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的同學冒雨將新生接到接駁大巴上。 記者顧展旭 攝
老少齊動員一起送新生。家長搬著碩大的行李。 記者顧展旭 攝
「尤特」來了,中大新生也來了。昨日,中山大學四個校區共迎新生1萬餘人。在「尤特」帶來的橫風橫雨面前,學校簡化了報到程序。但學生迎新的熱情未減,給新生特製了Q版孫中山、留言牆、留影區等一道道「招牌菜」。新生踏入校門之後,還交出了第一份答卷——《弟子規》「悅」讀感,有的甚至長達5頁。
新生家長:
提前到校錯開高峰
見識颱風裡的中大
昨日,中山大學各校區打破暑期的沉靜,正式開啟迎新模式。在「尤特」帶來的大風大雨陪伴下,場面更是熱鬧:來自五湖四海的青澀面孔走進校門、家長扛著被子拖著行李、師兄師姐熱情引路答疑解問、報到指示牌、各大運營商不忘趁機招攬生意……記者獲悉,中山大學四個校區共迎新生1萬餘人,其中本科生8000餘人。
不少新生和家長知悉「尤特」的到來,紛紛作出應對措施,提前在學校周圍或者親戚家住下。來自廣西的甘同學一家提前兩天就來過學校,今天一早就把東西搬進了宿舍,避開了人流高峰。
午後13時許,天色陰沉,傾盆大雨足足下了一個小時,但不少新生和家長才剛剛開始忙碌,有人調侃說:「也能見識颱風中的中大。」
「組團」迎新:
新生無需四處奔波
一次辦好入學手續
為方便新生報到,學校縮減了不少報到流程。中山大學學生處副處長鍾一彪介紹,本月11日新生便可以入住宿舍,而12日就有200餘名新生黨員、國防生先行報到。僅報到前一天,就已有2000名學生入住。截至昨日上午10時,中山大學報到手續辦理完成率就達到了50%。
此外,學校對新生實行一站式服務,簡化報到程序。記者看到,在新生報到現場各院系均設有諮詢登記點,新生註冊後便可領取相關資料。同時,而各個機關部門也「抱團」在一起,一名工作人員稱,將招生處、後勤處等部門放在一起,就免去了新生為某個報到環節而四處奔波的現象,新生只需一次就能辦好所有手續。
新生作業:
公益體驗豐富人生
閱讀感想長達五頁
今年,中山大學給新生布置了兩個暑假作業,「悅」讀感和「公益囊」。「悅」讀感是閱讀《弟子規》的感想;「公益囊」是指參與公益活動的記錄。記者採訪發現,新生基本交出了自己的答卷,有的長達5頁。
記者現場發現,不少學生的「悅」讀感和「公益囊」都密密麻麻地寫滿了文字。有的同學嫌格子太少,附上2張紙;除了感想,有新生甚至將公益活動策劃書都一併附上。此外,還有新生所寫的《弟子規》感想長達5頁。而新生們的公益活動主要是前往圖書館、養老院、孤兒院做志願者,也有學生走上街頭宣傳社區文化、低碳文化。
暑假期間,政務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的劉同學去梅州五華縣參加了為期一周的「三下鄉」活動,「 能幫助邊遠山區的小孩子,我覺得很有意義,在他們身上也學到很多」。至於「悅」讀感,劉同學從網上下載了《弟子規》的原文與現代譯文,「一有空閒就會拿出來看看,並在空白處寫上自己的感想」,她說:「我覺得很有幫助,以前覺得自己在孝敬父母、尊敬長輩這方面做得不錯,但看完後發現做得還不夠。」現場也有一位家長告訴記者:「女兒看了《弟子規》,更懂事了。」
雨中曲
「Q版孫中山」討喜
在管理學院的新生報到攤位前,有個別致的「接待員」吸引了不少新生及家長的圍觀。記者走進發現,那是一個約1.5m高的「Q版孫中山」,只見他一襲藍色西裝、繫著紅領帶、撇著白鬍子、右手執權杖、左手插褲袋。這誇張的比例和活潑的設計讓不少路過的新生直呼:「很喜感!」更有不少家長笑著跑過去合影。有學生告訴記者,「Q版孫中山」是師兄師姐畢業季的作品,今天儼然成為一個景點。
「民國校門」穿越
在資訊管理學院的攤位旁邊,一部架好的相機對準了牆上的紙質版的中大校門。有學生介紹,新生報到後都會被邀請到「校門下」留影,屆時只需要舉著「中山裝」或者「五四裝」的小人牌子,新生露露臉就能「穿越」到民國時期。此外,照片還會被製成一張張的明信片。短短一上午,60多名新生就體會了一把。
一家八口陪報到
在法學院的家長休息區裡,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婆婆守著一大包行李。記者上前了解到,婆婆是潮州人,已年過七旬,今天家裡一行8人陪法學專業的外孫女報到,順便逛逛校園。
「現在大學生的住宿條件太好了。我們那時候什麼都沒有。」原來,婆婆是1957年北京師範大學數學系畢業的學生,「當年8個人一間宿舍,中間就一張桌子,柜子就是一小格,風扇空調更是想都沒想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