上陳列的各式名貴茶具,均為明代家具、器皿式樣。

園內到處是明清風格紅木家具,十分珍稀。李成東、李茂君、車佳楠 攝

「現在是黃金易得,紅木難求,想再搜羅這麼多寶貝已無可能。」來自浙江金華的田青城夫婦,上世紀90年代曾來上海大觀園遊玩,如今20多年後重遊大觀園,盯著怡紅院裡的紫檀木製屏風感慨不已。在不少遊客看來,稱上海大觀園為紅木古董家具博覽館,亦不為過。

上海大觀園另一種稀世「收藏」,則是39株百年古樹。建造之始,大觀園曾被城市賦予過特殊意義。彼時的上海,社會事業百廢待興,人均綠化面積只有一張報紙的大小。上海在澱山湖畔新建風景區,一是為市民闢設一處符合當時潮流追捧的文化休閒地,二則一定程度上彌補市域綠化的短缺。因此,工程建設中尤其重視園藝的設計打造,從各處移栽了古樹名木,如怡紅院裡500歲的羅漢松,牡丹亭前魏紫、豆綠、胡紅、一品朱衣等名貴牡丹花品種……為後世留下不可複製的園藝經典。

園內四處可見古樹名木、鮮花綻放。杜晨薇 攝

(三)文化「變現」之路坎坷,長三角一體化帶來機遇

在學術界,《紅樓夢》是公認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不光為後人了解當時社會飲食、服飾、禮儀等世俗生活提供便利,也無疑成了上海大觀園挖掘、活化傳統文化的素材富礦。

1991年起,上海大觀園每年舉辦藝術節、戲曲展、知識競賽,推出「做一天紅樓人」「元妃省親千人儀仗表演」「妙玉撞鐘」等開先河的文化體驗活動。園區還利用澱山湖開發划船、快艇等水上項目。「但絕大多數文化創意策略的生命周期都很短,1996年後,大觀園的客流出現明顯的拐點,文化項目雖也常有更新,但一波熱浪後很快無人問津。」曾任大觀園副總經理的俞浩勝說。

園內為數不多的商家正在製作鮮花餅。李茂君 攝

「近幾年,上海大觀園的門票收入穩定在1000萬元,加上租賃費用、補貼等,營收在近2000萬元。不過人力開支還是超過1500萬元,職工平均年齡高達53歲。同時,大觀園的建築和設施也開始老化,維修、更新的成本增加。」 上海大觀園總經理孫儉告訴記者。

國內三座脫胎於《紅樓夢》的景區,發展命運各有不同。地處市中心鬧市區的北京大觀園被納入北京博物館體系,穩紮穩打;河北正定榮國府成為教育培訓基地,有聲有色。相比之下,最早開園的上海大觀園,運營30餘年,開園即巔峰,此後屢次改革管理體制、創新文旅內容,卻一直無法找回當初的熱鬧。

雨天,旅遊團撐傘遊大觀園。李茂君 攝

與此同時,國內其他以傳統文化為內核的仿古建築樂園後發制人,或可提供借鑑。在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不僅年接待遊客量超過1億人次,更是催生出了「不倒翁小姐姐」「石頭人」「敦煌飛天」等一大批現象級文化IP,僅去年一年的網絡播放量就達到23億次。在杭州,宋城景區仿《清明上河圖》而建,以「主題公園+旅遊演藝」為運營模式大量開發了「千古情」系列的現場演藝。儘管今年大受疫情影響,宋城演藝依然保持500億市值。

「上海大觀園的沒落凋敝,並非傳統文化失去受眾。」上海財經大學文化旅遊會展研究中心主任何建民認為,上海大觀園輸在沒有引入景區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即沒有依據遊客需要與競爭對手挑戰調整升級業態,推出的文化產品在90後、00後的消費市場上也缺乏吸引力。他建議,上海大觀園應充分利用區位優勢,擴建包含上海文化、江蘇文化、浙江文化、安徽文化在內的「江南自然文化博覽園」,努力打造成為江南文化要素的集大成者。

上海大觀園的上級主管單位、青浦區文旅局副局長徐瑞國也認為:「紅樓文化不存在曲高和寡的問題,關鍵還是如何挖掘。」同樣是承載漢服文化,2014年上海大觀園也上馬過文創活動桃花節漢服會,一度吸引滬上700多位漢服愛好者打卡,但規模和影響力卻無法超越西塘古鎮漢服節。前不久,大唐不夜城管理運營團隊主任耿琳在西安市企業座談會上表示,「文化變現的根本在於內容。」為了進一步抓住「疫後客流」,今年,大唐不夜城還將創編展示盛唐經濟、文化、民族大融合等8個主題的沉浸式演出及文創產品,讓傳統文化始終有新意、有賣點。這不啻上海大觀園等其他仿古類主題樂園的文化創新樣板。

這兩年,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的進一步深化,上海大觀園已納入到青浦全域旅遊,乃至長三角周邊地區旅遊板塊。「機會和挑戰並存。」徐瑞國說,大觀園勢必要面對更大的市場競爭,也同時得到更廣泛的市場檢驗。

據介紹,上海大觀園現已推出「紅樓課堂項目」,去年一年吸引了來自江浙滬地區8000多位小朋友參與。「我們還計劃推出古裝網紅走秀、元妃省親角色體驗活動,同步開發大觀園主題的書籤、紐扣、布袋、文房四寶等文創產品,試水長三角市場。」孫儉說。

大觀園推出的紅樓課堂。李茂君 攝

大觀園製作的紅樓周邊產品。車佳楠 攝

記者採訪時,遇到上海大觀園中裡唯一的90後職工、園區講解員李夢雅。小李對大觀園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大觀園一定會越來越好。我經常把園內的景觀以短視頻形式發布到網際網路上,在內容生產過程中越發覺得大觀園有賣點,有網紅氣質。而且,伴隨長三角周邊交通體系日益完善,大觀園會老樹發新芽的!」

目前已有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公交通到大觀園。李茂君 攝

相關焦點

  • 上海淮海路的「過氣」日本網紅店,曾經大排長龍,如今卻冷冷清清
    最近,我和朋友一起來逛上海的淮海中路,這裡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淮海路」商圈,也是上海最著名的商業街之一。在上海的淮海中路上,有許多盛極一時的網紅店,特別吸引大家的眼球,比如這家「niko and ...」就是一家曾經在門口大排長龍的網紅店。
  • 上海網紅停車場擠滿遊客,比購物中心人氣更旺,成為網紅拍照勝地
    上海網紅停車場擠滿遊客,比購物中心人氣更旺。已成為網紅拍照勝地!眾所周知,上海是一個國際大都市。每年都有無數人來上海旅遊。許多人會去上海的地標性旅遊景點,例如陸家嘴看東方明珠塔和三座摩天大樓,或者外灘,南京路和城隍廟這些經典景點。
  • 上海網紅景點田子坊,店鋪重新開門遊客不多,正是拍照的好時候
    田子坊是上海的老弄堂,如今被改造成集各種吃喝玩樂小店鋪的懷舊景觀地,是不少文人藝術家的創意工作基地。走進田子坊,曾經老弄堂的底蘊和現代的文藝結合在了一起,隨時隨地一拍就是一張明信片級的照片。弄堂裡的商鋪,看起來也是時尚文藝。
  • 上海青浦私藏小眾旅行地,復刻《紅樓夢》大觀園全貌,太美了!
    看過《紅樓夢》的人,一定會對裡面的大觀園心想事成,這裡有劉姥姥的清爽,有賈寶玉的歡笑,有林黛玉的哭聲,仿佛所有有關紅樓夢的事都是在這裡悄然發生的。假如你是一位《紅樓夢》迷,那麼一定不能錯過這裡,作為上海的一個私人小憩之地,這裡真的是很棒!
  • 網紅的鼻祖郭樂樂,曾經火遍全網,如今卻變成了這個樣子!
    網際網路的發展,促進網紅行業的崛起,也快速致富了一批年輕人。最早的網紅,可能大家都會想到鳳姐、芙蓉姐姐,今天要說的這一位網紅,早年間憑藉一首《我的小可愛》火遍全網,如今變成了怎麼樣了呢?
  • 曾經蘇州的一條網紅街,現在卻無人問津
    每一個大城市裡,都有一條受歡迎的步行街,它是當地的旅遊勝地,甚至是地標,例如,每當我們提到上海,就會想起南京路,提到哈爾濱,就會想起中央大街,這些步行街除了有林立的店鋪之外,仔細看看街上的建築,都是具有當地特色的風格。
  • 上海一廢棄倉庫成熱門旅遊地,因電影《八佰》走紅,遊客絡繹不絕
    1937年,在上海發生了淞滬會戰,中日雙方經歷了2個多月的戰鬥後,國軍決定撤離上海,留下了一支部隊抵抗,並掩護大部隊的撤離。這支部隊奉命進入四行倉庫,與日軍奮戰四天四夜,多次打退了敵人的進攻,振奮了士氣,這一支隊伍被譽為「八百壯士」,其實歷史上參與這場奮戰的只有420人,為了提高威懾力,才對外稱作八百人,這也是電影《八佰》所講述的故事。
  • 蘇州網紅「日本街」,在網上被罵後,如今沒有遊客再穿和服拍照
    如今旅遊業出現一種現象,任何東西但凡粘上「網紅」二字,似乎就會成為爆款,吸引很多人的關注。蘇州「淮海街」就是一條網紅街區,這條街最大的特色就是充滿著濃濃的日本風情,如果你到「淮海街」,甚至會有一種穿越到日本一樣的錯覺。
  • 網紅城市:成也網紅,衰也網紅
    如今我們再回望,曾經火爆一時的摔碗酒、李子壩打卡,都已經沒有了新鮮感,如何保持城市旅遊更長遠的吸引力,考驗著城市管理者,但在這之前,亦需認識到,「網紅城市」的標籤是一柄雙刃劍,正對著自己的那一面,雖不會立刻致命,卻也藏著劇毒。
  • 佔地3萬平方米用冰6萬塊 「中國最北冰雪大觀園」開園
    遊客爭相與冰雕合影。 王景陽 攝中新網漠河12月8日電(王景陽 記者姜輝)經過半個多月緊張施工,8日晚,「中國最北冰雪大觀園」——黑龍江省漠河市北極漠河冰雪大觀園竣工並免費向遊客開放,標誌著中國漠河第十一屆冰雪文化節正式拉開序幕。
  • 民國風、網紅打卡地,洛陽廣州市場大變樣,是個拍照的好地方
    濃濃民國風隨著施工圍擋的拆除、沿街店鋪裝修的展開,靚姿初現的廣州市場步行街,雖仍處於最後的衝刺收尾階段,但已難掩其網紅氣質,濃濃的民國風吸引著不少洛陽人前去打卡、拍照。那麼,如今的廣州市場步行街究竟長什麼樣?民國風情體現在何處?近日,記者實地探訪。
  • 曾經的網紅「泡麵小食堂」為什麼會倒閉?
    最近幾年,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網紅經濟也開展得如火如荼,尤其是在短視頻領域,一旦某個產品在網上走紅,很多人都會去選擇跟風,其實這都是盲目從眾的心理現象,比如今天筆者要跟大家介紹的這款網紅餐飲店。很多商家在剛開始開店的時候確實門庭若市,尤其是開在一些城市白領工作附近,很多年輕人因為跟風和好氣的心裡,都願意去消費。可是這種繁華的景象只持續了幾個月,隨後就被爆出有幾百家門店宣布關閉,甚至有投資人表示湊錢開的店,最後沒幾個月就賠個精光。
  • 曾經那些「健身網紅」如今咋樣了?有人身家過億,有人已經去世
    如今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健身圈出現了一波又一波的健身網紅、肌肉明星。因為現如今的人大部分都處於亞健康狀態,所以這些健身網紅們都在憑藉自己的實力不斷的吸粉,網紅經濟讓他們也得到了應有的回報。但是大家知道這些健身網紅們結局都怎麼樣了嗎?
  • 曾被可口可樂併購的汽水,如今成網紅汽水,網友卻說:太貴喝不起
    曾被可口可樂併購的汽水,如今成網紅汽水,網友卻說:太貴喝不起!炎炎夏日,讓各路飲料紛紛打開了銷路!尤其是冰鎮飲料,喝完能夠讓人達到瞬間降溫解暑的目的。想必大家的冰箱都已經為飲料騰好了地方,就等著囤貨呢!說到飲料,就不得不提汽水。
  • 澳門的這個公園,曾為歐洲紀念館,如今變成網紅拍照點
    又名南灣花園的加思欄花園位於澳門東望洋新街以及兵營斜巷的交界之處,算是澳門的小眾景點, 古老的大榕樹遮住了天蓋日,給遊客們帶來了清新的空氣和清涼,花開得錦上添花,環境安靜, 矮牆圓柱、拱門噴泉、歐陸特色建築更是這裡最大的亮點,無數人紛紛打卡。
  • 杭州古剎法喜寺,網紅機位引來遊客打卡,本地人卻說那裡不宜拍照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有東南佛國之稱的杭州城寺廟林立,從來就不少歷史悠久的千年古剎,西湖邊的淨慈寺,北高峰的靈順寺,還有中外馳名的靈隱寺,都被外地遊客所熟知。不過最近幾年,杭州法喜寺好像一夜之間突然走紅,意料之外的成為了網紅打卡地,那麼它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 網紅翁佳娜曾經火遍全網,如今2年過去她還好嗎?
    去年年初,翁佳娜因為一個小視頻火遍全網。視頻中的翁佳娜不施粉黛素麵朝天,穿著一身紅色衣服笑得非常甜,正是因為她的自然和清純勝出很多網紅,她的視頻一下子在網上火了起來,她本人也迅速成為很多網友喜歡的對象。如今2年時間過去,翁佳娜又過得如何呢?
  • 上海「大觀園」,本身景色文化已超出4A範圍,未來有望升5A!
    說到這裡,不得不說,上海有一處景點非常符合這一點,本身就是4 A景點,將來有希望升級為5 A景點。這是上海大觀園,它是中國經濟和工業發達的省份之一。在眾多產業多元化發展的今天,各城市的產業推廣具有強烈的社會意義。不管從哪一個角度來看,上海旅遊文化的發展不僅是上海發展的重點,也是區域發展的重點,這樣才能繼續推動上海的發展。
  • 曾經遊客多的麗江,現如今怎麼遇冷了
    說到雲南旅遊,很多人會把麗江作為首選之地,因為麗江旅遊資源豐富,是一個讓人流連忘返的旅遊勝地,但是,現如今的麗江,遊客越來越少了,這是為什麼呢?其原因有以下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