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水煮青蛙?你以為青蛙是傻逼嗎

2021-02-14 博領者

又是我,我是神秘人1號。今天我是留言粉碎機,要來刷新一下你們既定的認(san)知(guan)。話說,這篇文章狂拽酷炫diao的總結朕著實喜歡。

你聽過的版本

記得在做生物實驗時,把一隻青蛙放進裝有沸水的杯子時,青蛙馬上跳出來,但把一隻青蛙放在另一個溫水的杯子中,並慢慢加熱至沸騰,青蛙剛開始時會很舒適地在杯中遊來遊去,到它發現太熱時,已失去力量跳不出來了。大環境的改變能決定你的成功與失敗,但大環境的改變有時是看不到的,我們必須時時注意,正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太舒適的環境往往蘊含著危險。習慣的生活方式,也許對你最具威脅。覺察到趨勢的小改變,就必須「停下來」,從不同角度來思考。

事實是這樣的

青蛙又不是傻逼,怎麼會活活被煮死?不過還真有人做煮青蛙的殘忍實驗,做這個實驗的是美國動物學教授霍奇森。青蛙屬於兩棲類是冷血動物,體溫會隨著環境的溫度進行調整。霍奇森研究的就是兩棲類可以耐受的最高溫度是多少……你看,科學家總是會給一些奇葩的實驗找點很科學的藉口。霍奇森選定的加熱速率是大概是每分鐘1.1攝氏度。他發現到了一定溫度以後,青蛙會開始躁動不安,試圖逃離這個環境,如果容器允許,青蛙還是會義不容辭地跳出來。所以,溫水煮青蛙的故事根本就是蒙人的。《後會無期》你也看過了,什麼是現實?

你聽過的版本

當大漠中的鴕鳥遇到危險時,它總會把頭埋在沙堆裡,以為自己看不見就安全了……於是,鴕鳥心態產生了。這個看似消極的詞語,卻被很多人不自覺地運用在婚姻關係中,以此求得穩定美滿的生活。正所謂:婚前睜著眼睛找對象,婚後閉著眼睛過日子。鴕鳥的策略就是妥協,通過妥協而得到利益最大化的選擇。非原則性的問題,採取鴕鳥策略有助於關係和諧,但在原則性的問題上,採取鴕鳥策略必須三思後行。

事實是這樣的

這是視覺上的誤差而已,鴕鳥體型巨大,但腦袋非常小。如果你從遠處看見它們在地上啄食,它們的腦袋看起來就好像埋進了地裡似的,不過它們絕不會這麼做,除非它們活膩了……但是它們確實會在土裡挖洞,給自己的蛋做個窩,偶爾探頭瞅兩眼窩裡的蛋。而真正遇到危險時,鴕鳥的第一反應是以70公裡的時速跑路,如果逃不了,戰上三百個回合也無妨。別小看它的戰鬥力,發飆的鴕鳥可以弄死一隻成年雄獅。

你聽過的版本

早在很久以前,就聽說過一個故事:魚的記憶只有7秒,7秒之後它就不會記得曾經的事情了,所有的一切又都會變成嶄新的開始。所以,在那一方小小的魚缸裡面,它永遠都會興致勃勃,永遠都不會覺得無聊。有時候,我多麼希望自己就是那隻魚,能夠在七秒後遺忘所有。但有時,將一切都遺忘,顯的是那麼的可怕 -畢竟身邊還有許多美好的人和事物,值得去珍惜。

事實是這樣的

事實上,如果把「魚的記憶有7秒」當成一個科學的結論,疑問就來了。記憶能力可以被精確到秒嗎?如果魚的平均記憶有7秒,那麼一些笨魚的記憶豈不是只有兩三秒?當這些笨魚咬了一口食物以後,會不會瞬間忘記嘴裡含著的東西是什麼?幸運的是,這種狀況並不存在。幾乎所有關於魚類記憶的研究都表明,魚的記憶遠不止7秒。早在上世紀60年代,當化學開始介入神經生物學的時候,就已經有人研究金魚的記憶能力了。1965年,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用金魚做了一個實驗。他們把金魚放在一個很長的魚缸裡,然後在魚缸的一端射出一道亮光,20秒後,再在魚缸射出亮光的一端釋放電擊。很快,金魚就對電擊形成了記憶,當它們看到光的時候,不等電擊釋放到水裡就會迅速遊到魚缸的另一頭,以躲避電擊。設計實驗的科學家們發現,只要進行合理的訓練,這些金魚可以在至少1個月的時間裡一直記住躲避電擊的技巧。

你聽過的版本

據說在鳥類世界中鷹的壽命最長,可以活到70歲。然而,並不是任何一隻鷹都能活這麼長時間。原來,鷹要想活到70歲,必須在它40歲時完成一次蛻變。因為當鷹活到40歲的時候,一切功能都已退化,遲鈍的爪子已經抓不住獵物,過長的喙也啄不住食物,笨拙的翅膀更難以載動自己沉重的身體。在這個時刻,鷹的選擇只有兩種:要麼等死,要麼重生。如果選擇重生,它要飛到人跡罕至的山頂,用喙猛力擊打巖石,直到脫落,等到新的喙長出來,再用它把爪上的指甲一根根拔出來,等新的指甲長出來後,再把身體上的羽毛一根根拔掉;這一殘忍的重生過程歷時150天,只要熬過150天,獲得新生的鷹又可以再活三十年,重新稱霸藍天了。

事實是這樣的

鷹科裡有60多種鳥,平均壽命只有30年,只有美洲鷲或神鷹科鳥類可以活到六七十歲。但不管怎麼樣,更換喙、爪和羽毛都是完全不可能的。喙是頭骨的一部分,如果敲掉,就相當於砸掉人類的上下頜,連骨頭帶肉,血光四飛……腦漿子不流出來就不錯了,還涅什麼?。何況這5個月,爪子、嘴和羽毛都不能用,如何進食?早就餓死啦!鷹類最長壽命有記錄的是一隻安第斯神鷹,人工飼養了73年。

你聽過的版本

大象是陸地上最龐大的動物,它不害怕任何猛禽巨獸,唯獨害怕弱小的老鼠,因為老鼠能在短時間內鑽到大象耳朵和鼻子裡,從內部化解敵人。大象雖龐大面對自己的敵人都是以身體的龐大而取勝,但在老鼠身上就失效很多。當兩個極端的東西放一塊時,就會出現勢均力敵的現象。最終誰會取勝,得看智慧。

事實是這樣的

完全沒有這回事。無論是圈養的還是野生的大象,對老鼠都沒有半點懼怕的意思。除了人之外,健康的成年大象面臨的敵人很少,他們只會對不熟悉的情景和聲音感到害怕。在羅馬時期大象曾被送上戰場,它們因懼怕豬的嚎叫聲而逃走,這才產生了關於大象害怕老鼠的傳說。在動物園裡,老鼠是大象的好室友,不過大象根本不搭理它們。如果真有哪只缺心眼的老鼠膽敢鑽到大象的鼻孔裡,一個噴嚏就能送它見上帝。

你聽過的版本

兩隻小老鼠生活在迷宮裡,奶酪是它們的最愛,賴以生存並追尋的東西。它們同時發現了一個奶酪倉庫,並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突然有一天,奶酪不見了。這突如其來的變故使它們心態暴露無遺。其中一隻小老鼠隨變化而動,立即開始尋找新奶酪,而它很快就找到了。另一隻小老鼠則始終固守在已消逝的美好幻覺中,抱怨不休,始終走不出對過去美好生活的幻想。人生苦短,會遇到很多變故,我們必須明白什麼,應該珍惜什麼。以從容豁達的態度面對紛繁複雜的生活現實,學會為得到去感恩,為失去去感謝。

事實是這樣的

很奇怪,其實很正能量的一個故事,為什麼要拿奶酪說事呢。老鼠這種齧齒動物其實更喜歡富含糖的食物,如巧克力。老鼠的天然食物主要由穀物和水果組成,這兩種都富含糖類。而奶酪是一種在它們的自然環境中所沒有的食物,所以,它們根本就不喜歡奶酪,不會對奶酪產生任何反應。

你聽過的版本

如果你忘了自己從哪裡來,至少得知道自己要往哪裡去,大象就是這樣。當大象感到自己時日不多的時候,會在本能的指引下脫離群體,來到一個神秘的地方,孤獨地等待死亡降臨。這個地點很神聖又很隱秘,大象自己能找而人類卻怎麼也找不到,這就是大象墓地,墓地裡埋藏了千百年來的大象骨骸。

事實是這樣的

大象體型巨大,需要攝取大量能量來撐起巨大身軀的正常運作,但是它們又天生運行著一套效率低下的消化系統,食品中60%的營養都只是在腸胃打了個轉就被排出了體外。於是乎,大象一天的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吃東西,一隻成年象每天要吃掉上百斤的植物,也因此他們特別容易受到食物短缺的影響。一旦食物匱乏,它們會退到永久水源附近,然後飢餓的大象因營養不良導致低血糖,繼而誘發酮症(酮症表現為嗜睡)。大象開始睏倦、昏迷,不再有力量離開水源探尋新路。終於有一天,它們站不起來了,先後靜靜地離開這個世界。所以,水源附近才成為大象屍骨聚集的地方……最扯的是現在GPS這麼發達,有什麼東西是大象能找到人類卻找不到的?

你聽過的版本

漁夫從海裡撈到一顆大珍珠,他欣喜若狂。可拿到手一看,發現了珍珠上有一個小黑點。漁夫覺得很不舒服,他想,如能去掉小黑點,珍珠將變得完美無缺。於是漁夫便開始用小刀刮掉黑點,可剝掉一層黑點仍在,再剝一層,黑點還在,剝到最後,黑點沒了,珍珠也不復存在。在這個世界上,一味追求完美的人往往更容易陷入痛苦的深淵而不可自拔。其實世界並不完美,人生是不可能沒有遺憾的。生命可貴之處不在於事事處處完美,而在於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後能坦然面對。

事實是這樣的

珍珠產於珠母貝類軟體動物的體內,是由於內分泌作用而生成的,是由大量微小的文石晶體集合而成的。所以,天然珍珠質不可能這麼精確地形成多層黑點,漁夫撈到的必然是假貨,盡情地刮吧!

你聽過的版本

七八十頭斑羚被獵人逼到峽谷的懸崖邊,單只的斑羚能力不足以跳過峽谷到達對岸,斑羚們為了種族的生存,選擇了犧牲一半,保存另一半的方法。在頭羊一隻老雄羚的帶領下,一隻斑羚先跳起,在跳躍到高點的時候,另一隻起跳,踩著前一隻斑羚的背,以此為跳板,到達對岸。

事實是這樣的

這個著名的段落來自作家沈石溪的成名作《斑羚飛渡》,文中的斑羚學名灰斑羚。解了斑羚的日常習性你就會明白,現實中灰斑羚包括其他幾種斑羚都不可能存在《斑羚飛渡》中所描述的七八十頭的群體,更沒有頭羊這一說。而且對於這些日常根本沒有組織沒有紀律的動物,你能指望他們在窮途末路時相互關照麼?另外,進化的主導力量不是群體選擇而是個體選擇。「飛渡」雖然有利於群體的永久延續,但並不可能進化出來,它違反現代進化生物學的基本原理。信語文老師還是自然老師?!

你聽過的版本

心理學家實驗發現,人憤怒鬱悶時所呼出的氣體,可以凝結成紫色的液體,而這種液體能讓小白鼠中毒。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健康和心情也是息息相關的。「境緣無好醜,好醜在於心。」人們對幸福的感受,其實與外界關係不大。調節自身心態,才能最大限度地享有安樂幸福。

事實是這樣的

氣體是在低溫高壓下才能液化,而人呼出的氣體絕大部分是氮氣,常壓下,氮氣的液化溫度是零下196攝氏度,是無色液體而非紫色。這種低溫,小白鼠會立刻凍成冰棍死掉,和憤怒、鬱悶什麼的沒有半毛錢關係。

(來源:網絡,由於娛予育誠意推薦。)

相關焦點

  • 溫水煮青蛙,你以為青蛙是傻逼嗎!
    我們在微信朋友圈喝過的假雞湯溫煮青蛙青蛙又不是傻逼。記得在做生物實驗時,把一隻青蛙放進裝有沸水的杯子時,青蛙馬上跳出來,但把一隻青蛙放在另一個溫水的杯子中,並慢慢加熱至沸騰,青蛙剛開始時會很舒適地在杯中遊來遊去,到它發現太熱時,已失去力量跳不出來了。大環境的改變能決定你的成功與失敗,但大環境的改變有時是看不到的,我們必須時時注意,正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太舒適的環境往往蘊含著危險。
  • 溫水煮青蛙 你以為青蛙是傻逼嗎!
    我們在微信朋友圈喝過的假雞湯溫煮青蛙青蛙又不是傻逼。記得在做生物實驗時,把一隻青蛙放進裝有沸水的杯子時,青蛙馬上跳出來,但把一隻青蛙放在另一個溫水的杯子中,並慢慢加熱至沸騰,青蛙剛開始時會很舒適地在杯中遊來遊去,到它發現太熱時,已失去力量跳不出來了。大環境的改變能決定你的成功與失敗,但大環境的改變有時是看不到的,我們必須時時注意,正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太舒適的環境往往蘊含著危險。
  • 【毀三觀的心靈雞湯】溫水煮青蛙?青蛙又不是傻逼!
    記得在做生物實驗時,把一隻青蛙放進裝有沸水的杯子時,青蛙馬上跳出來,但把一隻青蛙放在另一個溫水的杯子中,並慢慢加熱至沸騰,青蛙剛開始時會很舒適地在杯中遊來遊去
  • 溫水煮青蛙,你中招了嗎?
    以前,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我們以為自己的人生有一萬種可能…工作以後,在舒適圈的我們忘記了那一萬種可能,覺得只有工作和失業兩種選擇。原來,不知不覺中,我們被溫水煮青蛙了…當下的工作、生活,讓我們失去了鬥志,忘記了自己是否還有夢想。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們像鍋裡青蛙,興奮、好奇,遊來遊去!一段時間後,我們變得慵懶,安然享受著目前的生活,渾然不覺水溫已經升高了!
  • 溫水煮青蛙,青蛙真的不跳嗎?那隻小青蛙背後的大道理
    溫水煮青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可是您有沒有想過,那隻青蛙真的不跳嗎?在不同的實驗環境下,青蛙會做出怎樣不同的選擇?.沒想到你是這樣的青蛙,下回和人說起你,小編可得謹慎一點了。「溫水煮青蛙」的例子,常被人們提及。
  • 青蛙又不是傻逼
    當下微信裡傳播的「心靈雞湯」很多,可惜,有些是味精泡的,根本沒營養,甚至坑爹。記得在做生物實驗時,把一隻青蛙放進裝有沸水的杯子時,青蛙馬上跳出來,但把一隻青蛙放在另一個溫水的杯子中,並慢慢加熱至沸騰,青蛙剛開始時會很舒適地在杯中遊來遊去,到它發現太熱時,已失去力量跳不出來了。大環境的改變能決定你的成功與失敗,但大環境的改變有時是看不到的,我們必須時時注意,正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太舒適的環境往往蘊含著危險。
  • 別傻了,青蛙才不會被溫水煮死
    剛求職的時候,你肯定聽過這樣的說法:不要當團隊裡懶惰的沙丁魚,要當敢闖敢拼的「鯰魚」;如果選擇了安穩的工作,就會有善意的警告:小心成為溫水裡的「青蛙」。鯰魚效應是「假洋鬼子」,但接下來要講到的「溫水煮青蛙」,則是如假包換的舶來品。故事是這樣:將一隻青蛙放進沸水中,它會立馬跳出來;但如果將它放進冷水中慢慢加熱,它將會因為察覺不到危險而被活活煮熟。而道理在於:做人啊,不能太傻太天真,還是要居安思危,警惕緩慢安逸產生的威脅。
  • 遠離「溫水煮青蛙」是TM對人生最基本的負責
    什麼是「溫水煮青蛙」說起溫水煮青蛙大家都不陌生,在煮熱的水裡放進一隻青蛙,青蛙受到熱水刺激會很快跳出來,而倖免於難,如果,把青蛙放進正常溫度的水裡,然後慢慢加熱,青蛙不僅不會跳出來,還會隨著溫度上升慢慢的在水裡遊起來
  • 溫水煮青蛙到底會發生什麼?老外直接實驗,青蛙:是人幹的事!
    人類一直將青蛙當成是益蟲。在田野裡幫助人類抓持害蟲,但是在我們的身邊卻有人經常說溫水煮青蛙,雖然只是聽過,但是追根到底也是沒有見過。那麼溫水煮青蛙會發生什麼情況?美國老外就做了這個實驗,面對好奇心的,我也想看一看,老外首先準備了一個鍋裡面倒入一定的水,然後將青蛙放到裡面,這隻青蛙在水裡一動不動,非常乖巧,隨之將水溫慢慢提升到達20度。青蛙也沒有反應,隨之又把溫度調高。是青蛙仍舊一動不動,似乎是在說著這溫度直接不夠啊,這種情況怎麼能搓下身上的泥巴。
  • 青蛙變王子還是變傻逼!
    ▲ 溫水煮青蛙--青蛙又不是傻逼你聽過的版本記得在做生物實驗時,把一隻青蛙放進裝有沸水的杯子時,青蛙馬上跳出來,但把一隻青蛙放在另一個溫水的杯子中,並慢慢加熱至沸騰,青蛙剛開始時會很舒適地在杯中遊來遊去,到它發現太熱時,已失去力量跳不出來了。
  • 溫水煮青蛙!別讓「心理舒適區」摧毀我們!
    你是否還記得美國第一次發起301調查時,我們的震驚與憤怒?你是否還記得美國第一次說對華為全面封鎖時,我們的擔憂與不甘?你是否還記得川普第一次對外宣稱新冠病毒是「kung flu」時,我們的難過與厭惡?我們也許都記得!但現在呢?
  • 著名的「溫水煮青蛙」實驗,是不是真的?實驗結果讓人感到意外
    著名的「溫水煮青蛙」實驗,是不是真的?實驗結果讓人感到意外溫水煮青蛙的實驗,相信大家一定有所耳聞,在簡單的實驗中卻包含著深刻的哲理,著名的溫水煮青蛙實驗是不是真的呢?實驗結果讓人感到意外,接下來就和我看看吧,其實溫水煮青蛙的實驗最早源於17世紀。關於實驗的說法,由來已久,再將一隻青蛙放入涼水時,青蛙並沒有躁動,隨著水溫以每分鐘0.2℃的速度加熱,青蛙仍然沒有異常表現,甚至還顯得非常享受,但青蛙最後卻因為無法忍耐鍋內的高溫而死去。
  • 婚姻,有時像溫水煮青蛙
    一句話概括了多少城外、城裡的人們的雜念,說是雜念,城外的人還是拼命的擠進城裡來,到了城裡的人,走出去的還是少數,大部分慢慢也就適應了城裡的婚姻生活,不得不說,婚姻,有時真的像溫水煮青蛙!王志答應了,主持人問朱迅那你結婚後進廚房了嗎?朱迅說:「進了,王志在廚房做飯,我在裡面一直表揚他」!簡單的幾句話,讓我感覺這個女人一定很聰明,一定也很受老公的寵愛和疼愛!而兩個人關係也一定很融洽,這種舒適度彼此適應,也會一直這樣舒適下去。男方用行動表達愛,女方用情緒反饋愛!這才是幸福的婚姻中兩個人應有的狀態。
  • 「溫水煮青蛙」式的愛情,有多可怕?
    本文經授權轉自-衷曲無聞(ID:zhongquwuwen)  作者:衷曲無聞直接將青蛙投入40℃的水中,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來的高溫刺激,立即奮力跳出逃生。先將青蛙放入裝有冷水的容器中,再緩慢加熱,結果就不一樣了。青蛙因為開始時水溫的舒適而悠然自得,發現無法忍受高溫時,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 溫水煮青蛙,你現在是否就處於這樣一個環境之中?
    「溫水煮青蛙」的由來:「溫水煮青蛙」來源於19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科學家做過的一個「水煮青蛙實驗」。科學家將青蛙投入40攝氏度的水(不是沸水)中時,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來的高溫刺激立即奮力從開水中跳出來得以成功逃生。
  • 在職場被「溫水煮青蛙」成為常態,我們焦慮的不是工資,是未來
    在職場被「溫水煮青蛙」成為常態,我們焦慮的不是工資,是未來一腳跨入社會,進入職場以後,我發現我經常陷入焦慮,有時候晚上甚至會睡不著。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焦慮與日俱增。最開始我以為是焦慮工資少,每個月拿著低微的工資,卻支付著各種生活的費用。慢慢地,我發現我的焦慮不僅僅是工資,還有未來。每天做著相同的工作,難得有挑戰性的工作做起來好像格外的艱難。享受著每天完成工作任務早早回到家,每天盼望著下一個小長假。工作逐漸無法給予我們激情,我們在工作崗位中,慢慢地成為了被溫水煮著的青蛙。
  • 溫水煮青蛙到底會發生什麼?科學家直接實驗,網友:還是人嗎?
    溫水煮青蛙到底會發生什麼?科學家直接實驗,網友:還是人嗎?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相信很多人都了解過溫水煮青蛙,曾經美國的一位科學家就做過一項這樣的實驗。他首先直接將青蛙投入到了40℃的水中,一進入水中,青蛙就感受到了巨大的不適,然後奮力地從水中跳了出來,而當這位科學家將青蛙放入冷水的容器中逐漸加熱後,這隻青蛙竟然在裡面享受起來。
  • 千萬不要談溫水煮青蛙的戀愛
    我最近突然意識到,有種感情就很像溫水煮青蛙。這種感情,怎麼講呢,比起那些雞飛狗跳的來講,省心省力,平靜光滑,任何時候朋友們問起「你跟他怎麼樣」,你都能回答「還行的」,是真的沒有隱瞞的「還行」,沒有誰在揪著誰手機裡的某位聯繫人問詢身份,也沒有誰在為了誰吵架時的氣話暗暗記恨。但會有這種情況。
  • 工作中應該如何避免「溫水煮青蛙」?
    工作中應該如何避免「溫水煮青蛙」?在工作中有2種極端的情況,一種情況是太忙碌沒有時間思考前方的路,每天早上醒來就是趕忙去工作,到了公司忙碌起來連飯都沒有時間吃,晚上回家趕著最後一班車,回到家倒下就睡著了。另一種情況是工作很閒,每個月拿著旱澇保收的工資,每天在辦公室聊著天吃著話等著下班時間準時離開,這樣的人已經適應了目前的工作崗位,慢慢悠悠地生活更加適合他們。
  • 北京小客車搖號改革久無音訊,難道是想「溫水煮青蛙」?
    作者:小戶標題:北京小客車搖號改革久無音訊,難道是想「溫水煮青蛙」?溫水煮青蛙是19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科學家做過的一個實驗,起初該科學家將青蛙放在40攝氏度的水中,青蛙由於受到刺激立即奮力從熱水中逃脫出來,但是當科學家將青蛙放在冷水中,然後再緩慢加熱,卻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