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魚到底是什麼魚?-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2021-01-11 上遊新聞

05-07 11:02:35 來源:中國國家地理BOOK微信公眾號

▲ 有些飛魚的胸鰭帶有鮮豔的花紋。

飛魚為什麼會飛?

在我們的認知中,「鷹擊長空,魚翔淺底」是普遍的共識。鳥嘛,就該在天上飛;魚的話,則應該在水裡遊。偏偏有種魚,不肯走尋常路,「飛」了起來。那麼,飛魚到底是什麼魚?它真的會飛嗎?

01 紅色的「飛魚」

在中國古代,有一種怪魚常被載於典籍。它叫「文鰩魚」,又名「飛魚」,據說長有雙翅,可以在空中飛。宋代的《爾雅翼》寫道:「文鰩魚出南海,大者長尺許,有翅與尾齊。一名飛魚,群飛海上。」典籍究竟可不可信?有人開始了考據。清朝有個奇人,叫做聶璜。他喜歡走南闖北,又愛畫畫,但並不喜歡畫傳統的山水,而是跑偏到了海洋生物。他雲遊四海,與漁夫交談,甚至跑到菜市場,親眼觀摩後一一畫下來。

▲ 飛魚。繪/聶璜

在康熙丁丑年(1697年)和巳卯年(1699年),聶璜曾兩次在福建菜市場目睹到一種魚。他認為,這就是傳說中的文鰩魚。憑什麼呢?就憑它的胸鰭特別巨大,末端都到了尾巴,這正符合「翅與尾齊」的記載。除此以外,聶璜還記下了這種魚的其他特徵:一、周身鱗甲皆紅色,二、頭有刺。這就不對了。現實中,長成這樣的魚倒是有,但絕對不會飛,自然也不是古籍中的文鰩魚。

▲ 除了單棘豹魴鮄,還有好幾種魴鮄身體也發紅,比如這個東方豹魴鮄

從畫中的頭有刺、身紅色、胸鰭長至尾部、鰭條突出等特點看,這應該是鮋形目、豹魴鮄科的魚,最有可能是「單棘豹魴鮄」。它是中國的豹魴鮄裡最紅的。也有可能是鮋形目、鮋科的蓑鮋,但是蓑鮋背鰭極長,身有明顯的虎紋,和畫中不符。暫且作為另一個選項吧。每個人一看到豹魴鮄,都會立刻產生一個感覺:這魚會飛,否則長那麼大的「翅膀」幹什麼呢?豹魴鮄的胸鰭極度發達,完全張開後,整個魚就像一個圓形的飛碟。

▲ 西方繪畫中,豹魴鮄被鯊魚追得飛上船

這麼大的翅膀,在空中飛行應該不是問題吧?不光聶璜,連西方人也這麼覺得。歐洲有很多老畫,畫的都是豹魴鮄飛行的場景。有的畫裡,豹魴鮄群為了躲避鯊魚、鯕鰍的捕食,慌忙飛向空中,撞在了帆船的桅杆上,把船員嚇得不輕;有的畫裡,豹魴鮄在空中飛行時,直接被海鷗叼走……

▲西方繪畫中,豹魴鮄飛起來的時候,被海鷗叼走。

遺憾的是,這些景象只存在於傳說、畫作中,從未得到過證實。不論從習性還是身體結構來看,豹魴鮄都是不會飛的。它的身體被堅硬的鱗片包裹,很僵硬,遊速很慢,就算拼了老命跳出水面,也只能無力地「啪嗒」落回水裡,無法達到起飛速度。至於另一個可能的真身——蓑鮋,就更飛不起來了,它基本上跟你家金魚的遊速差不多,搖搖擺擺的。

▲蓑鮋。也是一種不會飛的魚。

豹魴鮄平時是在海底生活的。底棲魚的胸鰭通常很大,這樣它們趴在海底時,胸鰭就可以和尾鰭形成鼎足之勢,支撐身體。貼著海底遊泳時,胸鰭也能保持平衡。而豹魴鮄的胸鰭還多了交流功能。鰭上有醒目的豹紋、眼斑。求偶時,雄魚、雌魚就會張開胸鰭相伴而遊,用顏色展示感情,就像海底的「比翼鳥」,畫面太美。

▲ 兩隻豹魴鮄。有《梁祝》內味兒了……

聶璜兩次親眼看到、引經據典考證出的「飛魚」,竟然既不能飛,也不是古籍中的文鰩魚,太尷尬了。但聶璜大概自己都沒意識到,他在《海錯圖》中畫下的另一種魚,反而是文鰩魚的真身。

02 鵝毛小魚,才是真身

古籍《匯苑》記載,東海有一種「鵝毛魚」,能飛。漁人抓這種魚不用網,只用一艘獨木小艇,刷上白色反光的蠣粉,夜裡劃到海上,支個杆子掛盞燈,照亮船身,鵝毛魚就紛紛飛進艇中。魚太多的話要趕緊熄燈,否則船就沉了。

▲ 鵝毛魚,這才是飛魚的真身。繪/聶璜

聶璜看文獻時,覺得這魚很有趣,卻一直沒有目睹過這種魚。他住在福建時,有位叫陳潘舍的漳南人告訴他:這種魚在我們這邊叫飛魚,就是用這個辦法捉的;它身體狹長,有細鱗,背青腹白,兩個胸鰭像翅膀,有二寸(約6釐米)長。尾鰭細長,能幫助飛行,並給聶璜畫了簡圖。但是聶璜認為,這種魚的翅膀不夠大,不符合古書中文鰩魚「翅與尾齊」的特徵,所以不是文鰩魚。其實,是他太摳字眼,導致一葉障目了。從各種線索看,鵝毛魚恰恰就是真正的飛魚,也是傳說中的文鰩魚。

▲ 水中的飛魚。可以看出胸鰭很發達

從對「鵝毛魚」的描述可以確定,它是頜針魚目、飛魚科的種類。飛魚科下有個「燕鰩屬」。這個燕鰩,其實就是科學家把古名文鰩魚和今天的俗名「燕兒魚」結合在了一起。飛魚身體修長,遊動迅速,常常結群行動,一旦被大魚追趕,它們就躍出水面,張開鰭滑翔。有的飛魚種類連腹鰭也發達,等於又多了兩個小翅膀。四個翅膀一起張開,飛得更好。

但飛魚不會像鳥那樣振翅飛行。它們的翅不動,只是滑翔。滑一段落回海面,還能用尾巴快速打水,再次起飛。遇到順風,飛100米遠都沒問題。晉代《吳都賦》有一句「文鰩夜飛而觸綸」,道出了飛魚的另一個習性:趨光。到了晚上,飛魚就特別喜歡聚到有光的地方,人類會利用這個習性抓飛魚。古人是用油燈,今人則用大功率的電燈,能把海面照得如同白晝。飛魚紛紛趨光而來,自投羅網。

▲ 飛魚用尾鰭擊水,讓自己滑翔得更遠

有一次我翻《中國動物志·頜針魚目》,發現裡面把「文鰩夜飛而觸綸」的「綸」解釋成羽扇綸巾的綸(音guan)。於是意思就變成了「文鰩魚夜裡趨光飛翔,撞在了漁人的頭巾上」。難道我一直以來都理解錯了?趕緊查一查,「綸」有兩個讀音,作頭巾講時,讀guan;作釣魚線講時,讀lun。唐代的李周翰為「文鰩夜飛而觸綸」註解過:「綸,小網也。」觸綸也是一個專門的詞,意為投入羅網,所以《中國動物志·頜針魚目》的解釋是錯誤的。

03 飛魚「能好怎」?

飛魚肉是很平價的海邊肉類來源。可以把它曬成魚乾、裹糊炸,日本人則把最新鮮的飛魚做成壽司料,用生肉捏制,或者醋漬、燎烤後再捏,入口味道清淡,甜味隨後而來。

▲ 夜市的炸飛魚

聶璜說有人告訴他,飛魚肚子裡「有白絲一團,如蜘蛛腹內物」。到晚上,它還會發出螢光。在當時,這東西是被拋棄不吃的。現在看來,這團物體就是飛魚的卵。它的卵非常小,白中透黃,彼此之間被絲狀物糾結在一起,看著就像蜘蛛絲和蜘蛛卵的混合物。所謂「如蜘蛛腹內物」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 飛魚卵本身是黃色的

飛魚是在海面的漂浮物(海藻、樹枝等)上產卵的,那些絲可以把卵固定在漂浮物上。英國廣播公司(BBC)的紀錄片《生命》曾拍攝到這樣一段畫面:一大根椰子葉漂在海面,引來一大群飛魚產卵,眨眼間,椰子葉就被卵和絲裹成了大粽子,甚至還有好多飛魚被裹在裡面窒息而亡。由於卵太重,這個大粽子就帶著卵和死魚沉入了海底,畫面相當瘮得慌。在現代人看來,清朝人竟然把飛魚卵扔了,簡直太不識貨了,它在今天可是大名鼎鼎的食材。

▲ 染成紅色的飛魚卵

日本人喜食飛魚卵,軍艦卷上常見的小粒魚子就是飛魚卵。由於它本身的米黃色不好看,常被用食用色素染成紅色、綠色,在中國的日本料理店裡還總被誤稱為「蟹子」。

有動物保護人士擔心,飛魚也是其他海洋魚類的重要食物,大量撈卵,可能會破壞生態平衡,於是號召大家不要吃飛魚卵。我覺得個人不吃沒啥用,關鍵是得控制好捕撈量。只要科學捕撈,食客就不必有負罪感,可以盡興地享受這道美食。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燈,一座城市的靈魂-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好像一直以來,「燈」都是一個充滿著快樂和希望的意象。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中國的雪到底有幾副面孔 ?-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東北三面環山西側北側分立著大、小興安嶺東側有長白山脈把持地形像一個「喇叭口」並且開口朝南的地形有利於水汽的聚集來自孟加拉灣的暖溼氣流與南海、東海、黃海、渤海以及日本海的水汽在這裡和來自北方的冷空氣在這裡匯聚
  • 「變廢為寶」從學生抓起-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同時,學校還編寫了《垃圾分類讀本》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學生可以通過自讀或者與家人共讀的方式,系統性地掌握「什麼是垃圾分類、為什麼要垃圾分類、怎樣進行垃圾分類」3方面知識。學校把垃圾分類課時落實進地方課程中,由科學老師定期上好垃圾分類專題課。同時,學校每期都開展以垃圾分類為主題的班隊活動課,學生通過系列活動來進行垃圾分類知識的交流學習。
  • 永川PVC塑料暢銷-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當好「雙曬」的主人-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市民可通過淘寶直播平臺、抖音直播平臺、重慶發布、華龍網(新重慶APP)、上遊新聞、第一眼APP等多個網絡平臺進行收看。帶領大家走進墊江,感受人文、科技、生態、和諧之城的魅力。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牡丹文化、石磨豆花文化、寨卡文化和耕讀文化的高度融合,成就了我縣田園如畫,山水如歌,時光溫熱,歲月靜好。
  • 七夕至 甜蜜濃-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備孕需注意什麼?區婦幼保健院工作人員提醒,為了優生優育,準備懷孕時應該了解預防出生缺陷的「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線,是指婚前醫學檢查和孕前保健,其中包括:避免近親結婚生育和大齡生育,孕前三個月孕後三個月補充葉酸可有效預防神經管畸形的發生,食鹽加碘可預防地方性克汀病,孕前三個月接種風疹疫苗,懷孕早期及時發現和治療糖尿病等疾病。
  • 兩個人的直播婚禮-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03-03 20:57:43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2020年2月,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時期。29號,四年才會有一次的日子。他和她,選擇在這個特殊的時間,舉辦了一場特別的婚禮。沒有雙親在場,沒有伴郎伴娘,只有新郎和新娘兩個人。
  • 巫山明晚全城停氣-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注意了最新停氣通知來了因設備檢修及長輸天然氣管道碰口接上遊單位通知將於明日(12月17日)全城停氣具體如下尊敬的巫山城區天然氣用戶:接上遊單位通知,因設備檢修及長輸天然氣管道碰口,定於2020年12月17日晚上22:00至12月18日上午7:00全城停氣。
  • 降雨不停 巡查不止-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水面底下的珠寶生意-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梵克雅寶、寶格麗和蒂芙尼的首飾,不管賣到多貴,成本其實也就1000塊左右,你是可以看到品牌用料的,也可以算出來他們到底值多少錢,他們貴在了品牌和工藝上。」王愛琳稱。李楠贊同王愛琳的部分觀點。她曾經在珠寶工廠打工,贊同大牌首飾的成本在1000元左右,可她更傾向於相信,大牌珠寶的工廠在歐洲或美國,不在水貝。
  • -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一男子非法運輸被查處-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被「熱搜」毀掉的年輕人-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看到悲傷的社會新聞,熱淚盈眶;看到某某明星出軌,氣憤不已……海量信息操控你情緒的同時,你可能自己都沒有注意到,你的時間正被不經意地消耗。是什麼蒙蔽了我們的雙眼,搶佔了我們的時間,讓我們喪失了理性思考的能力?
  • 「討厭」的中國美食-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小時候每次吃雞鴨魚,大人都會把腦花給我,說是能補腦子,也就習慣了吃腦花。現在,有專門的小吃,把豬腦做成烤腦花、冒腦花、涮腦花……我都喜歡,入口即化,滿口溢香,比最嫩的豆腐還嫩,而且入味,總之很美味。別問,問就是不愛吃字沒什麼肉,還難啃,有什麼可吃的,麻煩又不雅。而且一想著雞啊鴨啊豬啊天天踩土,太髒了吧,搞不好還有腳氣,吃它幹嘛?所有食物都值得被愛
  • 單眼皮女孩內心OS圖鑑-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所以有時候不是自己不夠美,是自己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優點而已呀~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在「日本311地震」之後,她很希望可以為災民做些什麼。朋友說資金物資都已足夠,但人們內心的空虛久久無法復原,希望能請她畫些作品來治癒受傷的人們。「對於那些連面也沒見過的人,他們的苦痛,也是屬於我的一部分。很希望能託付自己的信念,使傷痛的情緒感受到撫慰,為不安的心帶來力量。」
  • 重慶珍檔丨什麼是磁器口?-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大山大水之下又造化出磁器口這方小天地中梁山脈與嘉陵水脈之間金碧、馬鞍、鳳凰「三山品峙」清水、鳳凰「二水肘腋」這裡踞渝城上遊在重慶眾多的地名當中「口」多指口岸、碼頭也是對河、溪入江處這類「口狀」地貌的表達如磁器口即運銷瓷器之口岸(古代「瓷」通「磁」,古渝城中也有磁器街)同時也是清水溪、鳳凰溪入江之口(1940年老地圖上磁器口及上遊的另外幾個
  • 古代退休那些事-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歷朝歷代「退休」待遇各不同「退休」一詞正式登上歷史舞臺是什麼時候呢?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兒童如何科學護牙-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大足區健康教育中心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西藏傳統文化中,年楚河源頭為寧金崗桑(又譯諾金康桑)雪山,如《後藏志》記述,年楚河以雪山為源地,分為上遊「年堆」、中遊「年帕」、下遊「年麥」。其中,「年麥」是年楚河匯入雅魯藏布江的河谷地帶,即今日喀則一帶。藏語中河流有兩種——大的稱「藏布」,小的稱「曲」。「年楚」其實就是「年曲」,「年」曾是當地的古老部落,在藏語裡有「美味」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