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川島小周
凜冽的槍戰
肅殺的氛圍
令人窒息的爆炸
一部叫《拆彈部隊》的戰爭電影奪得了2010年奧斯卡最佳電影與最佳導演,兩項大獎。
在最佳導演的頒獎臺上,從主持人手中接過小金人的居然是一位高挑的美女。
而且這位女性戰勝的,好萊塢商業片之王,詹姆斯卡梅隆的熱門電影,《阿凡達》。
這在絕對男權金字塔的奧斯卡是不可想像的事情。在好萊塢的歷史上,也從來沒有過女人,拿到最佳導演的小金人。而她就是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奪得最佳導演的女人。
她是誰?為什麼如此強悍?足以可以戰勝好萊塢之王卡梅隆?
她的名字叫凱薩琳 畢格羅,在2010年戰勝的卡梅隆,也正是她的前夫。從某種方面來說,畢格羅的故事也是女神「復仇渣男」的傳奇。
渣男還動手了
在「淑女報仇,十年不晚」的笑談背後,是凱薩琳畢格羅不平凡的生命線。
卡梅隆眼光不錯
1951年,凱薩琳畢格羅出生在美國加州,父親是油漆廠廠長,平時愛好繪畫,畢格羅從小也深受其父影響,走上了藝術這條路。可以說在生命的前二十年裡,美女畫家便是畢格羅的標籤,畢格羅是妥妥的淑女。
1970年,畢格羅進入舊金山藝術學院學習繪畫,不久又去紐約惠特尼美術館兼職,此後,畢格羅師從現代藝術大師,勞倫斯維納,並且通過他接觸到了電影製作。
觀念藝術大師 勞倫斯維納
之後畢格羅便愛上了電影,並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學習電影,在1978年完成了學生作業《The Set-up》,短片是講述了兩個男人通宵互毆,而背景音則是兩個哲學家在辯論,堪稱一場行為藝術。從學生作業開始,凱薩琳對於暴力的痴迷,就貫穿了她整個電影生涯。
當時在哥大任教的電影大師米洛斯福爾曼看後異常喜歡,在得知導演還是個女孩的時候,立馬給她申請了全額獎學金。
米洛斯福爾曼最有名的電影便是《飛越瘋人院》
在剛入行就得到兩位大師的點撥,除了有過人的藝術天賦之外,運氣也是真的好,這種運氣也貫穿了她的前期職業生涯。
1989年凱薩琳畢格羅與卡梅隆相遇並結婚,在嬌妻的電影《終極豪情》中,卡梅隆順理成章的成為了製片。
1990年,凱薩琳畢格羅獨立完成的電影《霹靂藍天使》裡,當時憑藉《野戰排》拿到奧斯卡的奧利佛斯通,親自下場為畢格羅做監製。
可以說,畢格羅的成功少不了男人,在她成功崛起的路途中,男人為她帶來了巨大的人脈紅利與電影資源。
如此一看,有人可能會說,畢格羅只不過是個靠男人上位的綠茶而已,但事實真的如此麼?
2003年,一本劍指畢格羅的書,《好萊塢罪人》,發行出版。作者在書中毫不客氣的指出,凱薩琳畢格羅作為一個女人,居然拍男人的電影,這就是另類。
在很多影評人看來,女人就該拍女人的電影。比如拍攝《鋼琴課》的簡康平,這種講好女人細膩感情的女導演,才是好的女導演。
簡康平在《鋼琴課》片場
而畢格羅偏偏道反天罡,這個1米82的大號美女,就愛對所謂男人電影下手,並且她把自己的興趣放到了其他女性導演都不曾著墨的器物上,槍。
從1981年凱薩琳的處女作《無愛》開始,槍就作為畢格羅的一個符號,反覆出現。
電影裡,男配角一直玩弄的,就是他那把大左輪。
不過,這只是畢格羅初試牛刀而已,在90年的電影《霹靂藍天使》裡,槍甚至成為了電影的主線。
電影裡近乎戀物癖一樣對於槍特寫
電影講述了一個女警與一個變態殺手的畸戀。
柯蒂斯飾演的女警外出購物時,擊殺了一個持槍的強盜。正義得到了維護,但強盜的槍,卻被一個反社會變態拿到了。而女警擊殺強盜的英姿,成為了變態快感的來源。
電影的最後,女警拔槍怒射變態,一擊之後,伸張了正義。
這姑娘後來被卡梅隆看上,演了真實的謊言
在91年的電影《終極豪情》中,槍成為了友情的代表。
在這個臥底FBI探員與劫匪兮兮相惜的電影中段,劫匪搶劫銀行後,想要翻牆逃跑,卻被FBI探員追上。關鍵時刻二人目光交匯,一瞬間,友情基情迸發而出。
最終友誼戰勝了理性,FBI探員仰天狂射。
《終極豪情》上映之後大受好評,英國導演埃德加賴特看後,驚為天人,在他後來的電影《熱血警探》裡,完美的致敬了一把畢格羅。
然而凱薩琳畢格羅的槍,不僅僅是槍。電影中所有出現的槍械,某種程度上來說,都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徵,畢格羅的電影裡,尤其強化了這個特徵。
《霹靂藍天使》裡,當變態殺手對女警窺淫,看到女警在做愛的時候。殺手第一個動作是撫摸自己的槍,並裝上子彈。
槍在這一刻明顯成為了殺手生殖器的延生
在描述1967年底特律黑人騷亂的電影《底特律》裡,當白人警察發現,兩個漂亮的白人女孩和一個黑人在房間裡不知所為,所有的嫉恨湧上心頭,白人警察隨後的動作,便是開槍。
這是一次明顯的「男性射精」,既表達出了白人警察的暴虐,也顯露了他的無能。
這場戲諷刺意味強烈
在對於槍的痴戀之外,畢格羅也在探索最適合自己的影響風格,不同於其他女性導演細膩的娓娓道來,畢格羅的電影是大膽且粗糲的。
1996年,畢格羅與前夫卡梅隆合作,拍攝了科幻電影《末世紀爆潮》,電影中出現了一個可以讀取並感受他人記憶的裝置,而電影的故事也是圍繞著裝置中一個被害者的記憶展開的。
在電影中,畢格羅大膽採用第一人稱手持攝影,用VR視角讓觀眾達到最大代入感。其中有一段驚世憾俗的第一視角姦殺戲,當時讓許多觀眾產生生理不適。這也讓畢格羅背上了「迫害女性」的大帽子,受到很多女權組織的抨擊,被噴為「女奸」。
這種VR視角也被許多色情片廠商學習到了
這種手持攝影在畢格羅日後的電影中,進化為一種紀錄片風格。在她的代表作《拆彈部隊》裡,已經使用的爐火純青,讓觀眾如臨戰場。
手持攝影可不是XJB晃
對於「男性電影」的不斷專注,讓畢格羅在好萊塢站住了腳跟。奧斯卡獎也證明了,女人在同一個擂臺上,用同樣的規則,同樣可以擊敗男人。
但是這個酷到不行的女人,在長達40年的導演生涯裡,似乎只專注拍「男人電影」,在影評人的嘴裡,畢格羅甚至是一個「崇拜男性」的女人。
那麼畢格羅是否真的如女權組織所說,是一個「女奸」呢?
2001年9月11號,恐怖大亨賓拉登策劃了美國雙子大樓撞擊事件。
2011年5月1日,十年之後,賓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軍擊斃。
2012年,凱薩琳畢格羅的導演的電影《獵殺賓拉登》上映。
似乎像往常一樣,畢格羅的興趣又聚焦在了「男人的遊戲」上,一個恐怖大亨倒下的電影,絕對是美利堅全民爆款。
想都不用想,刺激的槍戰、搖晃的鏡頭,最終的勝利,這部電影一定又是一場男人的狂歡。
《獵殺賓拉登》
但是畢格羅把主視角定在了一個女人身上。
911事件發生後,布希總統宣布反恐戰爭正式開始。彼時,美國整個國家機器開始運轉,所有情報部門,暴力機關一同協作,只為了一件事情,殺死賓拉登,報911一箭之仇。
而策劃、並跟蹤整個刺殺賓拉登行動,居然是一位女性情報人員。
在現代社會最象徵著男性陽剛的軍營裡,傑西卡查斯坦扮演的女特工瑪雅,像大海中的海鷗一般,孤獨飛行。
在陪同事拷問恐怖分子時,男同事突然脫掉恐怖分子的褲子,對著瑪雅露出陰部。因為在原教旨主義恐怖分子心裡,露出陰部給女人看是莫大的羞辱。
在精神虐待恐怖分子的同時,也在通過性別,無意識的虐待著瑪雅。
而瑪雅也在追逐賓拉登的過程中,越來越失去理智,越來越暴虐。她選擇加入整個施暴體制,來體現出自我的價值。
追逐賓拉登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瑪雅在追捕的過程中,也遭受到了恐怖分子的報復,被炸彈襲擊,被圍攻掃射,數次命懸一線。
但是瑪雅沒有懼怕,因為她已經牢牢的嵌入在獵殺賓拉登的使命裡,也完美的成為了美國國家機器的一顆螺絲釘。
最後賓拉登終於被她找到,勝利的果實唾手可得時。最後的獵殺卻成為了「男人的狂歡」,美國軍方的男子漢們接手了行動,並且殺死了賓拉登。
而瑪雅唯一的任務則是,確定死去的人,是不是目標人物。
就好像一個前鋒終於把球帶到了球門前,面對門將,卻不得不把球穿給自己的隊友。瑪雅在那一刻如釋重負,也在那一刻被徹底耗盡。
在歸國的飛機上,瑪雅坐在機艙裡,流出了眼淚,是喜悅麼?還是絕望?
在電影裡,畢格羅完美的展現出了,現代女性面對的兩層壓制,一層來源於性別,一層來源於美國國家機器。
性別帶來的天然生理差異,讓女性無法參與到許多工作。而體制所帶來的壓迫,則強迫女性,必須按照男人的規則來行事。
所以溫柔的瑪雅,在最後也虐待起囚犯,不惜做個悖於道德的惡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但是最可怕的是,所有的努力,可能都會白費。
通看《獵殺賓拉登》,畢格羅戰爭場面拍的比男人還男人。但是畢格羅也把自己的女性意圖,巧妙的藏匿在一個戰爭電影裡,用最冷酷的方法道出了女性的處境。
什麼是最酷的女性電影人,這才是最酷女性電影人。在男性的領域裡完敗男人,又在性別表達上如獵刀般鋒利。
沒有歲月靜好的矯情,沒有怨言毒哀的歇斯底裡,有的只是一個酷女人做的一件件酷事兒。
卡梅隆 西科塞斯 畢格羅 伊納裡圖
誰說女子不如男,桃說畢格羅勝男。
彩蛋:
畢格羅愛用帥哥是出了名的,以下是畢格羅電影裡出現的不完全帥哥名單
《無愛》 威廉達福
《終極豪情》基努裡維斯 派屈克斯威茲
《末世紀暴潮》拉爾夫費因斯
《寡婦製造者》連姆尼森 哈裡森福特
《水的重量》西恩潘
《拆彈部隊》傑瑞米雷納
《獵殺賓拉登》喬什埃哲頓
參考資料:
《終極豪情》
《無情》
《末世紀爆潮》
《霹靂藍天使》
《底特律》
《獵殺賓拉登》
《凱薩琳畢格羅的勝利有卡梅隆的功勞,兩人有太多相似》 北京青年報
設計/視覺: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