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認為鹹味兒應該是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後第一個認識的味道:血液是鹹的,汗水是鹹的,眼淚是鹹的,母乳也有鹹味兒,甚至皮膚給味蕾的直觀感受也是微鹹的……這些與我們自身息息相關的味道裡面都無法避開」鹹「,說到鹹味自然避不開」鹽」。
鹽可是居家必備好夥伴,炒菜做湯?來點鹽!鐵質豐富的水果氧化變色?來點鹽!就算是喉嚨發炎都可以鹽水伺候……說到鹽,不知道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是啥,我下意識想到的是這兩種對我來說最常見的食鹽:
簡單來說,鹽可以分成陸上鹽和海鹽兩種。巖鹽和井鹽屬於陸地上的鹽,海鹽就顧名思義了,從海中來。其實,最最常見的食鹽來源不外乎井鹽、巖鹽、湖鹽和海鹽,要說區別無非就是四個字——各有所長,不同的食材、不同的烹飪方式、不同的吃法,用不同的鹽。
對於海洋,我們總是既感恩又敬畏,而海鹽就是海洋給人類的饋贈之一。海鹽的原料就是海水,海水水分被蒸發以後所產出的就是海鹽。
海鹽的顆粒比較大,就深度烹煮的菜餚說,我並不覺得它是個最佳的選擇,即使為了讓海鹽能更快的融化而經過研磨,但海鹽在煮食中總是有點無用武之地的英雄即視感,因為海鹽吃的就是在慢慢融化中那口輕盈中帶著礦物質和海水鹹鮮味的感覺啊!
粗粒海鹽是醃製或者烤制較厚或者難入味食材的好選擇,在烤魚或者土豆一類食材的時候放上一層海鹽,烤熟以後再把海鹽去掉,這樣運用粗粒海鹽,最大程度地保持了食材的原味,還帶著海洋的味道和淡淡鹹味,更突顯食材的鮮甜。除此之外,還有各式各樣的調味海鹽,這個就真的是全看個人口味喜歡了。
嗯,這堆看上去跟石板一樣的就是石鹽,也叫巖鹽,別看長得跟石頭似的,實際上它的形成和海洋有脫不了的關係,古代海洋被太陽曬乾了水分蒸發、沉積形成了海鹽,再加上地殼的運動、擠壓,讓地層中的礦物質與海鹽結成了巖鹽,五顏六色的巖鹽特別的漂亮,粉色、橘色、黃色、紫色、灰色、黑色、白色……巖鹽的顏色之所以千變萬化全因礦物質啊,對巖鹽的形成來說,大自然就是那位畫家,海鹽就像是一塊畫布,這塊畫布上塗的是什麼色彩全聽藝術家的心情和靈感。
其實巖鹽在廚房中最能大展身手的時候應該就是做冰淇淋的時候了吧,自己做冰淇淋的時候在裝有冰淇淋混合物的容器外的冰層上撒些巖鹽,鹽會加速冰融化,但溶化後水和鹽的混合物溫度比冰的溫度還低,這樣冰淇淋就可以迅速凝固啦~當然,也可以把巖鹽作為原料之一,來個巖鹽冰淇淋~
除了做冰淇淋,巖鹽還有別的用處嗎?當然有,最主要的還是吃嘛!這幾年一直特別火的玫瑰鹽和夏威夷黑鹽,都是巖鹽。
玫瑰鹽
火山和鹽碰撞出的火花就是黑鹽
黑鹽裡面混合了火山灰,所以造就了天然獨特的煙燻香氣和礦物味道,用黑鹽配牛排,煙燻的香氣美得讓人淚目……還有一種吃法也很棒,最簡單的食材吃出最不同的味道——黑鹽配溏心蛋黑鹽裡面混合了火山灰,所以造就了天然獨特的煙燻香氣和礦物味道,用黑鹽配牛排,煙燻的香氣美得讓人淚目……還有一種吃法也很棒,最簡單的食材吃出最不同的味道——黑鹽配溏心蛋
說到井鹽,要我不扯歷史,真心難啊!看…這是《天工開物》對四川井鹽的記載。
井鹽,我覺得最值得說的就是汲滷取鹽技術,簡直太機智了有沒有?!其實所謂的滷就是被封存在地下的水,但這水並不是一般淡水,今天的四川盆地在遠古時期曾經是一個巨大的內陸鹹水湖,後來氣候變得比以前炎熱乾燥使得湖水越來越少,積存在盆地的低洼地帶,還被封存在了地下,這些被封存起來的湖水就是我們所說的滷水。
說到井鹽就不得不提到自貢,自貢不僅產鹽還有天然氣,提到天然氣並非偶然,再看圖,恍然大悟!「火井」說的天然氣井!我們聰明的祖先們將地底下的滷水採出來後再用現成的天然氣把鹽煮出來,簡直太酷了!井鹽除了採取天然的滷水可得,也可以通過對地底下的巖鹽進行注水取出後進行二次結晶得到。
井鹽,我覺得最值得說的就是汲滷取鹽技術,簡直太機智了有沒有?!其實所謂的滷就是被封存在地下的水,但這水並不是一般淡水,今天的四川盆地在遠古時期曾經是一個巨大的內陸鹹水湖,後來氣候變得比以前炎熱乾燥使得湖水越來越少,積存在盆地的低洼地帶,還被封存在了地下,這些被封存起來的湖水就是我們所說的滷水。說到井鹽就不得不提到自貢,自貢不僅產鹽還有天然氣,提到天然氣並非偶然,再看圖,恍然大悟!「火井」說的天然氣井!我們聰明的祖先們將地底下的滷水採出來後再用現成的天然氣把鹽煮出來,簡直太酷了!井鹽除了採取天然的滷水可得,也可以通過對地底下的巖鹽進行注水取出後進行二次結晶得到。
當年福島核電站事故引發了恐慌導致搶鹽潮,後來根據報導闢謠,我第一次知道原來中國的食鹽80%以上是井鹽,好像很厲害的樣子!
食品安全問題屢屢敲起警鐘,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請您認準「鹽湖」牌湖鹽,您要去正式食鹽零售網點購買食鹽,不要圖便宜,購買來路不明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