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會現場。
紅網時刻湘潭12月4日訊(記者 楚湟 通訊員 張友凡)12月4日上午,湘潭市舉辦「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之「三送三穩」保就業專題新聞發布會。會上,市人社局、市就業服務中心、市人力資源服務中心、湘電集團相關負責人回答了記者提問。
記者: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較大而又深遠的影響,穩住了企業才能保住就業崗位,請問湘潭市採取了哪些應對政策和措施做到了企業穩?
市人社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周自然:2015年以來,湘潭市通過持續深入開展送政策、送崗位、送服務「三送」系列活動,讓我們的幹部採取走下去,送上門,點對點,面對面,實打實的直達方式,給符合條件的服務對象主動提供優質服務,讓他們儘早享受政策紅利,實現了企業穩、行業穩、重點人群穩的「三穩」效果。
尤其在穩企業方面,我們深知,穩住了企業,就保住了就業崗位,就保住了就業存量。為此,我們通過「三送」實現「三幫」:一是幫企業爭分奪秒招工。疫情期間,從大年初三開始人社部門組織上千人主動上門與企業對接,首先全力保障防疫物資生產企業緊急調度用工,五天時間幫湖南永霏、臻和亦康等企業解決招工缺口300多人,為戰疫及時提供了口罩、防護服等物資保障,為全國「戰疫」作出了湘潭貢獻。二是幫企業真金白銀減負。為確保黨和政府的惠企惠民政策落細落實,全力支持企業早復工員工早就業,截至目前我們為各類企業減負降費(包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和各項補貼)約15億。比如為湘電集團一次性送去穩崗返還資金6494萬元,各類創業孵化基地和創業園為中小微企業減免房租、水電費等1600多萬元。通過真金白銀為企業降成本、發補貼、提信心,穩住了崗位,湘潭先後獲得湖南衛視、央視新聞聯播等國、省主要媒體的充分肯定,在全國發出了幫扶企業復工復產的湘潭聲音。三是幫企業精準高效服務。我們通過建立政府、企業、培訓機構、就業人員「四位一體」穩就業指導協調機制,全面開展「三送進企業」系列活動,尤其是疫情期間,聚焦企業開工、復工、用工「三難」,突出快、準、實的服務,全市各級盡銳出戰,深入開展百千企業幫扶。人社系統全員參戰,派出31支駐企「三送」幫扶小分隊,為125家重點用工企業做好人崗匹配10萬餘人次,穩崗率高達98%。
記者: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部分行業的影響非常大,如比酒店、餐飲行業等,但也催生了一些新興行業,如微商電商、直播帶貨、線上培訓等,請問人社部門是如何支持困難行業渡過難關,幫助新興行業做強做大的?
市就業服務中心主任馮徵:一是幫扶困難行業。今年以來,旅遊、餐飲、外貿等行業受疫情影響最大,成本劇增、困難重重、舉步維艱,湘潭市通過送優惠政策、送就業補貼等方式,幫助這些行業渡過難關。截至目前,已為城市區規模以上35家餐飲住宿、8家旅遊、21家外貿企業送去補貼720多萬元。通過引導和規範地攤、夜市,做活「地攤經濟」「夜間經濟」,有效解決部分城市靈活就業人員成本高、無場地的經營困難。二是支持特色行業。湘潭是全國最大的湘蓮製作加工基地,更是湘潭的特色行業,通過省市兩級共同努力,將湘蓮加工納入地方特色培訓和以工代訓名錄。疫情發生以來,全市共組織加工培訓、以工代訓5000餘人,力保勞動密集型特色行業就業穩定。三是鼓勵新興行業。切實做好微商電商、平臺主播、網約車司機等新業態從業人員參加社會保險工作,確保新業態從業人員同等享受社會保險。加大新興行業職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的力度,確保新興行業人員同等享受公共就業服務。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推動培訓學校向有需求的企業提供技能培訓,創新出訂單式、定製式、學徒式相結合的湘潭企業職工職業培訓模式,被《光明日報》作為典型案例報導。截至10月底湘潭市共開展職業技能培訓5萬多人,超額完成重點民生實事任務。
記者:近幾年來,高校畢業生畢業人數逐年增加,貿易摩擦導致部分外貿企業生存困難,尤其是在疫情影響疊加的情況下,大學生、農民工、貧困勞動力等重點人群的就業較常年更為困難,請問湘潭市採取了哪些政策和措施幫扶和促進重點人群穩定就業?
市人力資源服務中心主任馬立雄:穩住了重點人群,就保住了就業的底線。一是突出高校畢業生就業。全市今年高校畢業生共計4.2萬人,創歷史新高。受到疫情影響,就業形勢非常嚴峻。面對挑戰,我們迎難而上,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實現人崗匹配,積極開展「就業何必去遠方,湘潭就是好地方」、「高校學子名企雲上行」等線上專項活動。線下我們推出「人社服務進校園」、「百家名企高校行」等招聘專項活動,為高校畢業生留潭就業提供精準的信息和崗位。截至目前已舉辦專場招聘會12場,參會企業2000多家次,提供崗位6萬多個。舉辦2020年「走進武漢、才聚湘潭」雲端攬才活動,面向武漢高校畢業生提供優質崗位近2000個,收到諮詢約3.3萬人次,達成初步就業意向約800人。積極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補貼、就業見習補貼等1586萬元。截至目前,留潭回潭就業創業的大學生超8000人。二是幫助農民工就業。為幫助返鄉農民工安全有序返崗復工,湘潭市大力開展送政策、送崗位、送培訓的「三送農民工」活動,發動1200餘人走村入戶,調查摸底,宣傳動員,採取包車直達、返崗專列等形式,為農民工返崗復工提供「家門到車門,車門到廠門」的服務,4月底全市春節前返鄉的38萬農民工全部實現復工,其中6.2萬人就地就近復工。截至目前,全市舉辦農民工專場招聘會約30場,參與企業2000多家,提供崗位5萬多個,完成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近2萬人。三是兜底貧困勞動力就業。湘潭市把就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重點,通過組織專場招聘、扶貧車間、扶貧基地吸納、公益性崗位安置等渠道,做到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目前,全市已建設就業扶貧車間、基地107家,提供就業崗位8000餘個。開發扶貧公益性崗位安置3118人。累計發放貧困人員各項補貼7.2萬人次、3153.6萬元,實現了「應補盡補」。全市貧困勞動力已就業人數近3萬人,可就業貧困勞動力就業率達100%。
記者:據了解,疫情初期,市人社部門按政策給予了湘電集團6494萬元的失業保險穩崗返還資金,請問湘電集團,這些資金對支持企業生產經營和穩定就業崗位方面要發揮了哪些作用?
湘電集團黨委委員、湘電股份副總經理舒源:今年2月,市人社部門按政策給予湘電失業保險穩崗返還資金6494萬元。這是雪中送炭,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公司的經營壓力,增強了我們戰勝困難挑戰的決心和信心,為我們穩定職工隊伍、推進主業倍增、實現振興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湘電非常珍惜這筆資金,嚴格按照相關規定,把錢用在職工的轉崗分流和技能提升方面。一個是通過轉崗培訓,把富餘人員充實到生產一線,進一步優化了人力資源結構;一個是通過收回外包業務,增加了內部就業崗位,不讓職工「丟飯碗」。在用好存量人員的同時,今年我們還吸納了100多名應屆大學畢業生。在市場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湘電的改革發展取得了巨大進步,截止到10月底,公司工業產值、銷售收入、貨款回收和市場訂貨增幅均達到20%以上,所有業務板塊全部盈利,主業盈利能力大大增強,集團整體扭虧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