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藍鯨財經
昨日(12月17日),本年度「藥企大考」—醫保談判已落下帷幕。7款PD-1齊聚一堂,三家本土藥企與四家跨國藥企的正面交鋒更將這場年度大戲推向高潮。
16日晚間,據多家媒體消息,默沙東、BMS、AZ、羅氏四家跨國藥企全部折戟,恆瑞醫藥與百濟神州大概率談判成功。消息稱,恆瑞醫藥的卡瑞利珠單抗(商品名:艾立妥)4個適應症皆進入醫保目錄,入選價格降低至3000元/支、年費用4.5-5萬,是去年信達生物談判價格的一半。
上述消息暫未得到官方確認,藍鯨財經向恆瑞醫藥、君實生物求證,對方皆表示,受醫保局籤署保密協議所託,參與企業暫時需要對談判結果進行保密,等官方統一公開後藥企方可對外宣布。
但近幾日,恆瑞醫藥、百濟神州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似乎佐證了上述消息的真實性。百濟神州在談判當天(12月16日)大漲8.41%;12月17日,恆瑞醫藥盤中一度漲停,市值創下歷史新高。
作為生物醫藥的風向標,PD-1降至5萬進入醫保,對整個行業而言是一個非比尋常的信號,多位生物醫藥企業高管對藍鯨財經表示,這場談判可能會像「4+7」帶量採購那樣帶來深遠的影響,甚至重塑行業發展方向。
恆瑞、百濟、信達有望三分天下,後來者還有機會嗎?
據高特佳弘瑞博士後王嘯峰介紹,PD-1抗體作為免疫療法的「基石」,其機理是通過結合T細胞表面的PD-1,從而阻止PD-1與其配體PD-L1的結合,阻斷腫瘤逃逸信號,發揮抗腫瘤的功能。
截至2020年12月,國內有6款上市的PD-1抗體和2款上市的PD-L1抗體,形成了「4+4」的局面(4款國產抗體和4款國外抗體)。除此之外,上市申請的品種有3個,臨床階段的品種有30個,在進行的臨床試驗多達280餘項,由此可見,PD-1抗體賽道競爭十分激烈。
第二梯隊的PD-1/PD-L1產品大多也已處於上市申請階段,比如譽衡藥業賽帕利單抗、康方生物/中國生物製藥的派安普利單抗、嘉和生物傑諾單抗、基石藥業舒格利單抗、康寧傑瑞/思路迪恩沃利單抗等5款產品均已提交上市申請,科倫、復宏漢霖等企業的產品也處於即將上市申報階段,未來兩年內,可能將再有十餘款PD-1/L1上市。
後來者尚在為上市獲批而努力,領跑者卻已進入了價格戰的肉搏階段,接下來的PD-1企業還有機會嗎?
一位醫藥分析師對藍鯨財經表示,對於之後的PD-1企業而言,恆瑞今天的價格可能就是未來它們的天花板,各家面對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行遠致同負責人則指出,根據以往的藥物市場統計情況來看,一般進入市場的首個產品市佔率可以達到近百分之五十,第二個品種市佔率在30%-20%區間內,第三個品種市佔率在10%,左右基本上前三個品種就能覆蓋80%-85%左右的市場。
考慮到醫保對院內市場的巨大影響力,這樣的市場規律可能同樣適用,就此而言,恆瑞、信達、百濟神州如果此次入選消息為真,就有望三分天下。
照此估算,留給後來者的空間也就非常有限了,而且還會相對分散。
但另一位業內人士也指出,PD-1賽道在降價前已經十分擁擠,賽道內的玩家其實應該對價格戰有一定的心理預期,即使在5萬一年的價格,企業應該也有能存活的利潤空間。
多位專家同時表示,同類管線的企業未來的關鍵點在於差異化。高特佳弘瑞博士後王嘯峰認為,創新藥的研發應注意進度、成本和創新性。行遠致同負責人則認為,接下來的pd-1很可能會選擇在適應症和適用人群上做出差異化優勢,在臨床策略上做出創新,比如在肝癌和肺癌適應症上,從HR降低作文章,或者與自己的其他療法的聯用等。
PD-1降價的衝擊波正在整個行業瀰漫開來,多位生物醫藥的企業高管在交流中將其與「4+7」帶量採購類比,稱其將重塑創新藥價值體系。
擠掉泡沫,或重塑創新藥價值體系
其中一位高管表示,PD-1的今天可能就會是其他熱門管線如CD47等的明天。因為大多企業還是在做Follow者(跟隨者)的事情,所以壁壘低,這就導致在過度競爭的環境中,最終變成了價格戰。
他認為,風險和回報是永遠是掛鈎的,沒有風險也意味著就沒有創新,也就意味著沒有競爭門檻,自然就意味著你未來的商業風險很大。這次PD-1降至5萬,勢必會讓投資人也重新思考,類似的企業管線價值究竟幾何。
這次的衝擊從長遠來看是個好事,戳破了一些泡沫,他強調道,同時也在影響未來的資源分配導向,創新藥企需要真的紮根創新,做面向國際的創新,從而得到更多的市場,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另一位醫藥界人士對藍鯨財經表示,生物醫藥高速發展的大趨勢不會改變,但投資者可能會對只是追隨熱門靶點研究開發的項目會更加謹慎,對於真正創新的企業而言反而是利好。
行遠致同負責人則指出,這次降價衝擊對於早期或者說中早期的項目來說影響會更大一些,市場很有可能會降低對這些企業的預期,這就容易打亂原本的發展節奏,同時也在它們的未來品種開發上給了更大的壓力。
PD-1的降價衝擊才剛剛開始,它給整個行業帶來的影響還有待觀察,藍鯨財經將持續關注。(yushiqi@lanjinger.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