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臺劇《荼蘼》:如果已知人生答案,你會不會慷慨赴行?

2021-01-10 貴圈愛娛樂ifun

臺灣偶像劇是90後一代的集體青春回憶,《惡作劇之吻》、《王子變青蛙》、《公主小妹》、《轉角遇到愛》等多部經典作品成為廣大青少年心目中的愛情啟蒙教材,為萬千少女播撒下夢幻純愛的種子。然而隨著臺灣娛樂業沒落、90後鑑賞能力的成長、娛樂市場的變化,曾經俘獲大陸少男少女的臺灣偶像劇日漸式微,鮮有佳作出現。直到2012年《我可能不會愛你》橫空出世,捧紅了「大仁哥」陳柏霖,鞏固了林依晨「偶像劇女王」的稱號,第一次展現現實題材臺灣偶像劇的強大市場潛力。

2016年,楊丞琳主演的偶像劇《荼蘼》在豆瓣悄然走紅,評分高達8.6,直逼當年的大火的《我可能不會愛你》。相比於《我可能不會愛你》的「初老危機」與朋友變戀人的溫情,《荼蘼》展示的是女性成長過程中面臨的重大人生選擇,血淋淋的殘酷現實更加接地氣,被奉為「現代女性必看教科書」。

女主角鄭如薇和男朋友湯有彥本是臺北一對甜蜜的情侶。鄭如薇偶然獲得了前往上海的絕佳工作機會,為此湯有彥也準備去上海工作,然而湯爸爸一場重病導致湯有彥不能前行。要抓住機會,就得拋下男友去上海工作;要幫助男友照顧他的父親,就得放棄難得的工作機會。面對事業和愛情的兩難抉擇,鄭如薇猶豫不定,而故事也就從選擇事業的方案A和選擇愛情的方案B逐漸展開。

劇集的敘事結構非常新穎,在第一集結尾,鄭如薇設想了方案A和方案B,「真的好想知道答案以後再選擇,可惜,誰都只能在人生的考卷上慌張地寫下那唯一的選擇。」從第二集開始,方案A和方案B在平行時空開始交錯進行。方案A的鄭如薇職場得意,情場失意。方案B的鄭如薇,一次妥協後,事事都要為男友家妥協,為生活所迫熬成黃臉婆卻得不到夫家的善待。

劇名「荼蘼」是一種花的名字,花語為「末路之美」,荼蘼花開代表女子的青春已成過去,表示感情的終結。愛到荼靡,意蘊生命中最燦爛、最繁華或最刻骨銘心的愛即將失去。劇集的英文名「Two Me」既是「荼蘼」的諧音,也是指兩個方案中的「我」,即鄭如薇。片名透露著深深的傷感,由一個選擇引發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

鄭如薇的A、B面人生直指現代女性面臨的生存選擇,職場打拼還是回歸家庭?職場打拼也許會成為孤家寡人,回歸家庭又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在社會上自我價值實現的路徑,然而無論選擇職場還是愛情,女孩子的兩條路都會很辛苦。

最讓人心酸的是,楊丞琳所飾演的鄭如薇太討人喜歡了!職場上聰明又努力,經歷男友劈腿後,在成熟又有能力的男上司的指引下蛻變得獨立自強;愛情中的她可愛貼心、外柔內剛,在男友面臨打擊時溫柔安慰、努力分擔,情商爆表。然而她致命的弱點是害怕寂寞、不想「一個人吃飯」,太重視愛情,無論是方案A的初期還是方案B中,她都沒有辦法讓自己脫離男友真正地獨立,而精神上對於男友湯有彥的過度依賴與妥協才是方案B中導致她生活悲慘的源頭。

拋開直擊人心的劇情,楊丞琳在片中貢獻了「視後」級別的演技。無論是病床上醒來眼角掛的淚滴,還是挺著孕肚跟男友鬧脾氣怒啃菠蘿包的可愛都被拿捏的恰到好處。相比於蔡依林的「拼命三娘」聲名在外,楊丞琳近些年則稍顯低調,默默地唱歌、拍戲、談戀愛,再一注意到她,才發現原來唱功這麼好,原來演技這麼棒,原來跳舞功底也很不錯,是真正的唱跳俱佳、演技一流的全能藝人。楊丞琳本人的蛻變與成長,也是對「鄭如薇」最貼切的詮釋。

相關焦點

  • 楊丞琳高分臺劇《荼蘼》:A還是B,你選對了嗎?
    你是不是和我一樣很久都沒有看過臺劇了呢?自從那部近幾年最經典的臺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之後,小編就再也沒有看過臺劇了,一直都是靠著韓劇美劇度過閒暇時光。不過,小編最近又發現了一部製作精良的臺劇了,就是楊丞琳主演的電視劇《荼蘼》。
  • 楊丞琳新劇《荼蘼》用遍體鱗傷的現實,為臺劇正名!
    說到臺劇,大部分人第一反應就是:你是說那個霸道總裁愛上我吼!不然就那種豪門財產分割劇了啦!超長耶!(請自行腦補臺灣腔巴扎嘿)也行。但公司前輩張姐有言在先:「貧賤夫妻百事哀,你拖累他,他拖累你,總有一天你們互相彼此埋怨,而且受惠的人不會因此感激你。」
  • "荼蘼"靠什麼"戳中"觀眾 雙線故事提"人生選擇題"
    原標題:《我可能不會愛你》編劇新作提出「人生選擇題」 《荼蘼》靠什麼「戳中」觀眾?   不再盛產「老公」,也沒有「燒腦劇情」,曾經風靡一時的臺劇,這幾年已鮮有人提及。屈指一算,不少人上一部追過的臺劇,已經是5年前林依晨和陳柏霖主演的《我可能不會愛你》了。不過近日,一部《荼蘼》卻在網上刷出存在感,不少愛煲劇的「先鋒部隊」都表示,楊丞琳主演的這部劇集拍得很有質感,值得一追。這部豆瓣評分高達8.8分的劇集,究竟靠什麼引起大家的關注呢?
  • 從《荼蘼》到《我們與惡的距離》,談談臺劇中的「重男輕女」
    文/羅小可近年來臺劇的口碑在提升,從小情小愛的偶像劇向現實主義題材轉變,很多臺劇中都明顯存在「重男輕女」的思想。與大陸的大女主劇相比,臺劇寫實主義也很明顯,無論是楊丞琳主演的《開到荼靡》,還是賈靜雯主演的《我們與惡的距離》都精悍耐看。
  • 荼蘼 楊丞琳回歸 面臨人生兩種選擇
    最近一部臺劇《荼蘼》刷爆了朋友圈由於大陸電視劇的崛起臺劇最近幾年一直處於低迷期Y哥小時候也是屬於看臺劇偶像劇長大的
  • 兩年內誕生4部9分神劇,臺劇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如果豆瓣上能再多一點人評分,或許會不止8.7分。想必是受到《麻醉風暴》的啟發,2016年,《我可能不會愛你》編劇徐譽庭、《熱帶魚》導演陳玉勳等幾位一線編導發起「植劇場」計劃。這是當代女性普遍都會遇到的難題,也難怪《荼蘼》會引發社會的廣泛討論。其實不只是臺劇,只要議題能夠切合現實,就很容易獲得更多關注。內地近年的《大江大河》、《都挺好》也是如此。
  • 專訪 | 《荼蘼》楊丞琳:不想再拍偶像劇,不會為愛放棄事業
    ,就已經顯得很不「臺劇」,更何況,故事中30代初的女主正經歷著事業、愛情雙重層面的與劇名極其貼切的「開到荼蘼」,而其扮演者又是曾經霸屏臺灣偶像劇多年、又身陷輿論風波多年的甜心繫女星楊丞琳。而在前不久,趁《荼蘼》在內地首播之時,楊丞琳接受了騰訊娛樂的獨家專訪。專訪中她首次坦誠講述了自己對演員、表演、變化著的年齡和人生的認知和感受,那麼,她的答案又是否會讓你對她有更多的改觀呢?會刻意避免接觸偶像劇 想多拍《荼蘼》這樣主題深刻的作品。
  • 這個女人的不幸多半因為男友太自私,看完《荼蘼》好氣哦
    關注騰訊視頻官方微信,回覆:你覺得荼蘼裡的男主自私嗎?
  • 臺灣電視劇《荼蘼》敘事創新簡析
    摘 要:臺灣電視劇《荼蘼》自上映以來,獲得海峽兩岸觀眾的一致好評。該劇藉助平行時空的敘事架構和濃厚的現實主義風格,書寫了女主角鄭如薇站在愛情與事業的分岔路口並做出不同選擇後的人生軌跡。敘事上的成功創新,不僅使《荼蘼》成為一部佳作,而且為臺劇的發展找到了新的方向。
  • 楊丞琳《荼蘼》:愛情和事業,二者選一,你會選哪個?
    荼蘼花近日重溫電視劇《荼蘼》,起初觀看時我也只在愛情和事業這兩種方案中二選一,如今再看心中已有了不一樣的答案。《荼蘼》是2016年播出的一部臺劇,豆瓣評分8.6,共6集(騰訊視頻12集),由楊丞琳和顏毓麟主演。這是一部關於女性在愛情和事業之間必須做出選擇的故事。電視劇是採用了平行時空的拍攝方法,讓女主體驗了兩種不同的人生。女主鄭如薇(楊丞琳飾)是一家泡麵公司的業務專員,其男友湯有彥(顏毓麟飾)是一家裝修公司的小設計師。
  • 看完臺劇《荼靡》,有沒有什麼想說的,如果你是鄭如薇,你會怎樣選擇...
    答|百度派 @大木啊周因為聽到楊丞琳新歌《相愛的方法》,我看了臺劇《荼靡》。這是一個上海和臺北的故事。我是一個不看電視劇的人。因為好像和自己息息相關,《荼靡》我看了兩遍半。無一例外的闡述一個叫做「選擇」的人生難題。上海還是臺北,事業還是愛情,夢想還是現實,安穩還是顛沛,自己的幸福還是別人的羨慕,抓住小確幸還是在都市的疲憊和野心裡掙扎?這道選擇題很特別,你沒有辦法好好複習,甚至連預習的機會都沒有,它是無法預知讓你左右為難的不安。
  • 《荼蘼》 臺灣王牌編劇+演技炸裂的楊丞琳,演繹人生是否能按下切換鍵…
    當小門門對臺灣最佳電視劇的印象還停留在《我可能不會愛你》的時候,這位王牌編劇
  • 偶像派女演員楊丞琳的荼蘼,演繹兩種不同的人生
    不過,小編今天要講的是偶像派女演員楊丞琳攜新劇《荼蘼》重返舞臺,講述著劇中女主角兩種不同的選擇,演繹著兩種不同的人生。《荼蘼》雖然是一部網劇,但是,騰訊和豆瓣評分都很高,要知道豆瓣的高評分並不是那麼容易得,可見楊丞琳在沉寂多年,歸來是華麗的蛻變。《荼蘼》僅僅有12集的劇情,以鄭如薇面對人生做出的兩種選擇,然後產生截然相反的人生。
  • 全世界都說臺劇不行了,那是你還沒看到這幾部深度良心劇!
    只是近20年過去了,臺劇好像也不復當初盛景。上一次追劇,好像還是幾年前程又青和大仁哥的《我可能不會愛你》?對於很多觀眾來說,臺劇是少年時暑假裡的一張張DVD光碟,臺劇勾勒出的是我們對偶像劇最初的認識,臺劇更是向年少時的我們描繪了愛情的樣子。
  • 豆瓣8.6《荼蘼》女人選事業還是家庭?兩個女人的親身親歷告訴你
    臺劇《荼蘼》,講述女主鄭茹薇,畢業後在一家公司工作。公司外派上海的名額落在她頭上,一個艱難的決定擺在了她面前——A方案,選擇事業,去上海,活出想要的風光;B方案,選擇家庭,留在臺灣,守住一段彌足珍貴的愛情。
  • 《想見你》9.2高分收官,臺劇如何實現起死回生?
    如果真心喜愛《想見你》,不如和小編一起分析結局解解饞吧!打破「偶像劇」壁壘 玩轉雙向穿越《想見你》其實是一段跨越了二十餘年的愛情,將兩條時間線聯繫起來的故事,是一部集奇幻、穿越、懸疑等元素為一體的愛情偶像劇。
  • 楊丞琳新劇《荼蘼》講的是什麼?家庭事業兩難的女人
    很長一段時間內,很多人對臺灣偶像劇的印象都是灰姑娘與霸道總裁的爛俗浮誇肥皂劇,直到《我可能不會愛你》的出現才打破了這個偏見。可惜,此劇過後臺偶劇市場又陷入一片沉寂,佳作難覓。不過,今年又有一部優質臺劇可以追了,那就是《我可能不會愛你》編劇徐譽庭的新作《荼蘼》,女主角是楊丞琳。
  • 《荼蘼》沒有告訴我們答案
    反之,要更好地經營一份感情,往往會令人在工作上分心。《荼蘼》詮釋了愛情與事業的選擇困境,兩種不同的選擇,兩種不同的人生,在看著鄭如薇糾結於PlanA和B的時候,不知多少人也正在面臨著同樣的難題。平行剪輯敘事讓這兩種選擇形成了強烈對比,看著兩個不同的鄭如薇,如同看到未來不同版本的自己,特別是女性觀眾。
  • 《想見你》完結,是時候重新認識臺劇了
    揮之不去的,就是「濃濃的人情味」——這大概是臺劇一直以來最大的特點。劇組不是賣片子的商人,觀眾不是買劇看的顧客,劇組是劇組,觀眾是觀眾。每次和朋友說,我覺得現在臺劇很好看,但很多人的固定印象還是灣灣偶像劇,初高中追看的臺灣古早偶像劇《薰衣草之戀》,《便利貼女孩》,《下一站幸福》。其實,臺劇早就默默地一起長大了。
  • 若沒有探討青少年議題,即將收官的《想見你》會大打折扣
    試想一下,如果剔除了陳韻如、莫俊傑的「孤獨」,剔除了王詮勝的性別取向,剔除了編劇想要探討的青年認同議題,《想見你》的思想深度會大打折扣。陳韻如(右)是這個劇的「題眼」。時下大陸市場上甜寵風格的偶像劇扎堆,但它們都不是《想見你》,除了創意不足外,最大的距離是,這些偶像劇大多失去了對社會現實言說的能力。有觀眾會說,大陸偶像劇不也經常宣稱探討了女性狀態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