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T-80主戰坦克

2021-01-08 華夏經緯網

     T-80主戰坦克是以T-64主戰坦克為基礎發展而來的,從80年代初期開始生產到1987年中期為止約有2200輛裝備部隊。

結構特點:

一、總體布置

    T-80坦克的總體布置與T-64主戰坦克相似,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中央,車體中部是戰鬥艙,動力艙位於車體後部。為了提高對付動能穿甲彈和破甲彈的防護能力,車體前上裝甲比T-64坦克有進一步改進,前下裝甲板外面裝有推土鏟,還可以安裝KM-4掃雷犁。

    炮塔為鋼質複合結構,帶有間隙內層,位於車體中部上方,內有2名乘員,炮長在左邊,車長在右邊,車長和炮長各有1個炮塔艙口。

二、武器系統

1.主要武器

    該坦克的主要武器仍是1門與T-72坦克相同的2A46式125mm滑膛坦克炮,既可以發射普通炮彈,也可以發射反坦克飛彈,炮管上裝有與T-72坦克2A46火炮相同的熱護套和抽氣裝置。

2.彈藥

    125mm坦克炮可以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尾翼穩定破甲彈和榴彈3種炮彈,它們均為分裝式彈藥,用自動裝彈機裝彈。部分T-80坦克裝備有用125mm火炮發射的AT-8鳴禽(Songster)反坦克飛彈。飛彈制導控制器鋼箱裝在炮塔頂部右側的車長指揮塔正前方,不使用飛彈時可以收藏在炮塔裡。鳴禽反坦克飛彈彈徑120mm,射程4000m,無線電指令制導,制導頻率8000MHz,彈長1200mm,飛彈初速150m/s,助推發動機可將飛彈飛行速度增大到500m/s,飛行3000m距離只需7s,飛行4000m需要9s。戰鬥部有破甲和殺傷兩種作用,用於反坦克,破甲厚度為600~650mm。每輛坦克攜帶2~4枚飛彈。該飛彈用炮長瞄準鏡跟蹤目標,由火控計算機解算飛彈位置及相對於瞄準線的偏差,將其轉換成指令信號並修正彈道。

 3.自動裝彈機

    2A46式125mm火炮用自動裝彈機裝填炮彈,裝彈機的結構與T-72坦克的相同。彈藥分成彈丸和裝藥兩部分,分別儲藏在戰鬥艙底部的旋轉輸彈機的下層和上層,其餘彈藥分別存放在駕駛員旁的車前空間和戰鬥艙中,作為備用彈。

4.火控系統

    該坦克的火控系統比T-64坦克有所改進,主要是裝有雷射測距儀和彈道計算機等先進的火控部件,但仍採主動紅外型夜視設備。

5.輔助武器

    在主要武器的右邊並列安裝1挺7.62mmПКТ式並列機槍,在車長指揮塔上裝有1挺HCBT式12.7mm高射機槍。

三、推進系統

1.發動機

    與T-64坦克不同,T-80坦克裝有1臺新型燃氣輪機,是蘇聯採用燃氣輪機的第一種主戰坦克,標定功率約為724kW(985馬力)。發動機的排氣口開在車體尾部裝甲板上。

2.傳動裝置

    燃氣氣輪發動機相匹配的是有5個前檔和1個倒檔的手操縱傳動裝置,也可以採用一種帶有預選器的、帶負荷自動換檔的變速箱。

3.行動裝置

    該坦克的車體每側有6個雙輪緣掛膠負重輪(兩個半輪緣用螺栓相連接),3個託帶輪,1個前置誘導輪和1個有12個齒的後置主動輪。負重輪之間的距離不等,第二和第三、第四和第五對第五和第六對負重輪之間的距離明顯偏大。側裙板完全遮住了託帶輪。履帶為雙銷結構,履帶板之間用端部連接器連接,其上有橡膠襯墊。T-80坦克的履帶比T-64坦克約寬50mm,履帶著地長也比T-64坦克增長250mm,因此單位壓力比T-64坦克小。

四、防護系統

1.裝甲防護

    車體正面採用複合裝甲,前上裝甲板由多層組成。其中外層為鋼板、中間層為玻璃纖維和鋼板、內襯層為非金屬材料。不計內襯層的總厚度為200mm,與水平面成22°夾角。車體前下裝甲分3層,總厚度為80mm的兩層鋼板和一層內襯層。除此之外,在前下裝甲板外面還裝有20mm厚的推土鏟。前下裝甲板與水平面的夾角為30°,包括推土鏟在內的鋼裝甲厚度達到100mm。炮塔兩側前部裝有儲存箱。

2.附加反應式裝甲

    與T-64Б坦克一樣,T-80坦克的炮塔前半圈和車體的前上裝甲部位裝有附加反應式裝甲。炮塔部位的反應式裝甲安裝結構形式與T-64Б坦克不同,T-80為上下兩排,兩排呈朝前的尖角形布置,T-64為雙排下傾式布置,其中上排有兩層,下排為一層。炮塔前部頂上也布置有反應式裝甲,可對付頂部攻擊武器。車體和炮塔上的反應式裝甲的爆炸塊總數量在185~221塊之間,其中炮塔上有95塊。側裙板上沒有象T-64那樣的反應式裝甲。

3.三防裝置

    超壓式集體防護裝置是T-80坦克的制式裝備。

4.煙幕裝置

    T-80坦克的煙幕彈發射裝置安裝在125mm火炮兩側的炮塔反應式裝甲之後的位置。

5.雷射報警裝置

    T-80坦克的雷射報警裝置可能矣敵雷射測距儀、雷射指示器或雷射精確制導裝置發出的雷射作出反應,發出報警信號。在指揮型T-80坦克的車長指揮塔前的炮塔頂上還裝有能發出調製波束的雷射指示器,它由矩形裝甲箱體保護著。

6.其他

    該坦克的其他制式裝備還包括平時載於炮塔後部的潛渡筒和載於車體後部的自救木。潛渡時須安裝兩根管,粗管進空氣(包括乘員艙所需空氣)、細管用於排氣。為了增大坦克行程、車體後部還可以加裝附加燃料桶,進入戰場前或必要時可將該桶迅速拋掉。

型號演變

T-80 M1989(又稱SMT M1989)

    西方最近報導的T-80 M1989或SMT M1989,不再採用燃氣輪機而是採用柴油機;不安裝反應式附加裝甲而安裝被動式附加裝甲。

 

相關焦點

  • 三十年前,在中國當過靶子的T-72、T-80、豹式主戰坦克
    由於國際環境變化有機會多外部獲得新技術,通過各種方式從不同國家獲得不同坦克實物或技術,不論是借鑑還是合作最終才有了現在99式主戰坦克。上世紀80-90年代,通過分析研究這些實物,並在靶場上進行了多項測試,或多或少對軍工自主產品有著重要借鑑意義。我們將幾款被送上靶場的坦克做個梳理,看看當年軍工之路艱辛不易,確實是在外部壓力下自我努力才有了結果。
  • 全球十大最強主戰坦克
    T-14主戰坦克,代號阿瑪塔,是俄羅斯研製的新一代主戰坦克。T-14坦克全重為48噸,行駛速度75-80公裡/小時。 5、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
  • 組圖:俄羅斯T-90A主戰坦克等大批武器接受檢閱
    外媒稱,9日,俄羅斯迎來偉大衛國戰爭勝利69周年。莫斯科時間上午10時,伴著《神聖的戰爭》的雄渾樂聲,儀仗隊士兵高擎俄羅斯國旗和衛國戰爭勝利旗步入紅場,盛大的閱兵式隨之拉開帷幕。 「虎」式裝甲運輸車,BTR-80輪式裝甲運輸車、新研發的「颱風」裝甲車、「菊花-S」多功能飛彈、T-90A主戰坦克、「山毛櫸-M2」防空飛彈、「伊斯坎德爾-M」戰略戰術飛彈、「白楊-M」移動式飛彈系統等共計151件俄制傑出武器隆隆駛過條石鋪成的路面,一展風採。克裡米亞、黑海艦隊以及二戰英雄城市塞瓦斯託波爾的旗幟也迎風招展。
  • 俄羅斯最致命坦克,T-14阿瑪塔能重振俄式坦克的威風嗎?
    俄羅斯是自蘇聯時代開始,就是全球最大的坦克保有國。而蘇俄也一直是引領世界坦克潮流的強國。自從二戰時聞名世界的T-34型坦克,到後來的T-54/55型坦克、T-62型坦克、T-72型坦克,再到如今的阿瑪塔主戰坦克,可以說俄羅斯一直引領著全球坦克發展的方向。
  • 世界十大坦克 T80主戰坦克實力超強,我國兩個上榜
    世界十大坦克 T80主戰坦克實力超強,我國兩個上榜一、T90主戰坦克在世界十大坦克中T90主戰坦克由俄羅斯研製,據說該坦克主要是為了北約曾經對俄羅斯的威脅而打造的,它重46.5噸,同時配有很先進的火控系統,最高時速為65/公裡每小時。
  • 武器裝備:T-34主戰坦克圖片賞析
    T-34坦克(俄文:T-34 ТАНК,英文:T-34 Medium Tank[1]),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由蘇聯哈爾科夫共產國際工廠設計師米哈伊爾·伊裡奇·科什金領導設計的中型坦克。該坦克戰鬥全重32噸,發動機功率500馬力,最大公路速度75千米/小時,最大行程400千米,裝備一門76毫米坦克炮,是一型火力、防護力和機動性都很突出的坦克[2]。從20世紀40年代到50年代蘇聯一共生產了T-34系列坦克84070輛,其型號主要為兩種:安裝76.2毫米坦克炮的T-34/76坦克和安裝85毫米坦克炮的T-34/85坦克。
  • 我國99A主戰坦克重達55噸,能跑多快?上高速跟重卡飆車不在話下
    99A是目前國內最好的主戰坦克,也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好的坦克之一。99A主戰坦克擁有領先國際的火力、防護力和機動力,在設計和技術上融合了俄羅斯和歐美的優良傳統。99A式坦克戰鬥全重55噸,長7.6米,寬3.5米,高2.37米,如此一輛龐然大物,想要跑起來自然需要強勁動力。
  • 回顧俄羅斯第三代坦克「阿瑪塔」的成長史
    它不只是一輛坦克,一窺未來:俄羅斯的尖端「阿瑪塔」它的名字又叫Т-14坦克。T-14阿瑪塔坦克是世界上唯一的戰後第三代坦克。這種裝甲車輛是基於阿瑪塔重型統一作戰平臺創造的。這是一款全新的、完全由俄羅斯設計的產品。此外,它的許多工程解決方案在世界上是無與倫比的。基於它的許多特性,T-14優於俄羅斯系列製造的坦克和它的外國頂級競爭對手。在全球坦克生產歷史上,「阿瑪塔」坦克首次擁有無人炮塔和乘員隔離裝甲艙等特點,以及完全計算機化的設備。裝甲提供保護,免受坦克和反坦克炮釋放的所有現代射彈,以及反坦克炮和彈藥的攻擊。
  • 無人機來襲,主戰坦克如何「護頭」?除了煙霧彈還有這幾種方式
    對於現代主戰坦克來說,對手不少,除了敵方主戰坦克外,還需要堤防反坦克飛彈、反坦克火箭彈、反坦克地雷,甚至無人機的襲擊。而相比有人操作裝備,無人機打坦克有一個先天優勢,那就是可以直接攻頂襲擊。比較常見的反制手段是用煙霧彈,但煙霧彈一則有時間限制,二則需要坦克手自己操作。如果敵方無人機是在坦克手不知道情況下,發起攻擊,那煙霧彈也就沒有什麼用了。因此,對於主戰坦克手來說,他們需要一種被動防禦手段,或者全自動防禦系統。能時刻準備著迎接打擊。
  • 俄羅斯「軍隊2020」國際軍事論壇開幕 中國96式主戰坦克開炮射擊
    俄羅斯「軍隊2020」國際軍事論壇開幕 中國96式主戰坦克開炮射擊 2020-08-25 15:06:22
  • 印軍T-90主戰坦克部署邊境威懾力幾何?遙感圖曝光印軍最大硬傷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印度媒體報導,早在一個月前,印軍就在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地區已做好充分準備,部署T-90主戰坦克。作為印度陸軍主力,同時也是印軍最強的T-90坦克,其究竟作戰能力如何呢?遙感智庫與您一起分析一下。
  • 最早第四代坦克,優異性能如今慘遭俄羅斯遺棄
    在2011年下半年,在俄羅斯軍工界中已經研發了20餘年神秘的T95主戰坦克及其BMD聯盟152毫米雙管自行榴彈炮在普京的行政命令下全部下馬,讓外界猜測數十年的神秘巨獸最終還是胎死腹中。究其原因是這款T95主戰坦克在俄羅斯官方的說法中運用了大量的新型技術,甚至有俄羅斯官員說遠超西方數十年,因為在技術上T95主戰坦克板宣稱為四代主戰坦克,按照俄羅斯的官方說法T95和T14「阿瑪塔「主戰坦克一樣使用了無人炮塔,加上新型的自動裝彈機這種事在數十年前可以說是相當先進。在防護上安裝的「競技場-1」全自動主動防護系統,可從各個方向攔截攻擊的反坦克飛彈。
  • 淺談國之裝甲重器——99式主戰坦克
    面對CCCP的鋼鐵洪流和更可怕的新型主戰坦克T-72、T-80系列,全上下國為了可以擊穿這些巨獸的前裝甲而努力,多方多管齊下,步兵裝備研製出紅箭8和後來的紅箭9,空軍更是製造「狂飆一號」戰術氫彈,用當時最快的空軍載具—強5擔起「西伯利亞單程快車」的任務。
  • 印度有意購買俄制「阿爾瑪塔」主戰坦克 狂撒1300億購買1770輛
    就在中印邊境衝突雙方還在談判協調的過程中,印度方面近來頻頻與俄羅斯方面接洽,討論有關軍購相關事務。在日前傳出印度要求俄羅斯加速12架蘇-30(SU-30)和21架米格-29(MiG-29)戰鬥機的交付進度之後,現在又傳出有意向俄羅斯購買1770輛的T-14「阿爾瑪塔「(Armata)主戰坦克。
  • 俄羅斯又翻車了!坦克履帶「啃」破莫斯科大街,場面一度尷尬
    俄羅斯坦克剛出現就刮壞馬路,莫斯科街道一片混亂,原來都是履帶惹的禍俄羅斯又翻車了!近期該國進行了一場的大型彩排,彩排結束後,俄羅斯人民發現莫斯科街道已經變得坑坑窪窪的,到處是被坦克履帶壓過的痕跡。雖說閱兵非常重要,但是總會發生類似的情況,不得不說,俄羅斯道路管理部門的壓力也是蠻大的,每次大型活動後,他們也不得不忙碌起來。
  • 混血雜交,法蘭西和德意志的鋼鐵結晶,新一代歐洲主戰坦克駕臨
    近幾天,法國的新一屆薩託利防務展上,由德國和法國共同組建的「克勞斯瑪菲·奈科斯特防務系統」公司,推出了一輛「新」坦克,這輛被命名為EMBT「歐洲主戰坦克」的概念樣車,採用了德國豹2坦克的底盤和法國勒克萊爾坦克的炮塔,以一種堪稱「簡單粗暴」的方式,強行「雜交」出了一種「新型」坦克。為本次略顯無聊的展會稍稍帶來一些「流量」,引起了一定的關注。
  • 奧索裡約啟示錄:巴西EE-T1主戰坦克成敗得失談
    奇伏坦坦克的車體裝甲厚度一般為80~90mm,裝甲最厚的部位是炮塔正面,達150mm。4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研製成功的戰後第一代坦克,其主要車型有蘇聯T-54和T-55主戰坦克,美國M47和M48主戰坦克,英國遜邱倫主戰坦克,日本61式主戰坦克等。戰後第二代坦克,除日本74式主戰坦克於70年代初研製成功外,其餘均屬60年代產品,主要車型有蘇聯T-62主戰坦克,美國M60系列主戰坦克,英國奇伏坦主戰坦克,法國AMX-30主戰坦克等。
  • 高原山地坦克戰,15式輕型坦克擊敗T-90並不難!
    石江月原創 最近,印度媒體輪番炒作中印坦克力量對比。 從印度媒體的報導可以看出,印度軍隊當前部署的主要是升級版T-72M1主戰坦克和T-90重型主戰坦克。但是,在道路和橋梁都很糟糕的高原山區部署45噸的坦克,本身就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 T-72坦克讓西方瑟瑟發抖,改進型號數不勝數,最經典的是這三款
    在上世紀60年代,蘇聯研發第三代主戰坦克時,一口氣推出了T-64、T-72、T-80和T-90等好幾個型號,其中T-72坦克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坦克之一,自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先後研製了多種型號的T-72改進型號。T-72主戰坦克是T-64高級主戰坦克的簡化版,於1973年服役。
  • 中國99A式主戰坦克,西方人眼中的陸地之王
    如果將1915年英國生產的小威利號定義為人類的第一臺坦克,至今為止坦克已經走過了一百多年的歷程,這段時間裡坦克經歷了多次升級與優化,最終在最近十幾年裡全世界的坦克幾乎統一成了一個樣式。在世界上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中國,真正意義上全面自產坦克的時間卻短短不過二十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