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質量變革,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力。製造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關鍵之一在於提升其在產業價值鏈的地位。在全球生產分工體系價值鏈中,廣東製造的新坐標在哪裡?答案愈發清晰:中高端。
「十三五」以來,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質量不斷提高,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產業層次不斷提升,日益成為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驅動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領域。「十四五」時期,複雜多變的內外環境將給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出新問題、帶來新挑戰,也帶來新機遇和新方向,需要進一步明晰發展思路、找準政策發力點,促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12月3日,浦發銀行廣州分行與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簡稱「廣東省工信廳」)籤署《培育發展戰略性產業集群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聯合推出《培育發展戰略性產業集群專屬融資服務方案》(簡稱《方案》),未來五年為廣東省戰略性產業集群企業提供2000億元人民幣新增融資支持。
《方案》圍繞面向新一代電子信息、綠色石化、智能家電、汽車產業、先進材料、現代輕工紡織、軟體與信息服務、超高清視頻顯示、高端裝備製造、智慧機器人、數字創意、安全應急與環保產業等戰略性產業集群企業提供專屬融資服務,包括產業鏈「強核貸」、供應鏈「穩鏈貸」、價值鏈「固基貸」、「小巨人」信用貸、「浦惠」銀稅貸以及「浦粵」人才貸等產業集群貸系列融資服務產品,加快推進廣東省戰略性產業集群建設,助力粵港澳大灣區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金融服務硬核支撐
彰顯「廣東智造」力量
強大的製造業與金融創新力量快速融合,迸發出戰「疫」的新活力。為大力持續推動工業企業復工復產、滿工達產,廣東省工信廳今年就已經聯合浦發銀行廣州分行為廣東製造業企業按下快進鍵,推出一項項有溫度、有力度的重大舉措。今年3月,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與浦發銀行廣州分行在廣州籤署《助力製造業企業滿工滿產合作協議》(以下簡稱「協議」),進一步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核心作用,共同推進廣東省製造業重點企業及上下遊產業鏈滿工滿產和製造業重大項目的建設。今年前三季度,浦發銀行廣州分行對公貸款累計投向實體經濟金額超過500億元,並在信貸資源、審批通道、融資方案、資金定價、服務渠道等給予全面的優惠政策。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處在實現重大突破的歷史關口,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的時期,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眾多領域實現加速發展。浦發銀行廣州分行聯合廣東股權交易中心為科創專板掛牌企業推出「科創專板貸」。同時,將金融服務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提供「四位一體」的綜合服務,持續推出「科技快速貸」「投貸寶」「科技含權貸」等投貸聯動產品,與粵財、粵科及廣發信德等知名創投開展密切合作,投貸聯動服務科技型企業超過20家,融資金額已經超過6億元。
截至發稿日,浦發銀行廣州分行服務科技型企業超過1800家,科技金融貸款餘額超230億元。同時,專注支持培育本地科創企業上市,為22家廣州市獨角獸和未來獨角獸企業提供定製化金融服務,服務廣州地區擬上市公司超過60家,靈活運用「貸、債、股、資」及撮合服務等多種手段,不斷豐富科技金融生態體系,持續提升專業化、精品化、個性化科技金融服務能力,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而不懈奮鬥。
堅守服務實體經濟初心
賦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穩經濟就是穩金融,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就是支持自身的發展,就是從根本上防控金融風險。據透露,為有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浦發銀行主動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尤其是在重點服務的製造業領域,始終致力於為行業內企業實現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提供穩定有效的金融服務支持,切實促進位造業高質量健康發展。據了解,為加大製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浦發銀行全面摸排全國各省市級重點產業類項目,逐個跟蹤,提供針對性的項目貸款;加強行業研究,梳理細分行業龍頭客戶名單,逐戶對接,加大金融服務力度。
作為實體經濟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製造業一直是浦發銀行支持的重點領域,支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既是大局和責任,也是市場和機遇。據介紹,浦發銀行2020年前三季度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增幅超90%,服務科技型企業3.8萬戶,科技型企業信貸投放增幅達到了27.6%。
面對國家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浦發銀行正以「再出發、再創業」的精神氣概,助力培育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優質企業,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不斷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全力以赴向著「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戰略目標砥礪前行。
文/林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