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經濟呈現漸進復甦態勢(國外經濟觀察)

2020-12-16 中華網新聞

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近期將2020年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預期增幅由此前的「-7%至-5%」調整為「-6.5%至-6%」。新加坡貿工部預測,2021年新加坡經濟將恢復增長,預期增幅是4%至6%。新加坡貿工部稱,新加坡經濟呈現漸進復甦態勢,未來經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球經濟表現,以及新加坡的疫情防控形勢。

今年以來,疫情嚴重衝擊新加坡經濟,政府接連出臺一系列刺激政策舉措,成功止住經濟下滑趨勢。數據顯示,經季節調整後,今年第三季度新加坡經濟環比增幅達9.2%。一段時間以來,新加坡的電子製造、製藥研發等產業在加快數位化發展進程中顯露出快速復甦跡象,其中電子產業就業人數持續擴大,有力帶動整體製造業第三季度同比擴張10%。當地媒體援引新加坡星展集團經濟師謝光威的分析稱,製造業是新加坡經濟復甦的基礎,預計未來幾個月仍將是經濟恢復的重要驅動力。

為幫助遭受疫情重創的企業渡過難關,新加坡政府今年上半年持續推出4項總額近1000億新元(1美元約合1.33新元)的抗疫救助方案,8月通過總額80億新元的財政預算,並將僱用補貼計劃延長4至7個月,取得顯著成效。

新加坡政府還積極推動企業間加強合作,共同應對挑戰。新加坡政府今年推出的「全國創新挑戰計劃」受到企業界和學界歡迎。這項計劃覆蓋運輸物流、建築環境、旅遊、海事、會議、展覽等領域,旨在徵集由業界牽頭的方案,解決企業面臨的挑戰。7月至今該計劃共收到300多份創新方案。新加坡企業發展局推出的「東南亞開放式創新挑戰計劃」,鼓勵中小企業與東南亞知名企業合作,在零售、金融科技、農業科技等領域推陳出新,尋找走出困境的辦法。

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視並持續加大企業創新扶持力度,助力相關產業加速實現數位化轉型。不久前落幕的新加坡金融科技節吸引了來自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7000家公司的6萬多人參與。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表示,政府將撥款200億新元,支持未來5年的科研計劃,讓科技創新幫助企業獲得更多發展機遇。

新加坡貿工部長陳振聲表示,新加坡企業要通過數位化轉型獲取新商機,在先進位造、生物醫學科技、農業科技、自動駕駛汽車等重點領域抓住機遇。在今年第四輪財政援助中,政府直接投入超過5億新元協助企業進行數位化轉型。有分析報告稱,到2023年新加坡的數字經濟規模有望擴大4倍以上。

《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越南經濟呈現 J型復甦態勢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2020年4月份,越南採取全社會隔離措施結束後,疫情得到較好控制,為經濟復甦創造了前提條件。越南隨即提出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並重的目標,並對國內中低風險地區採取相對寬鬆的防控措施,儘量避免對全社會經濟、生活造成更多衝擊。  為使除國際旅遊業外的各行業生產逐步恢復增長,越南陸續推出了多項經濟刺激措施。
  • 財經觀察:韓國經濟釋放復甦信號
    新華社首爾12月14日電 財經觀察:韓國經濟釋放復甦信號新華社記者陸睿近兩個月來,憑藉企穩回升的出口貿易,韓國經濟逐漸恢復向好態勢,有望在2021年上半年重回正軌。分析人士認為,被稱為全球經濟「金絲雀」的韓國經濟正逐步擺脫新冠疫情影響、穩步回暖。受疫情衝擊,韓國出口額今年3月至8月連續六個月同比負增長,經歷9月短暫回升後,10月因中秋假期等因素影響再次下跌。11月,憑藉半導體、顯示器、汽車、無線通信設備等產品出口增長強勁,韓國出口額再次反彈,同比增長4%。
  • 人民日報國外經濟觀察:法國努力應對經濟難題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法國努力應對經濟難題(國外經濟觀察)法國經濟與財政部長勒梅爾近日表示,法國經濟有望在2022年底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分析認為,法國政府出臺了加大企業援助、推出重振計劃等一系列舉措,積極應對經濟難題,由於疫情的不確定性依然很大,經濟目標的達成恐需較長時間。為應對危機,法國3月以來已投入4700億歐元用於緊急救助,為陷於困境的企業提供稅收減免和補貼,其中約860億歐元已經支出,剩餘的是國家擔保。勒梅爾表示,為幫扶因新一輪「封城」受打擊行業,政府每月支出達150億歐元。
  • 11月全球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53.9% 經濟復甦態勢未變
    來源: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分析,綜合指數變化,在全球疫情持續蔓延的情況下,美洲和歐洲及非洲的主要國家製造業增速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帶動全球製造業復甦勢頭出現波動。在疫情得到有效防控的情況下,中國製造業復甦態勢進一步增強,市場供需加快增長,有效支撐了亞洲製造業的穩中趨升。
  • 記者觀察丨阿聯經濟完全復甦尚需時日
    來源:央視原標題:記者觀察丨阿聯經濟完全復甦尚需時日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隨著阿聯疫情防控形勢的逐步轉好,復工復產逐步提上了議事日程。近日,阿聯主要經濟學家們預測,阿聯經濟將在2021年的中後期開始逐步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平,而要一直到2022年,其經濟才能完全復甦。值得注意的是,阿聯要想實現經濟復甦,離不開全球經濟的回暖和石油市場的穩定,只有這些外部環境正常化,阿聯的經濟發展才能回到正軌。
  • 全球經濟2021年下半年才能進入實質性復甦
    他們分析認為,儘管當前全球經濟部分領域呈現改善跡象,但疫情對經濟的衝擊還在持續,短期回暖並不代表實質性復甦。陳衛東:2021年全球經濟將進入弱復甦,儘管當前全球經濟部分領域呈現改善跡象,但疫情對經濟的衝擊還在持續,短期回暖並不代表實質性復甦。我們分析認為,全球經濟復甦將面臨三大制約。一是就業狀況不容樂觀。疫情對就業的影響是廣泛且持久的。
  • 北大光華報告:2021年中國經濟有望延續強勁復甦態勢
    中新網北京1月6日電 (劉亮)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光華思想力」宏觀經濟預測課題組日前發布2021年關於中國經濟形勢分析的報告《經濟穩步復甦,改革蓄勢而發》。報告稱,2021年中國經濟有望延續強勁復甦態勢。在新發展格局下,中國經濟社會諸多領域仍具有較大發展空間。
  • 美國經濟將以什麼形式復甦?字母還是數學符號?
    美國經濟的結果可能是幾個字母中的一個,也可能是一個數學符號。據市場觀察報導,一些策略師預計,美國經濟復甦的形態將類似於「V」型: 在經歷了數月的蓄積能量後,經濟增長將以向右的直線上升。其他人則更謹慎地提出了一個漸進的曲線,比如「U,或者可能意味著雙底衰退的「W」。現在再加上一個平方根,這是Ned Davis Research的分析師們預測的。
  • 由負轉正,為經濟復甦注入動力
    12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11月宏觀經濟數據。整體來看,11月工業生產高位穩定,投資和消費增速均有回升,國民經濟繼續保持穩步恢復態勢。
  • 韓國經濟釋放復甦信號意味著什麼
    近兩個月來,憑藉企穩回升的出口貿易,韓國經濟逐漸恢復向好態勢,有望在2021年上半年重回正軌。分析人士認為,被稱為全球經濟「金絲雀」的韓國經濟正逐步擺脫新冠疫情影響、穩步回暖。受疫情衝擊,韓國出口額今年3月至8月連續六個月同比負增長,經歷9月短暫回升後,10月因中秋假期等因素影響再次下跌。
  • 新加坡元兌換人民幣匯率4.8928,第三季度該國經濟發展如何
    新加坡是一個多元化的移民國家,其流通貨幣新加坡元(坡幣)一直比人民幣更加值錢,這與新加坡本國歷史和綜合經濟實力密切相關。首先,新冠疫情對新加坡今年經濟發展也造成較大衝擊,這一點從第一季度GDP同比下降2.2%,第二季度GDP同比下降12.6%可知,其經濟降幅創下歷史記錄,連續兩個季度經濟萎縮,讓該國經濟已陷入技術性衰退,多項經濟指標均紛紛下調,促使該國經濟整體形勢嚴峻,對應流通貨幣新加坡元匯率也出現劇烈震蕩,尤其年初到3月下旬人民幣對坡幣匯率升破4.90關口,經濟大幅萎縮刺激貨幣貶值
  • 新加坡元兌換人民幣匯率4.8928,第三季度該國經濟發展如何?
    既然新加坡元兌換人民幣匯率4.8928,那麼第三季度該國經濟發展如何? 讓該國經濟已陷入技術性衰退,多項經濟指標均紛紛下調,促使該國經濟整體形勢嚴峻,對應流通貨幣新加坡元匯率也出現劇烈震蕩,尤其年初到3月下旬人民幣對坡幣匯率升破4.90關口,經濟大幅萎縮刺激貨幣貶值。
  • 中國經濟加快復甦,11月製造業PMI創近三年新高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採訪時指出,11月製造業PMI大幅回升有其季節性因素:10月由於國慶長假,工作日有所減少,PMI有所回落,而作為一個環比數據,11月的數據出現了明顯回升,「如果將9-11月三個月數據做平滑處理,可以看到中國經濟整體呈現一個平穩回升的態勢。」
  • 法國努力應對經濟難題(國外經濟觀察)
    法國經濟與財政部長勒梅爾近日表示,法國經濟有望在2022年底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分析認為,法國政府出臺了加大企業援助、推出重振計劃等一系列舉措,積極應對經濟難題,由於疫情的不確定性依然很大,經濟目標的達成恐需較長時間。
  • 陳新光:世界經濟在不穩定不平衡中艱難復甦
    在全球經濟、貿易、投資都趨於停滯的狀態下,各經濟體也呈現出差異化復甦,恢復態勢也不盡相同。美國在經歷2020年上半年經濟大幅下跌與失業率持續走高,儘管聯邦政府出臺2.3萬億美元的一攬子支出法案,由於疫情快速蔓延對美國經濟和民眾造成了極大傷害,全年經濟預計下降3.6%,疫情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均據世界第一位。按照世行的預測,2020年全球發達國家的經濟預計同比實際下降5.4%。
  • 下半年經濟會否持續復甦?六大關鍵詞預判中國經濟下半場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在發布會上表示,二季度經濟增長由負轉正,主要指標恢復性增長。總的來看,上半年我國經濟逐步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經濟運行呈恢復性增長和穩步復甦態勢。我們對下半年經濟持續復甦是有信心的。同時,經濟回升也是有基礎、有潛力、有條件實現的。GDP:二季度經濟「由負轉正」,傳遞哪些信號?
  • 中國4月主要經濟指標呈現積極變化 經濟有望持續恢復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王洹星):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15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4月份,全國上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國內疫情防控向好態勢持續鞏固,復工復產復市紮實推進,生產需求逐步好轉,基礎產業支撐有力,市場預期總體穩定,新動能逆勢增長,經濟活躍度提升,主要指標呈現積極變化
  • 2021全球經濟復甦有戲 緩慢恢復不等於高枕無憂
    報告預計,2021年發達經濟體及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將分別增長3.3%和5%,其中美國和歐元區經濟分別增長3.5%和3.6%,中國經濟有望增長7.9%。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一個月前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也預計,受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經濟萎縮4.2%,2021年年底有望恢復到疫情暴發前的水平。   「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將呈現加快復甦和增長的態勢。」
  • 經濟學家:中國的經濟復甦將惠及東協
    亞洲一位知名經濟學家說,儘管新冠肺炎疫情仍存在不確定性,但中國的經濟復甦將惠及東南亞國家協會(簡稱東協)成員國。新加坡經濟諮詢機構百年亞洲諮詢公司的創始董事兼執行長馬努·巴斯卡蘭說:「中國是東協重要的經濟夥伴。在發達經濟體經濟遭受重創之際,中國是唯一的巨大需求來源,且需求仍在增長。」
  • 2021:中國經濟將強勁復甦專訪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顏色
    從增速上來看,目前我們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較高預期主要是受低基數效應的影響,並不意味著經濟的強勢復甦;從總量上來看,2021年的全球經濟總量也僅僅回到了2019年的水平,IMF更是強調至2021年底,除中國外的全球主要經濟體都難以恢復到2019年的經濟增長水平。這表明全球經濟走出疫情危機全面復甦的道路將比想像中更加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