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閱大眼睛 ❏ 精讀繪本頻道
領讀經典
走進孩子的精神世界
今日精讀繪本:《阿文的小毯子》
作者:凱文·亨克斯(Kevin Henkes)
亨克斯 1960年出生於美國威斯康星州,自幼即展露繪畫天分,十九歲開始創作童書,他以最真實的生活素材,寫下一本又一本引起讀者共鳴的好書。
其作品最大特色,在於創作主題緊扣孩子的內心世界 ,反映出孩子的心聲。他創作了一系列以老鼠為主角的作品,廣受讀者歡迎,成了家喻戶曉的小老鼠明星,也為他贏得多項大獎。
今天我們來精讀的是他的另外一本書 《阿文的小毯子》,本書榮獲2004年美國凱迪克銀獎,更適合3歲左右面臨分離焦慮的寶貝們閱讀。
內容介紹
這個故事是關於一隻叫做阿文的小老鼠的,他有個習慣,無論是走路、吃飯、睡覺還是和其他小朋友玩時,都一定要帶著他心愛的小毯子。
有小毯子陪著阿文,他心裡就很安穩,也不會整天都黏著媽媽和爸爸。
但是,他慢慢長大,上小學了,他仍然不能離開小毯子,阿文的媽媽爸爸覺得要改變這樣的情況,既不讓阿文過分地依賴小毯子,又不能讓阿文感覺失去了小毯子,怎麼辦呢?
終於,媽媽爸爸和阿文商量好,把小毯子剪下一塊給阿文做了一塊手絹,這樣,阿文依然可以帶著他的「小毯子」,但也能很好地與同學相處,適應學校的生活了。
在這本書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就是隔壁的阿姨,封面上她拿著 望遠鏡窺探,並斜眼望著阿文和他的小毯子,之後,也正是她 挑起了「毯子」事件。
圖片下半部分,阿文抓著小毯子,兩人背道而馳卻又相互偷看,非常生動地點出了本文的宗旨。
扉頁中,阿文緊緊得裹著小毯子,這不僅告訴我們他對小毯子的喜愛,也很好得傳遞出了他特別害怕失去小毯子的信號。
本書第一頁,隔壁阿姨拿著水管看似灌溉實際卻在偷窺,那條伸在阿文家的尾巴告訴我們--這位「愛管閒事」的阿姨要登場了。
阿文無論做什麼,都一定要帶著他心愛的小毯子,有小毯子陪著阿文,他心裡就很安穩。
隔壁阿姨看不慣阿文對小毯子的依戀,開始慫恿鼓動阿文的爸爸媽媽讓阿文放棄小毯子。
第一招:毯子換禮物
如果把小毯子放枕頭下,第二天早上小毯子就會不見,但是會有一個毛毯精靈送的禮物給阿文。
聰明的阿文發現了其中的陰謀,當然不肯出賣自己的小毯子,所以他把小毯子藏了起來,哈哈,藏在了褲子裡。
爸爸媽媽嫌棄小毯子太髒太舊,但阿文不以為然,在我們看來小毯子只是個沒有靈魂的物件,但在阿文看來,小毯子可是他不可缺少的好朋友。
隔壁的阿姨又說話了,她站在疊高的花盆上(立足基礎並不穩固),阿文趴在籬笆下,一高一低地凸顯出兩者的關係。
愛管閒事的阿姨出了第二個主意:換味道!
把小毯子的一角,泡在醋裡,這樣小毯子就會因為有異味而被冷落。
可是,變味的小毯子並沒有在阿文心中失去地位,聰明的阿文想辦法把味道變得淡下來。
小毯子並沒有因為變味而失寵,依然是阿文最親近的朋友。
快開學了,媽媽很擔心。
當聽到媽媽說不可以帶小毯子上學時,阿文用毯子蒙住臉,不讓我們看到他的表情。但此時牆上卻出現了一幅《吶喊》的圖畫,貼切地傳遞出了孩子有意見有情緒的心情。
終於,媽媽想到了一個好主意--在阿文的監督下,媽媽把小毯子變成了許多塊小手絹。
這樣阿文不但可以和小毯子的分身一起去上學,而且還不怕丟。
隔壁的阿姨再也不多嘴了,而且,她的手裡也拿了一塊小手絹。
這不僅是她和阿文的第一次面對面接觸,也象徵著她和阿文從此不再是對立面,理解並尊重阿文的小小手絹。
縱觀全書,這本書裡每個畫面幾乎都由細細的大小不一的黑線條框住,框內一再出現阿文和小毯子形影不離的畫面,排在一起的許多小框暗示著不同的時間,場景和心情。
所有圖畫中只有兩個畫面沒有框線,一個人媽媽做好手帕的那一頁,這是媽媽解決了問題,突破了原來的困境。
另一個是最後一頁,框線消失了,也暗示著他和隔壁阿姨的對比關係暫時畫上了句點。而且,這一頁和封面的畫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看到這裡,我們終於有點如釋重負的感覺了。
優秀的繪本傳遞出來的永遠不止文字部分那麼簡單,圖畫會有很大的暗示作用,本書中不論是院子裡的沙坑,用床單搭的帳篷,連浴室都是阿文的遊樂場,還有他那舒適的房間和小床,由這些場景可以看出阿文在家悠遊自在。
此外,牆上處處貼著阿文畫的圖畫,顯示了爸爸媽媽對他的尊重和鼓勵。
最後,
這是一個過程很曲折但結局很暖心的繪本,亨克斯的故事裡從來沒有說教,他最擅長用幽默且溫馨的方式呈現孩子的成長經歷,故事情節的發展非常真實自然,矛盾的化解也合情合理。
親子閱讀過程中,小朋友會在書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而對父母來說,也是會從書中悟到教子良方。
家長的愛心和耐心,可以保護並溫暖孩子稚嫩的心。
END.
「愛閱大眼睛不只是童書館」,掃描下方二維碼,更多精彩【有聲故事】免費領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