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了解一點創投圈
作者:武玥
來源:IT桔子(itjuzi521)
2019 年「雙十一」預售已經開啟,除了令人眼花繚亂的商品和堪比高等數學難度的「折扣」之外,撲面而來的還有大批大批的「種草」計劃——10 月 21 日 2019 雙十一預售開啟之後,微博、B 站等媒體平臺上標題類似「雙十一」推薦的圖文、視頻內容激增。
B 站與天貓合作舉辦 # 雙十一種草大會 # 活動,引導 UP 主製作上傳與雙十一購物節相關的視頻。微博話題 #2019 天貓雙十一 # 截止 10 月 30 日已經有超過 13 萬的討論。
B 站「雙 11 種草大會」頁面
微博 #2019 天貓雙 11# 話題
大量「種草計劃」的背後,折射出網紅經濟的繁盛。2018 年微博大數據顯示,截止 2018 年 4 月,中國網紅數量增長 51%,同期網紅粉絲數量達到了 5.88 億人。大量的網紅和粉絲群體促使網紅經濟快速發展,克勞銳《2019 網紅電商生態發展白皮書》預測,預計 2020 年網紅電商市場規模將達 3000 億。
網紅並不是 2019 年的專利,早在網際網路 web 時代,網紅的身影就層出不窮,從早期的博客 KOL 才女徐靜蕾到「S 造型」芙蓉姐姐,到現在的「帶貨女王」薇婭,張大奕……網紅頭銜的演變,也折射出網紅市場的發展。
我們將網紅按照時期分類,可以大致分為四類:
1. 博客/論壇時代網紅(2010 年以前)
「奶茶妹妹」成名照
在新浪微博出現之前,社交媒體主要以論壇 BBS 為主,西域胡同、天涯社區是人氣較高的地方,也因此誕生了諸如「S 造型」芙蓉姐姐,奶茶妹妹等網紅。此時的網紅往往帶有特定的標籤/人設。
2. 雙微時代網紅:(2012 年至 2015 年左右)
微博 KOL 韓寒
2012 年微博出現,作為一種全新的社會化媒體形式,其平臺上也出現了一批微博 KOL 諸如韓寒、慕容雪村等等。在微博變娛樂化屬性更加明顯之前,微博 KOL 更像是狹義上的意見領袖,性格鮮明。隨後,明星紅 V 和明星話題逐漸佔據主導地位,微博 KOL 主要由明星為主。
與微博同一時期出現的是微信公眾號,2012 年微信公眾號上線,依託於微信生態,成就了「北美吐槽君」、「十點讀書」等頭部帳號,也出現了《冬至: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謝謝你愛我》等傳播廣泛的文章。
3. 視頻時代網紅:(2012 至今)
「網紅」papi 醬
2012 年左右,土豆網、優酷網等網絡視頻平臺的出現也孕育了諸多視頻自媒體,後續伴隨 A 站、B 站等受眾更加年輕的視頻平臺的發展,視頻網紅持續壯大。
至今,圍繞視頻、短視頻、直播平臺的出現,視頻類網紅可以根據運營平臺不同分為:直播網紅和視頻網紅,其中視頻網紅包括短視頻網紅。典型的帳號包括視頻類網紅「辦公室小野」、「papi 醬」等,短視頻網紅「代古拉 k」、「溫婉」等等;直播網紅則由秀場網紅「馮提莫」,遊戲主播「PDD」,電商網紅「李佳琦」、「薇婭」等。
從時間分布來看,網紅也是更替出現的,隨著不同類型平臺變化而變化,諸如隨著博客的消失,首批明星博主徐靜蕾也逐漸淡出用戶視線。
但值得關注的是,雙微網紅和視頻網紅處於並存的狀態。一方面,兩類平臺出現時間近似,依託於平臺誕生的「網紅」,出現時間也近似。
當然不同時期出現的網紅,商業化的方式也不同,早期網紅更類似於「造星」,通過典型事件曝光之後,參加電視臺舉辦的節目持續熱度,再通過商業活動、商業代言等方式變現。
「西單女孩」任月麗
諸如 2008 年在西單地下通道唱歌而火的「西單女孩」任月麗,在擁有了大量的曝光之後,2011 年登上了春晚舞臺,知名度達到頂峰,並在後續成立了屬於自己的經紀公司,開始接觸商業活動。有報導稱,2012 年「西單女孩」任月麗參加了超過 300 多場活動。
2012 年以後,隨著微博、微信影響力的提升以及營銷趨勢加強,相關網紅、大 V 也選擇通過廣告變現。廣告變現的基礎是網紅、大 V 的粉絲量,關注度。
目前,隨著用戶注意力資源的不斷擴散,通過內容曝光的網紅也正在實現多平臺多渠道分發,搶奪用戶注意力,維護粉絲。因此,目前有不少網紅選擇與 MCN 機構合作,通過 MCN 機構將內容在多個平臺分發,保證自己的曝光。
隨著 MCN 的發展,覆蓋業務以不單純是服務主播,不少 MCN 機構向上下遊延伸,已經逐漸向上完善主播培訓機制培養主播,向下連接資源與平臺,串聯起整個產業鏈,此時一條以 MCN 機構為核心的網紅產業鏈逐漸形成。
網紅經濟產業鏈,來源:艾瑞諮詢
這條產業鏈中,MCN 機構和網紅綁定在一起。一方面網紅的培訓和孵化由 MCN 機構完成,但與產業鏈終端——用戶直接接觸的還是網紅本身,MCN 機構需要通過網紅接觸用戶。另一方面,這條產業鏈中主要由 MCN 完成與上遊商家和廣告公司的接觸,網紅相當於執行層,需要通過 MCN 機構獲得資源。
因此,網紅到底賺不賺錢這個話題,更需要與 MCN 綁定討論。在網紅產業鏈中,網紅相當於是一種品牌,通過個人魅力,帶動作品傳播。在商業語境下,可以解釋成網紅通過個人品牌背書,利用粉絲經濟來帶動產品銷售。
除了產品與網紅直接綁定之外,MCN 機構、直播平臺/視頻平臺也與網紅形成主要聯繫。因此可以看到網紅收入的主要部分包括了:產品銷售分成、MCN 籤約費用、商品推廣廣告費用,平臺打賞等。其中單次推廣費用是網紅的主要收入來源。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以小紅書網紅為例,大部分網紅會以單次分享計費,僅少數網紅接受按照商品銷售分成付費。這種方式也是目前網紅的主流收入模式,此外,直播平臺的網紅也會有打賞等額外分成的收入。
當然隨著直播電商的出現,也衍生出新的網紅類型——電商網紅,這類網紅與上述主要通過雙微/視頻平臺進行傳播的網紅不同的是,他們主要依賴電商直播平臺,諸如淘寶直播、蘑菇街等。
在內容傳播方面,電商網紅與商品「距離」更近,銷售屬性更加明顯。此前我們在《一個人,一年銷售一個億——電商與直播擦出的火花讓一群人興奮了》一文中介紹了電商網紅的定位——一種更類似於傳統電視購物中主持人的角色,促進產品銷售的作用更加直觀、明顯。
雖然電商網紅定位不同於普通網紅,但電商網紅在產業鏈中的位置與普通網紅類似,是網紅經濟產業鏈中輸出內容,連接產品與用戶的終端。諸如「李佳琦」、「薇婭」均是典型的電商網紅,在直播、短視頻等平臺上推廣商品。
此時,電商網紅的變現方式中除了普通網紅的收入來源——產品銷售分成、商品推廣廣告費用之外,不少電商網紅也有保底收入。
雪梨 X 迪士尼三隻小豬合作款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隨著網紅個人品牌的加強,商家產品通過網紅自有店鋪銷售的鏈條打通,不少電商網紅也會獲得自有店鋪銷售收入。諸如目前不少廠家與網紅合作生產的「聯名款」,就是通過網紅自有店鋪銷售的。2019 年頭部網紅「雪梨」與迪士尼「三隻小豬」合作推出聯名款服裝,創造了銷售額超過 26 萬件的成績。
瘋狂的銷售數字背後是大眾瘋傳的「李佳琦月入六位數」,此時網紅似乎已經成為「賺錢」的象徵。但實際上,網紅領域也存在明顯的「二八法則」,頭部網紅能夠獲得大量的資源,獲得的收入也非比尋常,但普通小網紅,往往還在溫飽線上掙扎。
在記者的了解中,以小紅書為例,普通網紅單篇分享結算價格在 50-千元之間。依照粉絲數量,筆記點讚數量,轉發等作為權重,權重越高的網紅單篇收入價格越高。諸如粉絲數量在 500 以下,分享筆記點讚和轉發數量均在 50 左右的網紅,單筆分享收入僅為最低價格。
同時,商家的訂單也並非時時都有,「有時候一周只有一兩單」,一位小紅書兼職網紅「miwu」告訴記者,「做這個就當掙個零花錢。」
「如涵」上市當日
與「miwu」類似,無法通過小紅書分享養活自己的還有大量網紅。
頂級網紅「張大奕」的公司如涵控股,招股書數據顯示,在如涵控股 2017 財年、2018 財年以及 2019 財年前三季度中,張大奕對如涵控股收入的貢獻佔比分別是 50.8%、52.4% 和 53.5%。
要知道如涵控股共計籤約了 113 位網紅,除張大奕外,剩下 112 位網紅僅貢獻了低於 3000 萬的年銷售額,平均一人不足 30 萬。按照主播收入構成來看,這 30 萬還要經過與平臺/公司分成後才是網紅真正的收入,可見網紅並非人人都似李佳琦「月入百萬」。
此外,能夠獲得如涵控股青睞的網紅,也並非普通網紅,除張大奕之外,如涵控股旗下還有大金、蟲蟲、左嬌嬌、管阿姨等知名網紅。
可見如果是最底層的網紅,收入則更要大打折扣。
因此,認為網紅能夠「輕輕鬆鬆」賺大錢,還是 too young too simple,在「二八法則」如此明顯的網紅領域,想要依靠做網紅賺錢,養活自己,並非易事。說到底,網紅不一定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