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回顧:18年阿富汗戰爭有哪些關鍵節點?

2020-12-13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3月2日報導埃菲社2月29日發布的題為《美國和阿富汗:從「9·11」事件到歷史性的多哈和平協議》的報導稱,華盛頓與塔利班於2月29日在多哈籤署的歷史性協議,為美軍在阿富汗的存在定下了最終時間,並為有望結束18年戰爭的阿富汗內部對話鋪平了道路。

以下是了解美國在阿富汗的存在以及達成和平協議之路的一些關鍵節點信息:

1.導火索——「9·11」事件

一切始於2001年9月11日。那一天,飛機撞擊了紐約世貿中心雙子塔和華盛頓的五角大樓。「9·11」恐怖襲擊造成約3000人死亡。

幾天後,當時的美國總統喬治·W·布希指稱藏匿在阿富汗的「基地」組織頭目本·拉丹就是「9·11」恐怖襲擊的幕後策劃者。而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拒絕交出本·拉丹。

2.入侵阿富汗

2001年10月7日,「9·11」事件過去還不到一個月。在英國的支持下,美國在阿富汗發起了針對塔利班的「持久自由」軍事行動。

部署在阿富汗的美軍部隊(美國陸軍網站)

經過兩個月的空襲和地面攻勢,阿富汗境內公開活動的塔利班勢力被掃清。12月6日,塔利班的最後堡壘坎大哈市的武裝人員投降,宣告塔利班政權倒臺。

但是,「基地」組織的領導人成功逃脫。

3.塔利班復興

在哈米德·卡爾扎伊的領導下,阿富汗開啟了緩慢的重建。但沒過幾年,塔利班力量重新集結並逐步壯大。在這種情況下,2009年時任美國總統貝拉克·歐巴馬再次將重點轉向阿富汗。2011年,美軍特種部隊殺死本·拉丹。但那時,塔利班的威脅已經超過了「基地」組織的危險性。

4.國際聯軍結束作戰

2014年底,由美國主導的北約駐阿富汗國際安全援助部隊結束在阿作戰任務,隨後啟動代號為「堅定支持」的非作戰任務,為阿富汗安全部隊提供訓練、諮詢等支持。

美國後來承認,它在「堅定支持」任務期間仍在執行「反恐任務」,主要是空襲和夜間突襲。

國際聯軍作戰任務的結束開啟了阿富汗戰爭中最血腥的階段之一。現在的阿什拉夫·加尼政府僅控制著阿富汗領土的50%,其餘部分則由塔利班控制或在雙方爭奪之下。

5.美國-塔利班對話

第一縷希望之光出現在2018年2月。當時,位於卡達的塔利班政治辦公室打破了拒絕與阿富汗政府及其美國盟友坐下來談判的一貫路線,並敦促華盛頓參與「直接」對話。

幾個月後的10月12日,華盛頓特使和塔利班代表舉行了自美國入侵阿富汗以來的首次會晤。

從那以後,雙方在波斯灣地區進行了十多輪對話,甚至還舉行了幾次阿富汗各方之間的會談,加尼政府的官員以「個人身份」參加了其中一次。

6.崎嶇的道路

從去年9月開始,和平進程經歷了3個月的中斷。當時,在談判開啟將滿一年之際,美國總統川普因喀布爾發生的一起襲擊事件而突然取消了會談。一名美國人在那起襲擊中喪生。

11月底,川普對阿富汗的訪問帶來了達成協議的新機會。談判的重啟籠罩著神秘的氣氛。當塔利班宣布為期7天的「減少暴力活動」時,這種神秘變成了希望和緊張。2月22日以來,塔利班減少了暴力行為,以示誠意,並滿足了華盛頓和阿富汗政府的關鍵條件。

相關焦點

  • 阿富汗戰爭和蘇聯解體有直接關係嗎?
    阿富汗「帝國墳場」的稱號可不是白來的,蘇聯是上世紀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之一,在軍事力量絕對碾壓阿富汗的情況下,阿富汗面對蘇聯軍隊的入侵,堅持了近十年,讓蘇軍傷亡五萬餘人,最後被迫撤軍阿富汗,這對蘇聯而言毫無疑問是沉重的打擊,但是蘇聯的解體並不是因為某一場戰爭失利造成的
  • 美軍打不贏阿富汗戰爭 美國政府不斷糊弄老百姓
    美國《華盛頓郵報》12月9日援引聯邦機構文件報導,對於已持續18年的阿富汗戰爭,連續幾屆美國政府用多種手段誤導民眾,對遇到的麻煩閉口不談,不斷製造「形勢大好、勝利就在眼前」的假象。美國國防部當天回應,國防部「無意」誤導國會和民眾。
  • 老照片:阿富汗,1879年至1881年第二次英阿戰爭的歷史畫面
    第二次英阿戰爭就是以駐喀布爾的英國特使被害為理由發動的,但根本原因是當時阿富汗君主希爾·阿里汗採取親俄政策,英國害怕俄國的勢力擴張1879年入侵阿富汗的英軍兵分三路,圖片中是當時的英軍南路軍的指揮官合影,正中是南路軍將軍休謨,1881年4月英軍失敗撤離坎大哈,撤離前拍攝的這張照片當時英南路軍第78高地步兵團在坎大哈的營房,當時英國是從印度出兵的,部隊中大部分是印度士兵,而第
  • 回顧2019:2019年20部最佳戰爭影劇
    上一次回顧文章我們回顧了2019年的動作這一次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1019年的20部戰爭這裡還包括 劇評分全部在7以上,7以下的就不發了..,因為有缺陷的視頻證據,他作為一個自由人和他的小女兒返回生7活。
  • 澳前軍方負責人堅稱,高級將領應對阿富汗戰爭罪行負責
    澳大利亞前武裝部隊司令表示,澳大利亞軍方領導層應對其軍隊在阿富汗犯下的所有罪行負責。此前,一份暴行的報告澄清了澳大利亞軍方的不當行為。1998年至2002年領導澳大利亞國防軍的伊拉爾克裡斯巴裡(iral Chris Barrie)呼籲成立一個皇家委員會,調查澳大利亞特種部隊在阿富汗實施非法殺戮的指控,並堅稱此類罪行的責任最終應由該國軍事指揮部承擔。
  • 阿富汗錯在哪裡?離美國太遠,離中國與俄羅斯太近
    英國為爭奪中亞的控制權而出兵阿富汗,戰爭持續80年,最終以阿富汗勝出告終。蘇聯為爭取印度洋的出海口,與遠東地區形成海上互通,構成戰略性包圍。為實現這個目標,1979年12月,蘇聯出兵阿富汗。戰爭打了10年,最終蘇聯選擇撤離。其作戰失利,也加速了蘇聯的解體。
  • 牛逼轟轟的大英帝國是怎麼栽在「帝國墳場」阿富汗的
    是不是一眼看出來了,它正好處於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中間節點,北邊連著俄羅斯的突厥斯坦(國際上把信封那個什麼教,說突厥語的國家地區叫突厥斯坦,將來德國、法國可能要加入這個幸福溫暖的大家庭,法蘭西斯坦,德意志斯坦,朗朗上口),東邊就是我國,而且大家可能不知道,阿富汗跟我國是接壤的,有個細長的走廊,據說還要修鐵路,咳咳,鐵路,大家一定要知道一個常識,鐵路就是陸權國家政治和戰爭機器的延伸
  • 無視五眼聯盟戰爭暴行,國際法院昧著良心說瞎話:相信他們會悔改
    國際刑事法院:英國政府會採取真正行動調查罪行另據外媒報導,國際刑事法院首席檢察官圖·本蘇達表示,已經有合理的證據可以證明,2003年駐伊拉克英國士兵所犯下的戰爭罪行。調查人員還發現,該國家士兵涉嫌故意殺害至少7名在押伊拉克犯人、對伊拉克平民實施酷刑以及強姦的「可信指控」。
  • 看到揭露澳士兵暴行的漫畫,阿富汗人:它代表了阿富汗真實的故事
    這幅政治漫畫基於澳大利亞軍方上月發布的一份該國駐阿富汗部隊調查報告,意在譴責澳大利亞士兵對阿富汗平民實施的暴行,卻引發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的憤怒,在其惱羞成怒並對中國發布「假照片」大加指責之際,最有發言權的當事者阿富汗人卻始終沒有等來一個公道,他們呼籲更多國家和中國一樣譴責這種暴行,並給予阿富汗問題更多關注。
  • 總結21世紀的8次戰爭,何時才能真的和平
    戰爭在1998年爆發,至2003年交戰雙方達成和解並共同組建剛果民主共和國過渡政府才結束。第二次剛果戰爭是非洲現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前後涉及非洲9個國家,20支武裝力量,據估計有300萬人(其中大部分是平民)在戰鬥中喪生,或因衝突而死於疾病或營養不良。還導致總計有超過100萬人被迫流亡,大量遷移至周邊國家,有「非洲的世界大戰」之稱。
  • 帝國墳場:阿富汗與伊朗土耳其的區別(2)
    2阿富汗地區被稱之帝國墳場的原因一帝國墳場也得大國往裡跳才行二帝國墳場的原因阿富汗地區,就拿近代三個大國對阿富汗的戰爭來說,英國,蘇聯,美國,其實他們打下阿富汗是很快的,但打下阿富汗並不意味著戰爭的結束。那麼阿富汗有什麼魅力吸引大國往裡跳呢?
  • 英國入侵阿富汗之謎,明為遏制沙俄,實際卻為了鴉片貿易
    從後來的結果看來,即使不入侵阿富汗,也能達到遏制俄國的目的,因為俄國根本還沒有能力入侵印度,在歐洲部分也是很難再有進展,特別是在贏得俄土戰爭後,俄羅斯雖然贏得了戰爭可是也是實力大減,在歐洲正面作戰上也是舉步維艱,根本沒有能力大舉入侵南亞。
  • 孱弱的鐵匠,飛行在阿富汗上空的雅克-38戰鬥機
    在大多數人的心中,垂直起降戰鬥機第一次參加實戰是在1982年的英、阿馬島戰爭中。當時,英國特遣艦隊依靠著少數的「海鷂」垂直起降戰鬥機成功地完成了制空和對地攻擊任務,為英國重新佔領馬島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不過很遺憾,雖然因為馬島戰爭導致「海鷂」戰鬥機名聲鵲起,但是垂直起降戰鬥機第一次參加實戰卻並不是在馬島戰爭中。因為早在馬島戰爭的前2年,垂直起降戰鬥機就已經在阿富汗經歷了實戰的考驗。而在那時,雖然」海鷂「戰鬥機已經正式服役了8個月,「鷂」式戰鬥機也已經被英國空軍使用了不少年,但是它們卻一直沒有得到實戰的機會。
  • 割喉拋屍阿富汗平民 這國士兵竟想「閉門私了」
    作為軍事律師,麥克布萊德曾兩次參與阿富汗戰爭。2014-2016年,他向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透露了澳軍士兵在阿富汗犯下的戰爭罪行,並將證據收集成為《阿富汗檔案》進行播出。令人心寒的是,這並非害群之馬的個別行為,而是一種廣泛存在的、試圖將法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特種兵文化。
  • 阿富汗戰爭題材經典影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影片真實的讓人震撼
    《前哨》由羅德·拉裡執導,由斯科特·伊斯特伍德、奧蘭多·布魯姆、卡賴伯·蘭德裡·瓊斯、雅各布·西皮奧、傑克·凱西主演的阿富汗戰爭題材影片。影片則根據CNN記者Jake Tapper著作改編。影片故事將圍繞53名美國士兵的真實故事展開,這些士兵與阿富汗東北部約400名敵方武裝分子拉開持久的作戰。他們所建造的前哨基地位於巴基斯坦邊境僅14英裡處的三處陡峭山脈底部。基地則面臨塔利班恐怖分子的襲擊。而駐紮在那裡的士兵則面臨著巨大威脅。
  • 一場打了近20年的戰爭如何按下「結束鍵」?
    2020年12月7日,美國布朗大學「戰爭代價項目」發布報告指出,自2017年以來,死於美國及其盟國空襲的阿富汗平民激增了330%,僅2019年就有約700人喪生。加蘭·耶拉尼·祖瓦克 阿富汗分析與建議中心主席:造成平民傷亡的最大的原因之一 是轟炸,現在對美國軍隊來講,(轟炸)沒有任何限制。
  • 美媒列出2020年最可能爆發戰爭的10個地方,竟有3個在我們周圍?
    反觀中東地區,好幾個國家接連成為美國的「眼中釘」,導致這些地區的民眾一直飽受戰爭之苦。尤其是美國喜歡插手別國的事務,不願意看到別的國家強大,這也讓很多國家擔驚受怕。近日,美國媒體列出了2020年最有可能爆發戰爭的10個國家和地區,例如烏克蘭、委內瑞拉、波斯灣、葉門、衣索比亞、利比亞、布吉納法索等,除了這7個國家之外,還有3個地方就在我國的門口,那就是阿富汗、東北亞半島和克什米爾。綜合這些地區的情況來看,美國全部介入過。
  • 在阿富汗濫殺無辜的澳洲士兵:13人被開除軍籍,「吹哨人」遭指控
    但在12月初,揭露此次醜聞的「吹哨人」大衛·麥克布萊德(David McBride)因涉嫌洩露軍事機密被控5項罪行,面臨最高60年的刑罰。作為軍事律師,麥克布萊德曾兩次參與阿富汗戰爭。2014-2016年,他向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透露了澳軍士兵在阿富汗犯下的戰爭罪行,並將證據收集成為《阿富汗檔案》進行播出。
  • 毒品17年增長了50倍,伊朗曝光:阿富汗成美軍罌粟種植基地
    文/楊斌國伊朗毒品管制總部總幹事埃斯坎達·莫梅尼(Eskandar Momeni)周一表示,不僅美國在阿富汗的戰爭造成罌粟種植量激增,而且美軍飛機正在向該國走私毒品。伊朗學生通訊社(ISNA)星期一報導說,莫梅尼將過去20年阿富汗毒品交易的爆炸式增長歸咎於美國。
  • 阿富汗第一位女性CEO,把女人的難都展現了出來
    (Roya Mahboob) 馬哈布博出生於阿富汗赫拉特市。在前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戰爭中,她和家人逃到伊朗避難。公司漸漸開始正常盈利,合作也越來越多作為經歷過各種挑戰的阿富汗女性,她清楚的知道,在阿富汗或者在其它落後的地方,仍然有一群人:「她們跟我一樣具有好奇心,但沒有理由的被禁錮在網際網路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