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要重視孩子臼齒脫落的問題

2021-02-07 呦幼時光

爸爸媽媽要重視孩子臼齒脫落的問題

牙齒能夠幫助人們咀嚼食物,是身體上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兒童一般會有八個臼齒,在10到12歲的時候開始脫落。那麼,兒童的臼齒在什麼時候脫落是正常的呢?如果孩子出現了不正常的脫落臼齒的情況應該怎麼辦呢?

說說臼齒脫落造成的原因

臼齒脫落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更換,兒童到了合適的年齡,這些牙齒就會自動的脫落給恆牙讓出生長的位置。這種原因是相當常見,也不足為怪的。但臼齒脫落也可能和其他的一些原因有關,比如說沒有臼齒。

可能因為創傷引起的臼齒脫落

如果孩子因為受到創傷而導致牙齒脫落的話,應該儘快的用清水對孩子的牙齒進行清潔。試著將牙齒裝回到孩子的牙套裡,並且讓孩子輕輕的咬住一塊紗布,保持牙齒待在它原來的位置,直到你帶孩子去看牙醫。

過早和過晚的臼齒脫落

當孩子出現了臼齒過早或過遲脫落,就會出現一些健康問題。當孩子的臼齒過遲脫落的時候,恆牙的生長就會停止。有些情況下,保留乳牙會導致恆牙強行生長,雖然它們最終會固定在不恰當的位置。這些情況都可能會導致出現一些牙齒問題,可能還需要找專業的牙科醫生來解決。

還有自然脫落的臼齒

當孩子的臼齒開始脫落的時候,恆牙正在牙齦的下方用它們的方式在成長。在恆牙成長的過程中,孩子會感覺到有一些疼痛,而牙齦疼痛會讓孩子覺得非常不舒服,可能還會有牙齦腫脹的情況。

這時候,為了減輕孩子的不舒服的感覺,你可以在孩子的牙齦上塗一些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止痛藥,或者是使用物理治療,比方說用冰袋或者止痛劑在疼痛的部位按摩。

非正常脫落的臼齒

根據每個孩子的不同年齡,醫生所採取的關於孩子不正常的臼齒脫落的治療方法也會不一樣,這些治療方法包括醫生可能會在孩子的嘴裡裝上一些可拆卸或者是固定的牙齒。如果孩子的牙齒需要進行矯正的話,也可以給孩子進行相應的手術或者是物理的矯正治療。

孩子的治療方法主要取決於孩子的年齡、心理和生理髮育,還有其他的一些因素,這些問題牙醫和的家長會進行詳細的討論。



當牙齒脫落的時候,爸爸媽媽要注意不要讓孩子把牙齒吞下去,否則可能會出現窒息的危險,這在孩子小的時候尤其要注意。


相關焦點

  • 第一大臼齒又是什麼牙?
    每當兒牙科醫生給家長說——「您好,您的孩子第一大臼齒齲壞了」,「您好,您的孩子需要給大臼齒做窩溝封閉」,「您好,這顆六齡齒需要做預成冠」,「您好,您的孩子六齡齒要補牙」等等這些問題時,部分家長可能先是一驚然後就是思考「大臼齒」、「六齡齒」是什麼?那麼今天就專門解釋這個「大臼齒」、「六齡齒」是什麼?
  • 孩子換牙期的7個問題
    提到換牙的話題,爸媽一籮筐的擔心說不完,就怕孩子牙齒不健康。請到兩位兒童牙科的醫師,提出7大常見迷思,了解之後就能安心陪孩子度過換牙期。「兒子已經小一了,怎麼牙齒一點動靜都沒有,是不是缺鈣啊?」「我家女兒幼兒園中班就開始換牙,連著掉了好幾顆,這樣恆牙長出來會不會歪掉.」看著孩子的同儕都有「牙仙子來報到」,爸媽不禁緊張起來,怎麼孩子的牙齒一點動靜也沒有,會不會有問題?
  • 「爸爸為什麼壓著媽媽?」孩子的尷尬問題,奶奶的回答很高明!
    芽芽媽的閨蜜麗莉有一位四歲的女兒,從小就很粘麗莉,直到四歲時還不肯一個人獨自睡,要讓媽媽陪著才能睡覺。所以這幾年來,麗莉夫妻二人要想親熱,只能偷偷摸摸的進行,唯恐被女兒發現。在某一天晚上,麗莉在哄女兒熟睡之後,又像以前一樣和丈夫偷偷的親熱,而這一次卻沒以前那麼幸運了,夫妻二人剛開始親熱沒多久,就發現熟睡的女兒突然醒了,並爬了起來,不解的看著爸爸媽媽抱在一起。
  • 孩子爸爸的使用方法(寫給所有媽媽)
    這一論據似乎與孩子能給家庭帶來歡樂的常理相悖,這也不是在規勸和嚇唬年輕夫妻都不要生孩子,而是向正在或將要遭受如此困境的年輕人提醒:親子關係與夫妻關係難免會有衝突和問題,而如何正視二者的關係、如何解決衝突,或者找到二者之間的平衡點,則是維持一個健康和諧的家庭需要思考的。要避免出現問題,除了爸爸們的自我成長,同時妻子的作用很重要。「孩子爸」是有一套使用說明的。
  • 孩子最喜歡的毛絨玩具,安全隱患可不少,媽媽爸爸一定要注意了
    像壯壯這樣的孩子,他們會以為毛絨玩具是真實有生命的,所以他們願意跟小玩具們過家家。爸爸媽媽也可以利用孩子的這種心理,教會他們與人相處的基本原則與方法。可以說很多孩子的早教其實就是從與玩具過家家開始的。爸爸陪著孩子一起玩毛絨玩具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毛絨玩具自身就沒有任何的問題,恰恰相反,如果忘了玩具的選擇,家長並不加以重視的話,很容易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一定的影響。
  • 孩子的顏值,是由媽媽決定?還是爸爸決定?這篇文章統統告訴你
    很多寶爸寶媽對自己未出世的孩子十分期待,不僅好奇孩子的性別,更加好奇的是孩子的長相。希望孩子能遺傳到自己的外貌上的優點,避免外貌的各種"硬傷",那麼孩子的顏值是由爸爸決定,還是媽媽決定呢?孩子幾乎沒有遺傳到媽媽的美貌,扎心了萱萱是一個十分好看的寶媽,她不僅皮膚白質,而且五官也長得特別好看,上學時期可以說是女神般級別的存在。她覺得自己的孩子肯定是很好看的,可是好像不是這樣。萱萱發現孩子幾乎沒遺傳到自己的長相優點,隨了長相比較普通的爸爸。孩子單眼皮,皮膚偏黑,眼睛不大,萱萱一直在感嘆孩子爸爸強大的基因。
  • 爸爸們,這個情人節別給孩子媽媽發紅包了,她們要的是細節和溫柔
    爸爸們要花錢花時間花心思給孩子媽媽送禮物,陪孩子媽媽逛街、看電影、買包包、吃西餐等等。而今天大家都只能乖乖宅在家不出門,爸爸們一定都偷偷地笑了。爸爸們心想:今年在家終於不用過情人節了吧,發給孩子他媽一個紅包就好了。錯!大錯特錯啦!今年發紅包還有意思嗎?
  • 給爸爸媽媽出差的孩子一些慰藉,給愛搭高塔的孩子一次狂想
    最愛的爸爸媽媽出差,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難熬的時光,可是他們能做什麼呢?他們可不會幹等待、干著急,那麼他們到底會做些什麼來緩解思念呢?《爸爸回來了》這本書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孩子因為思念出差的爸爸而進行的天馬行空的狂想。每個孩子都喜歡和爸爸在一起,小田也不例外。
  • 手機才是爸爸媽媽的孩子!這3種「隱性失陪」,正在傷害孩子!
    李玫瑾教授也認為:孩子出現行為問題或心理問題,如逃學、撒謊、網癮、頂撞父母、離家出走等,多在12—18歲,但是這一年齡段的行為問題和相關的心理問題都源於12歲之前,且源於父母對孩子的撫養方式。只有父母用心陪伴了孩子,參與孩子成長的每個時刻,守護在孩子身邊,才可以培養孩子健康的心靈,養育孩子順利成長。
  • 「媽媽的胸為何比爸爸大」,你怎麼答
    本報4月21日訊   「媽媽,為什麼你的胸比爸爸的大?」這是一個4歲孩子的問題,而媽媽卻覺得這個問題難以啟齒,於是無言以對……家庭性教育該如何開展?    當孩子提出了性問題    父母必須正面回答    在胡萍看來,隨著孩子認知與性心理的發展,三歲左右的孩子就會向父母提出與性相關的問題。「當孩子提出問題時,父母要進行正面回應,而不可以遮遮掩掩,或者採用迴避、呵斥等方式來應對孩子。」
  • 孩子嫌棄爸爸媽媽給自己餵得太胖,嚷嚷著要減肥,媽媽:胖才可愛
    有很多老一輩的人,甚至包括現在一些年輕的爸爸媽媽,都認為孩子一定要吃飽,養的白白胖胖,看著也好看,孩子也會更加的健康結實,不容易生病,於是就一直在將孩子的胃撐大,生怕孩子吃不飽。結果孩子是養的白白胖胖的,但是真的如爸爸媽媽認為的白白胖胖等於健康嗎?
  • 小學生作文裡常見的「爸爸媽媽」,孩子,你是「親生」的嗎?!
    NO.1這位同學啊,有人會這麼說自己爸爸媽媽的嗎,那種坑爹坑媽的孩子想必說的就是你了吧。敢在作文這種公開的形式下,親筆寫下自己的媽媽面目很老,自己的爸爸像要飯的狗這樣子的話,你的勇氣也是夠大的了。雖然說老師是不會介意,但你的爸爸媽媽真的不會修理你嗎。孩子啊,勸你長點心吶。NO.2 爸爸媽媽有時候不理解孩子的想法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啊,同學你的反應也是不一般了。
  • 萌娃給爸爸搓澡,結果被爸爸罵哭趕出去,媽媽看完澡巾很是無奈
    父母的愛,是孩子人生旅途中安全感的來源,讓孩子知道無論走到哪,只要回頭,就可以有依靠。孩子自告奮勇給爸爸驚喜,結果驚喜變驚嚇網上流傳了這樣一個視頻,曾經爆笑網絡。視頻是一個媽媽拍攝的,因為兒子最近受父親節的影響,覺得自己也應該孝順父親,對父親好,所以就自告奮勇給父親去搓澡了。
  • 孩子衣服鞋子總穿反?媽媽必須得重視了……
    舉例來說,孩子幫媽媽折襪子時能不能在一堆襪子裡找到自己的襪子,或媽媽拿給孩子一隻襪子,孩子能否依據此線索找到另一隻襪子,這些就可以用來判斷。如果孩子出現視覺區辨問題,將來會花較久時間學習認字,而文字的部首或筆劃也必須花較長的時間認識、熟悉,甚至經常無法區辨部首。
  • 把爸爸媽媽「變成」卡通人 孩子眼中的童真世界
    一名孩子在老師的輔導下用軟陶手工製作「卡通家人」。 記者 李文科 攝孩子展示作品「我的家人很卡通」。 記者 李文科 攝        華龍網6月12日20時41分訊(記者 伊永軍)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都喜歡看卡通片,但是有沒有想過如果自己的家人變成卡通人會是什麼樣子呢?
  • 「不要喊爸爸媽媽」預防孩子走丟,這句自救名言要告訴他
    如果和家長走散,不要喊「爸爸媽媽」這裡首先建議父母一定要告訴孩子:如果和家長走散,不要喊「爸爸媽媽」。這是孩子走失後,最重要的自保之一。因為,通常情況下,孩子和父母走散,孩子都會著急大哭,大喊「爸爸媽媽」,希望父母聽到自己的聲音,早點出現在自己面前。
  • 孩子:爸爸媽媽,你們再不陪陪我,我就長大了
    父母一直忙忙碌碌,可是,孩子只想說:爸爸媽媽,再不陪陪我,我就要長大了。忙碌,是每個「打工人」的常態,對已經是父母的人而言,這是他們的標籤,無時無刻不在圍著工作轉。當然,這是無奈之舉,背著生活這個碩大的包袱,速度稍微慢一點,都會被生活嗤之以鼻。
  • 這3種爸爸是育兒「拖油瓶」,就算媽媽優秀,孩子長大多半沒出息
    教育孩子,是需要父母雙方共同出力的。因為爸爸的性格以及思維邏輯和媽媽的性格以及思維邏輯是不一樣的,對孩子產生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只有單一一個人負責教育孩子,效果肯定不如兩個人一起教育孩子。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的男性別說幫忙教育孩子了,還有可能是育兒「拖油瓶」,拖了孩子教育的後腿。
  •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媽媽被寵愛,爸爸被尊重,孩子被接納
    一個幸福的家庭應該是:媽媽被寵愛,爸爸被尊重,孩子被接納。 1媽媽被寵愛,家庭更幸福女作家入江之鯨,曾講過這樣一則溫暖的片段:地鐵到站的時候,我旁邊空出來一個位置,有個大概三歲的小男孩蹭蹭蹭地跑過來,坐下,然後對著車門口說:「媽媽快過來,這裡有位置坐!」
  • 辣媽筆記 每天都給孩子刷牙,卻不知道刷牙有這麼多講究
    這本書通俗易懂,且完全從孩子成長的角度來科普牙齒健康相關的知識,很適合辣媽們學習啦~今天主要將乳牙、恆牙以及各年齡段的護牙重點中的內容進行了整理。說實話,看完刷牙方法的介紹,十三姐真的覺得自己三十年來也沒刷對過牙,那個時候爸爸媽媽也不懂啊,所以,奧斯卡和哆啦,還有正在看這段文字的朋友你們的孩子,是幸運的,因為他們的爸爸媽媽為了他們的牙齒健康,正在學習ING~一、關於乳牙乳牙共20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