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於世,當懂得光華內斂、含蓄精神。
格局越大的人,越懂得「藏」的智慧。
藏鋒
著名思想家梁漱溟,曾以鬥雞來講述人生修養中的不同階段。
第一階段:沒有實力卻張牙舞爪,像無賴叫囂的混混;第二階段:入世不深卻爭強好勝,像初生牛犢的年輕人;第三階段:雖然低調很多,但眼睛裡精光還盛,說明銳氣未消,容易意氣用事;第四階段:呆若木雞、不動聲色,身懷絕技,卻秘不示人。
「呆若木雞」,便是藏鋒的境界。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君子的才華太過顯露容易招致忌恨,給前行的路上增加很多不必要的波折。
張揚誇耀,必處處難行;低調內斂,則事事順遂。真正的智者,心裡明白,嘴上不說,低調做人。
藏器
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急著追名逐利,而是靜靜蟄伏,審時度勢,等待時機到來。
所謂「待時而動」,就是讓我們避免盲目行動的損耗,為自己提升實力攢下資本。
會等待的人就像是一個極富耐心的獵人,在合適的時機到來之前,會慢慢累積,慢慢觀察,直到時機成熟,一擊得勝。
藏心
有一次,弟子問王陽明說:「用兵打仗是否有什麼特定的技巧呢?」
王陽明回答道:「沒有什麼技巧。大家的智慧都相差無幾,勝負的關鍵在於心靜與不靜。」
這世間從來沒有什麼急中生智,所有的臨危制變都是一個人平時積累的知識和境界所造成的結果。
只有心靜下來,才能更好地分析問題,利用知識和資源處理好問題。
靜則神藏,鎔古鑄今。神宜靜,而不宜燥。
藏身
有這樣一段話:
有兩種東西喪失之後才會發現它的價值——青春和健康。但青春逝去,未見得活力不在、睿智不在、優雅不在;而失去健康,即使青春猶在,年輕於你何用?財富於你何用?時間於你何用?
是啊,年輕是資本,但年輕不是任性的資本,也不是透支身體的底氣。
健康的體魄不是可以隨意消耗、取之不竭的資源,而是需要小心呵護、及時養護的奢侈品。
人生哪有那麼多的來日方長,更多的是猝不及防。
健康在,可以生百財千財;健康失,萬財皆失。
藏神
精力是有限的,只有養精蓄銳、合理使用,才能釋放一個人最大的潛能和效能。
日本內科醫學博士、知名的作家醫師志賀貢,提出了一個關於健康與人生的「0.8哲學」。他認為,不必每件事都強求做到十成滿,使出80%的力氣就可以了,剩下20%的力氣,權當給自己迴旋的餘地和養精蓄銳的本錢,這樣才能避免自己被完全「掏空」。
「0.8哲學」並不是鼓勵人不求進取,而是給自己留一些空間,不過滿、過溢,讓自己走得更遠。
畢竟,完美的只是心中的想像,不完美的才是真實的生活。
來源:七一網 七一客戶端 / 人民論壇網微信公眾號
編輯:陳一豪 熊冬梅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你「在看」我嗎?
【來源:七一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