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千代尼?——俳句三聖外又一驕/嬌

2020-12-26 澎湃新聞

誰是千代尼?何以說她是日本俳句三聖(芭蕉、蕪村、一茶)外又一驕/嬌?

千代尼(Chiyo-ni,1703—1775),又稱「千代女」,或「加賀千代女」,是最為世人所知的日本俳句女詩人。她小松尾芭蕉(1644—1694)五十九歲,是他的再傳弟子,可說是女版的芭蕉、女中「俳聖」,在俳句幾乎是男性作者天下的那個時代,為女性創作者佔了一席之地。她相貌絕美,能詩能畫,詩風晶瑩澄澈、感覺鮮明,不僅飽富芭蕉式知性與智力之美,而且充滿女性特有的纖細感性,具備呈現陰柔美、官能美的能力,自在、自然地讓內在與外在世界相振、相交、相容,讓(女)詩人的心足以「略大(或略小)於整個宇宙」。她比小林一茶(1763—1827)大六十歲。小她十三歲的與謝蕪村(1716—1783)在他1771年一首俳句的前書中寫說「加賀、越前一帶,頗多知名的俳句女詩人,姿弱、情痴,為女性詩人之特色也,今戲仿其風格」——他戲謔的對象即是出身加賀的千代尼以及她出身越前的俳友歌川女(?—1776)——但蕪村1774年編選、出版的女俳人俳句選《玉藻集》裡卻鄭重地請千代尼寫了序。實際上,千代尼生前即出版有兩本自己的俳句集——同鄉後輩俳人既白所編的《千代尼句集》(1764,收五百四十六首俳句)以及《俳諧松之聲》(1771,收三百二十七首俳句),且在世時詩作被選入逾百種各家選集,可說是當世備受矚目、肯定的詩人,蕪村請她寫序,實相互輝映、互添榮耀也。

千代尼於1703年(元祿十六年)2月出生於加賀國(今石川縣)金澤附近的松任(今白山市),是裱褙匠「福增屋」六兵衛的長女。她六七歲時即能寫俳句,讓雙親至為驚訝。十二歲(1714)時,父親送她到本吉俳人岸大睡(1684—1775,本名岸彌左衛門,初號半睡)處幫傭並學習俳句,至1716年春回到自己家當幫手,閒時寫俳句。1719年(享保四年)8月24日,芭蕉弟子、「蕉門十哲」之一的各務支考(1665—1731),由金澤俳人知角陪同,到松任訪十七歲的千代尼,在她家過一夜,欣然指導其詩藝。據說支考以「閃電」「杜若」為題要她寫兩首俳句,千代尼這位早慧的「美少女詩人」令人驚豔地交出了兩首天才之作:

暮春的尾巴啊,/請停留在/杜若花,不要動……

(行春の尾やそのままに杜若)

水面上——/閃電的下擺/溼了……

(稲妻の裾をぬらすや水の上)

支考在當時寫的一首俳句中將千代尼比作「芙蓉」,且在給他美濃門人大毫的信中盛讚千代尼這位年僅十七歲的美女(「美婦生年十七歲」),寫俳句才一年但已然是不可思議的名家、高手(「あたまから不思議の名人」)。因為支考的大力推崇,年輕的千代尼得以幸運地獲得俳壇矚目,開啟了她質佳量豐的俳句寫作生涯。

雖然千代尼生前即已成名,但她的生平對於後世仍有許多空白或模糊處,包括她是否曾結婚、生子,至今仍眾說紛紜。近年來相關的、較權威的研究資料(譬如中本恕堂所編《加賀の千代全集》或千代尼家鄉所設半官方網站「千代女の裡俳句館」中的年譜),都傾向認定她於十八歲(1720)時嫁到金澤福岡氏家,兩年後(1722)因為丈夫死去,她又回到松任自己家。也有說她於十六歲、十九歲或二十一歲結婚者,或說她其實終身未嫁。有人說她婚後翌年生有一子,名彌市,三歲(或說七歲)時去世。也有人說她於二十五歲時成為寡婦。

有關千代尼人或詩的逸聞、傳說在她生前、死後迭出,有些已牢牢成為兩百多年來「千代尼傳奇」的一部分,雖然多半無法考證或已被確認為誤傳。

1721年6月,住在尾張(今愛知縣西部)的芭蕉門人澤露川(1661—1743)與弟子燕說一起來到金澤,和金澤的俳人們舉行了詩會。千代尼也在與會之列,同場吟詩的金澤俳人紫仙女、和田希因(1700—1750)等,後來成為她生命中極相知、親近的詩友。千代尼在會中吟了一首俳句:

池塘積雪——/仍有空隙供/鴨子遊玩

(池の雪鴨遊べとて明てあり)

這首十九歲之作被收錄在翌年(1722)出版的露川北陸行腳俳句選集《北國曲》裡,是千代尼詩作第一次被選進選集出版。

「千代尼傳奇」中被津津樂道(但可能非千代尼所作)的詩作大約有下面幾首:

它們會有點/苦澀,不甘滑嗎?/第一次嘗柿子

(渋かろか知らねど柿の初ちぎり)

起來看,/躺下看——這蚊帳/都太寬了

(起きて見つ寢て見つ蚊帳の広さ哉)

愛捉蜻蜓的/那孩子——今天跑到/多遠的地方去了?

(蜻蛉釣り今日は何處まで行ったやら)

布穀,/又布穀——啊,/天亮了

(時鳥時鳥とて明けにけり)

第一首俳句據說是結婚前夕、未試過雲雨情的千代尼,對即將來臨的「初夜」之揣想。第二首俳句據說是丈夫死後孀居獨寢的她嘆床空、心寂之作,但有人考證此句作者應是比她早生的「遊女」(妓女)浮橋。第三首俳句據說是千代尼悼念亡兒之作。第四首俳句傳說為千代尼十六歲時所作,支考美濃門人仙石廬元坊(1688—1747,本名佐野與兵衛,別號裡紅)北陸行腳至松任時,千代尼勇敢地獨往其所住旅店請教俳句寫作,廬元以「時鳥」(布穀鳥)為題要她應答,她寫了幾首都被廬元駁回,廬元不耐煩地睡著了,千代尼繼續苦思,黎明之際晨鐘忽響,廬元驚醒,問「天亮了嗎?」——千代尼聞此言,即刻寫成這首令廬元慚愧、讚嘆的「傳奇」俳句。但實際上,千代尼二十五歲(1727)時方第一次與來松任訪她的廬元坊見面,和居住本吉的岸大睡、卯尾若椎四人連吟,成「松任短歌行」一卷。

千代尼的美貌也極富傳奇性。1726年,美濃俳人堀部魯九(?—1743)至松任訪千代尼,見面後吟一俳句向千代尼致意:「請不要讓旅人/從馬匹上跌下——/啊,虞美人!」(旅人に落馬なさせそ美人草)。日語「美人草」即虞美人,又名虞美人草、麗春花、賽牡丹、雛罌粟。 千代尼的美,生前被許多詩人之筆讚美過,死後也被許多畫家之筆致敬、留芳——包括著名的「浮世繪」畫家喜多川歌麿(1753—1806),歌川豐國(1769—1825),在《賢女八景》《賢勇婦女鏡》《賢女烈婦傳》《江都錦今樣國盡》《善惡三十六美人》等系列畫中盛讚的歌川國芳(1798—1861)與豐原國周(1835—1900)、月岡芳年(1838—1892),近代「美人畫」巨匠橫尾芳月(1897—1990)以及中村左洲(1873—1953)等。畫面上每出現千代尼手提水桶,往有牽牛花的井邊欲打水之景,或者看見畫家把千代尼最著名的那首「牽牛花(朝顏)俳句」嵌入畫裡(最鮮明的當屬歌川國芳題有「加賀の國千代女」幾字的那幅美人畫):

啊牽牛花——/汲水的吊桶被纏住了/我向人要水

(朝顔に釣瓶とられて貰い水)

這首在日本郵票中佔有兩「80日元」面額位置的詩作,堪與芭蕉著名「蛙俳」(古池——/青蛙躍進:/水之音)分庭抗禮——是兩首世人最熟知的日本俳句。

江戶時代日本女性猶然處在「三從四德」構成的道德與社會價值框架裡,為人妻、為人母的女性通常自由有限,必須守在家裡,聽從家族裡男性成員之命。脫離婚姻狀態回到松任福增屋家的千代尼,在父母理解、支持下,得以更專注於自己所喜歡的俳句寫作,在俳諧之道上持續精進。她單身女性的身份使她能較自由地外出旅行,與其他詩人和前輩交流。1725 年,二十三歲的千代尼從松任出發,前往京都、伊勢,拜訪與「美濃派」支考齊名的「伊勢派」蕉門俳人「麥林舍」中川乙由(1675—1739),停留數日,獲其殷勤接待與指點,日後依然聯繫不輟。初見面時,乙由久聞千代尼之名,寫了一首動人的俳句迎接之:「頭戴有名的/加賀笠,一路飄散/雪白櫻花芬香……」(國の名の笠に芳はし花の雪)——戴著鬥笠、手背套,散發雪白櫻花香的妙齡美女旅人之姿,躍然字詞間。

1726年4月,千代尼至金澤訪俳友紫仙女,與她聊自己伊勢行之事,又以「時鳥」為題,由紫仙女起句「叫聲穿心——/不要太催人淚啊,/布穀鳥……」(心見の聲ぬれすきなほととぎす),千代尼接以十四音節短句「黃昏驟雨——/嫩葉水珠滴……」(わか葉の雫宵のむらさめ),兩人連吟七十二句,成兩卷「歌仙」,後收錄於小松俳人兔路所編女俳人詩選集《姬の式》裡(內收千代、紫仙、須磨女三女俳人之連句,以及三女與歌川女、遊女奧等之俳句)。

1732 年初夏,三十歲的千代尼又有京都行,與乙由重逢,讓乙由再次眼前一亮,為她吟了一首「在京城,穿著/單層和服款款走來——/啊,小百合!」(九重を一重で歩行小百合かな)。

然而,這國色天香般的「小百合」回到加賀家鄉後,1733至1743年十年間似乎變得暗啞起來,處在一個俳句創作「低產」的階段,不像先前那樣不時綻放豐美多姿的字花、句花。雖無法具體考證,鹹信在她三十而立至四十不惑之齡這段歲月,由於父母、哥哥、嫂嫂陸續死亡,她必須獨自一人肩挑起家中裱褙業務,無暇專注於俳藝。年近五十之時,她收養了她的侄女なを(音 Nao)與其夫婿六兵衛(俳號白烏),由他們接管裱褙的家業,方得以重新全心投入俳句的創作。卸下家業重擔前後,她寫下了這首欣喜自己終能更淡然悠遊於浮世之俳句:

把鳥鳴/讓給世界——/但留松風之音伴我!

(囀りを世にや譲りて松の琴)

當時她的許多師友(包括支考、乙由、希因)相繼離世,千代尼深感空虛,更深切地體悟了佛教所示的生命「無常」之理——此類感悟屢出現於她後期俳句裡。

長她三歲的俳友希因於五十一歲時(1750)病逝,對她應是不小的打擊。希因是加賀俳壇領導人,對千代尼俳句寫作激發甚大,兩人年齡相近,年輕時即已相識,來往頗為密切。希因有一首寫給千代尼的俳句:「鬢髮被水梳染得/閃閃發亮,啊/院子裡的常春藤」(鬢水の手染もはやし庭の蔦)——相當親密而富感官美,仿佛可以聞到其中散發出的清淡體香……千代尼於1770年春天寫有一首俳句,為將往京都的年輕俳人小寺後川(?—1800)送別:

直到他的鬥笠/化成蝶——/我渴望他

(蝶ほどの笠になるまでしたひけり)

這首俳句讀起來像是寫給戀人的情詩。後川是希因的兒子,有一種說法說是希因和千代尼所生。

1754(寶曆四年)10月,五十二歲的千代尼落髮為尼(我們一直稱她為「千代尼」,這個「尼」字就是這樣來的),號素園,稱自己住處為「草風庵」。她寫了一首「落髮吟」 :

不必再梳理/頭髮——我的手/攤開在被爐上

(髪を結ふ手の隙明て炬燵哉)

詩前有文說她並非棄世,而是覺得人生無常,願自己思索、探求古人所謂「不舍晝夜流」的水之心、水之道。她並沒有把自己關進尼姑庵裡,而是在家為尼,讓自己有更充分的時間致力於佛學與俳道的進修。她的兩位俳友為她落髮所寫的俳句頗為有趣。一位是男俳人麻父(?—1775),將其光頭比作是冬夜的月亮:「多風雅啊,/無遮蔽地撫摸著/鏡子——冬之月」(おもしろし鏡は撫て冬の月);另一位是她的女弟子兼密友すへ女(1719—1788,すへ音 Sue):「啊,黑袈裟——/如今你可盡情以墨影/與月、花戲遊了……」(墨染や月と花とのもてあそび)——意思是她現在可以更自在、純粹地書寫花月,與天地同遊了。

落髮後,千代尼依然活躍地與男女俳人們交流,與遊女俳句往來,與武士們合作詩畫,四處旅行、參詣,行吟於路上。江戶時代,唯尼姑與妓女這樣身份的女子,方能享一般女性未能有的旅行或寫作上之自由。尼姑的身份幫助她——和芭蕉一樣——可以在階層分明的社會裡不受階層框架的束縛,可以不斷地對世界抱持好奇心,從日常瑣事瑣物與大自然中獲取動力與生機。

俳人尾崎康工(1701—1779)到松任草風庵訪千代尼後,有一首描寫千代尼的俳句:「啊,牽牛花——/浮世/無籬笆……」(朝顔や浮世かまへる垣はなし)簡樸、謙卑的她,並未與世隔絕。她住處門前即是通向京都的「北國街道」(北陸道),她可以在廚房裡同時聽到外面世界之聲與她庭園裡自然之聲。沒有籬笆可以阻隔她這朵牽牛花與眾生、眾俳人所在的這浮世——無分貴賤——互通聲息。

1762年3月,六十歲的千代尼參詣位於今福井縣蘆原市之吉崎御坊,寫成俳諧紀行文《吉崎詣》(亦稱《吉崎紀行》),中有俳句十首。這是她留存於世的唯一俳文遊記。

1763年8月,加賀藩主前田重教(1741—1786)請千代尼把她所作的二十一首俳句題於六幅掛軸和十五把扇子上,作為幕府將軍德川家治送給即將來訪的朝鮮使節團的禮物。俳人高桑闌更(1726—1798)在1771年既白所編千代尼第二本俳句集《俳諧松之聲》跋中說「千代尼名揚國內外……」,此話誠然不虛。

千代尼生命最後幾年經常臥病在床,幸得親近的俳友們照料,特別是女弟子Sue女與其夫婿相河屋之甫(1715—1781)。她仍創作不懈。1775年(安永四年)9月8日,提筆寫下辭世俳句,七十三歲的千代尼在養子六兵衛夫婦、養孫與Sue女夫婦照看下,與世長辭:

我亦見過了月/因此我跟/這世界道別

(月も見て我はこの世をかしく哉)

她為後人留下了約一千九百首俳句。1781年,千代尼逝世滿六年忌(七回忌)上,Sue女寫了一首睹千代尼墨跡,追憶其師/其友的俳句:「啊,不變的白菊之影——月光遺下的筆跡……」(白菊のかわらぬ影や月のあと)

下面略談千代尼的詩藝與詩旨。

千代尼的詩風清澄,如白玉一般,無裝飾,不雕琢,樸實自然。她像一株體現幽微、清新、美麗的女性特質的「姫小松」(優雅如女孩之小松),她的俳句裡蘊藏著多姿的自然萬象。她以女性視角觀察世界,讓筆下的景物有情有愛,有聲有色,有時也會鬧鬧脾氣耍耍性子,童趣十足:

梅花,以香味/回報/折枝者

(手摺らるる人に薫るや梅の花)

各色牽牛花/齊放——啊,一波波/撞開的鐘聲……

(朝顔や鐘撞內に咲そろひ)

蜻蜓群聚——/曬衣服的竿子/變短了

(乾物の竿をせばめて蜻蛉哉)

松傘蘑/啊,也是小蟲們的/避雨亭

(まつ茸やあれもなにかの雨やどり)

乞丐的/床鋪上,蟲聲/熱烈響

(にぎやかな乞食の床や蟲の聲)

蝴蝶啊——/你居然也有/一肚子氣的日子!

(蝶々やなれも腹たつ日のあらむ)

牽牛花——/實情是/它討厭人……

(あさがほや誠は花の人ぎらひ)

她有時也童心未泯地在詩裡玩起數字遊戲:

啊,摘七草,把它們/分放在兩個、三個/四個……置放的地方

(七草や三つ四つふたつ置所)

三井寺煙霞起,/遮隱了近江/其餘七景……

(七景は霞にかくれ三井の寺)

木槿花:兩朵/三朵,十朵……/啊,花山花海

(二つ三つ十とつもらぬむくげ哉)

我只能數到三或/五隻——/啊,那些千鳥

(三つ五つまではよみたる千鳥かな)

她更不時在詩作中綻露機智和幽默。她以短短數語寫就這首包含了四角形、三角形和圓形的俳句,令人驚豔:「蚊帳的一角/鬆開:/啊,月亮」(蚊帳の手をひとつはずして月見かな);她讓大自然的閃電化作穿著長袍的閃電俠,在企圖瀟灑地表演水上漂時稍有失誤,令人莞爾:「水面上——/閃電的下擺/溼了……」。讀到這樣的字句——「這葫蘆太長太長了——/讓它的花、葉/難為情」(花や葉に恥ずかしいほど長瓢),除了同情因瓢身太長、太畸形而羞與為伍、合體的花、葉,你是否也因腦海中閃現某種情色畫面而覺得難為情?

千代尼的詩想細膩而靈敏,許多意象富含散發強烈感官美的女性想像,譬如樹芽上胖嘟嘟的露珠(早晚——/樹芽上,露珠/胖嘟嘟‥…[朝夕に雫のふとるこのめ哉]),村童白皙如桃花的皮膚(村裡孩子沒被曬黑/依然白皙的/皮膚——啊,桃花[裡の子の肌まだ白し桃の花]),夜色中映現如白色女體的夕顏花(夕顏花——/啊,女子肌膚/映眼時[夕顔や女子の肌の見ゆる時]),更衣女子的裸背(更衣:/她的美背/只讓花香窺見[花の香にうしろ見せてや更衣]),白菊花前胭脂紅的手(何等驚心——/白菊之前/她鮮紅的指甲[白菊や紅さいた手のおそろしき]),流竄於衣袖裡的涼風(涼風——/存於我衣袖裡,/伴我入睡……[涼風や袂にしめて寢入るまで]),深藏卻盛放如野紫羅蘭的女性情慾(根深蒂固,/女子的欲望——/野紫羅蘭[根を付で女子の欲や菫草])。她的文字似乎具有某種不斷誘發視覺、觸覺、嗅覺、聽覺美的魅力。

語調輕,意無窮,是千代尼俳句的另一特質。千代尼擅長以日常景物寄情或譬喻,這使得她的詩讀來樸實無華卻餘味迴蕩。她如是譬喻新婚女子對初夜的忐忑想像:「它們會有點/苦澀,不甘滑嗎?/第一次嘗柿子」;她如是述說獨居婦人的孤單寂涼:「獨寢——/被霜夜冷醒,/清悟」(獨り寢のさめて霜夜をさとりけり),「一針針縫製著衣物——/十二月的夜裡,將它們/連同自己摺疊入夢」(物ぬひや夢たたみこむ師走の夜);她如是昭告無意改嫁的堅定心意:「好熱的天——/即便滿田紅粉花/我也無意染指」(あつき日や指もさされぬ紅畠);她如是道出女人盼得理解也盼有隱私的渴望:「即便賞月/女人渴望/陰影」(月見にも陰ほしがるや女子達);她如是描述青蛙努力嘗試跳起的模樣,讓人聯想起企圖跳脫或突破現狀而未果的人類處境:「三番兩次/想嘗試一跳的樣子——/這隻青蛙」(ふたつみつ飛んで見て飛蛙かな);她如是比擬未得回應的濃濃愛意:「被紅葉染紅的/只有一側山坡之山/——啊,單戀」(染かねて片山紅葉かたおもひ);她如是以鳥鳴比喻喧囂的人世,以松風之音比喻隱於世而不孤寂,欣然落髮為尼的心境:「把鳥鳴/讓給世界——/但留松風之音伴我」;她如是望文(字)生(情)義,以亦恩師亦戀人的岸大睡之名為樂旨(motif),翻彈出暗藏摯愛密碼的動人樂句:「再睡一覺,/直到百年——/楊柳樹」(百とせに最一眠り柳かな)。這首如捷克作曲家雅納切克( Leoš Janáček, 1854—1928)弦樂四重奏《親密書》般的情書俳句,寫於岸大睡八十歲生日時。大睡長她十九歲,千代少女時代即隨他習俳句,是她的啟蒙者。他們的俳句出現於同一選集,經常一起連吟,互相唱和,他們住處頗近,後來兩人分別落髮為尼與僧。前面說過千代尼近五十歲時收養她的侄女なを(Nao)及其夫婿承繼家業,有學者推測Nao其實可能是千代和大睡所生之女。這首俳句隱約透露出兩人間漫長而親密的關係。我們仿佛聽到千代尼對八十歲的岸大睡說:「大睡,你好好睡,慢慢睡,不要怕,我就在你的身邊,看著你睡。再睡一覺,睡二十年,直到百年。」這「百年」是一睡二十年的好眠,也是永恆或死。但會怕嗎?窗外楊柳岸柳樹正綠,人生八十才開始,前景依然大好呢。岸大睡後來活了九十二歲,與七十三歲的千代尼同年去世。

千代尼一生寫有逾四十首「柳俳」,有幾首看似寫景,卻很難不讓人與女性形象產生聯結,似乎暗喻往昔女子卑微的社會角色——無法為自己發聲(青柳——/無論植於何處,/都安靜[青柳は何所に植ても靜なり]),無自主權(柳條,要纏/要解——/要看風呢[結ばふと解ふと風のやなぎかな]),無力翻轉自己的命運(雖然有一抱/之粗——但柳樹/依然是柳樹[一抱あれど柳は柳かな])。江戶時代的傳統女性多半負責操持家務,包括下田耕作的勞力活(女人們又到/田裡插秧——/頭髮未梳[まだ神のむすばぬも出て田植哉]),男人或許在農忙時才偶一為之(啊,只有今天——/用男人/來種田[けふばかり男を使ふ田植哉])。「櫻花初放——/那些腳印是/男人的……」(あしあとは男なりけり初桜)——這首俳句頗有為女性發聲的意味:腳印是男人的,這表示悠閒外出賞櫻者皆男性,頗有為江戶時代自由受限、只能困坐家中的女性抱屈的意味。然而在千代尼筆下,困鎖於家務事的女人依然有話想說(三伏天曬東西——/曬衣服,/也曬她的心事……[かけたらぬ女心や土用幹]),依然渴望起舞同歡,跳離塵世(噢,姊妹們,我們/跳舞吧:舞奔向/月亮,舞奔向月亮……[女子さへ月へ月へとおどり哉])。

千代尼清澈明晰的詩風一部分應歸因於她的佛學修為。她參透世事,也常透過清水的意象(她寫了三十五首「清水」俳句)表達所思所想,傳遞她所悟之事理,寫出多首充滿禪意的佳作,譬如「我忘了我的/胭脂紅唇——/啊清水」(紅さいた口も忘るる清水かな)——俯身欲掬飲巖間或地上清水的女子忘了自己唇上塗著口紅,這或許是千代尼決意忘卻紅塵俗事(「胭脂紅唇」)削髮為尼(「清水」)的心境寫照;譬如「清水:/沒有正面/沒有背面」(清水には裡も表もなかりけり)——清水無隔、無界,不像複雜的人生有悲喜、善惡、喜怒、是非、愛恨等諸多稜角分明的對立面向;譬如「雙手放開,/眾物落地——/啊,清水」(手のものを皆地に置て清水哉)——想通世事如捧在手中之水瞬間消逝的道理,當更能體悟「斷舍離」的大智慧;譬如「落下時/只是水——/紅花之露啊」(こぼれてはただの水なり紅の露)——紅花上的露水落下時也只是一滴無色之水,似乎暗示萬物各有其質,理當各安其位,或者塵世種種胭脂、紅露終將返璞歸真,單純如清水。

在先前寫成的《八叫芭蕉》一文中,我們提到俳聖芭蕉有自由不羈、不受制於傳統、從不自滿、晚期漸成輕盈/晶瑩風格等八項可驕之成就,可謂「八驕芭蕉」。「女版芭蕉」千代尼創作可驕處未必與芭蕉「八驕」盡同,但的確有其傲人之「嬌」點與「驕」點。說古今女俳人中最亮眼的她,是芭蕉「八驕」外、是芭蕉/蕪村/一茶「三聖」外,日本俳句又一嬌/驕,應該不算誇矯。

芭蕉的青蛙1686年躍進古池後,一百三十年內,千代尼、蕪村、一茶也陸續迸出各自的「蛙俳」:

蹲坐/望雲者——/是蛙喲

(踞ばふて雲を伺ふ蛙かな:千代尼,1764)

端坐/望行雲者,/是蛙喲

(行雲を見つつ居直る蛙哉:蕪村,1771)

悠然/見南山者,/是蛙喲

(ゆうぜんとして山を見る蛙哉:一茶,1813)

與謝蕪村不是笑女流俳人姿弱、情痴嗎,怎麼就偷抄起前面女同學的答案了?看上面千代尼1764年寫的俳句,你就知道什麼叫「其來有自」或「採陰雲補陽雲」。蕪村1774年有一首俳句:「據說比丘尼劣於/比丘——但比丘尼寺的紅梅/開得多優豔、端麗啊」(紅梅や比丘より劣る比丘尼寺)。如果叫他再作一句,他說不定會寫「蛙鳴や比丘より劣る比丘尼寺」(「比丘尼寺的/蛙鳴/優於比丘寺……」)。

這本《牽牛花浮世無籬笆:千代尼俳句250》裡選譯的兩百五十五首千代尼詩,主要選自千代尼重要研究者中本恕堂編著、收千代尼俳句約一千七百首的《加賀の千代全集》(北國出版社,1983增補改訂版),七輯譯詩中,新年、春、夏、秋、冬五輯裡的詩作順序也大抵參照此全集。我們還參考了中本恕堂著的《加賀の千代研究》(北國出版社,1972),大河寥寥著的《千代尼傳》(石川縣圖書館協會,1993復刻版),山根公編著的《加賀の千代女五百句》(桂書房,2006),以及網絡上可以找到的各種千代尼相關資訊。長年研究千代尼的山根公師承已故的中本恕堂,2019年10月出版了一本新編的千代女俳句集《百生や》,收錄了約一千九百首千代尼俳句,包括新發現的俳句一百九十九首。

本文為《牽牛花浮世無籬笆:千代尼俳句250》( [日]千代尼著,陳黎、張芬齡譯,雅眾文化|北京聯合出版2020年11月)譯者序,澎湃新聞經雅眾文化授權發布。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贈書】與松尾芭蕉齊名的俳句女詩人:千代尼 |《牽牛花浮世無籬笆》
    >中國詩歌網 ,讓詩歌點亮生活千代尼(Chiyo-ni,1703 - 1775),又稱加賀千代女,號草風,日本江戶時代名聞天下的俳句女詩人。千代尼的容貌、婚姻、子嗣或是詩的逸聞,至今都眾說紛紜,成為了解不開的謎。有人說她年紀輕輕成為了寡婦,也有人說她終身未嫁。生平之謎為千代尼的俳句蒙上了一層神秘的傳奇色彩,讀著她千迴百轉的俳句,就如同陪她經歷了多彩的人生。
  • 千代女,在俳句世界為女性打開一片自由悅己之境
    千代尼(ちよに,1703-1775),又稱加賀千代女,日本江戶時代俳句女詩人。上圖為浮世繪大師歌川國芳為千代尼所作畫像(局部)。千代尼,又稱加賀千代女,是日本江戶時代最負盛名的俳句女詩人。六七歲時,千代尼就顯示出創作俳句的天賦。十二歲時,父親送她到俳人岸大睡處做幫傭並學習俳句。
  • 千代一女子,她在俳句世界為女性打開一片自由悅己之境 | 此刻夜讀
    後來的人,將她和另外兩位俳句詩人小林一茶、與謝蕪村,加上松尾芭蕉,並稱「俳句四聖」。她便是江戶時代的千代尼(Chiyo-ni,1703 - 1775),又稱加賀千代女,號草風。浮世繪大師歌川國芳為千代尼所作畫像(局部)年輕時的千代尼四處遊學,拜訪各派俳友,親身感受自然和人間,體悟生命,留下了許多傳頌後世的名句。
  • 《寶可夢劍盾》三聖鳥捕捉方法 三聖鳥如何抓
    導 讀 寶可夢劍盾三聖鳥在哪抓?
  • 俳句的香氣
    Jo Malone將小眾沙龍香的那套玩法帶到了大眾眼前,一開始是很讓人興奮的,Atelier Cologne也是。名字的趣致俳句,由中國古代漢詩的絕句發展而來,成為獨具日本特色的古典短詩。俳句由「五-七-五」十七字音組成,要求嚴格,受「季語」的限制。每瓶香水都有一個別出心裁的名字,充滿了東方浪漫與詩意。而除了借鑑經典俳句中反覆歌詠的對象,將元素融入設計,創始人更為每瓶香水撰寫了英文的俳句。
  • 俳句的香氣
    Jo Malone將小眾沙龍香的那套玩法帶到了大眾眼前,一開始是很讓人興奮的,Atelier Cologne也是。然而隨著各大品牌紛紛入場,推出極簡主義的統一香水瓶身,貪心如我,又不禁覺得原本的樂趣被剝奪了。
  • 日本俳句:「拭去眼角的珠滴」
    1919年「五四」新文化運動前後,留學日本的中國學生和旅居日本的中國文人曾把俳句譯介給中國讀者。近年,俳句的漢譯逐漸增多,中國讀者對俳句的關心和興趣也比過去更加濃厚。但即使如此,在中國,了解俳句者仍是少數,至於對俳句作者,就更為陌生了。知名度高的俳人有江戶時期的松尾芭蕉、與謝蕪村、小林一茶與明治時期的正岡子規。而葉宗敏先生在書中選譯的正是這四位大家的傳世作品。
  • 星羅萬象一茶味——小林一茶的俳句藝術
    一茶第一首俳句作品出現在 1787 年信州出版的《真左古》(まさご)此一集子裡:「是からも未だ幾かへりまつの花」(從現在起,不知還要開多少回呢……松樹的花),署名「渭浜庵執筆一茶」。「渭浜庵」是「葛飾派」俳句宗匠溝口素丸(1713—1795)的庵號,可以判斷一茶曾隨其習詩,擔任「執筆」(記錄)之職務。
  • 《刀劍亂舞/花丸》第三話,刀男們參加本丸大運動會,兼桑寫俳句
    的劇情有些怨念外,其他的劇情看起來還是非常美好的!尤其這一話,簡直是土方組廚的福利啊!因為看到了兼桑像歲三一樣的朗讀自己寫的俳句有木有!?對不起,看到這一幕我已經無法抑制自己的心情,大半夜裡笑成了狗……額,我是半夜醒了睡不著就把第三話看完了,沒有看的小夥伴請先點擊右上角的紅叉叉,因為會嚴重劇透……
  • 變強也變醜了,盤點寵物小精靈三聖組合,最後一組竟是Mage的秘密
    然而有一些神獸因為外貌極為相似、有集體出現,網友們便將其歸納為一個組合,並取名為『三聖』,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吧!因為沒有一絲生物的特徵的外表,三聖柱曾經被人類封印很長的時間。三聖柱一直是被公認第二弱的『三聖』組合,也只有它們被訓練家收服,而且還是同一個訓練家。
  • 一明一滅一尺間,寂寞何以堪——盤點那些驚豔眾生的日本俳句
    但遺憾的是,只有極少數的人了解日本的俳句。俳句,是日本的一種古典短詩,由中國古代漢詩的絕句這種詩歌形式經過日本化發展而來,同時在日本以每日小詩的形式發展。由"五-七-五",共十七字音組成;以三句十七音為一首,首句五音,次句七音,末句五音。要求嚴格,受"季語"的限制。"季語"則指含有季節一味地詞語。發展到後期,部分俳句的形式也不再受"季語"的限制。
  • 《金剛經》:「三聖」心中不三聖,不如第一阿羅漢
    前幾天看新聞的時候,看到某地的一座三聖寺,竟然因為破壞他人財物而被公安機關傳喚刑拘了,這個真是一個天大的諷刺,一群整天學習空性智慧的人,竟然如世人般好勇鬥狠,耍盡幾機,自找煩惱,不知他們所供奉的三聖們心裡作何感想?
  • 所謂的恃寵而驕,不過是因為有人寵你,沒有了寵,啥驕也沒有了
    在婚禮現場,姑娘發表講話,誰也沒想到,姑娘一開口就是各種爆料。說自己是來自上海的,男友是來自農村的,男友沒房沒車,說自己都不指望他能夠買得起房子,還說男友特別的摳門,上廁所不攢夠三次都不衝,婚禮現場桌子上擺的都是假花最驚悚的事,姑娘竟然在婚禮現場爆料自己的老公那個的時間短。
  • 【論語】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雲說《論語》】《論語·子路第十三篇》第二十六章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大意】孔子說:「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驕傲,小人驕傲而不泰然自若。禪師嘆:「世人不信有因果,因果又曾繞過誰?」《尚書•周書•周官》:作德,心逸日休;作偽,心勞日拙。【大意】常做德善孝悌之事,就會心氣平和,而且一天天顯感受到美好和吉祥;常做欺詐偽善之事,即便費盡心機,反而一天天越發笨拙與低劣。
  • 俳句詩人鍵和田秞子:溥傑在日本很有知名度
    中秋節,湖南文藝出版社的編輯劉茁松發來微信「舊書店三元購一課本,海外風景」,並附上照片。我一看是日文書,便回復道:「兄喜歡日文書嗎?因我寫舊詩,當年與日本俳句詩人有過交往,並贈我她們的詩集,兄若喜歡我即寄贈。」他即復:「願得一本,不客氣了!」
  • 說說與武林三聖並駕齊驅的魔山老母
    長發道人雪竹蓮是武林三聖之一,他的大師兄便是八十一門總門長普渡,而他的小師弟於和則是號稱「橫推八百無對手,軒轅重出」的武聖人。普渡與於和分別是江湖門派的大頭領和武林宗師裡的魁首,而遠在極北之地的雪竹蓮能成為中原之地的武林聖人之一,這很大程度上是他沾了大師兄與小師弟的光。
  • 【異之說《論語》】之三百三十八: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     「君子」與「小人」,因心性、修養、品性和境界之不同,誠於中,行於外,呈現出不同的精神風貌。君子秉持公道,心無私偏,故能安然坦蕩。君子能卑以自牧,故能心平氣和,不驕矜傲慢。相反,小人雖然志得意滿、心高氣盛,卻難以做到平和坦蕩。如是陳祥道所言:「君子坦蕩蕩而謙以自牧,故泰而不驕。小人長戚戚而賤物貴我,故驕而不泰。」
  • 一個古方:三聖散!
    唐朝韓愈 《順宗實錄一》:「上自二十年九月得風疾,因不能言,使四面求醫藥。」元代關漢卿 《單刀會》第二折:「貧道風疾舉發,去不的!所以嚴重的風疾完全影響日常生活。兵來用將擋,水來用土淹,那麼,病來,就用藥治咯。這個來自《普濟方》的三聖散,正是針對風疾之症。大治手足屈伸不靈,口眼斜,左癱右瘓,骨節酸疼,腳弱無力,行步不正,一切風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