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又到一年終,是時候「盤點盤點」了,2019年家具行業都發生了什麼?哪些事件值得我們關注麼?
不知道不要緊,今天帶大家來看一下 2019 家具行業的八大熱詞:循環經濟、應對空氣汙染、氣候抗議、可攜式家具、智能家居、時裝設計師跨界家具設計、Yinka Ilori與色彩,以及裝置材料再利用。
下面,讓我們一起回顧、思考、總結,從中探尋出行業的一些規律和經驗吧。
01
循環經濟
Circular Economy
循環經濟很難下定義,但對設計師的未來很重要,循環經濟是今年的一大主題。現今環保已經是全球範圍內都在順應的熱潮,無論是家具,抑或是服飾領域,都在醞釀著環保與設計碰撞的創新產物。
Balenciaga Sofa
品牌 | BALENCIAGA
流入海裡的塑料瓶等垃圾尚可以打撈,但服裝面料中的塑料纖維流入海洋後,則會進入食物鏈,悄無聲息地出現在我們的餐盤上……
今年高級時裝品牌 Balenciaga 攜手家具設計師 Harry Nuriev 將「怪誕」理念融入到環保產業,並以沙發作為透明載體的形式展出,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Harry 在材料上選用了一種可回收的透明乙烯基材料,沙發內部則用真的舊衣物進行填充,而這些衣物正是 Balenciaga 未售出的過季衣服,以及舊貨的殘料。從概念上來說,這個沙發已經遠遠把那些胭脂俗粉的沙發甩出了好幾條街~
NO.2
設計 | NENDO
這把椅子,局長介紹過滴~它是由日本設計工作室 Nendo 與丹麥家具品牌 Fritz Hansen 共同推出的產品。「NO.2」可疊放回收椅,可以在使用壽命結束時再次使用。
椅子使用的塑料來自中歐收集,加工和改造的生活垃圾:將食品包裝和塑料瓶之類的廢棄產品研磨成塑料顆粒,然後融化以形成椅子的座位。此舉也是 Fritz Hansen 向循環經濟邁進的第一步。
Coffire
設計 | ZHEKAI.ZHANG
ZHEKAI.ZHANG 是一個來自中國的設計團隊,他們把生活中的咖啡渣變廢為寶,大加利用,做成了一款美麗的咖啡瓷吊燈!
咖啡渣作為廢棄物的處理不僅會消耗大量的能源,而且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危害。設計團隊遵循可持續設計的理念,把它作為這盞燈的著色材料,著色後有著大理石的紋理。
「Coffire」系列燈具便是為了探索處理廢棄咖啡渣的新可能性,旨為維護生態平衡做出了一份貢獻!
02
應對空氣汙染
Responses to air pollution
海洋汙染和海洋垃圾仍然是非常緊迫的問題,但在今年,整個行業也將注意力擴大至如何應對空氣汙染上。
Frndring
品牌 | IKEA
在印度,水稻收穫後,小規模農場的農民便會把秸稈燒掉,為新的作物騰出空間。這種煙霧導致了霧霾,給印度北部的人口歐帶來了許多的健康問題。
對此宜家推出了一系列由稻草製成的家具配件。「Frndring」的家居用品,包括大大小小的燈罩、器皿、墊子等,約 15 件。
宜家駐印度的產品設計師 Akanksha Deo 與當地供應商合作,研究出了利用稻草廢料的方法。她設計的燈罩和器皿都是用稻草、織物的廢料混合而成的紙漿製成的,而墊子和地毯則是將稻草擰成一根繩子編織完成的。然後,手工將這些作品塑造與浸染。
宜家希望在印度其他地區以及世界各地複製這個項目,以杜絕焚燒農作物汙染空氣的行為。
Gunrid
品牌 | IKEA
生活在霧霾嚴重的地方,空氣淨化器幾乎是家家必備的電器。但宜家今年研發出的一款可以淨化空氣的窗簾「Gunrid」,很可能會端掉它的飯碗~
這款窗簾的表面有一層基於礦物質的光催化劑塗層,當接觸到陽光或燈光,塗層就會被激活,對室內空氣的汙染物進行分解淨化。就像是植物的光合作用一樣。
宜家表示,「Gunrid」是第一款採用這種技術的宜家產品,日後可能會更廣泛應用到其他家居紡織物上。
換句話說,這麼一天有可能成真——你在客廳興奮地打著遊戲,身邊的窗簾、桌布、地毯、抱枕和四件套,都在安安靜靜地幫你淨化空氣。笨重的空氣淨化器不見蹤影,是不是很美滋滋呀~
03
氣候抗議
Climate Protest
當氣候變化與塑料汙染等問題成為當今頭條新聞的時候,有多少企業開始著手現在、著眼未來,在行為所能及之時開始幫助和解救我們這唯一一顆賴以生存的地球呢?我們來看看~
Ocean
品牌 | MATER
自然環境不斷地為北歐設計提供靈感,滿足當代人需求,又不危害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可持續設計,可能是給自然最好的回饋。
成立於 2006 年的丹麥家具品牌 Mater,一直將環保理念作為品牌關注的焦點。最新推出的「Ocean」戶外系列,來自丹麥史上的設計大師組合 Nanna 和 Joergen Ditzel 於 1955 年的設計。
現在的版本為更適合現代生活在尺寸上稍有改動,其餘徹底保留了他們二人最初的創作。
在材料選擇上,Mater 則與海洋清理公司 The Ocean Cleanup 合作,用先進的技術,可將打撈上岸的海洋垃圾經過處理成為環保新材料。Mater 將這種環保材料用在了這個戶外家具系列上。
Magma
品牌 | TALA
今年英國照明品牌 Tala 進軍循環材料領域,推出了由 Glaskeramik 製造的「Magma」系列燈具,由回收的廢舊太陽能電池板製成的新型材料製作。
這款由玻璃加上太陽能電池板形成的白色圓盤吊燈,包括在 Tala 的新照明系列中。
04
可攜式家具
Portable Furniture
現今許多在城市打拼的年輕人都會選擇租房來解決自己居住的問題。而不斷增長的租房需求也推動了可攜式家具市場的蓬勃發展,這類家具通過合理的設計後能有效匹配租住人群的生活需求。
Tense
設計 | PANTER&TOURRON
瑞士設計工作室 Panter&Tourron 的「Tense」系列是一套平板式家具。令人驚訝的是,這套家具總重量小於20 千克,可以在任何地方輕鬆組裝。
這個系列包含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扇吊燈、一面帶照明功能的鏡子和可用於劃分空間的隔斷。
桌子重量不到 5 千克,桌面由再生塑料薄片製成,放在相同材料的中空圓形鼓底座上;椅子是由兩個橢圓形的膠合板,由連接兩個部分的帶子將其組成一個彎曲的靠背部分,表面附有藍色氯丁橡膠蓋,外部設置拉鏈。
隔斷是用和製作耐克編織款運動鞋相同的材料製成。圓形鏡子具有可彎曲的丙烯酸邊緣,覆蓋有二向色膜,以產生彩色效果。
無紡布紙燈的重量僅為 250 克,在兩個連接的紙盤內裝有一盞 LED 條狀燈。它既防水又不易撕裂,同時還可以捲起來放在管子裡。
05
智能家居
Smart Home
我們發現,智能家居帶來的科技感正滲透到生活點滴中,相信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和觀念的開放,智能家居普及化是遲早的事。
Bryte Bed
品牌 | BRYTE
今年,科技初創公司 Bryte 設計了一款智能床,可以自動調節溫度,定製對身體不同部位的支撐,甚至還有一定程度的助眠功效。
用戶可以通過智慧型手機app訪問睡眠期間收集的數據
據介紹,這款床可以感知身體的重量分布和溫度,並且在用戶睡覺的一整夜實時情況調整其設置,改善睡眠質量。
床的另一個功能是,用戶可以自定義支撐水平,比如為肩膀分配更多支撐力,或是為臀部分配更少支撐力。另外通過激活細微波動,還可以選擇助眠功能!
簡單的說,只要你躺上去,它就會自己動,自動感知身體重量分布、身體溫度,隨時調節它的溫度。
Lane-keeping
品牌 | FORD
緊隨其後的是汽車製造商 Ford ,他家今年也涉足家居領域,推出了一款「Lane-Keeping」床,聚焦於改善伴侶間的睡眠品質。
Ford 的工程師們發現,多達 1/4 的情侶、夫妻,比起睡在伴侶身邊,獨自一人就寢能擁有更好的睡眠品質。因此,他們借鑑車廠內的「車道維持技術」,為不得安眠的夫妻提出解決方案。
這款智能床利用壓力傳感器,檢測兩人是否翻來覆去偏離各自的位置,再由輸送帶移動床鋪,調整兩人睡眠空間。
06
時裝設計師跨界家居設計
Fashion Designers Take on the Home
或許時尚界已經玩不出新意了,因為在即將過去的一年裡,許多時裝設計師走出高速轉動的時尚界,跑去做家具和家居設計了。不過,在正面臨各種困境和挑戰的時尚行業,跨界家具設計,是一項聰明的選擇~
Ann Demeulemeester
地區 | 比利時
比利時時裝設計師 Ann Demeulemeester 是拉起 1980 年代先鋒時裝旗幟的首腦人物,在離開自己的時裝屋許久後今年竟然在家居設計界重新出道。
Dé系列餐盤
今年 9 月,她與比利時家具和家居用品品牌 Serax 聯手推出了整個家居和照明產品系列,主要由餐具、燈具和紡織品組成。
Zoe系列勺子、刀叉
褪去時裝女鬥士披風的 Ann,依舊是一個嚴謹的設計者,她和丈夫一起在比利時鄉下的工作室裡親自為這個系列裡的每件瓷器製作原型。
儘管多多少少還是能從中感受到 Ann 式審美的存在感,但單品間流露出來的溫和生活氣息,也會讓人確定這些東西絕對不是曲高和寡、觀念優先的那種作品。
Glade
設計 | RICK OWENS、MICHELE LAMY
時裝怪人夫婦 Rick Owens 和 Michele Lamy 可謂現實世界的神仙眷侶。每一年人們都猜不到這兩人又會搞出什麼乖張陸離的衣服大搶風頭,但到了家具這件事上,二人的狀態顯然鬆弛了許多。
丈夫構想藍圖,妻子拍板決定,Rick Owens 為 Carpenters Workshop Gallery 設計的這套模塊化沙發系統「Glade」,被設計師本人認為是夫婦間的私人對話。
這個沙發系統不止每個單元可以獨立放置,還內置照明、充電和網絡接口,在工作檯部分自由添加軟墊,還能開啟它舒服的平躺模式。而這些實用的機能設計早就在夫婦二人位於巴黎的起居工作間付諸實施了!
Dion Lee
地區 | 澳大利亞
說到設計,今年的焦點之一莫過於包浩斯設計學校誕辰 100 周年,在世界各地設計師紛紛以自己的方式紀念此事。
澳洲時裝設計師 Dion Lee 擅長運用建築式的設計語言來詮釋當代女性形象,她與家具生產商 Design By Them 合作,推出了這個使用切割皮革和編織工藝製作的家具系列,而靈感就來自於包浩斯黃金年代風格的斜紋皮革家具。
07
Yinka Ilori 與色彩
Yinka Ilori and Colour
近幾年鮮豔色彩逐漸成為設計趨勢中的「主流」,英籍非裔設計師 Yinka Ilori 憑藉非洲人對色彩把握的天生優勢,他的作品也越來越受關注。
Yinka Ilori
地區 | 英國、法國
今年,Yinka Ilori 在倫敦南部的 Dulwich Picture Galley(杜爾維奇繪畫館)外設計了色彩宮展館。
這個多色的結構通過四個鮮紅結實的腿支撐著,高高聳立在地面之上,似乎宣告著設計師是一位極致主義擁護者。
而在法國南部的坎城國際電影節上,Yinka 標誌性的飽和色印花也裝點了一個成人遊樂場,其中包括環形交叉口和蹺蹺板。
這個豐富多彩的「Playland」裝置可以讓年輕人進入那種開放、無意識的童年感覺。
同時,該裝置也指引遊客參觀 Somerset House 慶祝英國黑人文化的「Get Up Stand Up Now」展覽,而他的家具作品也進入了約克郡的豪宅。
Hot
地區 | 中國
來自中國的設計工作室 Buzao (不造)探索了電鍍工藝,創造出一系列迷幻彩虹色金屬家具。該系列名為「Hot」,採用電鍍不鏽鋼製成從色譜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的碎片,從極熱到極冷。
這個系列由桌子、長凳、邊桌和展示架組成,形成一系列大膽的現代設計。
垂直和水平組件的組合相交,形成耐用和穩定的結構。與簡單的工業金屬相比,炫目的色彩使色彩栩栩如生,色彩在表面摺疊,很是吸睛~
08
裝置材料再利用
Repurposing Materials For Installations
裝置材料的環保性依然是各大設計節、展覽會中的亮點。設計師們一直在通過兩種方式來解決展會上的垃圾問題,一是用回收材料製作裝置,二是重複使用前一年的材料,今年也不例外。
A Second Life
設計 | MATTER OF STUFF
Matter of Stuff 工作室的「A Second Life」裝置是由去年展會中使用的 5000 個木榫製成的。
去年,木榫從天花板上懸掛下來,創造了一個引人注目的背景,而今年它們被改造成幾何屏風,以及一系列精心製作的家具和照明設計產品。
左起:幾何屏風、長凳、花朵屏風
花朵狀的屏風是由 Matteo Fogale 與 Emma Archer 二位設計師的傑作,他們將銷釘和丹麥紡織品牌 Kvadrat 的廢布相結合。
Please Be Seated
設計 | PAUL COCKSEDGE
這個由英國設計師 Paul Cocksedge 創作的「Please Be Seated」裝置充滿了動態和創新。它將實用和美感融合,是迄今為止英國土地委員會中最雄心勃勃的項目。
整體造型從上而下看,猶如飄舞的絲帶具有流動性。雖然這個裝置放在路中間,但並不會完全佔據空間,因為行人可以在巨大的木質波浪上休息或在波浪下行走,還可以找到無數特殊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