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廣州市社會科學院主持編寫的《廣州經濟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藍皮書》),專門分析了廣州市花都皮革皮具市場這一國家級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的發展現狀,並探討了其下一步的創新方向。
《藍皮書》介紹說,作為第三批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廣州市花都皮革皮具市場目前試點集聚區佔地面積約2000畝,包括獅嶺(國際)皮革皮具城、獅嶺皮革五金龍頭市場、聖地環球商品貿易港、富力環球商品貿易港等區域。三年多以來,市場採購貿易試點也對廣州建設國際航運樞紐、航空樞紐和物流中心形成有力的支撐。實踐也證明,廣州組織外貿企業開展市場採購出口業務在穩外貿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且市場採購貿易方式極大地促進了廣州小商品銷往世界各地。商務部、海關總署領導曾多次來廣州市調研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推進情況,對廣州試點的創新做法和經驗給予充分肯定。
同時,《藍皮書》也清醒地認識到花都試點發展存在的問題。在這些問題中,首當其衝的是疫情衝擊。廣州市商務局會同有關單位走訪獅嶺(國際)皮革皮具城、廣州萬菱廣場等兩個積極參與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的外向型專業批發市場,並調研兩個專業市場內的93家商戶。調研結果顯示,2020年3月中旬以來,在國外疫情暴發的二次衝擊下,外向型專業批發市場承壓明顯,並面臨在手訂單多受影響、新增訂單銳減、出口訂單難以到岸、庫存壓力增大、資金持續緊張、專業市場客流量下降、運營壓力劇增等困難。
監管政策也有待改善。《藍皮書》認為,市場採購試點作為新業態有別於傳統的貿易方式,其在實際業務開展過程中難以達到現行法規的管理要求。企業往往存在顧慮,參與試點的意願不強。
市場集聚區範圍亟須擴大也是《藍皮書》指出的問題。根據試點工作實施方案,除佛山、中山兩個試點以外,廣東省內包括廣州、汕頭、河源、肇慶、江門等各地市開展市場採購貿易方式出口業務的適用區域均為廣州花都皮革皮具市場,市場採購出口商品必須在經認定的市場集聚區內採購。因此,開展市場採購貿易出口業務的外貿公司必須在花都區市場集聚區內註冊商戶。但從實際情況看,參與市場採購的外國客商更多的是集聚在廣州市中心城區,目前僅花都區有試點市場,越來越難以滿足全市小商品出口需求。另外,試點範圍的局限性不僅增加了參與主體的經營成本、時間成本,也增加了開展源頭追溯、風險控制、貿易便利等方面工作的難度,導致試點政策紅利大打折扣。
為解決存在的問題,摸索未來的創新方向,《藍皮書》建議:
加強部門監管協作,加快編制試點長遠發展規劃。建立健全企業管理體系,各部門實現信息共享,建立「黑白名單」制度,在嚴格懲罰違規企業的同時,為守信、守法經營企業提供通關便利等方面支持,重點培育如萬菱廣場、聖地環球商品貿易港、中港皮具城等專業批發市場,引導其通過市場採購貿易試點實現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培育市場採購綜合服務企業,組織更多外貿主體、市場實體商戶參與市場採購出口貿易。圍繞「國際商貿中心」的定位,推動專業市場轉型升級,提升國際化水平,帶動更多的「廣貨」走向國際市場。
發展「網際網路+市場採購」,為市場轉型升級提供方案。推動專業批發市場發展「網際網路+市場採購」新模式。加強多方經營主體、多個監管部門以及市區商務部門等方面的對接,與其他國家貿易促進機構溝通合作,為傳統專業批發市場、外貿企業、實體供貨商戶提供跨境電子商務客戶和貿易機會,破解產業鏈瓶頸,消除疫情期間看樣本、成交、物流運輸等外貿出口障礙。研究推動搭建直播渠道及線上展會平臺,給予積極參與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的專業批發市場、實體供貨商戶一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