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不外馳
習練該式動作,保持心神專注,神不外馳至關重要。這裡的神不外馳應有幾層意思:首先是開合張弛有度。 「蓄勁如開弓,發勁如放箭。」這裡所謂的蓄勁發勁,正是張與弛,即經常講的一開一合,在開合過程中身、形、息要柔和綿緩,不可無度地使猛勁。其次,開合鬆緊有度。習練健身氣功既然是一種運動,必然會有緊有松,只松不緊要躺下,只緊不松也要僵住,其理甚明。再次,開合用意不用力。全身鬆開的目的是「不致有分毫之拙勁」以便「輕靈變化,圓轉自如」和「意之所致,氣即至焉」。
實際上,即使是能放鬆到極點的人,他既然在活動,就一定要有牽拉收緊的過程。同時,開合速率均勻。也就是在每一瞬間,意想開弓時,弓體中任何一點開張的力量都是相等的,而且,整個弓體在張弛過程中,每一點張力的增減率也都相等。在空間和時間的分布上,張力都很均勻,這便是左開弓與右開弓的共同特點。實際上,在任何運動過程中,速率均勻只是一個暫時現象,而難成為經常現象,該式功法也不會例外。
所以,習練該式動作能做到靜守意念確實不容易。對此,還是從動作要求與練功實踐來分析。首先,動作要求習練者的意念須保持神不外馳的狀態。兩腕交搭時沉肩墜肘,掌不過肩。開弓時力由夾脊發,擴胸展肩,坐腕豎指,充分轉頭,側拉之手五指要併攏屈緊,臂與胸平,八字掌側撐需立腕、豎指、掌心涵空。略停兩秒,保持抻拉,勢如開弓射鷹。因而,神不外馳顯得更加重要。其次,在習練實踐中的意守則要達到有三個條件:一是有目的,要「射鵰」,守得專注;二是要目視左右而不死守,守得靈活;三是要意守拉弦、推弓的關鍵點,守到節點上守而不亂。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它統御精氣,是生命存亡的根本和關鍵。在生命過程中,識神易於動而致耗,難於入靜內守。
所以,習練左右開弓似射鵰這一動作看似簡單,功夫到位確有難度。正如《黃帝內經》裡所指出的「粗守形,上守神。」它告訴人們,養生首先要放鬆肌肉,進而達到心靈的放鬆。換句話說,外在的形體姿勢是次要的,內在的神不外馳才是最根本的。亦如老子所說,「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另外,精神因素的作用,可致機體內環境失於平衡,臟腑、經絡、氣血功能產生障礙,從而導致氣滯、血瘀、痰凝、溼聚等病變,至一定程度產生頑症。根據陰陽理論同樣可以正確地運用精神因素,使機體內環境得到平衡。「上守神」就是強調精神因素在養生中的重要性,人的精神與形體是不可分割的。所以,應在習練該動作中,更深入地感悟恬淡虛無,精神內守的意蘊,修心養性不為嗜欲所引動。
正己調形
健身氣功功法中的一招一式都有其特定的姿勢,大到定勢小到眼神、手型、氣感、體感在習練時,都有個調整體形的過程。那麼,調形從何處著眼呢?《禮記》中有這樣的論述,射者正己而後發。如果只在一般意義上理解,那就是說射箭手先要端正自己的姿勢,然後放箭。而在更深層次來看,「正己而後發」所講之理與健身氣功的調身、調息、調心則有妙筆神通之處。
首先,注重調身。目視左(右)掌,左(右)掌成八字狀推出立腕、臂抻直,右(左)手變爪成拉弓狀,轉頭、擴胸、收腹、斂臀,馬步下蹲,兩腳掌、腳趾用力扒地,並使意念、氣機將湧泉穴、肩井穴貫通。這些動作的技術要求凸顯出內修性、外調形的道理。所以,透過「正己而後發」的箴言,發現在歷史長廊裡書寫著百步穿楊、一箭中的,羿射九日等典故,它們無不展示出氣定神閒、力發於中的文化魅力。
其次,注重內觀。通過反反覆覆的習練,慢慢地就可感悟出:「射者,發而不中,則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也就是說射手調節好心態,從身心兩方面鍛鍊來提高技藝,而不是怨恨超過自己的強手。這樣,對手則成為推動自己長進的另一隻手。由此而從文脈的更深層面追溯內觀自省的道理,則可從老子的《道德經》裡找出悟道的方法:「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指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常無欲」與「常有欲」就是通達天地運演之理、事物生、長、休、囚之理以及生命因生與衍生之理的內觀結果。內觀不僅是一種觀察的方法,更是一種生存方法。事實上,每個個體都處於宇宙之內,都處於環境之內。個體也都處於心靈之內,精神之內。同樣,個體都處於群體之內,而群體也同樣處於個體之內。所以,健內助外,內觀自省,天人合一的生命律動觀,有助於人們重新拾起生命的自覺。
另外,注重意境。習練時要在功法的旋律中怡養情愫,當與旋律共舞,身心完全地融入於音樂的意境。這裡所說的意境是指習練時要與音樂相和,踏著音樂的節拍做動作,包括呼吸吐納須隨著音階、音符、音域而律動。古時在射的程序中有個三番射,比射時有音樂伴奏。樂工演奏《詩經·召南》中的《騶虞》,樂曲的節拍,要演奏得均勻如一。「不鼓不釋!」凡是應著鼓的節拍而射中靶心者則為勝。這與習練左右開弓似射鵰的動作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伴隨音樂習練功法,即可掌握動作的柔和連貫,也可把握呼吸的深細勻長,更為重要的是音樂的優美旋律對人的身心健康極為有益,亦可陶冶情操。所以,和著音樂的旋律習練健身氣功,會收到意想不到效果。
總而言之,練功修性亦如習射。善射者,內志正,外體直,然後持弓矢審固;善射者,持弓矢審固,然後可以言中;善射者,左右開弓,可以觀德行。這些古老的文脈裡流淌著鮮活的健身養生、怡情養性的民族血液,閃耀著先哲的智慧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