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也做雜誌主編?!

2021-02-11 時尚芭莎藝術

Adolf Böhm為《聖春》雜誌設計的封面,分離派,1899年

藝術雜誌是藝術能夠不斷發展的重要推手,更是一個藝術流派從誕生、興盛到衰敗的見證者。那麼從西方到中國,在戰火紛飛的20世紀出現過哪些藝術雜誌呢?它們又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呢?

歡迎來到20世紀!

畢卡索《亞威農少女》,布面油畫,243.9×233.7cm,1907年

20世紀的藝術世界精彩紛呈。繼1905年以馬蒂斯為首的野獸派一行在巴黎的秋季沙龍展上引起軒然大波後,立體主義、未來主義和表現主義藝術家們隨即扛起了「反叛」的大旗——他們叫囂著「傳統已死」,宣揚著「為藝術而藝術」的終極幻夢,孜孜不倦地探索著新時代中蘊含的種種可能性。

馬蒂斯《舞蹈》,布面油畫,260×391cm,1910年

在這個風起雲湧的年代,藝術家們從未停止過記錄和解讀我們的文明。從表現主義、達達到包浩斯,為了推陳出新,他們以作品為立場,向這個世界提出質疑;為了喚醒公眾的意識、贏得認可,在頻繁舉辦展覽的同時,他們還接二連三地創辦了同名雜誌或期刊作為宣揚其藝術主張的重要陣地。

第一期《達達》雜誌的封面,1917年

當時,雜誌作為一個強有力的宣傳平臺,承載著信息的傳播和時代的要求。藝術家們在雜誌上以可複製的形式發布畫作或影像,以及刊登相應的藝術宣言,雜誌也因此成為了藝術走向公眾的重要媒介之一。

分離派

希望之《聖春》

克林姆特為《聖春》雜誌設計的封面,1898年

19世紀末20世紀初,對藝術持多元態度的維也納分離派(Vienna Secession)逐漸形成,官方雜誌《聖春》就此誕生。從平面設計、插圖到排版,它獨樹一幟的視覺風格為後來的藝術雜誌提供了範例,其影響持續至今。

《聖春》雜誌發行前的宣傳廣告,1898年

「聖春」象徵著「新生」,代表著青年人從城市中脫離而出,去建立一個全新的社會,帶有反叛和創新的意味。該雜誌對一切事物都保持開放和包容的態度,其內容涵蓋廣泛,除了視覺藝術外,還包括音樂、詩歌和戲劇。

阿爾弗雷德·羅拉為第一期《聖春》雜誌設計的封面,1898年

在第一期的封面上,藝術家阿爾弗雷德·羅拉(Alfred Roller)繪製了一幅正在開花的樹的插圖,象徵著新時代的到來——藝術的邊界正不斷被打破,各領域間的隔閡也正在減弱。

除了具有所指含義的封面外,《聖春》還採用了方格式的設計。分離派的代表人物克林姆特(Gustav Klimt)受此啟發,也選擇了同樣的比例進行風景畫的創作。

克林姆特《水果樹》,布面油畫,90×90cm,1901年

由於資金短缺,《聖春》雜誌最終於1903年底停刊。儘管該雜誌後期的質量逐漸下降,但它對藝術多樣性的宣傳、分離派藝術運動的推動和印刷及版面設計的影響卻歷久彌新,自始至終都是值得肯定的。

Josef Hoffmann為《聖春》雜誌設計的封面,1899年

表現主義

《青騎士》的自由與無畏

伴隨著波瀾壯闊的現代主義運動,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這一概念首次出現在了德國評論家威廉·沃林格(Wilhelm Worringer)的筆下。1911年,這位先鋒學者提出了「抽象與移情「的概念,並將這個極具革命性的思想轉化成了文字,完整發布在了《狂飆》雜誌上。

《狂飆》雜誌的封面,1916年

隨著雜誌的發行與傳播,這個前衛的觀點宛若當頭一棒,瞬間敲醒了德國的一批年輕藝術家。以馬爾克(Franz Marc)和基希納(Kirchner)為首,他們開始使用誇張的色彩和狂放的線條來表達自我,不斷揭示工業社會的異化現象和人類嚴重的精神危機。

馬爾克《藍馬》,布面油畫,112.5×84.5cm,1911年

1911年,馬爾克和康定斯基在慕尼黑成立了除僑社外的第二個表現主義社團——「青騎士社」,並於第二年創辦了同名雜誌。伴隨著如火如荼的表現主義藝術運動,《青騎士》雜誌成為了諸多藝術家、哲學家和詩人的論衡之地。他們毫無拘束地討論著繪畫、詩歌和戲劇,表現主義思潮也隨之風靡整個歐美。

康定斯基為第一期《青騎士》雜誌設計的封面,1912年

 

風格派

《風格》啟示錄

將目光從德國轉向荷蘭,不同於表現主義者的狂熱,誕生於此的「風格派」追求冷靜、和諧的幾何式的抽象結構,意圖通過點、線、面的結合創造一種理想主義的藝術形式。

蒙德裡安《紅黃藍的構成》,布面油畫,86×66cm,1930年

實際上,「風格派」(De Stijl)一詞起源於核心成員杜斯堡(Theo van Doesburg)等人在1917年創辦的《風格》雜誌。蒙德裡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在該雜誌上發布的《繪畫藝術中的新造型主義》一文被視作風格派的宣言,該流派的藝術思想也因這篇文章的傳播而變得廣為人知。

第一期《風格》雜誌的封面,1917年

 

作為風格派藝術運動的先行者之一,杜斯堡為《風格》雜誌的創刊號設計了封面。不僅如此,他還是該雜誌的重要撰稿人。他曾用數個筆名在上面發表過文章,讓公眾以為那些文字出自不同國籍的多個人筆下,從而人為地擴大了風格派的影響,可謂是一位「謀略過人」的主編。

《風格》雜誌的內頁,1920年

 

為了共同的藝術理想,他與蒙德裡安並肩作戰,將一手創辦的雜誌打造成了踐行風格派藝術理念的主陣地。設計師裡特維爾德(Rietveld Schröderhuis)獨創的「什羅德」住宅也因雜誌的宣傳而促成了包浩斯風格的形成,並潛移默化地影響了現代建築和實用工業的造型。

《風格》雜誌上刊登的杜斯堡的作品,1920年

 

後來,由於藝術主張的分歧,風格派的骨幹成員分崩離析。1928年,《風格》雜誌被迫停刊,一定程度上意味著該藝術運動的結束。儘管如此,《風格》雜誌的影響仍然不容小覷。

它的推波助瀾使以「紅、黃、藍」代表的蒙德裡安式風格在短短十年內波及到了繪畫、雕塑、設計、建築等領域。風格派主張的幾何式抽象構成,更是直接催生了現代平面設計的藝術語言。

《風格》雜誌的封底,1912年

 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

《新青年》進化論

當現代主義在西方大行其道之時,中國的仁人志士們也從未放棄過美術革命的希望。19世紀末期,中國閉關自守的大門被迫被打開,西方的新思潮迅速向我國傳播。此時湧現的大批藝術雜誌和報刊,作為宣傳進步思想的中堅力量,很大程度上啟迪了民智,催生了一批優秀的藝術家和學者。

《太平洋報》畫刊內頁,1912年 

辛亥革命後,文藝全才李叔同在上海主辦《太平洋報》畫刊,以刊登各類美術廣告為主。如為文藝活動、學校招生、社會團體等所作的廣告,均以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實現了有效的信息傳達。

《太平洋報》畫刊內部廣告,李叔同,1912年 

之後,隨著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爆發,以李大釗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們共同創辦了《新青年》雜誌,高舉民主與科學的兩大旗幟,向封建意識形態展開了猛烈攻擊。最初,該雜誌改名為《青年雜誌》,發行量為1000份,每月一本,由群益書社發行。1916年(第二卷)起改名為《新青年》。

《青年雜誌》創刊號,1915年

蔡元培先生在《新青年》上發表了《以美育代宗教說》一文,強調了普及美術教育的重要性,喚醒了一批試圖通過藝術挽救民族精神危亡的藝術家;魯迅先生也以筆桿子為武器,通過多篇《隨感錄》針砭時弊,指出美術家必須有進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美學家呂澂更是與主編陳獨秀在《新青年》上展開了隔空交談,對當時美術界的情況進行了深度剖析。

《新青年》雜誌,第四卷第二號,浙江省博物館藏

《新青年》雜誌在20世紀的美術革命中宛若一名「先驅者」,它不僅承載著進步藝術家們的無限願景和愛國者們「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熱情,還以「歷史見證者」的身份記錄和收藏了那個時代的文藝精華。

從美術革命到革命美術

《藝苑朝華》的崢嶸歲月

從五四新文化運動中脫胎而出的對美術變革的新要求,隨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在內憂外患的政治時局中,逐步走向了為人民服務、爭取民族解放的革命美術之路。

 

重新出版的《藝苑朝華》合集,南開大學出版社,2016年

1919年,魯迅發起成立了「朝華社」,目的在於輸入外國的版畫以扶持剛健質樸的文藝。他們先後出版了五輯《藝苑朝華》,刊登新興版畫運動中的優秀作品,並介紹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這類報刊雜誌不僅使得文藝作品進一步走向了大眾,更是鼓舞了人民的革命士氣,開拓了一條符合國情的文藝道路。

張望《負傷的頭》,曾刊登於《藝苑朝華》上,木刻版畫,16×31cm,1934年

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20世紀都是發生巨變的時代——伴隨著現代工業社會的誕生和宗教系統的崩潰,人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視覺經驗被改變,傳統的文化也無法再接受新的事物。此時,各種革命性的藝術運動及思想以挑戰的形式出現,成為了突破停滯期的希望。

力群《魯迅像》,12.2×10.2cm,木刻版畫,1936年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時代的微弱「希望」需要強有力的傳播方式才能發揮其傳奇般的作用。不同於網際網路時代的今天,曾經的報刊雜誌是除展覽外藝術能被公眾發現、感知和理解的另一關鍵媒介——它們收集思想、傳播觀點,如春日的響雷般,使人民大眾逐漸從矇昧的狀態中驚動醒來。

曾經的《新青年》雜誌,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今天,在面對網際網路所帶來的巨大壓力時,不少紙媒選擇了網際網路化。以此回溯過去,當表現主義者以《青騎士》作為精神寄託;蒙德裡安等人視《風格》為新藝術的啟示錄;中國知識分子以《新青年》作為思想戰場之時,他們是否預計了數百年後紙質雜誌的衰落?那麼假若當人們厭倦了日新月異的科技時,又將選擇怎樣的方式去記錄和保存我們的文明呢?

精彩回顧:

投胎也是技術活!誰是藝術界的木村光希?

不用相機,如何成為享譽全球的攝影大師?

開啟一場天賦佳釀中的藝術之旅

[編輯、文/蔡雨彤]

[本文由《時尚芭莎》藝術部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人才與文化》雜誌主編劉元福走訪藝術家梅楚安
    九江《人才與文化》雜誌主編劉元福,九江廣播電視報社法人、原廣播電視報主編張勇一行來到九江市書畫家協會,看望藝術家梅楚安先生。劉元福特別將2020笫四期《人才與文化》雜誌贈送給梅楚安。他介紹,本期是關於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白衣天使抗疫的先進事跡的特別報導。
  • 美國美術雜誌第一刊《藝術家雜誌》將再發深圳雙年展作品
    美國著名《藝術家雜誌》2016年6月期以8個頁碼大幅發表9張深圳國際水彩畫雙年展作品和主編莫琳女士對9位人物畫家的訪談,該雜誌2017年第1-2
  • 我終於見到了曾經全裸的《Fantastic Man》雜誌主編
    他們的主編是一位資深的媒體人,同時也是《智族GQ》雜誌的主編。平時,他會在公眾號裡推薦一些高品質的生活方式,分享精緻生活的態度。也許,你們會好奇這個高格調的公眾號,到底有多好看。並不是因為Gert屁股有型我才去採訪他,雖然這點有加分。
  • 阿拉伯版VOGUE雜誌主編談時尚改革,促進中東地區的思想進步
    阿拉伯版VOGUE雜誌主編 Manuel Arnaut 近期在採訪中表示,全球九月刊他最愛中國的《服飾與美容》。前幾周他在Instagram上曬出自己費了千方百計購買到的《服飾與美容》九月刊,他表示真的太不可思議了,因為這本雜誌內集結了全世界頂級藝術家的結晶
  • 英國版《Vogue》主編講述雜誌100周年那些事兒
    原標題:英國版《Vogue》主編講述雜誌100周年那些事兒說起亞歷山德拉·舒爾曼(Alexandra Shulman),你或許會有疑問,這個人是誰?她是英國版《Vogue》的主編,掌管著這個著名時尚雜誌的大小事務,比如,很多經典的雜誌封面就是她在背後掌控、促成。
  • 時尚雜誌《VOGUE》,中國主編張宇正式離職,一代人的回憶
    《VOGUE》雜誌絕對是全球潮流的風向標了,在現如今紙媒已經不太發達的年代,《VOGUE》卻依舊是獨樹一幟,尤其是《VOGUE》的時尚封面,幾乎是所有明星們都想登上的封面,美國的著名女演員安妮海瑟薇曾經出演過電影《穿Prada的女王》,據說就是以美版《VOGUE》的雜誌主編安娜溫圖爾為原型拍攝的
  • 成為籃球雜誌的特約主編,「瓜哥」安東尼的薪水有多少?
    近日安東尼在社交媒體上宣布其成為了美國知名籃球《灌籃》的特約主編。安東尼的新身份也引發了很多球迷的好奇,SO,問題來了,「瓜哥」作為籃球雜誌的特別特約主編,「瓜哥」安東尼的薪水有多少?那啥,還請諸君聽我往下細細道來。灌籃雜誌為何選擇安東尼呢?
  • 中國主編辭職,美國主編上位,129歲的VOGUE玩什麼花招?
    之所以提及這兩次封面因為VOGUE主編換人事件,新舊兩任主編的交接封面。中國版主編angelica張宇在完成15周年特刊之後,正式卸任職位,由美國版主編安娜·溫圖爾(Anna Wintour)代理。△ 中國主編張宇和她所負責過的部分雜誌封面VOGUE中國版在2005年開始運營,AC張宇屬於創刊元老級主編,至此任職近16年。
  • 藝術家雜誌:紙媒時代的藝術試驗場
    如何顛覆雜誌的結構,賦予它不同的功能?「藝術家雜誌」一直在回答這個問題。在麥克斯·舒曼(Max Schumann, 紐約藝術書店Printed Matter,Inc藝術總監)的評論文章《藝術家雜誌》(Artists' Magazins)中,雜誌搖身一變,成為一個藝術展示的「替代空間」,一個集展覽、批判、記錄、檔案於一體的多元發生地。
  • 這個澳洲小哥和Gucci創意總監一起做了本雜誌,還策劃了三場展覽
    在展覽現場,我們與《A magazine curated by》主編,兼此次展覽的執行策展人Dan Thawley聊了聊這本雜誌和三場展覽背後的故事。在過去的幾個月中,我們的團隊一直在籌劃這幾場展覽,把大量的雜誌中的內容和素材重新整理規劃。最終形成三場不同的展覽。Q:許多人都很好奇,《A magazine curated by》的編輯團隊是如何運作的?作為主編,你會怎樣幫助客座編輯製作和完成每一期雜誌?A:這是個好問題,因為跟其他的雜誌主編不同的是,我不會自己去選擇雜誌的內容與方向。
  • vogue副刊雜誌騷操作太多了,主編催銷量周迅李冰冰成工具人
    Vogue副刊《Vogue Film》最近曬出了最新的雜誌封面,結果因為主編轉發的一句話而引起了不小的討論,在雜誌官宣的時候,主編說了真心話,直接把「期待銷量」給打了出來。對於這件事,很多人都說主編做法有點過了,雖然說大家都心知肚明雜誌找當紅明星拍雜誌封面就是想賺錢來著,但是直接說出來還是有點過分了吧?這不就相當於正主親自下場催銷量嗎?逼得粉絲不得不砸錢買雜誌,不然都對不起主編說的「期待銷量」這句話。實際上,《Vogue Film》的騷操作還不止這麼一點呢!
  • 哈裡斯登時尚雜誌封麵皮膚被「洗白」 網友:有失Vogue水準,主編該...
    為了紀念這一重大時刻,Vogue將這位政治家作為2021年2月的封面明星,然而,該雜誌洩露的封面很快招致網友們的批評。網友們認為,封面照片完全沒有表現出哈裡斯的強大氣場,有失Vogue水準,並引發了網友們要求其主編安娜·溫圖爾辭職的呼聲。即將出版的Vogue2021年第2期封面周末在推特上引發爭議。
  • 疫情時期的時尚雜誌
    ● 葡萄牙版 VOGUE 雜誌 2020 年 4 月刊封面 | 攝影: Branislav Simoncik阿拉伯版 VOGUE 雜誌 4月刊主講團結與希望,其中一張封面是藝術家 eL Seed 創作的阿拉伯書法「團結
  • Yahoo旗下美容雜誌主編Bobbi Brown宣布離職
    Yahoo旗下在線美容雜誌的主編Bobbi Brown於近日宣布離職,或許她正在策劃下一步的動作。 Bobbi Brown同時擔任彩妝品牌Bobbi Brown首席創意官,她在離職聲明中表示,為過去兩年在Yahoo工作的團隊感到驕傲,在Yahoo在線美容雜誌工作是一次精彩的學習體驗,讓她在美容領域中創造了積極和令人鼓舞的內容,並期待繼續以全新的、別開生面的方式分享美容資訊。
  • 《Monocle》雜誌亞洲區主編:成都的生活方式已成標杆
    今日,由成都傳媒集團與《Monocle》雜誌主辦、每日經濟新聞承辦的成都「品質生活論壇」在成都舉行。
  • 雜誌主編親自透露,楊穎推掉工作走紅毯?明星和演員確實有區別!
    雜誌主編親自透露,楊穎推掉工作走紅毯!明星和演員確實有區別!昨晚某雜誌的時尚盛典,幾乎佔滿所有熱搜位置的盛況,相信觀眾都注意到了。而在這熱度飆升的盛況裡,出席活動走紅毯的Angelababy楊穎,可以說是盛況裡風頭最盛的那一個。
  • 安東尼擔任《SLAM》雜誌特刊的特約主編 與兒子一同登上封面
    直播吧7月5日訊 安東尼更新個人社交媒體,曬出一張他與兒子一同登上《SLAM》雜誌封面的照片。十分榮幸能夠成為這期《SLAM》雜誌特刊的特約主編。」安東尼寫道。據悉這是《SLAM》雜誌為支持Black lives matter運動製作的一期特刊。(Andy)
  • 王一博周迅大片出爐,雜誌主編宣傳卻意外翻車,發錯文案鬧笑話
    這次《VOGUE》雜誌用一個預告吊足了網友胃口,啟用王一博和周迅兩位頂級藝人想必也費了不少勁,所以雜誌方對銷量也是有很高期待的。雜誌主編在宣傳這期雜誌時,因為情緒太過激動,不小心發錯了文案,直接發出了「期待銷量」4個字,簡直是大型翻車現場。
  • 蘇芒辭職:女主編、女魔頭,與時尚雜誌編輯這30年
    從1988年到1998年,是中國時尚雜誌的野蠻發展期,原版雜誌也有,但價格極其昂貴,我記得九十年代中期,如果你買了一本ELLE,你簡直在同學眼裡就是富翁,是啊,誰會花生活費的五分之一去買一本雜誌呢?這不是奢侈品是什麼。
  • ELLE主編曉雪離職,時尚女魔頭時代結束了
    ,除了召集編輯作者製作每期雜誌的內容、全球各地看秀、提拔行業新人、張羅時尚派對等主編的分內事,還必須擁有大小明星、富豪權貴、商業菁英等時尚行業之外的深厚人脈資源。 從中國政法大學畢業後,曉雪加入外企嘉禾做了多年製片,期間時不時給《iLOOK世界都市》雜誌寫文章。1999年底,《iLOOK世界都市》編輯部被創始人洪晃從紐約搬到北京,隨後在 2000 年初請來「穿衣好看、搭配得體」的曉雪出任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