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談吃之七家常小吃

2021-02-17 一塵閣夜語

偶爾談吃之七家常小吃

我不是一個會吃愛吃的人,在我看來,吃飯這件事就是為了維持生命,沒有那麼多說道和深沉。但是畢竟吃了三十多年,身邊還有很多吃貨,所以也不能說一點心得沒有。有很多外地朋友經常問我來北京應該吃點什麼,其實對於我來說回答這個問題是很困難的。因此,寫這個題目其實我是不在行的。請讀者中的各位美食家不要見笑。

實在是沒什麼可寫的了。這一篇就說幾樣家裡也能做,飯店裡也賣的吧。

門釘肉餅,這也是清真食品。說叫門釘,可不是裡面有釘子,是說它的形狀像門釘。沒見過門釘的各位可以去天安門看看,門上釘的金燦燦的大釘子,就那玩意兒。門釘肉餅一般都是牛肉的,把肉餡餵好了,團好了面放餅鐺裡烙。烙出來兩面是嘎渣兒,摞起來往上一端,熱氣騰騰的看著就香。原來在展覽路有一家「門釘李」,專賣門釘肉餅。曾經在那兒吃過不少次,很好吃。現在不知道搬哪兒去了。有一次在那兒吃飯,一客人一嘴南方口音,看著人家牆上「專營門釘肉餅」的招牌,非要點一碗米飯。服務員說沒有,他還滿臉不樂意,您說這怪誰?

門釘肉餅。圖片來自網絡。

糊塌子。我總覺得這就是沒加薄脆的煎餅。不過這個名字打出來有點待商榷,原來有老美食家考證過,正字兒應該是「瓠塌子」。所謂「瓠」是一種瓜,跟西葫蘆差不多,比西葫蘆小點兒,可以炒著吃。把白面攪和成麵糊,擦點瓠子絲兒放裡,一塊攤出來。吃的時候有點瓠子的清香,可以抹上醬,卷點菜,也可以調點醬油醋蘸著吃。不過現在瓠子不太好找了,一般都是拿西葫蘆或者黃瓜代替。味道麼,自然就有點變化了。

瓠塌子。圖片來自網絡。

糊餅。這種吃食跟糊塌子有點類似,只不過糊餅是玉米面的,然後上面鋪上韭菜和雞蛋花兒,有點像韭菜料理的披薩餅。不過這種吃食胃軟的人最好不要嘗試,粗糧本來就是粗纖維的,吃了容易「see you tomorrow」。再加上點兒韭菜,那還能從廁所出來麼?當然,愛吃韭菜的人是很喜歡的。老北京有一種韭菜,俗稱叫「野雞脖兒」。這種韭菜據說產量很少,從根到葉兒有一種漸變色,很像野雞脖子上的毛在陽光下產生的色彩,因此得名。這種韭菜由於產量少,味道也香,因此比一般韭菜價格高很多,現在種菜都是量產,估計已經絕跡了。

糊餅。圖片來自網絡。

褡褳火燒。這也是漢族的一種食品。褡褳是老年間的一種兜囊,一塊長布,兩頭疊回來縫兩個口袋,用的時候搭在肩上,一個口袋在前邊,一個口袋在後邊。裡面裝點不太沉的東西,也就相當於現在的雙肩背一樣。褡褳火燒由於也是狹長的,形狀類似於褡褳,因此也就有了這個名字。用麵皮卷好了餡兒,壓平了上餅鐺烙。烙出來都一般長,擺在一起也挺好看。餡兒有很多種,有豬肉大蔥的,韭菜雞蛋的。客人可以根據口味點自己喜歡吃的。前兩年在北京褡褳火燒店有不少,由於經濟實惠,吃著也方便快捷,因此很受歡迎。最近幾年不知道因為什麼,逐漸少了,也許是外地小吃大量出現的緣故。


褡褳火燒。圖片來自網絡。

北方人一般都以麵食為主,為了能吃的舒心,也發明了很多麵食的做法。像陝西山西一代,據說麵食的做法有好幾百種。在北京主要也就是麵條和各種「餑餑」,而麵條無疑是最為常見的一種麵食。老北京常見的麵條吃法一般是打滷和炸醬兩種。打滷根據所用材料不一樣分為很多種,老字號晉陽飯莊的「刀削麵」就有三種滷,雞蛋西紅柿、茄子、小燉肉。當然晉陽飯莊的麵條還是很傳統的山西風味。雖然廣義來說,只要是撈麵白坯配菜就可以叫「打滷面」,但是一般老北京在家做的打滷面則有一種專門滷。用五花肉、口蘑(一種蘑菇,因為產於張家口一代而得名)、黃花菜、木耳等等熬一鍋滷。面煮熟了撈出來,有些人喜歡吃拿涼水投過的,認為吃著利落,這種叫「過水」,直接撈出來就和滷的叫「鍋挑兒」。前年有個北京曲劇劇目就叫「鍋兒挑」,不過它的名字是把兒化音標在了「鍋」字上。這種發音方法還在網上引起了一番爭論。究竟哪種念法才對我也不想下定義,只是我說的時候兒化音是在「挑」字上的。麵條澆上滷以後,還可以放點醋,就著大蒜吃。當然要是冬天來點臘八醋和臘八蒜就更香了。電影《沒事兒偷著樂》裡張大民勸想不開的李雲芳的時候說過:「這飯裡最好吃的就是這面,面裡最好吃的就是這蒜。」然後西裡呼嚕的一頓塞,連嚼帶吧唧。弄得我當時看的時候就餓了。做這種滷最主要的是勾芡要恰到好處,勾少了稀,澆在面上跟折籮似的不好看,勾多了糊嘴,吃完了嘴能跟碗粘上。


打滷面的滷。圖片來自網絡。

在老北京的風俗裡,逢紅白喜事,如果家裡經濟條件不好,至少也要請客人吃一頓打滷面,才能算保住面子。這種席面稱為「炒菜面」,也就是炒幾個熱菜,最後那一鍋打滷面溜縫兒,這是所有宴席裡最低等的。當然在普通市民階層當中還是很常見的,畢竟窮人多啊。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裡曾經有過描寫,大孫媳婦韻梅為了給祁老爺子過生日,東奔西走發了不少愁。她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怎麼也得吃一頓炒菜面啊。」原來看這一段不覺得什麼,只是覺得這大孫媳婦兒夠碎叨的。現在回想起來,真是平淡中透著辛酸。


炸醬麵。圖片來自網絡。

另一種著名的麵條吃法就是炸醬麵了。一般是用黃醬炸,放進去跟方糖一般大小的肉塊,炸的芳香四溢。穆斯林似乎也有炸醬麵,只不過裡面放雞蛋。炸醬麵遠比打滷面聞名,究其原因我覺得是打滷面的滷不禁放,放涼了就凝固了,而且也不好吃。而炸醬麵則無所謂,炸一碗醬可以放很長時間,隨吃隨拌,再放點蔥花、豆芽、蘿蔔絲兒、蔥絲兒等等菜碼兒,一碗麵吃個肚歪不成問題。許多炸醬麵館據說菜碼有十幾種之多,我覺得有點過分了。一碗麵半碗菜碼那有什麼意思呢?至少我不愛吃。

老北京的吃食還有很多,糕點類的例如艾窩窩、豌豆黃、驢打滾等等,還有白水羊頭、爐肉熬白菜、羊霜腸等等等等,據說有數百種之多。我有很多都沒吃過。大家如果感興趣,可以在網上多搜搜美食之類的文章,比我寫的肯定好。

這個篇目也結束了,免得再每天晚上「放毒」招大家不自在。

相關焦點

  • 10道幾分鐘就搞定的家常小炒菜,偶爾偷個懶兒,也能吃的有滋有味
    10道幾分鐘就搞定的家常小炒菜,偶爾偷個懶兒,也能吃的有滋有味食材四季豆適量、豬肉末適量、幹辣椒適量、郫縣豆瓣醬適量、蔥姜蒜適量、料酒適量、老抽少許、糖適量、雞精適量、澱粉適量做法10道幾分鐘就搞定的家常小炒菜,偶爾偷個懶兒,也能吃的有滋有味食材韭菜1小把、香乾4塊、紅椒1/3個、鹽適量、油適量、生抽1湯匙、蠔油半湯匙做法
  • 南北方家常小吃——麻葉的做法
    同一種小吃會有很多個名字,有的名字之間聯繫緊密,讓人一眼就能看穿。有的名字關聯甚微,簡直不像同一次元的東西。比如排叉、散蛋、饊子。排叉聽起來是不是像某種肉?散蛋意義不明不像吃的,像某種武器。饊子則耳熟得多,即使沒吃過,大部人也有個概念知道這饊子到底是個啥。
  • 臺灣十大特色美食小吃,你吃過幾種?
    鼎邊銼鼎邊銼是福州的一種家常小吃。裡面有肉羹、蝦蛤、金針菇、香菇、木耳、魷魚、小魚乾、竹筍和高麗菜。內容豐富,標準的湯好料多。鼎邊銼 「銼」是臺灣語言,是爬滾的意思。把大米磨成米漿,沿著大鍋鼎邊滾下,米漿滑滾的動作叫銼,因此得名。蚵仔煎一個光滑圓潤的蚵仔被灑在鐵板上,澆上一層薄薄的太白粉漿,然後與一些綠色蔬菜和一個土雞蛋搭配。
  • 蘇州五大特色小吃,你吃過幾種?
    中國的美食源遠流長,中國的餐具,飲茶,烹飪,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中國的各個地方都能吃上各式各樣的風味大餐和小吃。今天 為大家推薦推薦蘇州好吃到爆的五大特色小吃。一,蘇式鮮肉月餅南方人少有不愛蘇式月餅的,看起來金黃油潤,吃起來皮層酥鬆,口味甜鹹多樣。
  • 春卷的家常做法,吃起來也是外酥裡嫩,簡單容易操作,不用出去買
    春卷也叫春餅,春盤,薄餅,也是中國民間節日的傳統食物,剛開始是跟餅一樣的大小,隨著烹調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提高,『春餅』逐漸演變成小巧玲瓏的春卷,這個時候的它不僅是民間小吃,而且還成為了宮廷糕點了,那個清朝宮廷中滿漢全席的128道菜譜中,春卷就是九道點心之一。
  • 王毅輕裝品嘗臺南小吃 談「執政者應為百姓著想」
    中新社廈門6月18日電 題:王毅輕裝品嘗臺南小吃 談「執政者應為百姓著想」  中新社記者 劉舒凌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王毅17日忙完第四屆海峽論壇的公務,晚間8時許穿著淺色短袖襯衫、一身清爽地來到廈門老街中山路,品嘗臺南等地的道地小吃。對於臺南今年首次組團前來海峽論壇,他說「大家希望來大陸交朋友、做生意,心情是一樣的。
  • 最近,我家常做這小吃,一煮一炒一蒸,切塊蘸料吃,解饞過癮
    導語:最近,我家常做這小吃,一煮一炒一蒸,切塊蘸料吃,解饞過癮每個地方都有各自比較有特色的小吃,如武漢三鮮豆皮、長沙臭豆腐、河南皮渣,每一種不同的小吃的用料不同,且口味也各有區別,這河南皮渣是我家最近時常做的,用粉條和澱粉就能做,一煮一炒一蒸,做好的皮渣切成塊蘸料吃,解饞更過癮,這款河南皮渣的做法很簡單,且很符合大眾的口味,河南皮渣的做法我是跟著一位朋友學習的,自己動手做了也感覺很方便
  • 寧夏之銀川十大名小吃,到寧夏銀川旅行,不得不吃的特色美食!
    導語:寧夏之銀川十大名小吃, 到寧夏銀川旅行,不得不吃的特色美食!銀川這座城市是甘肅的行政中心,城市有許多 很有象徵性的大西北特點旅遊景點,每一年去銀川度假旅遊的盆友也許多 ,但去了一定是除了看風景,也要嘗盡本地的小吃。
  • 最受歡迎的家常點心小吃,簡單好做又美味,大人小孩都愛吃!
    導語:最受歡迎的家常點心小吃,簡單好做又美味,大人小孩都愛吃!點心,是一種糕點類的食物,點心的含義來源於東晉時期,表達的意思是「點點心意」。製作點心的主要原料是麵粉,所以點心也可以算作是一種麵食。點心是一種適用於任何人群的食品,當然了,我們燒得了一桌好菜當然還不夠,飯後的點心小吃同樣得拿得出手,不必買外頭不放心的地溝油產品了,想吃什麼就做什麼,每一次新鮮出爐都是美食帶來的欣喜,別猶豫,性價比極高的各式小吃趕緊學起來!最受歡迎的家常點心小吃,簡單好做又美味,大人小孩都愛吃!
  • 薏米粥(潮汕小吃之二十四)
    民謠這樣唱道:"薏米勝過靈芝草,藥用營養價值高,常吃可以延年益壽,返老還童立功勞。 薏米還具有營養頭髮、防止脫髮、淡化黑色素並使頭髮光滑柔軟的作用。汕頭牛肉丸(潮汕小吃之二)我做的菜頭丸粿(潮汕小吃之三)潮汕粿汁(潮汕小吃之四)鼠曲粿(潮汕小吃之五)潮州春卷(潮汕小吃之六)
  • 五花肉吃得多了,還是這種家常做法好吃,簡單下飯又營養
    不管是燉還是煎,做出來的五花肉美食,那是入口滿嘴香,越吃越想吃,而且還特別解饞。我也差不多是個無肉不歡的小吃貨,每次吃飯總想弄點肉吃方便下飯,而這一道用五花肉做出來的美食就是我家餐桌上的常客。這一道家常菜又香又好吃,一下子就俘獲了我的胃,受到了家裡人的好評。
  • 清心丸綠豆爽(潮汕小吃之三十八)
    夏季時,各農貿市場都有做成小方塊的清心丸和蒸熟的綠豆畔賣,買回去用糖水一煮就能吃了。夏日,家裡也常常會煮上一鍋清心丸綠豆爽,我是百吃不厭。我對清心丸綠豆爽的感情是三十幾年如一日,鍾愛如初。(潮汕小吃之三)潮汕粿汁(潮汕小吃之四)鼠曲粿(潮汕小吃之五)潮州春卷(潮汕小吃之六)豬腸脹糯米(潮汕小吃之七)潮汕腸粉(潮汕小吃之八)汕頭蠔烙(潮汕小吃之九)汕頭老媽宮粽球(潮汕小吃之十)達濠墨斗卵粿(潮汕小吃之十一)
  • 特色美食小吃,飯糰最簡單的家常做法
    特色美食小吃,飯糰最簡單的家常做法。對一些喜歡動手的人來說,大家都是喜歡,自己親手做一些食物的,其中,今天,最簡單的一道食物,也是我經常在家做的一道食物就是,飯糰,飯糰兒,它的名字是非常簡單的,它的做法也和它的名字一樣,都是屬於那種非常非常簡單的,就是讓人可以自己在家無聊的時候,或者是在家餓的時候可以自己動手做一些,吃的,其實飯糰呢。
  • 姜薯(潮汕小吃之四十)
    另外可以將姜薯洗乾淨後,直接用水煮開,下點鹽和配料,撈起來刨去皮後吃,也是很美味的,百吃不膩。潮汕粿汁(潮汕小吃之四)鼠曲粿(潮汕小吃之五)潮州春卷(潮汕小吃之六)豬腸脹糯米(潮汕小吃之七)潮汕腸粉(潮汕小吃之八)汕頭蠔烙(潮汕小吃之九)汕頭老媽宮粽球(潮汕小吃之十)達濠墨斗卵粿(潮汕小吃之十一)
  • 大餐先靠邊——臺北小吃琅琊榜(作者:陳松)
    一如既往地親身嘗試各路小吃,這次在臺北。小吃,立等可取,花錢無多,份量小巧,會讓你嘗到利益最大化的甜頭,換言之,用絕大多數人都能承受的花銷,即可換來最地道的味覺體驗。雞蛋口味並非真的為雞蛋,而是「香草」,是因為早年孩童見此款色如雞蛋,便稱雞蛋,於是店家乾脆以此為名。據說,每年十二月中旬到次年二月底,這家店要關門冬休,看來我們真是有幸地趕上今年這最後的幾個營業日。NO.9 天仁茗茶之珍珠奶茶
  • 我們吃了 17 種小吃,找出了誰才是真正的熱量之王!
    按說,吃了它,飽。可我們平時可不是把小吃這麼用的:餓的時候,可以吃點,墊補墊補。飽的時候,可以吃點,消化消化。饞的時候,也可以吃點。因為饞嘛!那「居家必備,進可健胃消食,退可暖心暖胃」的小吃家族,熱量究竟有多高呢?我們帶著實事求是較真兒的態度,出發了。
  • 世界啤酒之城,青島的特色美食小吃
    青島(簡稱青),舊稱「膠澳」,別稱「琴島」、「島城」,隸屬山東省,是世界啤酒之城、世界帆船之都、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國家衛生城市,被譽為「東方瑞士」,因古代漁村青島得名。今天,小編就要給大家介紹來到青島,一定不容錯過的幾道特色的青島美食小吃。
  • 去重慶必吃的特色小吃
    重慶酸辣粉的粉絲勁道彈牙、口味麻辣酸爽、濃香開胃,深受全國人民喜愛的重慶地方小吃。重慶酸辣粉是純天然綠色食品,由於重慶的酸辣粉口味獨特、酸辣開胃,長期以來一直深受重慶人的喜愛,其特點是「麻、辣、鮮、香、酸且油而不膩」。素有「天下第一粉」之美名。重慶麻辣燙——講究色、香、味、形尤其在「味」上風格獨具,以味型多樣、變化精妙、用料之廣、口味之厚為其主要特色。
  • 糕燒番薯芋(潮汕小吃之三十四)
    鱟粿的由來(潮汕小吃之一)汕頭牛肉丸(潮汕小吃之二)我做的菜頭丸粿(潮汕小吃之三)潮汕粿汁(潮汕小吃之四)鼠曲粿(潮汕小吃之五)潮州春卷(潮汕小吃之六)豬腸脹糯米(潮汕小吃之七)潮汕腸粉(潮汕小吃之八)汕頭蠔烙(潮汕小吃之九)汕頭老媽宮粽球(潮汕小吃之十)達濠墨斗卵粿(潮汕小吃之十一)潮汕無米粿(潮汕小吃之十二)水粿(潮汕小吃之十三)
  • 小時候最喜歡吃的炸鹹食,焦黃軟綿一頓能吃七八個
    雖然我們在外面會吃很多的飯菜,因為應酬,因為同學聚會,因為工作等等各種原因,但是家裡總有些日常的家常菜是我們怎麼都忘不了的!爸媽做的總有一道拿手的家常菜是你時時刻刻都忘不了的味道!自己在家做的飯菜,因為簡單,不需要複雜的加工,而稱之為家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