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經痛,感覺半個屁股半條腿「廢了」,坐著躺著都要命。
咬牙忍忍吧,就像小鈍刀子剌神經。
壓迫到胯骨,放射到一條腿,疼起來的感覺節奏、有頻率。
熱愛運動的人,居然被坐骨神經痛折磨成了「瘸腿美少年」,走路只能像老年人一樣平移...
地鐵到站,我聽一個20來歲的女生說:「如何讓迷信中醫的老爸相信*洛芬(藥)沒啥副作用?丫的?坐骨神經痛得睡不好,還不讓人吃*洛芬。」
???
看來大家身體不舒服的首選都是吃藥,並且還要反向歧視一把整體醫學?
吃藥只能隱藏一時疼痛,甚至都不足以緩解疼痛,並不能從根源解決問題。
一個是內服,那外敷貼膏藥?是不是也不能根治?
許多微商那裡賣藥的顧客給的反饋,都是一貼就緩解了,也沒有後續追蹤了。
當然藥膏也有藥膏的好處,那就是相對於孕期準媽媽身體變得很敏感,寶寶重量加重,腰椎負荷變大,擠壓準媽媽的坐骨神經,孕後期開始腰痛,腿酸,坐骨神經痛,使得腰腿附近產生刺痛感;子宮壓迫下腔靜脈,造成下肢水腫,也會壓迫坐骨神經,導致疼痛。
這種情況下,寶寶和媽媽最大,緩解大於治療,當務之急當然是止疼,無論是保健還是敷藥,都需要「綠色」止疼。
其他情況就該考慮如何根治,也是準媽媽產後該考慮的問題。
(骨盆、腰椎、神經)
坐骨神經是人體最粗大的神經,起始於腰骶部的脊髓,途經骨盆,並從坐骨大孔穿出,抵達臀部,逐漸放射到大腿後外側、小腿外側、足背及足底外側和足趾的痛和麻。
那根源問題從哪裡來?
種種習慣、種種意外、種種環境、生活條件,導致骨骼錯位,就像機器的某個部件老是受力,這個部件就更容易損壞一樣。
坐骨神經痛是因為壓迫到腰椎周圍的軟組織、神經,引起的臀部和單側或雙側腿麻、腿脹痛、腿無力等症狀;一旦觸及到神經根時,椎管內壓力增加,咳嗽、用力時,疼痛都會加重。
導致每個人坐骨神經痛的誘因都不一樣,知道自己不同的病因的「根源」,「根治」一詞就有了落實的基礎。
沒有症狀時,了解成因是為了預防;
症狀已經產生了,了解誘因是為了更好地解決。
一得正骨策略:
☞ 一得策略都是一樣的:解除錯位對患側坐骨神經的壓迫,緩解周圍肌肉緊張,痛感和麻痺感消失。
骨正筋柔,氣血以流。通則不痛。
不良嗜好毀人不倦,惟願文字成為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