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松茸,原本是一種比較昂貴的野生菌類,老百姓很少能吃得起,但是人工種植技術成熟之後,產量變大種植難度降低,與此同時,市場價格也降低不少,於是經常出現在餐桌之上,赤松茸種植業也隨之興起。
2016年的夏天,劉遠安回到家鄉後發現,到處都堆放著大量廢棄的秸稈,不少鄉親們都抱怨這些秸稈看著佔地方又汙染環境,因為有著多年的種植和養殖經驗,劉遠安想著是不是能通過什麼方式將這些秸稈變廢為寶呢?
他突然想起來,之前到一個搞種植業的朋友那裡參觀,就是利用秸稈種植赤松茸,並且種植地非常成功,他馬上聯繫這個朋友,表達了想向他學習種植赤松茸的想法。
因為之前也接受過劉遠安的幫助,這個朋友非常爽快的答應了。說幹就幹,劉遠安沒過多久就在自家的地上支起了大棚,開始嘗試種植赤松茸,因為有朋友傳授專業的種植方法再加上自身願意鑽研、學習,當年就迎來了大豐收,每個大棚的利潤都達到了5000元以上。
如今,家鄉的秸稈都不再是廢棄物,劉遠安自己成功之後,帶領鄉親們一同開啟種植事業,將秸稈變廢為寶了。
其實不止是種植赤松茸,秸稈的回收利用,近些年來多次成為發家致富的一部分,不少農民都摸索出與秸稈結合的種植模式,創造了不小的財富。
用秸稈種植出來的赤松茸,肉質細嫩、可口,規格大、色澤好,與野生赤松茸相差無幾。每畝產量可達4000~4000斤,每年一畝地的經濟效益可達上萬元。
不僅利用了廢棄物,還能創造新的致富途徑,這種模式值得大家借鑑和學習。
如果大家在農村創業、選擇創業項目方面有什麼疑惑和想法,也可以留言或評論,筆者有十多年的養殖、種植經驗,很樂意與大家交流、分享。
不屈不撓!出身不是理由,窮小子也能逆襲成為養殖領頭人!
成本低好上手,一畝利潤上萬元,大家爭相投資的種植項目是什麼?
為什麼農民總是賺不到錢?都是受這些因素限制!現在轉變來得及?
都說農村未來發展要靠新農業,究竟什麼是新農業?有何特別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