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個從出道起就打著科普旗號蹭女權熱點走勁爆私密話題路線的婦科男專家吧……怎麼說呢,也許有些喜歡聽男性領導者「說公道話」的跟隨者是真看不出來,反正我從一丈遠就能聞出來偽裝成婦女之友的猥瑣男氣味。看著那些無比信賴他的女性在私信中毫無保留地求助婦科問題和情感話題(太沙雕的求助信存在編造的可能性),涉及的不過是基本常識或觀點之外的個人選擇(「男朋友就是不肯戴套怎麼辦?」),我不禁想:是搜尋引擎不好用還是圖書館不好用?一點基本常識都需要此人給你掰開揉碎了講,一點老掉牙的陳腐觀念都需要此人給你蓋棺定論,才能放心去做符合自身利益和生命健康的事情嗎?
六層樓先生善於用些喜聞樂見的私密勁爆內容製造話題、引發流量,在正經和不正經維持著驚險的平衡,端的是一幅專業人士模樣、關愛女性立場。不少女性網民倒也捧場。我好像看到十裡八鄉的婦女都來排隊瞧一個愛嘮嗑的男婦科大夫、擠滿一房間的感覺,hello??隔壁也有很多正經醫生在做嚴肅科普的好嗎。但這就是流量時代的亂象,點擊率的選擇。
如果你沒聽出來我內涵的是誰,那麼恭喜你少了一個視網膜汙染源,明智地從未關注過這個夾帶有害私貨的科普大V。
知名健康博主、微博2019十大影響力健康醫療大V、深受女性網民熱愛的婦科知識專家「六層樓先生」最近捲入了爭議:他說坐月子沒必要。
事實上,這不是他第一次引起爭議。(說來話長,此處不表)
坐月子沒必要, 應該也不是啥新發現。
每次歐美女明星、皇室成員生產後露面都會引發一場坐月子有無必要的討論。
起初,人們堅稱人種不同,等你老了就知道了;後來,他們說外國女人老得快;再後來,他們說:中國女人矯情,所以坐月子。
那麼作為一個專注於婦產科領域的科普大V,發表「坐月子沒必要」的觀點為什麼會引起眾怒呢?難道一向認同他是婦女之友、男性之光的網民們在這件事上異常地古板不開化?那要來看看六層樓先生是怎麼說的:
(語文老師敲黑板:這是文眼。)
六層樓先生言論從根兒上對嗎?他似乎並不要從根兒上破除愚昧的傳統「坐月子」。他很嚴謹,他可能心下明白:坐月子自古以來其實是男權社會為女性提供的一項人道主義援助,目的是讓多數從小到大在家族裡獲取食物排位最靠後的女性能夠在孕產期間得到有營養的膳食、暫時從繁重的勞役中解脫出來;加上過去的人不了解微生物和細菌,無法解釋和規避高發的產褥期(6到8周,傳統的「坐月子」只是產褥期的前30天)風險,他們最終從無數慘痛的經驗中得出結論:雖然少一個勞動力家裡困難一點,但最好還是讓那個新媽媽歇一歇。
(農民家裡養兩口牲畜也知道產褥期得好吃好喝供著,休養著,不然廢了死了可虧老本了。)
六先生嚴謹地強調,「小月子」尤其沒必要做。
這完全沒必要的小月子會怎樣傷害女性呢?讓我們琢磨一下六先生的良苦用心。
比如說吧,你只不過是流了個產,卻要和十月懷胎的人一樣,上高端的月子中心,誤工費錢,影響家庭正常運轉,實在沒必要。產後需要的就是好好休息!
也許,人家上月子中心就是為了好好休息吧。好好休息,難道是另一個版本的「多喝熱水」?休息,但別整那些我覺得沒用的。自己動手,多喝熱水。自己在家休息。
六層樓先生還說:這玩意兒發明出來最初是給小三、二奶產後恢復用的。他設計了一個臺詞,叫做
這栩栩如生的情景躍然紙上,好一個恃寵而驕的姑娘,演的好一場大戲!哇,這想像力,應該去給國產劇當編劇,宮鬥劇也極需新鮮角度。
嗯,出現了第二個文眼:花點錢。
原來令六層樓先生憤憤不平的痛點不是不科學的養生理念、不是月子中心撈錢的亂象、不是被收割智商稅的無辜產婦,而是:墮落的女孩子靠著流血的子宮榨取老實人的血汗錢!
你損失的只是健康和青春,但老實人(包養小三大學生的男人)卻付出了市場價平均三五萬的代價!擲地有聲,橫眉冷對。女人們,你們夠了!今天我就要讓你們的陰謀詭計現形!
其實,無論是什麼樣的女人,當她們孤獨進入產房那一刻起,都處於實際的弱勢。在公立醫院中產婦容易受到婦產科醫生護士的無形霸凌,她們可能會感到,醫護人員對自己的痛苦、焦慮和恐慌表現得麻木不仁甚至不聞不問,有時不僅得不到渴望的安慰還會被冷嘲熱諷恐嚇。無論這一點是真實情況的客觀反映還是在特定情境下被放大的情緒化的失實表達。
在中國最大的母嬰論壇寶寶樹裡,我常看到產婦哭笑不得的吐槽:生孩子時痛不欲生、恐慌不已時,醫生護士漠然處之,或者告訴她們:「女人都是這樣過來的!」
網友則評論道:「她們見得多了!不可能有工夫安慰你!她們是為了你好!」
我好像聞到了一絲PUA的熟悉味道喲。
哪裡有集體無意識的忍受邏輯,哪裡就有PUA你沒商量的霸道文化。
人們之所以看不到、聽不到這種事,是因為她們的感受無法進入主流話語。相比之下,男性在就醫過程中產生的任何神經質反應,都能被部分地合理化(不能從法理上但也能從情理上集體潛意識中)他們揮刀向無辜醫生的暴力行為。實際上絕大多數殺醫的情況僅僅是因為兇手是暴力狂,無視他人生命價值而已。
可當有人提出女性在產科可能遭遇的部分事實時,人們卻無動於衷,迫不及待恥笑她作為一個女性居然敢要求醫生對自己溫柔體貼。醫生護士有多忙多累你知道嗎!!
難道人們只有用暴力引起關注和面對粗暴對待一聲不吭兩個選擇嗎?
當然,見多識廣又闊氣的網友們並沒有真的鄙棄我,他們向我指了一條路:「你若是想要和善的醫生,想要在產床之上痛苦喘息時不被罵,就去私立醫院,去月子中心吧!多花點錢,你就可以有尊嚴地生孩子!」
這話說的,咋那麼不對味呢。我尋思你們都挺接受這個邏輯的。要有多過足夠的錢,才能購買一點基本的尊嚴。
好吧,咱也不是外賓。那大家就悄悄地攢錢做體面人,其他人的痛苦與我何幹!湊齊了錢,就能獲得一個清爽安寧體面的一個月(或兩個月,多種套餐可選)……
等一下,花錢去高端月子中心的女性消費者被六層樓及其擁躉打上小三、被包養女大學生、交智商稅、矯情的標籤??……我算是明白了。女人,就不能舒服一點兒活。
我又想到,月子中心也有被命名為月子會所的。以前我覺得這會所二字挺神奇的。會所不是男人的加油站嗎?女人也可以有會所了?當然,女人有白馬會所。但那是好女人的會所嗎?不能。好女人有上會所的機會,她們可以上月子會所。
可是去了吧,又有點顯得矯情。沒有必要。可以,但沒必要。
必要是做一切事情的首要原則嗎?
以女性為主體的必要是否是必要成立的充分條件?
讓我理理思路哈。
男性會所是收割智商稅嗎?
不,它和智商沒啥關係,它滿足的是真實的、龐大的市場需求。
是的,男人的欲望是真實的需求。你值得信賴。
老想去男性會所了,這是男人矯情嗎?
不,男人身心分離,大保健,不影響家庭,會所是商務會談、好友聚會、妻子月子期間(?)放鬆小憩的絕佳去處,服務周到,世人認可,完全是在道德的邊緣安全遊走。
男性會所提供的服務和它宣稱的一致嗎?從業人員有可靠的資質嗎?收費是否過高?
……
其實,月子中心提供的真實產品何止是提供產後恢復?它可以是健康膳食room sevice, 上門服務美容沙龍,spa, 瑜伽教室,女性課堂,可以說是一個專注女性的社交場景。她們不想在最支離破碎的時刻倉皇地暴露在親戚朋友面前,在月子中心她們可以始終成為被關注的中心。她們可以並願意支付這樣一筆費用將自己放在一個溫暖的泡泡裡。暫時的。
據說很多人在離開月子中心(或是家庭月嫂服務到期)時都會哭:從現在起就得靠我自己啦?網友會天真爛漫地說:「你老公死了嗎?啊哈!喪偶式育兒!找對象要擦亮眼啊!」
住在月子中心的美好生活遲早會結束,為什麼不讓「沒必要」的子彈再飛一會兒呢?六層樓先生?有必要嗎?
我想問一問六層樓先生:
坐「小月子」的女性為什麼要無端地遭受羞辱?
作為一個男性,有什麼資格對沒有能夠足月娩下胎兒的女性進行歧視?
是因為她們沒有完成生育勞動,沒有資格獲得進入「哄人」的月子會所的準入資格;還是因為她們的受孕結果本來不是出於生育的目的而是未經法律認證的歡愉的意外產物?
小月子有多小?
有的人懷孕五個月忽然緊急流產,也有39周臨產前胎死腹中,不得不接受痛苦的流產術的。但願冷嘲熱諷的群眾中沒有人會經歷這種痛苦。
你有什麼資格諷刺流產患者需要得到重視的心理需求和醫護需求?
你有什麼資格嘲笑你的受眾群體中相當一部分人的經歷?
六層樓披著科學的外衣出現,獲取女性的信任,同時又利用社會文化中歧視女性的語言煽動分裂女性群體,有人為他辯護「他說的是「早期」「個別」女性是小三呀」。可辯護者們啊,你們的理客中姿態從根上兒就錯了!女性的情感生活是否符合早已落伍的主流評判標準與她們獲得實際護理需求的權利並無關係!
觀念之爭效率低下。那不如來看一組數據吧。
來自世衛組織和《柳葉刀》的數據顯示:中國主要流產人群是已婚人士,佔比約80%;在中華醫學會牽頭支持的一次意向調查結果中顯示,近8萬名孕12周內接受人工流產的婦女中,重複流產率高達65.4%。已婚女性人數高達三分之二以上。
正如微博用戶@微路 所言:
當然,無處不在的消費主義、女性智商稅收割是一個問題,但那不是六層樓你專門朝女性頭上扣屎盆子的理由。煙、酒、氪金網遊、昂貴的跑鞋收集、層出不窮升級的電子產品,我看都是在害男人,特此科普一下哦,我怕你們不知道,為你們好。我看著你們成天把錢扔水裡禍害自己,我痛心疾首。
坐月子有沒有必要,要辯證地看。A是受到法律保護支持的自由平等社會的自立女性,從小攝入健康的膳食,有著基本的體育鍛鍊,婚後不太可能被忽略乃至虐待,她不坐月子。B的老公不帶錢回來,全家就要挨餓,她被打罵沒有警察管,被打得半死娘家也不願意接她回家,因為她是「人家的人」了。她生之前之後都面臨著沉重的家務勞動,那麼作為【男權社會為女性提供的絕無僅有的人道主義援助】,作為一種風俗傳承至今,作為一種文化壓力,B在生產期間得到了來自夫家提供的基本保障。
月子中心為什麼逐漸成為當代中產女性產後標配,倒是值得書寫一下,我們都已經知道它和健康必要性關係不大。非要寒磣月子中心這種機構的話,那或許可以說——月子中心是為婚姻家庭生育三位一體的這條華美的奴隸船上日漸擴大的裂紋打的補丁。
但這話似乎太「反婚反育」了。這不符合主流價值,也不符合收割智商稅的流量大v的操作。
六層樓先生對著那些沒有資格證也想爬上這條破船的女人發出一記散彈。他知道他會收穫廉價的喝彩,得到粉絲的自動辯護,儘管其中很多人是女性。
月子中心的亂象,是女人的問題嗎?
她們渴望的陪護、安靜休養、育兒團隊是真實的需求,儘管千百年來女人沒有得到月子中心輔助,但獨立撫養幼兒的小家庭模式實際上是非常晚近的概念。女性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刻被孤立在小家庭裡,得不到來自家族女眷普遍而隨時方便的搭手、輪換照料。如今,她必須靠購買昂貴的市場服務、必須在家庭外短期隔離居住——即使高溢價她們也不得不接受——因為並沒有其他選擇,來幫助她們緩衝進入雞飛狗跳的產後生活。我想再聰明的擅長指點江山或是指點女性生活方式的男性大v也想不到從這個角度來看問題。不是他們的問題我想。
我不知道六層樓有沒有結婚生小孩。但凡能支付得起這筆費用的男性應該會覺得這筆錢花的不虧——如果他在月子期間哪怕部分地參與勞動的話,如果他夾在兩家長輩的意見衝突和生活起居的話。但,如果他本來就可以由家裡人(我猜是女性,單數或複數)靜悄悄地麻利地解決他的後顧之憂和煩擾,那麼,月子中心看上去真的是亂花錢。
是啊,過去不存在的支付,現在忽然開始產生,且被商業機構大肆鼓吹其必要性,這太讓兜售「科學」知識的販賣者焦慮了。「沒必要」和「想要」的支持者之間,逐漸映出了那些從沒有被支付的勞動提供者的身影,影影綽綽,面目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