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學校向仲懷院士榮獲首屆「重慶市傑出英才獎」

2020-12-15 澎湃新聞

2020年第201期 總第1311期

為加快建設「近悅遠來」人才強市,激勵廣大優秀人才創新創造,重慶市委、市政府專門設立「重慶市傑出英才獎」,今年啟動首屆評選。近日,在2020重慶英才大會開幕式上,首屆「重慶市傑出英才獎」獲獎名單正式公布。

中國工程院院士、學校蠶學與系統生物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向仲懷獲此殊榮。今天,小西帶你走進教授向仲懷的故事。

勸課農桑六十餘年,他把「桑蠶好文章寫在大地上」,建成世界最大的家蠶基因庫,打造全球最強的蠶桑團隊,讓「新絲綢之路」的傳統基因綻放光芒。

紮根巴渝,勸課農桑六十餘載

時光退回83年前。1937年,向仲懷在涪陵出生,四年後,日機轟炸涪陵,向家被迫遷回武隆鳳來鄉。幸運的是,他的童年在戰火中偏安一隅,在私塾裡搖頭晃腦地誦讀著《四書》《五經》等國學典籍,接受著儒家詩書禮的啟蒙教育長大。

上私塾,上中學,上涪陵農校,讀西南農學院蠶桑專業,向仲懷一步步與蠶桑結緣,一幹就是大半輩子。

大學畢業後,年僅22歲的向仲懷作為四川省蠶病工作組成員被派往射洪縣,在當地蠶病重災區駐點查找病源。那段日子,隨著春蠶一批批莫名死去,工作組的人相繼離開,最後只剩下四川省農科院蠶桑研究所的夏儒山和向仲懷兩人。他們堅持每天跑蠶房、收標本、解剖觀察,廣泛尋找病因。

經歷了4個多月的艱苦探尋,他們終於發現了連年災害性蠶病病原為家蠶壁蝨,為診斷和防治解決了關鍵問題,並由此將蠶繭單產從5公斤恢復到25公斤,為當地增收5億元以上。

「科技工作者的每一個重大發現,都會為蠶農切實增加經濟效益。」這次經歷,讓向仲懷堅定了為蠶農服務的初心。

而後六十餘年,他從給我國家蠶遺傳學奠基人蔣同慶教授做助手,到主持該項工作,並帶領團隊建成世界最大的家蠶基因庫。六十多年的埋頭苦幹,向仲懷組建平臺、帶領團隊繪製出世界第一張家蠶基因組框架圖、世界第一張桑樹基因組框架圖、迄今為止最詳盡的蠶類基因組變異圖譜、家蠶微孢子蟲基因組框架圖……他為人類推開了通往蠶桑新世界的那扇大門,帶領我國蠶業科學研究邁上了世界領跑地位。

▲ 向忠懷院士視察蠶桑基地

破舊立新,重構蠶桑產業體系

「蠶學基礎研究上去了,但科學技術要服務人民,這是科學家的根本任務。」於是向仲懷帶領團隊開始研究蠶桑產業的振興與發展。從2006年開始,他走遍了全國所有蠶區,對蠶桑產業發展進行了系統的調研和思考。

2008年,農業部組建了全國蠶桑技術體系,向仲懷擔任首席科學家,開始推動蠶桑產業體系的重構與變革。

「謀衣者不艱於蠶,而難於桑」。養蠶離不開栽桑。按照傳統觀念桑葉只能養蠶,一旦蠶絲行情不好,就會出現蠶農毀桑棄蠶的情況。造成栽桑毀桑的周期性循環,嚴重傷農。

「現代蠶桑業不能固守傳統的栽桑、養蠶-繅絲-織綢的單一模式,必須建立新的技術體系,主動適應國家發展戰略和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產業必須升級轉型。」為此,向仲懷提出了「立桑為業、多元發展」方略,並成功開創了 「桑產業」的各式新業態,打破了千年來「栽桑養蠶」單一用途的局限,開拓出「栽桑養人」(食品桑、水果桑、藥用桑)、「栽桑養畜」(飼料桑)、「栽桑養地」(生態桑)等寬闊天地。

向仲懷所引領的「桑產業」的發展,為養蠶業提供了更為堅實的基礎,跳出了「繭賤毀桑、繭貴栽桑」的惡性循環,從而實現了蠶桑產業可持續發展。

在產業鏈延伸、結構性改變、增長模式升級的基礎上,他以「生態型、多元化、高效益、可持續」作為現代蠶桑產業發展目標,指導企業開展桑資源全元素開發的高值化利用,將桑樹用於大西北治理荒漠化、大西南治理大面積石漠化、礦區生態修復、庫區生態屏障建設;用桑葉開發桑葉茶、桑葉粉、桑飼料、桑果酒、桑果乾、桑果醬;用桑枝桑根栽培食用菌、制中藥材……創造出了一條高效的「經桑之道」。

向仲懷認為,桑產業的提出只是現代蠶桑產業重構的第一步。蠶仍然應當居蠶桑產業的主導地位,蠶絲蛋白仍然應當以更多特有的功能滿足人類新的需求,特別在醫藥、健康領域蘊有巨大潛力,甚至在智能化領域也可望成為寶貴材料。

▲ 向忠懷院士視察蠶桑基地

殫精竭慮,引領蠶桑人才成長

「斧斤留得萬枯株,獨速槎牙立暝途。飽盡春蠶收罷繭,更殫餘力付樵蘇。」南宋詩人範成大的這首《科桑》,是向仲懷的座右銘,也是他一生為蠶桑業不竭奉獻的寫照。

而今83歲的向仲懷,作為造就了全球最大最強蠶桑學團隊的「新絲綢之路的領航人」,逐漸把目光轉向了下一代桑蠶學科英才的培養上。

「我國蠶業科技和生產體系長期處於跟蹤日本、消化引進成果的狀態,持續半個世紀裡缺乏根本性突破。這與今天國內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需求不相適應。」這是十年前向仲懷對團隊和業界人士常說的一句話。

從那時起他就敏銳地意識到,產業的升級和轉型勢在必然,這需要大批科技創新成果作支撐,而科技創新的根本希望,在於人才。

西南大學的蠶桑團隊舉世聞名,但在向仲懷看來,這僅僅是一個基礎,他希望的是全國蠶桑人才團隊的全面進步,因為「這是振興我國傳統蠶絲產業的需要,是弘揚祖國蠶絲文化的需要,這需要一批人,需要許多個團隊」。

為此,向仲懷帶領團隊建立了全國唯一的蠶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等桑蠶界交流平臺。每次交流活動上他所做的專題報告,都匯集著他閃爍的思想火花,向年輕一代桑蠶人提出他與時俱進研究的蠶桑產業問題,並適時傳達指導性意見。

「這些年來,我們親眼看到和親身經歷著,一批批年輕人從對產業陌生到對產業熟悉,從開始說外行話到成為說專業話,從學習者到成為專家甚至骨幹力量。」 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代方銀表示,在向仲懷的引領下,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造就了一批蠶桑人才的成長發展。

樹樹桑葉、簸簸蠶兒、粒粒繭子、根根銀絲、片片錦帛綿延而成的絲綢之路上,幾代中國桑蠶人用紮實研究和不懈努力換來了領跑地位,而向仲懷院士那雙窺探到了蠶桑秘密的眼睛,也將永遠注視著在這條路上奮鬥著的新一代蠶桑人!


▲ 一方蠶綢 駝鈴聲遠|來聽我國蠶業科學界迄今唯一的院士——向仲懷院士與蠶桑故事


▲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聽向院士講述他和蠶桑的故事


▲ 西南大學向仲懷院士在央視《大家》欄目的影像全紀錄

| 黨委宣傳部 黨委網絡工作部

圖文來源:重慶教育

原標題:《祝賀!學校向仲懷院士榮獲首屆「重慶市傑出英才獎」》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重慶一中學子榮獲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
    彭山珊在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斬獲一等獎、離體生物學傑出成就獎、西南大學專項獎、重慶科技學院專項獎、雲日專項獎;榮獲第5屆「今日教育杯」新課程作文一等獎等獎項。尹藝臻曾連續兩屆(33屆、34屆)獲得全國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一等獎,並獲得第十九屆高士其科普獎——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和重慶大學專項獎;同時連續兩屆(33屆、34屆)獲得重慶市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一等獎,科技項目《水面懸浮垃圾收集裝置的研究》獲得高士其科普獎、重慶大學專項獎、西南大學專項獎、重慶理工大學專項獎、重慶科技學院專項獎和EzCode創新專項獎;在重慶市第七屆、第八屆中小學生科技節獲
  • 祝賀廣州新僑周榮、黃亞欣榮獲第八屆「中國僑界貢獻獎」一等獎
    《中國紀錄》新媒體 周金能 夏凱 周國慶 胡滿紅 周銳 廣州報導熱烈祝賀由廣州市僑聯推薦的周榮博士、黃亞欣博士榮獲第八屆「中國僑界貢獻獎」一等獎。主持國家級、軍隊、省、市、粵港重大科技專項課題等5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超過100篇、申請專利超過50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軍科技進步二等獎、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深圳科技創新獎等;榮獲軍隊三等功、廣東省抗非二等功、廣州市抗非標兵、廣州市首屆新僑回國創業貢獻獎、廣州市及開發區創業領軍人才稱號。
  • 祝賀:西安交通大學郭烈錦院士當選世界科學院院士!
    12月15日,世界科學院(The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發布消息,35位科學家當選新科院士,其中中國科學家7人。其中包括西安交通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郭烈錦。祝賀郭院士!
  • 臺達創辦人鄭崇華榮獲中國電源學會科學技術獎之傑出貢獻獎
    浸沒式液冷1500W AC-DC電源獲優秀產品創新獎在國內電力電子界深具代表性的中國電源學會於11月23日公布「第六屆中國電源學會科學技術獎」,臺達創辦人暨榮譽董事長鄭崇華先生以在電源技術、產業發展、及人才培育的卓越貢獻,榮獲「傑出貢獻獎」 ,此為中國電源學會的最高個人榮譽,每屆只評選一位
  • 北京郵電大學舉辦第二屆「燭光」獎頒獎儀式
    10月18日上午,北京郵電大學第二屆「燭光」獎頒獎儀式在學生活動中心舉辦。校黨委書記吳建偉、校長喬建永、兩院院士陳俊亮教授及部分校領導出席儀式,首屆「燭光」獎獲獎教師代表、各學院及相關職能部門領導、教師代表和學生代表等參加了儀式。
  • 金雅福榮獲「中國黃金珠寶產業數位化傑出貢獻獎」
    本網8月27日訊 新年伊始,代表中國黃金珠寶產業數位化最高水平的「2020首屆中國黃金珠寶產業數位化高峰論壇」於2020年1月9日在深圳市羅湖IBC珠寶時尚總部大廈開幕。金雅福集團應邀出席,榮獲「中國黃金珠寶產業數位化傑出貢獻獎」,並成為深圳市大數據協會黃金珠寶專業委員首批常務副會長單位。本次峰會在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及羅湖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大數據產業協會聯合主辦,此次也是華為首次涉足黃金珠寶產業的垂直類傳統產業的數位化轉型。
  • 平安科技克瑞斯榮獲上海大數據聯盟「產業生態傑出貢獻獎」
    「產業生態傑出貢獻獎」。2019中國(上海)大數據產業創新峰會產業生態傑出貢獻獎在平安集團首席科學家肖京博士、人工智慧中心高級專家算法研究員王建明的指導下,平安克瑞斯通過業界專家嚴格評審、重重選拔,成功摘取「產業生態傑出貢獻獎」,並於2019中國(上海)大數據產業創新峰會上被授予此項榮譽,同時獲得了政府代表、兩院院士的一致認可和高度評價。
  • 華中科技大學教師榮獲EAPPC & BEAMS傑出青年學者獎
    華中科技大學教師榮獲EAPPC & BEAMS傑出青年學者獎   華中科技大學    2018-09-27  大 中 小   9月16日至20日,由國防科技大學承辦的第7屆歐亞脈衝功率會議暨第
  • 祝賀!唐本忠院士、王均教授當選2020年國際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Fellow
    祝賀!此次唐本忠院士和王均教授的入選,也是繼王迎軍院士和陳曉峰教授之後,學校再次有研究者入選國際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Fellow,標誌著該學科的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 "星光"閃耀克魯斯堡 星牌榮獲世臺聯傑出貢獻獎
    決賽正式開始前,中國撞球桌品牌星牌,同時也是世界斯諾克戰略合作夥伴,在這個特別的時刻榮獲世臺聯頒發的世界斯諾克傑出貢獻獎,星牌集團董事長甘連舫先生親臨現場接受嘉獎。一項屬於中國的榮譽閃耀在克魯斯堡劇院。
  • 15歲少年科學家火了,各路少年科學英才背後推手是誰?
    「英才計劃」讓更多青少年走進科學家的世界在本次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年論壇現場,剛上高一的談方琳成為了這次論壇最年輕的參會者,事實上,早在去年,談方琳就在上海青少年科學社的邀請下參加了首屆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年論壇。
  • 「院士在重慶」座談會舉行,20多位院士專家貢獻真知灼見
    重慶日報訊 (記者 申曉佳 張亦築 實習生 黎勝銘)11月9日,2019重慶英才大會「院士在重慶」座談會舉行。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存榮出席座談會並致辭。吳存榮在致辭中表示,「兩院」院士是我國科學技術界、工程技術界的傑出代表,是國家的財富、人民的驕傲、民族的光榮。
  • 潛心育人,祝賀這位北航人獲此大獎!
    日前,第二屆教學大師獎、傑出教學獎和創新創業英才獎頒獎典禮在華南理工大學舉行。教育部醫學教育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教育部原副部長林蕙青,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等出席頒獎典禮。2020年度共評出教學大師獎1名、傑出教學獎9名、創新創業英才獎10名。
  • 河北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英才總數達1349人
    河北新聞網12月17日訊(河北日報記者王璐丹)今天上午,記者從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河北多措並舉鼓勵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團隊、創新英才培育發展,目前,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英才總數已達1349人,高層次產業創新創業團隊達到373個。
  • 祝賀陸前進教授、高興華教授獲國際皮膚科聯盟「傑出貢獻獎」
    近日,國際皮膚科聯盟
  • 質創未來,恆信璽利榮獲「2020傑出品牌口碑」獎
    7月29日,首屆國際質造節「質·創未來」線下活動在天津舉行,紅豆集團、西門子醫療、九牧廚衛等200家品牌匯聚一堂。經專家評審以及大眾綜合評價,恆信璽利榮獲「2020傑出品牌口碑」獎。當下中國正處在一個歷史性的深度變革期,新的全球化格局也倒逼中國產業「質造」升級。
  • 校領導應邀參加2020重慶英才大會
    西工大新聞網11月26日電(張瑞傑)11月21日至22日,應重慶市委、市政府邀請,校長汪勁松率隊赴渝參加2020重慶英才大會。汪勁松參加了大會開幕式,並在會前與部委領導、兩院院士、大學校長、央企領導等嘉賓代表一起,同重慶市主要領導進行了座談。活動期間,汪勁松會見了重慶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吳存榮,雙方重點就我校和重慶市合作情況交換了意見。侯成義代表學校參加了英才大會系列活動——市校合作創新論壇,並以「堅持開放辦學道路,提升服務社會能力」為題作交流發言。
  • 李蘭娟院士等十人榮獲年度醫院人文杰出人物稱號
    原標題:李蘭娟院士等十人榮獲年度醫院人文杰出人物稱號「戰疫」是過去一百多天裡很多人生活中最重要的關鍵詞。疫情中,人們經歷痛苦,甚至感受生死,同時又看到醫護人員的努力,感受到醫學人文的溫度。1200多家醫療衛生機構及個人自願申報,經過三輪評審,中國工程院院士、樹蘭(杭州)醫院李蘭娟、湖南省人民醫院黃利華、柳州市婦幼保健院林忠等十人獲得年度「人文品牌傑出人物」稱號;共計兩百多家醫療機構和個人獲得嘉獎。
  • 首屆「中國十大傑出母親」評出
    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首屆「中國十大傑出母親」評選,25日在京揭曉。    通過層層推選、評委初評及兩個多月向社會各界公開徵求意見,最終從36位候選人中差額選舉出首屆「中國十大傑出母親」。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副會長朱琳宣讀了榮獲首屆「中國十大傑出母親」名單。
  • 多舉措支持 河北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英才總數達1349人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王璐丹)12月17日上午,記者從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河北多措並舉鼓勵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團隊、創新英才培育發展,目前,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英才總數已達1349人,高層次產業創新創業團隊達到37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