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巨蜥,Sand Monitor、Gould's Monitor、Racehorse Goanna
學名:Varanus gouldii
中文學名:砂巨蜥
界:動物界
科:巨蜥科
屬:Varanus
分布:澳大利亞與紐幾內亞
亞種:Gould's Goanna(Varanus g. gouldi)、Desert Sand Monitor(Varanus g. flavirufus)
形態特徵
一般長度為120釐米,最大為140釐米。背部上同時並列具有亮色斑點及大型黑色斑點。鼻孔渾圓,位置較接近吻部,其開口朝向背部。
背部呈現暗褐色或黑色,背上飾有無數乳白或黃色的細小斑點。下唇具有暗灰色斑紋。尾部極為結實,尾端位置具有袋狀斑紋且四分之一為黃色,在奔跑時尾巴能完全抬離地面。
生活習性
砂巨蜥行動迅速,棲居在乾燥的稀樹草原與荒地。雄性砂巨蜥具有很強的領域性。
在受威脅時,砂巨蜥通常會以後腳站立、鼓漲頸部並發出嘶嘶聲以嚇退敵人,如果無效就會甩動尾巴或張口還擊。
砂巨蜥適應性強,食性很廣,在野外它會獵食甲殼類、小型哺乳類與其他爬行類,也捕食鳥類、兩棲類,甚至腐肉、昆蟲與爬行類的蛋也照單全收。它的牙齒如剃刀般鋒利,可以輕易撕裂獵物。
砂巨蜥很會挖洞,會下挖到地底築巢,通常將巢築於巖石、灌木或落木下方,有時也會佔據兔子的巢穴省去自己築巢的麻煩。
砂巨蜥屬卵生,繁殖期雌雄會同住於一個洞穴中,並在未來幾天內持續交配,雌巨蜥會在白蟻冢中心向下挖掘約50~60釐米深的洞,在裡面產下10~17枚卵,並將洞口填滿,蟻冢特殊調節機能可保持良好的溫度與溼度以助於卵的孵化。
飼養環境
人工飼養環境主要以低溼高溫為主,建議飼養溫度為25~35℃左右,幼體可供應蟋蟀、大麥蟲、乳鼠等餵料,成體主要提供白鼠、豬肉等等,當然鈣粉也是不可或缺的補充品。
砂巨蜥是一種集力與美於一體的巨蜥,它們那敏捷的身手、絢麗的花紋、粗曠的力量,以及獨特的站立,讓很多人為之動容。
由於國內只有紐幾內亞種的砂巨蜥,而且關於紐幾內亞砂巨蜥的資料都很少,於是一個問題應運而生,那就是關於紐幾內亞砂巨蜥的定義,生存環境以及食物選擇的問題。
先說說定義,紐幾內亞砂巨蜥又叫阿格斯巨蜥,當然紐幾內亞砂也是砂巨蜥,不存在嚴格不嚴格的問題,生殖隔離問題和DNA相似程度說明了這點,只不過分布不同,生存環境不同。
再說說紐幾內亞,紐幾內亞是早已經脫離了澳大利亞的一個板塊,氣候基本上屬熱帶型,低地年平均最高氣溫為30~32℃(86~90℉),高原白天氣溫全年一般在22℃(72℉)以上。每年約有7個月吹東南信風,中部高原南坡年雨量經常超過7,620釐米(300寸),全島多山。
中部群山盤結,自西北伸向東南,形成連綿延續的中央山脈。大部分山地、高原,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島。匯集西部的高聳山脈,總稱為雪山山脈,其中最高峰為查亞峰(舊稱卡斯滕士峰),海拔5030米,為大洋洲最高點。東段為馬勒山脈,山勢向東逐漸降低,而後再向東南延伸,形成巴布亞半島的歐文·斯坦利嶺。
全島不少山峰都是死火山錐。部分山區近期還發生火山噴發,並有頻繁的地震,在中部山脊的南北兩側,有寬窄不一的沿海平原, 其中尤以南部的裡古-弗萊平原為最大,有廣闊低平的沿海沼澤和紅樹林。海岸曲折,多港灣。沿海有許多由於火山作用或珊瑚礁形成的島嶼。較大的河流都發源於中部山區,分由南北坡地流注海洋。主要河流在北部有曼伯拉莫河、塞皮克河、拉穆河、馬克姆河,在南部有迪古爾河和弗萊河。這些河流上遊坡陡流急,挾帶大量泥沙,在中下遊兩岸形成大小不等的衝積平原。
因為紐幾內亞的環境原因,於是紐幾內亞砂則被認為適應了雨林氣候,以至於飼養者需要模擬雨林氣候飼養紐幾內亞砂,可事實真的是這樣麼?
我在獸王(我的砂,如下圖)的箱子裡放了個水盆,發現它有事沒事就去水裡泡澡,還玩的很好,所以剛開始我覺得原來紐幾內亞砂真的適應了雨林氣候,這麼喜歡水。
時間久了我便發現了兩個問題,一個是蛻皮問題,一個是皮膚病,先說說蛻皮,按理論講蛻皮不暢時泡水總能解決些問題,可是我發現砂天天泡水皮膚仍然有蛻不乾淨的地方。
再一個是皮膚病,由於喜歡水的緣故它的肚皮上的皮膚因為潮溼得了皮膚病,最後找到的解決方案是水盆水量減少,加墊材,最好是紅土。
我買了15斤紅土,結果很讓我吃驚,它喜歡在紅土裡玩,挖洞,並且除了喝水和大號基本不去水盆裡,並且溼度降低,蛻皮的問題也得到了改善。
看下圖,這是一個紐幾內亞砂的飼養環境圖,都是比較乾燥的土,沒有多潮溼。
這次錯誤環境的經驗告訴我,紐幾內亞砂似乎並不是完全適應了雨林氣候或者它只在乾燥的季節出沒,那麼到底什麼樣的環境適合紐幾內亞砂巨呢?
在紐幾內亞島上雖然大部分環境潮溼,但仍然可能有乾燥高溫的地方,例如山地背風坡,水汽到達不了,降水較少。
關於墊材我推薦的是用紅土或者陶粒,並且加入一個水盆,如果它覺得幹了,也可以自己去喝水,畢竟存在個體差異。溫度晚上26-28度,白天32-35就可以,要有曬點和冷區。
最後來說說食物,紐幾內亞砂對食物倒是不挑,我一般餵雞肉,乳鼠,壓成小白,黑魚肉以及少量蝦肉,燈具除了加熱燈之外還用了UVB10.0,只要是日行動物都需要紫外線,所以UVB對巨蜥同樣重要。
Author:≯嘻哈つ潮┓
Editor:rlyl
站長微信:rlylsd(原號rlylzt已達好友上限)
讓我們多多交流,共同進步^_^
更多精彩內容,可點擊頁尾「閱讀原文」查看歷史消息!
歡迎來到爬蟲愛好者、資深玩家rlyl的小站,這裡每天都有精彩爬蟲資訊更新,還可以隨時垂詢爬蟲品系分類、飼養繁殖、生活習性、疾病治療、環境造景、設備器材等一切問題,rlyl也是從新人過來的,知道新手的不易,保證有問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