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後八旗子弟和格格藏到哪兒了?為何滿語也隨之消失了?

2021-01-12 德馨憶史

引言

了解我國歷史的人都知道,在清朝時,皇帝最重視的就是八旗子弟。當時的天下之所以能夠在被清朝統治,就是因為八旗子弟的貢獻。所謂八旗,就是清代滿族的一種制度,根據歷史資料顯示,八旗軍隊人數最多時達到了27萬餘人。而當清朝滅亡後,八旗子弟和格格竟然全部銷聲匿跡了。這讓大家不禁十分好奇,曾經輝煌一時的八旗子弟與格格們都藏到什麼地方了?為什麼與他們一同消失的,還有滿語呢?其實他們只是改了漢姓,藏到普通人之中了。而滿語也只是不適應時代發展,被淘汰了。

01

大清滅亡之後,八旗子弟便失去了富足的生活,依靠變賣寶貝度日。而還有一些不是貴族的滿人,便只能自己到處尋找謀生的機會。有數據顯示,在民國時期北平的九千名警察裡面,有六千多人都是滿人。同時,滿清八旗子弟與格格們在清朝滅亡後,開始將自己的姓氏改成漢姓,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民國時期找不到姓愛新覺羅、瓜爾佳氏、鈕祜祿氏等八旗子弟與格格的原因了。八旗子弟姓氏眾多,格格們的姓氏也不在少數,但是比較有名的姓氏只有八個,被稱為「滿洲八大姓」。值得一提的是,愛新覺羅並不在裡面,因為愛新覺羅在滿清姓氏中只能算作一個小姓,但是由於它是清朝的國姓,所以在旁人眼中也顯得十分珍貴。

02

改漢姓這種事是不能隨心所欲的,每一個姓氏的更改之法都是有一定規則和緣由的。像鈕祜祿氏,滿語中的鈕祜祿漢是「狼」的意思,但是這個字在姓氏中並不好聽,所以鈕祜祿氏將漢姓改為了「郎」,也有部分人改為了「鈕」。由於戰亂紛爭,這個姓氏也失去了之前在松花江、長白山和牡丹江一帶的分布規律。如今姓「郎」的人,很有可能就是鈕祜祿氏的後人。瓜爾佳氏的漢譯是環繞菜園子的水溝。從它的漢譯中並不能提取到有價值的姓氏信息,但是他們一氏十分崇拜關羽,便將自己一族的漢姓改為了「關」姓。他們一族的後人代表,便是我國著名影星關之琳,除此之外,關曉彤也是八旗子弟的後代,被稱為「關格格」也並不驚奇。

03

那拉氏在明朝末期便有了葉赫那拉氏、烏拉那拉等幾個支系,這個姓氏後來出現了不少皇后和妃子,著名的慈禧太后便是葉赫那拉氏一族的人。在改漢姓之後,那拉氏的後代大部分都直接取了第一個「那」字,著名歌手那英,就是與慈禧太后同族的葉赫那拉氏後人。這個姓氏並不常見,所以身邊姓「那」的人很有可能就是那拉氏的後代。還有皇族的姓氏愛新覺羅,他們的漢姓改為了「金」姓,清朝的格格大多都將姓氏改為了「金」,而其中最著名的便要數漢奸川島芳子了,她本是一位格格,最後卻投靠了日本。

由此可見,清朝滅亡後的八旗子弟和格格們都悄悄地將姓氏做了變更,藏匿在平常人中,進行著普通的生活。那麼滿語為何也會消失呢?原來滿語被朝廷過度規範化了,導致其並不適用於日常生活中,而在清朝政府時期,漢族大臣地位慢慢上升的同時,漢語便悄悄地滲入到滿語的使用中。最後,漢語憑藉其靈活便捷和博大精深的特點,將滿語徹底從歷史的舞臺中擠掉了。

結語

不管是八旗子弟與格格改名,還是滿語退出歷史舞臺,都與滿清的統治者脫不了干係。他們權欲薰心,為了得到更大的權勢便丟棄了滿語,但是滿語走向滅亡也並不都是他們的責任,因為民族大一統與政府漢化是歷史的必然趨勢。而清王朝滅亡,八旗子弟與格格們隱姓埋名,也是大勢所趨。

參考文獻:《清代八旗子弟》、《清史稿》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近代時期,滿族八旗子弟大都改為了漢姓,他們都是如何改的
    辛亥革命後,滿清政府退出了中國歷史舞臺。為了避免受到其餘全國各族人民的仇視,滿族人民,紛紛將姓氏改為漢姓,並流散到了全國各地。到今天,滿族人民早已經完美地融入了新中國,各民族和諧共處,共謀發展。那麼,滿族人的姓都是怎麼改的呢?
  • 滿清貴族和八旗子弟在新中國成立後下落如何,都改為了其它姓氏
    )「哈拉」是滿語,中文翻譯是「姓」。「八旗滿族同蒲」共有姓氏645個,「皇族同治姓略」增加姓氏33個。劉慶華先生從地方志、滿族族譜、碑文、相關地圖、滿族長輩訪談調查、全國滿族同胞來信等資料中,收集到官書外滿族八旗姓氏315個。截至目前,滿族八旗考生有993人。滿洲八旗不包括蒙古族、各種漢族和高麗族。2個。」
  • 快來看看,可能你就是八旗子弟後裔!
    前段時間熱播的兩個清朝宮鬥劇《延禧攻略》和《如懿傳》,小編相信大家都應該看過吧,大家再結合前文提到過的這九大姓氏是不是感覺到有點似曾相識呢?1912年2月12日,遜帝溥儀退位,清朝正式滅亡,中國進入民國時代。此後,很多旗人為了安全考慮,便紛紛改掉了自己的姓氏。大家快來看看,說不準可能你就是八旗子弟的後裔!
  • 大清滅亡後,八旗子弟為避風頭紛紛改名,他們究竟改成了何樣?
    清政府是歷史上的最後一個王朝,鴉片戰爭的到來,使整個清朝遍體鱗傷,再加上辛亥革命的爆發,大清王朝的滅亡,中國幾千年封建帝王制度的瓦解,中國進入了人人平等的新中國時代。清滅後,那些貴族子弟因自己的姓氏而不敢輕易出門,怕天下對他們產生猜忌,為了避免尷尬,於是紛紛改姓,以前貴族們高高在上,尊貴的姓氏令他們驕傲,也許現在我們只知道百家姓、姓哥,知道中國的姓氏那麼多,但究竟這些姓氏來自何處,它們又意味著什麼呢?史書上沒有記載,現在的姓氏大多是滿族貴族子弟改姓的,在古代姓氏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 清朝滅亡後,漂亮的格格都嫁給了誰?其後人都成了大明星
    隨之不久,清朝管轄的各個省份也紛紛宣布獨立,一年後,清朝皇帝溥儀正式宣布退位。至此,在中華歷史上存在了268年、歷任十位皇帝的清朝從此退出歷史舞臺。關於清朝滅亡的原因眾說紛紜,目前大眾比較認可的主要有三個。 首先自清朝入關後,清政府的軍隊一直掌握在滿人的手中,漢人在軍中的權利受到滿人的節制。
  •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晚清八旗子弟貴族生活,到底是什麼樣?
    從一開始的散兵遊勇,到最後擁有完整的八旗制度,可以說這既是建州女真,趟過歷史長河之後的跨越。同時,也是滿族祖先開拓歷史的豪情。八旗制度作為其民族壯大的基礎,最終走上了令人仰視的歷史舞臺。在八旗制度的影響之下,不斷催生出了八旗子弟。這些以八旗制度為核心,被編制為不同建制的旗人,「閒時耕種、戰時為兵」。
  • 大清朝滅亡後,為何滿族人趕緊改成漢姓?其實原因很簡單
    清朝滅亡了,中國進入了連年戰亂的時代,但是原來的那些皇族過得並不好,他們失去了原有的顯赫的光環,逐漸淪為底下人,甚至遭到人們的唾棄。而且在清朝滅亡後,還出現了一個神奇的景象,就是清朝的貴族把自己的滿族姓改成了漢族姓,他們不願意承認自己是個滿族人,那麼為什麼清朝滅亡後,他們就趕緊改名換姓了呢?
  • 清朝滅亡了108年,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是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但是在清朝滅亡後,為何如今依舊有人在看守皇陵?守陵人:自古以來便有的職位在1912年,清政府正式滅亡,這個曾經統治中國268年的封建王朝終於吟唱完它最後的絕唱。如今,人民不禁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何大清滅亡後,依舊有人為他們看守皇陵?事實上,看守皇陵這份工作並非是從清朝才開始的,早在先秦時期,守陵人就已經作為一種不可或缺的職業存在於中國。
  • 清朝滅亡後,滿洲八旗姓氏全改為漢姓,如今都不多見
    比如說我們今天要說的滿清八大貴族姓氏,曾經老百姓甚至不敢輕易在人前提前他們的姓氏,因為它們的姓氏就代表著權力和地位,不過隨著大清的滅亡,這些昔日高高在上的皇親宗室們為了生存也不得不放棄了曾有了輝煌,紛紛改名換姓,儘可能的縮小自己的存在感。那麼,如今還能否找到他們的蹤跡,看看你身邊是否有這樣的姓氏存在?或許他們就是曾經的滿清貴族後裔。
  • 八旗子弟寧可要飯、餓死也不工作,還以自力更生為恥?老舍深有體會
    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族後,發現原有的管理方式不適合當時的情況,為了適應當時不斷擴大的疆域,努爾哈赤開創了八旗制度,這個制度在以後的發展中逐步形成了清朝鼎盛時期的八旗制度,並一直延續到了清朝滅亡。順治入關後,徵戰四方,八旗的概念也在中原廣為流傳,隨著時間的推移,八旗制度的弊病日益凸顯。八旗制度下,八旗子弟唯一的職責就是參軍徵戰。愛新覺羅氏統一中國後,出現了河清海晏的景象。
  • 清末時,滿族八旗子弟紛紛改為漢姓,他們都改成姓什麼了?
    姓氏在滿語中叫"哈拉",而旗下的家族則稱"穆昆"。在滿族共同體形成的初級階段,它的姓氏跟漢族不同,是多音節的,如果用漢字去表達、去書寫,最初時需要二個或二個以上的漢字才能完全表述。清朝入關後,統治者是非常自信、非常有優越感的。他們躊躇滿志,覺得既然可以用武力能讓中原人屈服,為什麼不能用自己的文化替代華夏文化呢?
  • 清朝滅亡後,漂亮的格格都嫁給了誰?其實當紅明星很多是皇室後裔
    這句話對比歷史和現代,特別容易體現出來。比如歷史上演員、歌唱家這些職位一般都是受人歧視的,而現在則備受尊重;比如曾經的清朝格格深居簡出,如今她們的後代卻大多在舞臺上接受無數人的欣賞和崇拜。
  • 為什麼現在能看到的清朝妃子和格格的照片都很醜?
    但是現在聰很多渠道找到的清朝的黑白老照片發到了網上,我們突然發現這些所謂的美人們超出了我們的想像,有些不誇張的說跟周星馳電影中如花一樣,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反差呢?難度清朝皇帝不喜歡漂亮的妃子嗎?還是他們審美不如我們?
  • 清朝滅亡後,那些殘餘的清軍去哪了?有一支藏到1987年才被發現
    1644年清軍入關,滿族人隨即建立了清王朝,不過他們當初可能也是沒有料到,清朝會成為中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他們同樣沒想到綿延上千年的封建制度會終結於清,只能說是世事難料。清軍作為清朝的國家軍隊,在最開始的時候也是一支軍紀嚴明的隊伍,不管是由貴族子弟組成的八旗軍,還是由漢人組成的綠營,戰鬥力都是不俗。
  • 一百年前清朝滅亡,宮裡的格格都去哪了?
    在辛亥革命成功後,清朝滅亡了,長達兩千多年地封建帝制也意味著結束了。清朝的滅亡,也意味著新時代的到來。辛亥革命是歷史上重要的轉折點,人們在經歷了兩千年的封建社會後,是無比期待新時代的到來的,但是對於中華民國,人們是既期待,又擔憂的。
  • 大清滅亡,那些王公貴族們,最後都哪兒去了?
    清朝滅亡以後,那些王公、貴族、王爺、格格們到哪兒去了?清朝一共延續了二百六十八年,這期間一共誕生了前前後後差不多二百五十位王爺、貴族,這些王爺也被稱為鐵帽子王,意思就是說只要大清朝在一天,他們的身份封號就會世襲,永不改變。到了辛亥革命以後,清朝突然沒了,當時還有六百多位皇親國戚,大清沒了,很多王公貴族的日子就開始一天不如一天了。
  • 清朝滿人貴族看到明朝古物,譏笑:明朝滅亡是理所當然!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除元朝以外第二個統一了草原、中原以及西域版塊的大一統帝國,清朝之所以能靠東北一隅而入關取代明朝,靠的就是八旗勁旅彪悍的戰鬥力。而清朝之前的明朝,就成為了中國最後一個漢人王朝。
  • 清朝滅亡後,那些漂亮的格格都嫁給了誰?有的後人還成了大明星
    在中國歷史上,這是一個巨大的轉折點,人們接受了國王和平民的長期關係,對於中華明國,也充滿著期待和困惑。清王朝退位後,人們最關注的,往往是末代皇帝溥儀的一生。事實上,除了溥儀經歷了人生的重大轉折之外,他後宮的女眷們也同樣命運悲慘。多年來享受著王室的富貴,一夜之間就化成煙雲。那麼,在清朝滅亡後,美女格格娶了誰呢?
  • 清朝滅亡100多年,為什麼清皇陵仍有人守墓,誰給他們發工資?
    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註定了華夏民族不可能輕易消失在歷史長河中。雖然中國歷經了各種坎坷,但是中華民族依舊林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祖先可以說是中國最大的信仰。相對而言外國人對待祖先其實並沒有中國人那么正式,每當一些特定日子到來的時候中國人就祭拜自己的祖先。
  • 清朝已滅亡100多年,為何皇陵仍有守墓人?守墓人工資從哪裡來
    早期的清王朝守墓者,一般都是正統的八旗子弟,不是嫡系的都不能去。因為看守陵墓的工作比較清閒,再加上皇帝對陵墓的看重,所以守墓人這項工作很吃香,因此很多人都希望去守墓。但是如今清朝已經亡了100多年了,新中國成立之後,竟然還有人在日夜看守清皇陵,那麼他們的工資是誰給的呢?是國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