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的紐幾內亞砂巨蜥(Sand Monitor)

2021-02-18 rlyl的自然世界

砂巨蜥,Sand Monitor、Gould's Monitor、Racehorse Goanna

學名:Varanus gouldii

中文學名:砂巨蜥

界:動物界

科:巨蜥科

屬:Varanus

分布:澳大利亞與紐幾內亞

亞種:Gould's Goanna(Varanus g. gouldi)、Desert Sand Monitor(Varanus g. flavirufus)

形態特徵

一般長度為120釐米,最大為140釐米。背部上同時並列具有亮色斑點及大型黑色斑點。鼻孔渾圓,位置較接近吻部,其開口朝向背部。

背部呈現暗褐色或黑色,背上飾有無數乳白或黃色的細小斑點。下唇具有暗灰色斑紋。尾部極為結實,尾端位置具有袋狀斑紋且四分之一為黃色,在奔跑時尾巴能完全抬離地面。

生活習性

砂巨蜥行動迅速,棲居在乾燥的稀樹草原與荒地。雄性砂巨蜥具有很強的領域性。

在受威脅時,砂巨蜥通常會以後腳站立、鼓漲頸部並發出嘶嘶聲以嚇退敵人,如果無效就會甩動尾巴或張口還擊。

砂巨蜥適應性強,食性很廣,在野外它會獵食甲殼類、小型哺乳類與其他爬行類,也捕食鳥類、兩棲類,甚至腐肉、昆蟲與爬行類的蛋也照單全收。它的牙齒如剃刀般鋒利,可以輕易撕裂獵物。

砂巨蜥很會挖洞,會下挖到地底築巢,通常將巢築於巖石、灌木或落木下方,有時也會佔據兔子的巢穴省去自己築巢的麻煩。

砂巨蜥屬卵生,繁殖期雌雄會同住於一個洞穴中,並在未來幾天內持續交配,雌巨蜥會在白蟻冢中心向下挖掘約50~60釐米深的洞,在裡面產下10~17枚卵,並將洞口填滿,蟻冢特殊調節機能可保持良好的溫度與溼度以助於卵的孵化。

飼養環境

人工飼養環境主要以低溼高溫為主,建議飼養溫度為25~35℃左右,幼體可供應蟋蟀、大麥蟲、乳鼠等餵料,成體主要提供白鼠、豬肉等等,當然鈣粉也是不可或缺的補充品。

砂巨蜥是一種集力與美於一體的巨蜥,它們那敏捷的身手、絢麗的花紋、粗曠的力量,以及獨特的站立,讓很多人為之動容。

由於國內只有紐幾內亞種的砂巨蜥,而且關於紐幾內亞砂巨蜥的資料都很少,於是一個問題應運而生,那就是關於紐幾內亞砂巨蜥的定義,生存環境以及食物選擇問題

先說說定義,紐幾內亞砂巨蜥又叫阿格斯巨蜥,當然紐幾內亞砂也是砂巨蜥,不存在嚴格不嚴格的問題,生殖隔離問題和DNA相似程度說明了這點,只不過分布不同,生存環境不同。

再說說紐幾內亞,紐幾內亞是早已經脫離了澳大利亞的一個板塊,氣候基本上屬熱帶型,低地年平均最高氣溫為30~32℃(86~90℉),高原白天氣溫全年一般在22℃(72℉)以上。每年約有7個月吹東南信風,中部高原南坡年雨量經常超過7,620釐米(300寸),全島多山。


中部群山盤結,自西北伸向東南,形成連綿延續的中央山脈。大部分山地、高原,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島。匯集西部的高聳山脈,總稱為雪山山脈,其中最高峰為查亞峰(舊稱卡斯滕士峰),海拔5030米,為大洋洲最高點。東段為馬勒山脈,山勢向東逐漸降低,而後再向東南延伸,形成巴布亞半島的歐文·斯坦利嶺。


全島不少山峰都是死火山錐。部分山區近期還發生火山噴發,並有頻繁的地震,在中部山脊的南北兩側,有寬窄不一的沿海平原, 其中尤以南部的裡古-弗萊平原為最大,有廣闊低平的沿海沼澤和紅樹林。海岸曲折,多港灣。沿海有許多由於火山作用或珊瑚礁形成的島嶼。較大的河流都發源於中部山區,分由南北坡地流注海洋。主要河流在北部有曼伯拉莫河、塞皮克河、拉穆河、馬克姆河,在南部有迪古爾河和弗萊河。這些河流上遊坡陡流急,挾帶大量泥沙,在中下遊兩岸形成大小不等的衝積平原。

因為紐幾內亞的環境原因,於是紐幾內亞砂則被認為適應了雨林氣候,以至於飼養者需要模擬雨林氣候飼養紐幾內亞砂,可事實真的是這樣麼?

在獸王(我的砂,如下圖)的箱子裡放了個水盆,發現它有事沒事就去水裡泡澡,還玩的很好,所以剛開始我覺得原來紐幾內亞砂真的適應了雨林氣候,這麼喜歡水。

時間久了我便發現了兩個問題,一個是蛻皮問題,一個是皮膚病,先說說蛻皮,按理論講蛻皮不暢時泡水總能解決些問題,可是我發現砂天天泡水皮膚仍然有蛻不乾淨的地方。

再一個是皮膚病,由於喜歡水的緣故它的肚皮上的皮膚因為潮溼得了皮膚病,最後找到的解決方案是水盆水量減少,加墊材,最好是紅土。

我買了15斤紅土,結果很讓我吃驚,它喜歡在紅土裡玩,挖洞,並且除了喝水和大號基本不去水盆裡,並且溼度降低,蛻皮的問題也得到了改善。

看下圖,這是一個紐幾內亞砂的飼養環境圖,都是比較乾燥的土,沒有多潮溼。

這次錯誤環境的經驗告訴我,紐幾內亞砂似乎並不是完全適應了雨林氣候或者它只在乾燥的季節出沒,那麼到底什麼樣的環境適合紐幾內亞砂巨呢?

在紐幾內亞島上雖然大部分環境潮溼,但仍然可能有乾燥高溫的地方,例如山地背風坡,水汽到達不了,降水較少。

關於墊材我推薦的是用紅土或者陶粒,並且加入一個水盆,如果它覺得幹了,也可以自己去喝水,畢竟存在個體差異。溫度晚上26-28度,白天32-35就可以,要有曬點和冷區。

最後來說說食物,紐幾內亞砂對食物倒是不挑,我一般餵雞肉,乳鼠,壓成小白,黑魚肉以及少量蝦肉,燈具除了加熱燈之外還用了UVB10.0,只要是日行動物都需要紫外線,所以UVB對巨蜥同樣重要。

Author:≯嘻哈つ潮┓

Editor:rlyl

站長微信:rlylsd(原號rlylzt已達好友上限

讓我們多多交流,共同進步^_^


更多精彩內容,可點擊頁尾「閱讀原文」查看歷史消息!

歡迎來到爬蟲愛好者、資深玩家rlyl的小站,這裡每天都有精彩爬蟲資訊更新,還可以隨時垂詢爬蟲品系分類、飼養繁殖、生活習性、疾病治療、環境造景、設備器材等一切問題,rlyl也是從新人過來的,知道新手的不易,保證有問必答。

相關焦點

  • 澳洲發現「不尋常」野貓:體型如小型野狗,捕殺6公斤重的巨蜥!
    澳大利亞一項新研究稱,野貓正表現出不尋常的行為,它們體型如小型野狗,敢捕殺幾公斤重的砂巨蜥,還吃掉或拖走了重約30公斤的袋鼠屍體。來自雪梨大學研究員艾瑪·斯賓塞(Emma Spencer)在澳洲昆士蘭州西北部的辛普森沙漠的Ethabuka自然保護區安裝了多個攝像機,用於研究動物屍體的分解過程。
  • 紐幾內亞鳳仙—非凡系列
  • 印尼侏羅紀公園工作人員被科莫多巨蜥咬傷,最大巨蜥長3米重140斤
    據英國《每日星報》12月18日報導,日前,印度尼西亞「侏羅紀公園」度假村46歲工作人員伊萊亞斯·阿加斯(Elias Agas)被科莫多巨蜥咬傷,隨後被緊急送往附近醫院治療,經檢查身上多處撕裂。該度假村位於林卡島,它以科莫多巨蜥著稱,很多遊客慕名前來只為觀賞這一瀕臨物種。科莫多巨蜥也稱科莫多龍,最大能長到3米,體重可達70公斤。目擊者稱,伊萊亞斯在工作時離猛獸只有幾米遠,遭受科莫多龍襲擊後被一艘快艇帶離林卡島。
  • 科莫多巨蜥如果碰到豹子,誰比較厲害?
    豹子能否打得過科莫多巨蜥?這是兩種進攻方式完全不同的食肉動物,本身二者在地理空間的分布上沒有重疊的區域,不太容易見到它們直接開磕,我們只能從它們的進攻和防禦方式簡要分析一下。科莫多巨蜥又叫科莫多龍,主要生活在印尼科莫多島的森林中,體型不小,一般都能長到2米有餘,有的甚至能達到3米,體重基本在50到80公斤之間。在進攻手段上,科莫多巨蜥擁有鋒利的腳爪和牙齒,咬合力在400磅左右,可以很輕鬆地撕碎小型動物的身體。
  • 人被科莫多巨蜥咬一口,以如今的醫學水平來說,還有救嗎?
    目前,每年都會有十餘人死於科莫多巨蜥的襲擊之下,而就如今的醫學水平來說,人類科莫多巨蜥咬上一口,還是有得救的,但是還是要看能夠救治及時,如果運氣不好,在野外偏遠地區被科莫多巨蜥咬了一口,基本上只能自求多福的,死亡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 無惡不作的猴子,落到了科莫多巨蜥手裡,直接被「爆頭生吞」!
    無惡不作的猴子,落到了科莫多巨蜥手裡,直接被「爆頭生吞」!如此惡劣的行跡也讓許多人忍不可忍,不過這一次猴子終於得到了教訓,落在了科莫多巨蜥的手裡。直接被爆頭生吞,這天一隻皮猴子看到了科莫多巨蜥。它仗著自己的身形靈巧於是就上前挑釁,以為科莫多巨蜥非常的笨重,所以這隻猴子也沒將其放在心上,可是下一秒就被巨蜥一口咬在了頭部。
  • 貪嘴猴子偷吃科莫多巨蜥的蛋,最後受到了懲罰,結果怎麼樣?
    貪嘴猴子偷吃科莫多巨蜥的蛋,最後受到了懲罰,結果怎麼樣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自然界中生活著數以萬計的動物,它們為了生存下去,經常會發生很多爭鬥,弱肉強食也是自然界中的生存法則,所以很多時候弱者也只能變成強者的美餐,貪嘴猴子偷吃科莫多蜥的蛋,
  • 裝飾效果很突出,種植紐幾內亞鳳仙有門道,栽培關鍵在繁殖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極具觀賞價值的紐幾內亞鳳仙。紐幾內亞鳳仙就是一種經過改良之後的品種,最開始的時候並不出現在我們國內,經過人們的不斷改變之後,它保證了新的質量,而且給人帶來了全新的衝擊。紐幾內亞鳳仙已經成為我國較為常見的欣賞花卉,而且觀賞價值極高,在特別時期還能夠起到不一樣的作用,比如說在一些重要節慶的時候,它就被人們大量使用。
  • 夏天是紐幾內亞鳳仙的盛花期,開花太少怎麼辦?3個方法解決
    紐幾內亞鳳仙是非常喜歡炎熱的一種觀花植物,夏天是它的盛花期,花友們在養護紐幾內亞鳳仙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紐幾內亞鳳仙長得太小,開花太少等問題。下面,春天就和花友們分享一下,如何讓紐幾內亞鳳仙多開花。首先,在沒有任何人為幹預的情況下,想讓紐幾內亞鳳仙多開花,就要給它創造一個非常適合它的生長環境。
  • 紐幾內亞鳳仙花常年可開花,可為啥容易感染白粉病呢?
    若說到比較耐陰,又能常年開花的草本花卉,除了秋海棠,我還想到了鳳仙花,而紐幾內亞鳳仙花就是其中的翹楚。紐幾內亞鳳仙花花朵比較優雅,花色通常是桃紅色、粉紅或橙紅色的。紐幾內亞鳳仙花是一種新型的鳳仙花品種,與傳統的鳳仙花品種相比,它有非常多的優勢,最大的區別就是它那超大的豔麗花朵,葉片也是有著紫色混配綠色。紐幾內亞鳳仙花適合用播種的方法來培育,平常養護只要保持環溫潤,它就特別容易生長,栽培的土壤最好是選擇一些富含有機物的腐殖土或沙質土。
  • 紐幾內亞鳳仙漂亮又適合盆栽,該如何種呢?
    紐幾內亞鳳仙是鳳仙花中的一種。紐幾內亞鳳仙花色豔麗,葉片光亮,株型美觀,花期長,可四季開花。此外,紐幾內亞鳳仙適應性很強,造型也容易。可用於戶外花壇布景及規模化垂吊,更可以盆栽或垂吊與家中。今天我拍到了漂亮的紐幾內亞花。它如何種才能開出漂亮的花呢?我所拍攝的這些紐幾內亞鳳仙是扦插繁殖的,我就說下這個流程。首先選好基質或者土壤。
  • 科莫多巨蜥攔卡車照引熱議 印尼暫停度假村建設
    來源:海外網與卡車對峙的科莫多巨蜥(網絡圖片)海外網10月26日電當地時間25日,印度尼西亞科莫多國家公園發表聲明稱,將暫停園內的度假村開發計劃。日前,一張科莫多巨蜥和施工卡車對峙的照片在網上引發熱議,超34萬人聯名要求印尼政府停止開發。據印尼媒體coconuts bali26日報導,科莫多國家公園25日宣布,將在2021年6月30日前暫停林卡島上的度假村建設,並將每兩周進行一次環境和生態評估。林卡島為公園內的三座大島之一,也是科莫多巨蜥的棲息地。
  • 能毒死一頭牛的科莫多巨蜥,不需要交配,即可繁殖下一代!
    科莫多巨蜥也稱科莫多龍,它捕獵的方式很有趣,遭遇大型獵物後有機會就衝上去咬一口,然後等獵物中毒而死,一般情況而言,這個時間可能會長達2-3天!科莫多巨蜥在這個過程中一直會緩緩地跟在後面,直到獵物毒發身亡,然後再大快朵頤!科莫多巨蜥咬傷獵物,是細菌繁殖而死還是毒發身亡?
  • 新年換新機 三星Space monitor系列顯示器
    來源:中關村在線原標題:新年換新機 三星Space monitor系列顯示器桌面已經滿滿的?不怕不怕!這款27英寸的三星Space monitor系列摺疊顯示器可以滿足你,三星Space monitor系列摺疊顯示器採用了VA面板,擁有10.7億色2K畫質,刷新率為144Hz,100% RGB色域覆蓋,靜態對比度為3000:1。
  • 顏色多彩的紐幾內亞鳳仙,冬天這樣養,節日也會開出美麗花朵
    紐幾內亞鳳仙喜歡半日照,冬季可以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養護紐幾內亞鳳仙不喜歡過強的光照,花友們如果仔細觀察,夏秋在室外光照過強的地方養護的紐幾內亞鳳仙,就會發現,紐幾內亞鳳仙的葉子,常常會有捲曲.幹尖,發黃等各種現象發生,雖然也會開花,花開得也不那麼水嫩,如果是放在半日照的地方養護,避開強烈直射光的話,這些問題就很少發生,不過冬天室內養護,紫外線比較弱,可以把紐幾內亞鳳仙放在光照最好的南窗臺
  • 詞組分析:line in the sand 和 smitten
    她得了流感(為流感所折磨) conscience-smitten 受良心責備的 除此之外,今天小編再分析一個詞組:draw a line in the sand或者line in the sand。
  • 如果「非洲平頭哥」蜜獾跟科莫多巨蜥打起來,它們誰更厲害?
    科莫多巨蜥表層鱗片因為含有骨內膜的小骨頭,所以防禦力極高,因為視力、聽力功能有限,所以科莫多巨蜥通常用舌頭來辨彆氣味。通常科莫多巨蜥生活在乾燥開闊的草原或熱帶森林中,作為巨蜥科中的大佬,科莫多巨蜥是妥妥的食肉動物,並且攻擊方式多元化。因為科莫多巨蜥經常吃腐肉,所以它的嘴中含有大量細菌,再加上嘴中的毒腺,往往其他生物只要被它咬上一口,最後只能慢慢死亡。
  • 用襪子和方便麵包裝活體巨蜥走私並售賣,男子獲刑九年半九年半
    打開後,竟發現包裹中有5隻活體巨蜥,每隻巨蜥先用襪子裝好放於粉色透氣塑料盒內,盒外再用錫紙包裝,錫紙外竟還纏了一圈外文包裝的袋裝方便麵!經國家林業局森林公安司法鑑定中心鑑定,該5隻活體巨蜥為澤巨蜥。2015年10月,又一個境外包裹採用上述相同方法包裝,被濟南海關駐郵局辦事處查獲,內有一隻巨蜥幼仔。經鑑定,其為薩氏巨蜥。根據法律規定,澤巨蜥和薩氏巨蜥均屬於《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Ⅱ的物種,屬嚴禁貿易的物種。
  • 【英語輕鬆學】《On the Sand》在沙灘上
    Biff and Chip played on the sand. 碧芙和奇普在沙灘上玩耍。 Biff and Chip put sand on Dad. 碧芙和奇普把沙子埋在爸爸身上。
  • 印尼不僅有蝙蝠島,還有與恐龍同時期的巨蜥,沒有天敵可分泌劇毒
    由於科莫多巨蜥十分醜陋骯髒,而且它的唾液有許多的細菌,因此人們普遍認為被咬過的動物會在三天之內因為細菌侵襲身體而死亡。科莫多堅硬的皮膚沒有尼羅巨鱷那麼厚。尼羅鱷魚體重可達一噸,不是一個重量級的科莫多蜥蜴會被鱷魚瘋狂碾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