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大多數知識點都是記憶性的,那麼呢「記憶」就顯得尤為重要,它是學好化學最基礎的方法。
考點一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主要內容
1、 化學的概念:化學是在分子、原子的層次上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與變化規律的科學。
2、 到了近代,英國科學家道爾頓提出了近代原子學說;義大利物理學家、化學家阿伏伽德羅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3、 原子論和分子學說的創立,奠定了近代化學的基礎。
4、 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發現了元素周期律並編制出元素周期表。
5、 綠色化學——環境友好化學(化學反應符合綠色化學反應)
①原料、條件、產品是無毒無害的
②核心: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消除汙染
知識二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主要內容1、 物質的變化
⑴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通常指物質狀態、形狀、大小的變化。
⑵化學變化:生成了其他物質的變化。
①化學變化常表現為顏色改變、放出氣體、生成沉澱等。
②化學變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質,而且還伴隨著能量的變化,這種能量變化常表現為吸熱、放熱、發光、變色、產生氣體、生成沉澱等。但伴隨著有這些現象的變化不一定是化學變化。如燈泡通電後也發光、放熱,但無新物質生成,屬於物理變化。
⑶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區別和聯繫
區別:從宏觀看,要抓住變化時是否有其他物質生成;從微觀看,構成物質的粒子是否發生了變化。
聯繫: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往往同時發生,在化學變化中,同時發生物理變化(例如蠟燭燃燒的過程中同時發生蠟燭融化這樣的物理變化);但在物理變化中,一定不發生化學變化。
2、物質的性質
⑴物理性質: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由感覺器官直接感知或由儀器測定。如: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溶解性、導電性、導熱性、揮發性、延展性等。
⑵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才能表現出來的性質。主要包括:可燃性、助燃性、穩定性、活潑性、氧化性、還原性、酸性、鹼性、腐蝕性、毒性等。
3、 物質性質和變化的區別
性質是物質固有的屬性,是物質的基本特徵,是變化的內因(即變化的依據),而變化只是一個過程,是性質的具體體現,即性質決定變化、變化體現性質。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在描述上是不同的,描述物質的性質時有「可以」、「能」、「易」等字眼。例如:「硫在氧氣中燃燒」表述的是化學變化;而「硫能在氧氣中燃燒」表述的是硫的化學性質——可燃性。
考點三科學探究的過程及方法
理解 做到心中有數
1、 科學探究的過程:提出問題、作出猜想或假設、制定計劃、實施實驗、實驗結果和得
出結論等基本環節。化學實驗探究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途徑,實驗方案設計是實驗探究的重要環節。
2、 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⑴蠟燭燃燒時,火焰分為三層:外焰、內焰、焰心。外焰溫度最高,焰心溫度最低。
⑵蠟燭火焰上方罩一隻乾燥的燒杯,燒杯內壁有水霧出現,說明蠟燭燃燒生成了水,其中含有氫元素。蠟燭燃燒後還生成了二氧化碳,該氣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蠟燭中含有碳元素。在蠟燭火焰上方放一白瓷板,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現,更說明蠟燭中含有碳元素。
⑶蠟燭燃燒的過程中既有化學變化,又有物理變化,這說明了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同時也會發生物理變化。
3、 對人吸入的空氣與呼出的氣體有什麼不同的研究
結論:⑴呼出的氣體是石灰水出現的渾濁多,證明呼出的氣體比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高。⑵呼出的氣體使燃著的木條熄滅,燃著的木條在空氣中能夠燃燒,證明呼出的氣體中氧氣含量少。⑶對著呼氣的玻璃片上的水霧比放在空氣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霧多,證明呼出的氣體中水蒸氣含量多。
考點四化學實驗室常用儀器的名稱和用途
考點五化學實驗基本操作
1、 藥品的存放:一般固體藥品放在廣口瓶中,液體試劑放在細口瓶中。
2、 藥品的取用:
⑴取用藥品遵守「三不」原則:不能用手接觸藥品,不能品嘗任何藥品的味道,不要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藥品(特別是氣體)的氣味(應用招氣入鼻法)。
⑵藥品沒有具體說明取用量時,一般按最少量取用;液體取1~2ml;固體只需蓋滿試管底部即可。
⑶用剩的藥品要做到「三不一要」:不放回原瓶,不隨意丟棄,不拿出實驗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⑷固體藥品的取用:
a、 塊狀固體用鑷子夾取。
b、 粉末狀固體或細晶體用藥匙取,必須時可用紙槽送入。
c、 操作:取塊狀固體藥品時,應把試管橫放,將塊狀固體藥品放到試管口部,再把試管慢慢地豎立,使藥品緩緩地滑落到試管底部(一橫二放三慢立,防止打破試管底);取粉末藥品時,應先使試管傾斜,用藥匙或紙槽將粉末狀藥品送到試管底部,再把試管豎起,使藥品全部落到試管底。
⑸少量液體藥品的取用:取下瓶塞,倒放桌上,試劑瓶的標籤向手心(防止藥液流下腐蝕標籤),倒完後蓋緊瓶塞,將試劑瓶放回原處。
⑹定量藥品的取用:量筒放平,視線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再讀出液體的體積數(若仰視會使讀數偏小,實際體積偏大;俯視會使讀數偏大,實際體積偏小);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用滴管,注意膠頭在上,滴管不要接觸反應容器內壁,不要放在實驗臺上,以免玷汙滴管。
⑺固體藥品稱量:使用託盤天平,一般能精確到0.1g。左物右碼。乾燥的藥品放在潔淨的紙上稱量,易潮解的和有腐蝕性的藥品放在小燒杯等玻璃器皿裡稱量(例如氫氧化鈉)。
3、 物質的加熱
⑴酒精燈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檢查燈芯的高度是否合適;檢查酒精量是否為酒精燈容積的1/4~2/3(不能超過酒精燈容積的2/3);不能給燃著的酒精燈添加酒精;點燃酒精燈用火柴,不能用燃著的酒精燈引燃另一盞酒精燈;熄滅酒精燈時,必須用燈冒蓋滅,不能用嘴吹滅(防止發生火災)。
⑵加熱儀器:可直接加熱的儀器:試管、蒸發皿、燃燒匙;可間接加熱的儀器:燒杯、燒瓶、錐形瓶(給物質加熱時需墊上石棉網);不可加熱的儀器:量筒、集氣瓶、水槽等。
⑶加熱操作:
a. 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外焰溫度最高)。
b. 加熱固體物質時,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先預熱試管,再把酒精燈固定在放固體物質的部位,用外焰加熱。
c. 加熱液體物質時,試管應向上傾斜約45度,液體體積不超過試管容積的1/3,先使液體均勻受熱,再使外焰對準液體的中下部加熱。為了避免傷人,管口不對著自己和他人。
d. 玻璃容器加熱時注意:外壁不要有水,不要接觸燈芯,不要遠離外焰,過熱的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衝洗或直接放在試驗臺上。
4、 裝置氣密性的檢查(凡是製備氣體都要先檢查氣密性):先將導管的一端浸入水中,再用手緊貼容器外壁,再稍停片刻,若導管口有氣泡冒出,鬆開手掌,導管口部有水柱上升,再稍停片刻,水柱不回落,則說明裝置不漏氣。
5、 連接儀器裝置:
將玻璃管插入帶孔橡皮塞、連接玻璃管和橡皮管;左手拿膠塞或膠管,右手拿玻璃管輕輕轉動,玻璃管口須先用水潤溼。
在容器口塞橡皮塞的方法:左手拿容器,右手拿膠塞輕輕轉動。
6、 玻璃儀器的洗滌乾淨的標準:玻璃儀器內壁上附著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