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最慘公司」:欠薪 撤資 退市與股價腰斬

2021-01-09 網易財經

圖片來源:海洛創意

記者丨方園婧 陳曉雙 李文博 劉睿欣 羅盈盈 周伊雪 鄭潔瑤 苗藝偉 江帆 楊冰柯 肖芳

界面新聞再次進行年度財經人物及公司盤點,我們將連續推出2019年度風光與失意財經人物、2019年度風光與失意公司,為讀者呈現過去一年財經領域的重要記憶。

2019年對於企業家與公司是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年份,國內經濟環境面臨去槓桿及GDP增速趨緩的壓力,全球範圍貿易摩擦與保護主義抬頭,在美國主導下推行了30年的全球化開始出現逆轉跡象,資本、技術、人才的跨國流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全球經濟增長已跌至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點。

無論是在全球開展業務多年的成熟跨國公司,還是處於全球化初級階段的中國公司,上述變化帶來兩個確定的影響是,創新與研發的重要性持續增加,勞動力成本的重要性持續下降。

我們所列舉的風光企業中,從本土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到以智能算法為驅動的內容巨頭字節跳動,從中國最大的生活服務平臺美團到擁有超過500個品牌的法國化妝品集團歐萊雅,對數據的挖掘、人工智慧的應用以及融合線上線下的創新都對他們的核心業務增長帶來幫助。

中國汽車市場的總體低迷,導致今年有多個該行業的企業家和公司被我們列入失意名單,在經歷了多年掙扎後,PSA更是成為第一個開始退出中國的主流跨國汽車公司。

在一些成熟行業,併購依然是推動公司業績增長的利器,但這也意味著複雜的決策和長期的整合改進,其中我們既看到了務實的成功案例,也看到了資本狂熱導致的失敗。

安踏十年前收購的FILA是集團旗下增速最快的品牌,也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安踏打開了高端市場,這讓他們有信心去收購更多高端體育或戶外品牌。融創經過連續的高調收購,擠掉萬科成為今年中國排名第三的房地產公司。但上市公司暴風影音對英國體育版權公司的收購卻讓公司陷入退市絕境。

即便是一貫優先追求規模和增速的網際網路公司也將目光轉向現金流和盈利,美團點評在今年實現了首次盈利,而蔚來雖然產品受到高度關注,卻因兩年虧損百億而找不到新的投資人。一二級市場上的機構投資者已經意識到,只有好的故事和概念越來越難以產生回報,受經濟周期影響小、重置成本高的硬資產反而越來越有吸引力。

#小米 救不回的股價

上市對於很多公司來說,是收穫成果的高光時刻,但對小米來說卻未必如此。

作為「同股不同權」的第一支股票在香港上市,雷軍曾豪言「要讓在上市首日買入小米股票的投資人賺一倍。」如今過去整整一年,小米股價卻遭到腰斬。去年,小米在港交所上市之後,市值曾一度達到了640億美元。但到今年年中,小米股價最低跌到了8.9港元每股,市值僅為274億美元,至今沒有回升太多。截至發稿前,小米股價僅為10.34港元/每股,市值約320億美元。

回看2018年至2019年小米財報,不難發現小米的收入增長從上市後就逐步放緩,從最高的131%增速降到27.2%,其主要原因來自於智慧型手機的收入減少。此外,與2018年相比,今年小米明顯降低了新款手機的發布頻率。

無法解決的巨大庫存量重現了2015年的小米危機,甚至此次更加嚴重。2018年第四季度,其周轉天數達到了44天。庫存過高,導致小米的現金流被進一步消耗,進而影響研發和備貨上的資金投入,形成惡性循環。儘管小米的網際網路服務業務毛利率較高,但該業務僅佔小米總量的10%左右,現有的業務結構還是以硬體為主。

收入增長模式單一,經濟形勢放緩,智慧型手機行業也遇到了瓶頸,多重壓力下,雷軍不得不儘快地作出調整。從2018年7月23日起至2019年7月1日,小米一共進行了15次人事調整。此外,雷軍在許多業務上直接下到一線親力親為、不斷回購股票、發放股權激勵,通過各種手段來刺激市場和員工的士氣。

現如今智能化浪潮席捲而來,網際網路企業身處新的科技變革前沿,且發展速度超乎想像。在未來,小米也選擇豪賭物聯網,在接下來幾年小米將投入百億支持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發展,但在競爭日益白熱化的格局下,小米AIoT能否持續高速增長顯得尤為重要,也是重振投資者信心和小米市值的重要因素。

#國泰航空 業績與人心全丟了

剛剛擺脫連續虧損的國泰航空在今年夏天再次遇到危機。香港地區持續的非法集會,以及國泰航空自身連續的負面事件,在短時間內對其業績和品牌形象造成重創。

作為基地航空公司,包括國泰航空、港龍航空和香港快運在內的國泰系航空公司在香港市場運力佔比超過50%。今年7月,當地非法集會一度導致香港國際機場全面停擺,嚴重影響機場和航空業正常運作,累積取消航班數百架次。

國泰航空還出現了惡意洩露航班旅客信息等事件。民航局向國泰航空發出重大航空安全風險警示,這也是民航局向單個航空公司發布的首個重大航空安全警示。

今年8月,國泰航空接連經歷股價暴跌、市值大幅縮水、管理層大換血。

從7月17日開始近一個月的時間裡,國泰航空股價持續動蕩,暴跌28%,市值蒸發上百億港元,直到8月中下旬才有所回升。

高層方面持續動蕩,國泰航空公司主席、行政總裁和客戶及商務總裁全都在三個月內被撤換。

公司業績受衝擊非常明顯。2019年8月至11月,國泰集團客貨運量持續下滑。今年前11個月國泰港龍的載客量較去年同期下跌0.4%,而運力則增加5.7%。今年11月,國泰港龍共載客262.4萬人次,同比下滑9.0%,乘客運載率下跌3.2%。

國泰航空顧客及商務總裁林紹波表示,過去數月,國泰面對的挑戰仍然嚴峻,旅遊意願持續疲弱。與去年同期相比,訪港客運量跌幅逐月擴大,從十月的35%進一步滑落至11月的46%。

非法集會爆發前,國泰航空上半年原本實現了盈利和增長,但2019年下半年財務表現較上半年將「大為遜色」,因此全年業績堪憂。公司原本計劃明年增加3.1%的運力,現在也調整為按年減少1.4%的運力,這也是國泰航空多年來首次縮減航空業務規模。

#長安標緻雪鐵龍 第一個撤退的高檔品牌

2011年,長安汽車與法國標緻雪鐵龍汽車集團共同出資84億元人民幣,以對等股比的形式,成立了長安標緻雪鐵龍(下稱長安PSA),全面負責旗下高端品牌諦艾仕DS在中國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這個項目是當時國內投資金額最大的中外合資汽車項目,這樣的高舉高打,一方面讓長安PSA喊出了「三年銷量破10萬」的豪言壯語,另一方面也讓DS在國內迅速成為話題焦點。

被德系豪華車洗禮和教育了近20年的中國消費者不禁提出「DS到底是不是豪華品牌」式的靈魂拷問。對這個問題,DS始終避而不談,也不敢正面回應。

三年後,DS在國內的銷量僅為2.4萬輛。與10萬輛目標相距甚遠。2015年,DS到達了它的「高光時刻」——年銷2.7萬輛。隨後開始出現意料之中的斷崖式下跌,2016年的1.6萬輛,2017年的0.6萬輛,2018年的0.39萬輛,直至2019年前10個月的0.2萬輛。

2019年11月28日,在進入中國的第八個年頭,標緻雪鐵龍確認出售長安PSA一半的股權。第二天,長安汽車公布轉讓長安PSA另一半股權的信息。長安PSA的股權被出售給第三方,深圳工廠也將由第三方接管。

今年初,長安PSA專門針對中國市場發布「DS信任計劃」,並信誓旦旦地表示「DS永遠不會放棄中國市場」。但事實上DS並沒有談論其在中國表現的底氣與資格,中國市場在36個月前,就已經向DS關上了大門。

DS的中國計劃已成為一句空話,無論前綴是「復興」或「重振」。儘管官方多次否認,但DS是中國汽車歷史上第一個主動退出高檔品牌的事實已不容爭辯,這場「法系豪華品牌」的荒誕鬧劇,終於在2019年畫上了句點。

#華誼兄弟 主業副業兩耽誤

影視投資的下滑及重要影片的推遲上線讓華誼兄弟流年不利。華誼兄弟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為16.17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9.2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6.5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98.56%。

《八佰》傳出定檔的坊間消息後,華誼兄弟股價一度觸及漲停板,12月17日收盤價報5.02元,上漲7.26%,18日股價報收5.09元,連續三日收於年線之上,但這點上揚對於華誼全年的弱勢來說無異於杯水車薪。

作為往年賀歲檔強有力的競爭者,今年華誼兄弟第四季度唯一確認上映的僅有《只有芸知道》。但這部被寄予厚望的電影點映首日票房不到100萬,上映首日票房被已上映一周的《誤殺》反超。在扎堆上映的賀歲檔影片裡,華誼兄弟的冬天顯得有些過於寒冷。

從《手機2》積壓開始,到2019年抵押別墅、抵押7部影片收益的票房收入、王中軍賣畫,華誼兄弟在整體經濟下行的行業寒冬裡顯得尤其冷酷。報告顯示,華誼兄弟前三季度短期借款達20.4億元,較報告期初大幅增長了960.68%。而公司仍在舉債填坑,王忠軍、王忠磊兩大股東的股票質押比例高達99%,華誼在借錢的路上漸行漸遠。

另一方面,公司「去電影化」後,重心投入的實景娛樂領域,成績也並不樂觀。從華誼兄弟財報披露的數據來看,實景娛樂業務給公司帶來的收益和利潤率都在快速下滑,從逾90%下降到40%。在前幾年通過IP授權快速吸金之後,接踵而至的投資規模大、回款慢、IP內容不足等問題逐漸暴露。沒有資金回流的情況下,持續運作的實景娛樂項目將會繼續向華誼兄弟的資金鍊施壓。可以預見,在電影主業支持不足的情況下,華誼的命運短期內仍然不樂觀。

#NBA聯盟 一條推特的代價

NBA在中國市場苦心經營了30年的高人氣,因為這一年的「莫雷事件」而付諸東流。

2019年10月5日,火箭隊總經理莫雷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一條支持香港的消息,NBA總裁亞當·蕭華隨後表示支持莫雷的言論自由。

這在中國球迷中引發了廣泛的憤怒與抵制情緒,隨即中國相關方針對NBA全面開啟合作停止。中國籃球協會官方宣布,休斯頓火箭俱樂部總經理莫雷公開發表涉港不當言論,籃協對此表示強烈反對,並暫停與該俱樂部所有交流合作事宜。與此同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體育頻道暫停NBA一切賽事轉播,騰訊體育也暫停直播火箭隊比賽與相關資訊報導,NBA中國賽相關活動被大批取消。

NBA聯盟及火箭隊旗下中國贊助商相繼宣布中止合作,包括安踏體育、瑞幸咖啡、vivo、攜程、英雄互娛等18家中國公司。此外,淘寶、京東以及拼多多都下架火箭隊相關商品。

根據Forbes數據,2017至2018賽季NBA聯盟總收入為80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的貢獻比例超過10%。早前,HoopsVibe曾評出NBA五大海外市場,中國高居首位。

NBA曾經是北美四大職業聯盟中墊底的存在,以中國為核心的世界市場幫助他們崛起。但現在,中國正在抵制這一體育聯盟,其商業收入劇減已經不可避免。

除了NBA聯盟,此次事件中遭受損失的還有身處其中的明星球員。作為國內最受歡迎的體育賽事之一,NBA球星是各大品牌競相追逐的合作對象,詹姆斯、庫裡、克萊·湯普森等明星都在中國有著緊密的商業合作。

對於NBA來說,中國市場不僅具有巨大商業價值,更是打開亞洲市場的門戶,但NBA官方的舉動已經使其在亞洲的布局受到影響。

#軟銀集團 撐大的泡沫總會破

軟銀集團董事長孫正義及其掌管的千億美金規模願景基金在過去一年中遭遇了滑鐵盧。

因對WeWork及優步等公司的投資大幅貶值,軟銀遭遇了14年來首次季度虧損。截至9月底的第二季度財報顯示,軟銀當季運營虧損高達65億美元,而在去年同期,這一數字為盈利65億美元。

軟銀虧損主要源於旗下的願景基金在該季度虧損89億美元。願景基金是孫正義在2017年募集的一支巨型風險投資基金,其投資風格體現了孫正義的意志:即向有潛力的初創公司提供巨額資金,並驅使其迅速擴張以佔據市場主導地位,而不用考慮盈利問題。

願景基金曾令軟銀收穫頗豐。2018年財年,剛剛運營一年多的願景基金創造的營業利潤達到114億美元,佔到軟銀總營業利潤的一半以上。但這些都還是紙面財富,需要被投公司上市後實現退出才算真實收益。

作為軟銀重倉的超級獨角獸,WeWork失敗的IPO歷程被資本市場認為是軟銀及孫正義式投資風格的潰敗。過去兩年間,軟銀已經向WeWork投入近200億美元,而現在WeWork的估值則從年初的470億美元跌至70億美元。

有矽谷投資人評論到,WeWork事件已經成為了投資泡沫破滅的標誌性事件。資本市場開始警惕不顧一切燒錢擴張,無視經濟波動風險的公司。

「我出現了重大的投資判斷失誤,很後悔,深刻反思。」在財報發布後的說明會上,孫正義罕見地公開承認投資失誤。不過他隨即又辯護稱,公司的戰略和願景沒有任何調整,將繼續向前推進。

不過仍有跡象表明孫正義正在從挫折中學習。在與被投公司高管的溝通會上,他敦促公司應當實現盈利,現金流充足且可持續。「不要炒作,我從最近的事情中(指WeWork)學到很多。公司的估值是多少?就是穩定狀態下的現金流倍數。」

#波音 小飛機的大麻煩

今年3月,一架由737MAX執飛的埃塞航航班在起飛6分鐘後墜毀,機上149名乘客和8名機組成員全部遇難。這也是5個月內737MAX發生的第二起墜機事故。2019年波音的厄運由此展開。

事故發生後,376架在運營的737MAX遭到全球禁飛,波音宣布暫停該機型的交付。

起初,波音對737MAX的復飛有極大的信心,計劃於4月修復機型軟體系統問題,並於6月復飛,但之後由於軟體系統升級仍然存在問題,預計復飛時間一拖再拖,目前波音預計的復飛時間為2020年1月。

停飛給波音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分析師估計,737MAX停飛後,每個月仍給波音造成10億美元的損耗。從今年3月全球停飛迄今9個多月的時間裡,波音公司已損失了逾90億美元。

此外,波音還面臨著來自遇難者家屬和航空公司的巨額賠償。波音公司提出支付1億美元,賠償兩起墜機事故遇難者家庭和社區。航空公司方面,目前多家航空公司已就停飛造成的損失向波音發起索賠。12月,美國西南航空宣布就停飛、延期交付等賠償問題和波音達成了1.25億美元的協議。

波音也面臨著航司客戶及乘客的逃離。737MAX是波音歷史上最暢銷的單通道客機,目前未交付訂單量超過4000架。今年以來遇到滑鐵盧,截至11月波音737今年錄得淨訂單負182架,有為數不少的航司客戶取消訂單。

除了737MAX外,波音最新寬體機777X也面臨不小波折。該機型原計劃6月首飛,但因為發動機存在意外磨損情況,以及在進行地面高壓應力測試時,貨艙門爆炸,導致FAA測試暫停,首飛被推遲至2020年。

2019年,波音在蟬聯七年全球最大飛機製造商後,將這一桂冠拱手讓給空客。今年前11個月,波音商用飛機交付量為345架,較去年同期驟降51%,也遠遠落後老對手空客725架的交付量。

波音的壞運氣還將會延續到2020年,波音決定從明年1月開始暫停生產737MAX飛機,剩餘的約400架737MAX訂單不知還能否完成交付。

#視覺中國 如何成為全民公敵

2019年對於視覺中國來說是一個充滿黑天鵝事件的年份:4月,一張黑洞照片讓這家公司飽受質疑,隨後因傳播違法有害信息被相關部門責令整改。12月10日,國家網信辦的消息又指出,視覺中國在未取得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許可情況下,從事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責令徹底整改。

據視覺中國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受「黑洞事件」影響,公司於4月11日至5月11日,對網站進行了全部及部分關閉。也正是因此,2019年第二季度,視覺公司營收同比下降26.97%,淨利潤同比下降22.59%。直到第三季度,營收和淨利潤的跌幅才開始收窄。但此時視覺中國又收到了第二份整改通知,命運並不打算給這家公司留下任何喘息餘地。

縱觀視覺中國的發展過程,從單純的圖片生意到瘋狂的維權創收,視覺中國選擇了一條以版權為武器的捷徑,卻又恰恰因版權池的不乾淨而把自己的路堵死。保護創作者權益本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但像視覺中國這樣,將大量歸屬不明的圖片打上自己的水印,一年打上幾千場官司也實屬罕見。

雖然視覺中國用這種方式「磕下了」大量不情願的客戶,但造成的後果就是出事後沒有一位願意為其說話,一些遭遇過視覺中國「碰瓷維權」的圖片使用者甚至會調侃:「二進宮」是這家公司的報應。

目前,視覺中國的股價已經從12月10日開盤的20元跌至16.36元,市值僅剩114億元,較年初下跌近40%。從一張黑洞照片開始,視覺中國的下坡路似乎看不到盡頭。

#銀億集團 狂奔的代價

冬至這天,寧波明星企業銀億集團的破產重整獲得了寧波中院的受理,這離他們提出申請過了半年時間。

從今年6月開始,銀億因債務違約爆發了流動性危機,這家從瘋狂跨界併購到資金鍊斷裂的地方明星企業,走向了破產邊緣。

曾是寧波首富的熊續強,和他的銀億集團在2019年下半年雖竭力制定相關方案、試圖通過多種途徑化解債務風險,但見效甚微。這個年關,他們註定難以安然度過。

銀億集團在2016年毅然轉型汽車製造業,相繼花費120多億收購了美國ARC、日本艾禮富和比利時邦奇三家國外汽車零部件製造商。當時跨國併購行業頭部企業,想要平地起高樓,一時風光無兩。

為了支付這三筆收購,熊續強及一致行動人從2016年開始通過質押股份的方式做融資擔保,導致沒有多餘的資金再去拓展房地產主業。

遺憾的是,幾乎賭上全部身家的決定並沒有給銀億帶來更好的發展前景,反而讓其資金鍊承壓,成為破產重整的禍根。

雖然申請破產重整不涉及上市公司ST銀億,但ST銀億卻受到拖累,不僅有40多億的未清償債務,還被控股股東及控股股東母公司違規佔用資金。

申請破產重整後為了保全上市主體ST銀億,銀億控股以資抵債、變賣項目,正在為求生做最後努力。

從今年8月至12月,銀億已經三次以資抵債來保全上市公司ST銀億,同時銀億還甩賣瀋陽項目救急。但這些自救籌得的資金對於負債纍纍的銀億來說仍然是杯水車薪。

截至今年8月31日,銀億股份存在逾期未償還債務42.57億。債務壓力巨大之下,銀億股份本身業績和現金流動性也很差,營收、淨利潤、現金流這些關鍵性財務指標均同比下降。

2017年的風雲浙商大會上,熊續強因將一個個虧損企業扭虧為盈,被評價為「妙手神醫」。但這一次,已年屆63歲的熊續強很可能再無回天之力。

#漢能集團 拍賣「印鈔機」

2019年以來,漢能危機在逐漸加深。從港股退市、遭員工討薪,再到「印鈔機」資產被拍賣,每個事件都透露出這家公司的資金鍊問題。

漢能從水電起家,後轉型光伏產業,旗下主要有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漢能水力發電集團和漢能薄膜發電集團(下稱漢能薄膜)三大公司。

漢能主打領域之一為薄膜太陽能,該業務由漢能薄膜負責。相較於晶矽太陽能,薄膜太陽能屬於小眾技術路線。漢能薄膜原為香港上市公司。2015年7月,因涉嫌存在大量關聯交易、操作股價,該公司被香港證監會調查,股價暴跌47%,後被強制停牌。隨後四年時間內,該公司爭取復牌未果,最終於今年6月以股票置換方式完成私有化,從港交所退市。

被漢能創始人李河君視為印鈔機的金安橋水電站,隸屬於漢能水力發電集團。這是中國首家由民企控股的特大型水電站,「年年有幾十億現金流」。目前,該電站股權屢遭法院強制拍賣。

今年8月,漢能持有的該電站51.36%的股權遭拍賣,此後被撤回;12月10日,兩筆共計24%的股權被拍賣,因無人出價而流標;12月24日,18筆共計3.18億股股權份額遭拍賣,四川信託有限公司以4278萬元的報價獲得其中一筆股權,其他17筆均因無人出價而流標。

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正在力推「移動能源」,推出太陽能發電瓦、發電包、發電紙(漢紙)等產品,還計劃打造百萬輛太陽能汽車,但並未有太大進展。

漢能曾在全國布局了九大光伏產業基地,目前已有多個產業園已處於停工狀態。由於缺少資金,今年4月高調宣布的上海漢能移動能源智能製造產業基地項目已擱置,該項目原計劃投資達821億元。

今年5月以來,漢能開始拖欠員工工資,斷繳員工住房公積金、各項社會保險。據界面新聞了解,截至10月中旬,漢能集團所欠員工薪酬至少10億元以上。

針對欠薪事件,李河君在10月15日發布《致全體員工的一封信》中承認,漢能資金非常緊張,「有幾百億應收帳款沒能按時回收」。

臨近年底,漢能的欠薪事件仍未解決,水電站股權的拍賣僅敲定一小部分,漢能薄膜發電回A股上市的計劃短期無望,如果沒有新的流動資金補充,漢能恐怕很難撐下去。

#百威英博 還債的一年

2019年,全球最大啤酒製造商百威英博這頭「大象」舉步維艱。

今年每一季度的財報中,都能看到其美國市場銷量下滑的信息。人們已經開始轉向精釀啤酒和烈性酒,百威英博的銷量在今年始終無法有所起色。更糟糕的是,這樣的下降趨勢同樣出現在了在中國、巴西和韓國市場。

過去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百威英博在全球大肆併購使它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啤酒製造商。2013年,百威英博出資收購墨西哥最大啤酒公司Grupo Modelo;2016年,南非米勒也被他以1045億美元的價格收入囊中,溢價近50%。

不斷的收購,讓百威英博擁有300個品牌,全球市場佔有率達到了30%,但這也讓百威英博的槓桿率大幅攀升。從2015財年底到2018財年底,百威英博的淨債務從362.6億美元飆升至1013.9億美元。因此2019年關於百威英博的新聞基本上都與還債有關。

今年7月5日,百威英博集團分拆出的亞太業務公司百威亞太正式招股,計劃在港交所上市,隨後又擱淺。2個月後,它又重新選擇港交所敲鑼,募資392億港元。他還在今年,以777億元向朝日集團出售澳大利亞子公司用於還債。

百威英博目前把賭注押在了高端化產品和中國市場上。但目前,中國啤酒市場的競爭異常激烈,除了原有的本土大品牌,還有各種小眾精釀啤酒品牌不斷湧現。留給百威英博這頭「大象」的空間,實在有限。

#51信用卡 當P2P潮水退去

警車呼嘯而來,將一家明星企業的風光席捲而去。

2019年10月21日,中國最大線上信用卡管理平臺——51信用卡因涉嫌暴力催收而遭警方突擊清查。

2012年創立,2015年從「信用卡管理工具」轉型「小額信貸業務」,2018年在港交所敲鐘。這家待收規模超百億的杭州最大網貸平臺之一,惹來警方如此大陣仗行動,引起業內的諸多震驚、猜測和不安。

根據官方通報,經初步調查發現,「51信用卡」委託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國家機關,採取恐嚇、滋擾等軟暴力手段催收債務的行為,涉嫌尋釁滋事等犯罪。

然而暴力催收並非事實之全部,51信用卡的麻煩遠不止於此。

今年3.15央視晚會上,51信用卡被點名批評其給高利貸導流。

7月初,51信用卡旗下51人品貸因未經用戶同意收集個人信息而被工信部官網點名批評。

在消費者投訴網站「21聚投訴」上,51信用卡旗下的產品投訴總量達到數千條,涉及砍頭息、通訊錄、暴力催收等諸多問題。

而在過去一年中,P2P行業已進入全面清退期,51信用卡旗下網貸平臺的轉型也是舉步維艱,仍需面臨良性清退的挑戰,合規體系與資金成本的難點,業務模式變更所導致的盈利能力和公司估值變化。

轉型陣痛中,51信用卡已迎來盈利寒冬。

2019年上半年,51信用卡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同比下滑近一半,最新發布的盈利警告也表示,一系列轉型措施的推行,將導致集團2019年四季度的經營業績顯著下降,年度收益也會受到影響。

而資本市場也早已用腳投票。51信用卡的最新股價已經跌至1.51港元,市值僅存18億港元,較上市之初的最高位114億港元跌去了85%。

#暴風影音 暴風過後無影音

2019年是暴風集團最難的一年。

一方面,暴風集團的經營狀況堪憂。視頻業務市場份額持續下滑,廣告收入下滑,暴風TV還在投入期,短時間內盈利很慢。2019年的半年報顯示,暴風集團營業收入8359.29萬,同比下降89.44%,淨虧損3.32億。

7月,暴風集團CEO馮鑫因為涉嫌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職務侵佔罪被捕。被捕前,馮鑫一人身兼董事長、總經理、董事會秘書三職,他在暴風集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被捕之後,暴風集團的運營每況愈下。

目前,暴風集團除馮鑫以外的高管已經全部離職,由於資金狀況緊張,公司存在拖欠部分員工工資的情形,大量員工也選擇離職。12月,暴風集團發布公告稱,公司僅剩10餘人。

因為拖欠伺服器費用,暴風影音的網站已經無法正常打開——如今暴風集團的慘澹狀況已經和4年前想要在網際網路娛樂上大幹一場大相逕庭。

暴風也曾有過高光時期。2015年3月,暴風集團登陸A股創業板。正值A股大牛市,「網際網路」標籤的加持讓暴風集團受到空前追捧。自2015年3月24日上市後,暴風集團連續拿下29個一字漲停板,股價突破每股140元,成為新晉A股「漲停王」。

但風光的背後早就暗藏著危機。因為A股的亮眼表現,馮鑫有了更大野心,想要涉足硬體、影視、體育等多個領域。實際上,暴風集團上市後沒有從資本市場拿到一分錢融資。而燒錢的業務還在繼續。2018年,全年淨虧損超過10億元。馮鑫的股權被凍結,上市公司數次成為被執行人。

2019年上半年,馮鑫還在為公司的持續經營做著種種努力,但隨著他被捕和其他高管離去,暴風集團已經很難再翻身,退市已經在所難免了。

相關焦點

  • 5天暴跌40%,7天股價腰斬,本周最慘「閃崩股」出爐!股民:是奔著退市...
    自12月中旬以來,多隻個股出現閃崩連跌,甚至有的股票在短短幾個交易日股價便已腰斬,蘇州龍傑(603332.SH)就是其中之一。截至12月25日收盤,蘇州龍傑日跌幅超9%,本周跌幅近40%,報收17.61元,股價在短短7個交易日就已腰斬的同時,也創下上市以來的紀錄新低。
  • *ST銀鴿退市背後:員工持股救市資金有去無回 公司半停產欠薪待解
    儘管目前股票處於退市整理期,投資者仍可進行正常買賣,但接盤者了了。一旦在整理期沒有賣出,只能等摘牌後的45個交易日,進入更不活躍的股轉系統中交易。更重要的是,在此之前,已經有不少員工的薪水被拖欠。 「今年3月,基層員工拿了半薪,之後就沒有發過工資;中層幹部普遍被欠薪兩年,2018年開始年薪就未正常發放。」上述銀鴿工作人員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 又一大牛股鐵定退市 400億灰飛煙滅!這些公司也高危(名單)
    來源:東方財富網太慘了!曾經大牛股暴跌99%,直接跌退市!剛剛收盤,神霧環保仍然封死跌停,毫無懸念、毫無掙扎,鎖定退市;今日收盤價0.53元,連續第15個交易日低於1元面值,未來5個交易日無法回到1元,提前觸發麵值退市規則。鎖定成為年內第4隻面值退市股。
  • 退市新規出臺在即:年內退市公司創新高 10餘家公司正排隊進入
    退市新規出臺在即,強制退市將成常態化記者 | 劉增祿退市新規出臺在即,A股市場單年摘牌公司數量刷新高點,年內已有18家公司(A/B股合併)退市,後來者仍在擴充中,如截止12月8日,*ST剛泰已連續第11個交易日股價跌破1元面值,*ST金鈺連續10個交易日股價在一元下方徘徊,兩者出現面值退市的風險正在日漸積累中。
  • 任何時候買入都是虧:8月A股「難兄難弟」雙雙股價慘遭腰斬!「新股...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在幾大指數8月整體震蕩上行的背景下,除開一隻處於退市整理期的股票之外,8月跌幅最大的兩隻股票月內下跌竟均超過40%,較最高點雙雙「腰斬」!更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兩者均屬於科創板股票,還均是本月初剛剛上市的次新股,老股民印象中的A股新股上市之後連拉一字漲停的「不敗神話」似乎已漸成往事?
  • 史上最慘一年!106萬股民受傷 7100億灰飛煙滅
    來源:東方財富網原標題:史上最慘一年!106萬股民受傷 7100億灰飛煙滅 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今天(12月17日),凱迪退被正式摘牌,成為年內第18家退市公司。如此一來,2020年便成為中國股市歷史長河中,退市公司最多的一年。
  • 2020年首家退市公司來了
    說到A股公司的退市,總是讓人唏噓不已。這意味著對於持有退市公司股票的股民來講,基本上可以斷定資金都打水漂了。而4月1日晚間,2020年的A股退市公司出現了。這可不是愚人節的玩笑。它就是600074保千裡。
  • ...公司鎖定退市,5個漲停都沒用,逾5萬股東踩雷,兄弟公司也危險了…
    截至2019年三季度,公司股東戶數有5.33萬戶,截至當時,證金公司仍持有超過1000萬股。而此後至2019年三季度末,證金公司持股數量一直仍未有變動,仍為1098.37萬股,不過由於期間股價跌幅巨大,持股市值已經降為2241萬元。如果此後證金公司仍有持股,隨著神霧環保股價進一步下跌,浮虧將會進一步加大。
  • 多次大幅提高熔噴布售價 這隻口罩股子公司被罰 股價已腰斬
    原標題:多次大幅提高熔噴布售價,這隻口罩股子公司被罰,股價已腰斬   今年初猝不及防的疫情,讓
  • *ST剛泰竟要遭退市:家裡有礦、還是金礦 騰訊也踩雷
    這家公司竟要遭退市,騰訊也踩雷記者|李偉銘編輯|白兆鵬「面值退市」又提前鎖定一家,這次還是擁有金礦的公司。剛泰控股(*ST剛泰,600687.SH)當前股價是0.68元,已經連續14個交易日股價低於1元面值。
  • 罕見一天3隻A股退市 最慘400億大牛股暴跌99%!650億灰飛煙滅
    *ST天寶則自6月30日起進入退市整理期。那麼,*ST天寶是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的呢?2019年,不少上市公司的實控人紛紛出事。繼新城控股的王振華、博信股份的羅靜、康得新的鐘玉、暴風集團的馮鑫等明星企業家之後,ST天寶的實控人被警方批捕。
  • 點醒1.8億迷茫股民:如果股票退市,股民和上市公司誰更慘?
    所謂的追漲殺跌要一個界定,如果上漲的初期介入不算追漲,股價剛剛突破壓力位反而是最好的進點,下跌破位拋出也不算殺跌。問題是有些朋友總喜歡等暴漲之後再進入,等股價暴跌到心理崩潰,才去止損,這才叫追漲殺跌。如果股票退市,股民和上市公司誰更慘?
  • 緊抱華為大腿也不行,「手機殼第一股」股價自高位腰斬,經銷商供應...
    *來源:讀創/深圳商報 *記者:陳燕青 上市三個多月,號稱「手機殼製造第一股」的傑美特從高位回落至今股價幾近腰斬,如今已逼近發行價,而這與公司最近三年業績的快速增長似乎並不匹配。
  • 暴跌99% 這家公司退市了:200億市值「灰飛煙滅」
    暴跌99% 這家公司退市了:200億市值「灰飛煙滅」 摘要 【8萬股民無眠!暴跌99% 這家公司退市了:200億市值「灰飛煙滅」】12月16日A股收盤,凱迪退最後一個交易日就此結束,股價只剩0.15元。而12月17日,正式摘牌退市!
  • 暴跌99%這家公司退市了:200億市值「灰飛煙滅」
    12月16日A股收盤,凱迪退最後一個交易日就此結束,股價只剩0.15元。而12月17日,正式摘牌退市!巔峰時期,凱迪退(凱迪生態或凱迪電力)市值也曾達到過270億的高位,而今市值只剩不到6億。公司股價最後收盤僅剩0.15元,高位下來也跌去98.68%。
  • *ST剛泰面值退市局面基本鎖定 適用現行規則即將進入退市整理期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祁豆豆)伴隨股價持續下跌,*ST剛泰已連續19個交易日股價低於1元,昨日公司股票繼續封在跌停板,收盤價為0.53元。12月18日晚間,*ST剛泰發布股票可能被終止上市的第十次風險提示公告。
  • 欠薪清零倒計時!貴陽經開區召開會議保障2019年度農民工工資支付...
    近日,經開區清欠農民工工資工作領導小組召開了2019年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聯席會議,財政局、產業發展局、人力資源局、建設管理局等全區11家行業主管部門、5家區屬平臺公司、13家社區服務中心主要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
  • 經銷商供應商疑似空殼公司 傑美特從高位回落幾近腰斬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陳燕青 上市三個多月,號稱「手機殼製造第一股」的傑美特從高位回落至今股價幾近腰斬,如今已逼近發行價,而這與公司最近三年業績快速增長似乎並不匹配。
  • 這家老牌A股公司鐵定退市 5.7萬股東踩雷
    這家老牌A股公司鐵定退市,5.7萬股東踩雷……) 又一家上市公司鎖定「面值退市」。截至12月21日收盤,*ST金鈺股票收盤價0.9元,已連續第19個交易日低於股票面值。
  • 短短9個交易日,「最熊股」已腰斬!咋回事?
    開年以來僅短短9個交易,就有2隻股票的股價已經腰斬,下跌逾25%的股票數量更是達到44隻。Choice數據顯示,開年以來,在三大指數上漲的背景下,A股中位數股價下跌6.07%,共有3049隻股票下跌,有1101隻個股上漲。新年「最熊股」已腰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