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前兒童必備5種能力 你的孩子可以嗎?

2021-01-08 網易親子

「3歲看大,7歲看老」這句中國諺語跟西方現代心理學的理論類似,都認為兒童的早期心理特點和性格是長大後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

「3歲看大,7歲看老」這句中國諺語跟西方現代心理學的理論類似,都認為兒童的早期心理特點和性格是長大後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幼年時期的經歷將影響人的一生。

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學前教育對孩子今後成長的重要性,孩子剛出生就報名參加早教班,竭盡所能讓孩子上最好的幼兒園,並早早學習各種特長……孩子的早期教育就是要上各種早教課嗎?孩子的學前教育應該具備什麼樣的能力呢?我們家長應該在早期教育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6歲前孩子該具備的能力

學會表達、思考、實踐、協作和創造

瑞士兒童第一協會秘書長Monica Shah Zeeman 女士告訴我們,學前教育階段的孩子需要培養5種基本素質:

首先要有一個開放性的思維,他們不僅要玩耍和實踐操作,還需要有一定的社會交際能力,他們必須學會傾聽,觀察周圍的事物;

其次要有思考的能力,需要把心理的想法形成語言來與人溝通和交流;

第三是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因為5歲的身體就決定了15歲的身體;

第四要有一定的創造力,要讓孩子在創造中找到存在感;

第五要有一定的知識和實踐的能力,比如知道這個桌子是什麼做的等等。

與瑞士專家的觀點類似,巴黎學前教育督學、顧問Eve Leleu-Galland女士認為,孩子在學前教育階段需要培養口頭表達能力,自我動手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探索世界的能力,以及接受外界信息、自我感覺、創作和創意能力。

事實上,孩子的早期教育重點並不在於學了多少實際的知識,比如背了多少首古詩,會彈幾首鋼琴曲,最關鍵的是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和學習能力。

學前教育最受關注的教學法

蒙臺梭利PK華德福

幼兒園是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場所,在選擇幼兒園的時候,很多家長會非常關注學校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而蒙臺梭利是目前國內較受歡迎的教學法,華德福教學法近兩年也開始受到國內家長的關注。那麼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兩種教育方法。

蒙臺梭利教學法是由義大利教育家瑪莉亞蒙特梭利博士傾其畢生經歷所創造的,其精髓在於培養幼兒自覺主動的學習和探索精神。

Monica Shah Zeeman 女士認為,與一般的課堂教育相比,蒙臺梭利教學法有如下特點:強調意識和社交發展,課堂上老師讓學生自由發揮而不是由老師來控制課堂,讓孩子在自由環境下培養自律,針對每個孩子的心理進行個性化教育,鼓勵孩子們互相幫助,讓孩子自己選擇實踐的任務,且不限時間完成課堂任務,甚至讓不同年齡的孩子在同一個班學習等。

華德福教育是魯道夫史代納根據自創的人智學理論創建的。簡單地說是一種以人為本,注重身體和心靈整體健康和諧發展的全人教育。

中國—歐洲華德福教育代表衛躍嶺說,華德福教育倡導「萬物皆有時」,強調通過「節律」「遊戲」和「藝術活動」來進行早期教育,決不讓3歲時的孩子做4歲時該做的事,不讓孩子過早開發智力和學習知識技能,倡導自由玩耍和遊戲,並通過音樂、繪畫等藝術形式來進行教學。

華德福提倡孩子多玩一些原始材料製作的玩具,包括沙子、石頭、樹枝、貝殼等,因為越原始、越簡單的玩具,越富有想像力和創造力;反之,一些越高級的玩具由於只有一個傻瓜式的按鈕,越容易扼殺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華德福認為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因而家長和老師一定要以身作則,同時一般不允許孩子看電視,以免模仿不良習慣。

對比來看,蒙臺梭利和華德福各有千秋,也各有利弊,門派之爭也有近百年。但是對於國內的家長來說,無論是蒙臺梭利和華德福都是洋產品,一定比國內的高大上,也因此催生了一大批蒙臺梭利幼兒園和華德福幼兒園。需要提醒的是,這兩種教育法要得到很好的實施,老師非常關鍵,並不是擺放一些蒙臺梭利教具就是蒙臺梭利教育,也不是讓孩子在農莊裡生活就是華德福教育,家長還需擦亮眼睛。

家長在學前教育階段要做的兩件事

學前教育是老師、家長和孩子來共同完成的,因此家長的角色也非常重要,務必要做好以下兩件事。

第一件事:要為孩子選擇一家合適的幼兒園

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家長可以通過事先考察來決定上哪家幼兒園。Monica Shah Zeeman 女士認為較好的幼兒園應該有以下標準:首先是老師的素質,包括學歷和專業素養,是否愛護孩子,與孩子能夠很好地溝通,一個幼兒園最好有來自五湖四海的老師;其次是老師和學生的配置比例,一般來說比例越高更有利於孩子的教育,比如芬蘭幼兒園是1位老師對6位學生;第三可以看學校的布置,學習環境越富有創造力越有利於孩子的學習。

第二件事:家長要及時了解孩子學了什麼

在學前教育階段,家長一定要及時跟學校的老師多聯繫,了解孩子在學校學到了什麼,需要多長的時間去掌握這些東西。如果可以的話,家長應該給孩子創造一個更好地學習環境。不過,Monica Shah Zeeman 女士認為6歲前的孩子並不適合上特長班,讓孩子在玩中學習會更好,當然家長如果希望孩子多學一門語言,也可以考慮送孩子上雙語學校。

本文來源:網易親子 責任編輯: 馬麗_NQ3052

相關焦點

  • 6歲前是孩子鍛鍊手工的關鍵期,這5款手工玩具,鍛鍊孩子動手能力
    因為小孩子從小鍛鍊手工能夠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與認知能力,還能正確引導孩子在動手動腦的情況下在手工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讓孩子在體驗中獲得信心與快樂。家長要是家長有解決不了的熊孩子不妨嘗試一下陪孩子做手工,因為孩子可以在做手工的安靜環境中能夠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
  • 3-6歲是發展數學能力的黃金期,5個方法,給孩子一個「超強大腦」
    為什麼3-6歲是數學啟蒙的黃金期這是因為孩子6歲前正是「腦神經突觸」發育的關鍵期,到了6歲後神經突觸會完成發育的93%,而腦神經突觸所代表的便是:記憶力、邏輯思維能力、數學運算能力等,在6歲前對「神經突觸」進行鍛鍊能起到
  • 李玫瑾:孩子的0-6歲,你應該培養他的這5種性格
    孩子的0-6歲,性格「水泥期」你聽說過「性格水泥期」嗎?這是我國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在一次有關兒童性格教育的演講中提出的概念。她認為,孩子的0-6歲是孩子的性格初步形成的階段,孩子的性格在這一階段經歷從無到有的過程,最是容易塑造,而一旦過了這一階段,孩子的性格就會因為已經成型而越加難以改變。
  • 媽媽必備!《4-5歲兒童發展指南》一覽
    很多非3-4歲的寶寶媽媽們看完就開始催著小新媽快快更新,介紹與自己孩子年齡段的相關兒童發展標準!這不,今天《4-5歲兒童發展指南》也正式上線咯!明天繼續推送《3-6歲兒童發展指南》的最後一篇:5-6歲的兒童指南,別忘了哦!前面0-2歲、3-4歲的發展指南,點擊文末藍色標題就可以跳轉查看了哦!
  • 孩子6歲前,經常玩這5個「腦力」遊戲,鍛鍊思維越來越聰明
    魯迅曾說,「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孩子的智力開發是家長最關心的事,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聰明睿智,出類拔萃。孩子6歲前,經常玩這5個「腦力」遊戲,會鍛鍊思維越來越聰明。
  • 孩子12歲前必須處理的12種兒童牙頜畸形!
    不少傳統觀念認為孩子小時候歪牙不需要過早矯正, 這讓很多父母糾結、猶豫……但據大量臨床醫學的分析結果顯示至少有以下這12種牙頜畸形或異常必須在12歲前發現並矯正,不能猶豫!
  • 5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不僅記憶力會更好,大腦也更聰明
    若是記憶力不好,在學習上就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所以家長們對孩子的記憶力也越來越重視了,作為學習的必備技能之一,記憶力不僅起到幫助學習的作用,更是孩子聰明、大腦發育好的表現。而5歲之前正是孩子記憶力培養的關鍵期,若是家長能夠為孩子抓住這個機會,那麼孩子不僅會記憶力越來越好,大腦也會更加聰明。
  • 幫孩子找這5種玩伴,鍛鍊孩子的交友能力
    有一項研究把兒童按社交地位分成5種類型:受歡迎的兒童、被拒絕的兒童、矛盾的兒童、被忽略的兒童、一般的兒童,並把「被拒絕的兒童」和「
  • 6歲前,父母睡前再累也要陪孩子做的4件事,你有做嗎?
    「孩子現在跟姥姥更親……」這位媽媽有些委屈,但也感覺很內疚,「我們錯過了孩子成長的很多個瞬間……」事實上,父母對孩子的陪伴很重要,尤其是6歲前親子陪伴對孩子的心理成長和心理健康不可或缺。正如日本心理學家詫摩武俊說,從嬰兒期到兒童期孩子人格形成過程中,親子關係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影響因素。
  • 辣媽必備:值得給孩子玩的國內外精選兒童APP榜單!
    原標題:辣媽必備:值得給孩子玩的國內外精選兒童APP榜單!   提到讓孩子玩手機、iPad等電子設備,許多家長都會提出質疑:孩子會不會沉迷其中,導致自閉、交流障礙?會對孩子的視力不好吧?會不會影響智力?孩子看見就吵著要玩怎麼辦?   其實,眾說紛紜,關鍵在於「過度」二字。
  • 6歲前,你家寶寶會這些嗎?
    到了4~5歲之後,在開始學更多技巧,這時他們手腳協調性較高。 6歲及以上的小孩,再開始練習划水。另外,平時洗澡時也可以慢慢培養孩子習慣水中的感覺,可以使用蓮蓬頭淋浴,或者互相輕輕地玩潑水遊戲,使其慢慢適應。
  • 心理學教授:高智商兒童在5歲前就初見端倪,主要體現在5方面
    高智商的寶寶在5歲之前就有跡可循,通過一些行為特點就可以判斷出孩子的智商的水平,看看孩子是否是高智商寶寶,如果孩子呈現出高智商的行為,父母要注意保護好,不要幹擾到孩子,並且有意識做好引導。二、高智商兒童在5歲之前,有這5方面的特徵美國心理學教授埃倫·溫納在《天才兒童—科學培育兒童指南》書中提到高智商的兒童,在5歲之前就會有一些蛛絲馬跡呈現出來,主要體現在以下5個方面。1.
  • 新版「兒童身高標準」出爐,8歲就130釐米了,你家孩子達標嗎?
    根據2020年新版的「兒童身高標準」可以看出,從出生掃18歲成年男孩、女孩的身高增長速度不同,但是男孩的標準身高始終高於女孩,跟實際生活中的剛好相反。 對比國內外父母的教育方式,答案一目了然 1)孩子的學習壓力 中國孩子的智商、學習能力遠遠超過國外同齡孩子,但是優秀的背後是高強度的壓力。 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到大學前的高考,幾乎每天都有作業要寫、有輔導課要上,作業寫完了父母還會「加作業」。
  • 3-6歲學齡前兒童視力保健
    兒童不是生來就具備1.0的視力,0-7歲兒童視力由0.1逐漸發育到1.0水平。
  • 0-18歲兒童最全身高標準,你的孩子達標了嗎?
    而據《中國兒童身高管理現狀調研報告》顯示,我國54.2%的兒童當前身高水平沒有達到遺傳身高,僅有47.2%的兒童身高處於中等水平。也就是說,有一半的孩子身高不達標。孩子身高標準可以參考下圖:你家孩子身高達標了嗎?
  • 聊聊關於3-6歲的兒童高爾夫體適能訓練!
    最近,快要接近寒假了,工作室的諮詢電話開始又多了,很多是家長為孩子諮詢高爾夫體能訓練的,在此我們需要告訴大家一些建議和我的想法,供參考! 我在15-18歲的時候就開始做助理教練,訓練區體校的兒童柔道運動員,很多的隊員都是6至10歲的孩子,當然我當時也是孩子,我就發覺他們在入門時身體很「呆板」,學什麼,不像什麼!當時不明白是為什麼???
  • 孩子長智力長身體不可缺少的3種必備營養,補好還可以再增長10%
    兒童營養狀況是衡量人群營養狀況最敏感的指標,孩子長智力長身體不可缺少的3種必備營養,補好還可以再增長10%。再者往大了說,5歲以下孩子營養狀況是我們國家人口素質的基礎。因為孩子處在長身體的關鍵時期,有其特殊的營養需求,然而,實際生活中不少寶爸寶媽、爺爺奶奶缺乏孩子飲食基本的營養知識,導致在營養方面,存在很多誤區,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一定的不利的影響。再者說,現在都追求身高的年代,誰不想長一雙大長腿呀!曾有一名著名的兒科醫生總結出,孩子長智力長身體不可缺少的3種必備營養,補好還可以再增長10%的相關知識。那麼究竟是哪幾種營養元素呢?一起來看一下。
  • 美國天才兒童協會:「天才兒童」須具備這項能力,你家孩子有嗎?
    美國 「天才兒童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Gifted Children)的官網上,關於天才兒童特徵的詳細描述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孩子要有「突出的邏輯推理能力」,而且裡面有關邏輯思維的能力就佔據了5項。歐美國家一直非常重視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 4-7歲孩子開學前,培養這項能力,可以大幅拉開孩子之間的距離
    大孩子坐的住/主動學/能理解生澀的抽象知識,而低齡小朋友專注時間短/需要引導/只能理解具象的擺在明面上的理念。按照給大人上課的辦法去給小朋友上課,根本不符合兒童學習需求。而且面對疫情,方塊熊數學思維訓練營的每節課用到的教具都可以在家輕鬆找到,簡直太方便!激發興趣,培養主動學習報了方塊熊數學思維課以後,我才深刻領會到,一門課孩子愛學和不愛學,真的是天差地別!孩子愛學,每天主動問:「今天要學方塊熊嗎?」
  • 5-6歲孩子適合看什麼書?為您精選20本英文繪本!(必備)
    之前分享過0-2歲、3-4歲的英文繪本書單,今天我們來看看5-6歲的孩子,適合讀哪些書吧~我們都知道閱讀,要根據孩子當下的生理和心智發育特點,5-6歲的孩子處於一個什麼階段,又有哪些特徵呢?1.語言發展5-6歲的孩子的詞彙量和語言組織能力明顯提高,可以條理清晰地描述自己所看到的的事物,能夠自信流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