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癬菌病之體癬和股癬

2021-02-22 臨床合理用藥

體癬指發生於除頭皮、毛髮、掌蹠和甲板以外的淺表部位的皮膚癬菌感染。

股癬則特指發生於腹股溝、會陰部、肛周和臀部的皮膚癬菌感染,屬於特殊部位的體癬。

原發損害為丘疹、水皰或丘皰疹,由中心逐漸向周圍擴展蔓延,形成環形或多環形紅斑並伴脫屑,其邊緣微隆起,炎症明顯,而中央炎症較輕或看似正常,伴不同程度瘙癢。

可單側或雙側發生,基本損害與體癬相同,由股內側向外發展的邊界清楚、炎症明顯的半環形紅斑,上覆鱗屑,自覺瘙癢。

臨床表現多樣,常表現為鱗屑較少,界限不清,無邊緣隆起,中央可見膿皰、水皰,無自愈傾向,部分患者瘙癢明顯。

陰囊癬陰囊單純性感染多由石膏樣小孢子菌所致,表現為特徵性的上覆黃白色痂皮的斑片,而由紅色毛癬菌引起陰囊及其鄰近部位感染的臨床表現與股癬相似。

表現為泛發性同心圓樣或者板層樣鱗屑性斑片,一般不累及毛囊,少有瘙癢等自覺症狀。

體股癬診斷的主要依據為:

•  典型臨床表現;

•  真菌鏡檢陽性和/或培養分離到皮膚癬菌。

股癬需要與念珠菌性間擦疹、細菌所致紅癬、反向銀屑病、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皰瘡等疾病進行鑑別。

體癬需要和溼疹、銀屑病、脂溢性皮炎、玫瑰糠疹、多形性紅斑、環狀肉芽腫、固定性藥疹等疾病進行鑑別。

難辨認癬臨床易誤診為亞急性溼疹、脂溢性皮炎、過敏性皮炎、紅斑狼瘡、酒渣鼻、多形性日光疹、單純皰疹、梅毒等多種疾病。

疊瓦癬注意和離心性環狀紅斑、匍行性回狀紅斑、二期梅毒疹等疾病鑑別。

陰囊癬需要與陰囊溼疹、慢性單純性苔蘚、反向銀屑病、扁平苔蘚、固定性藥疹、煙酸缺乏症等疾病鑑別。

體癬和股癬的藥物治療

治療原則:

•  治療目標是清除病原菌,快速緩解症狀,清除皮損,防止復發。

•  外用藥、口服藥或二者聯合均可用於體股癬的治療,強調個體化用藥。

外用抗真菌藥物為首選,一般為每日1~2次,療程2~4周,外用藥以咪唑類和丙烯胺類藥物最常用。

咪唑類藥物包括咪康唑、益康唑、聯苯苄唑、酮康唑、克黴唑、硫康唑、舍他康唑、盧立康唑等;丙烯胺類藥物包括特比萘芬、布替萘芬和萘替芬等。

其他還有阿莫羅芬(嗎啉類)、利拉萘酯(硫代氨基甲酸酯類)、環吡酮胺(環吡酮類),以及咪唑類和丙烯胺類複合製劑等。

同時含有抗真菌藥物和糖皮質激素的複方製劑,可用於治療炎症較重的體股癬患者,但應注意避免糖皮質激素的不良反應,建議限期應用1~2周,隨後改為外用單方抗真菌藥物至皮損清除。

對於股癬,特別要注意外用劑型的選擇,避免刺激反應。

當紅斑、丘疹、鱗屑完全消退,真菌鏡檢和/或培養為陰性,可視為痊癒,部分患者皮損消退後局部可留有暫時性色素沉著。

體癬和股癬的預防與患者教育

建議患者貼身穿著吸汗透氣的棉質衣物,避免和其他人混用衣物毛巾,內衣應定期洗曬煮燙等消毒處理。

肥胖患者鼓勵更頻繁更換衣物,積極控制體重,易出汗部位可以使用粉劑保持局部乾燥,易復發患者可以採用抗真菌粉劑進行預防。

家庭成員有類似感染時,應同時治療,合併足癬及甲真菌病時應積極治療。

如果系接觸寵物感染所致,應對寵物進行真菌學檢查並治療,同時對寵物接觸過的家庭物品進行消毒處理。

相關焦點

  • 中國體癬和股癬診療指南!
    體癬皮膚癬菌約有40餘種,其中可引起人或動物致病的約有20餘種。國內各地區及不同醫院的流調資料顯示,體癬和股癬的病原菌大致相同,最常見的是紅色毛癬菌,其他包括須癬毛癬菌、犬小孢子菌和石膏樣小孢子菌等。動物源性的體癬則以犬小孢子菌感染最為多見。皮膚癬菌可以在人與人、動物與人、汙染物與人以及人體不同部位之間傳播。
  • 體癬可以自愈嗎,令人難堪的股癬是怎麼引起的?一文講清!
    體癬、股癬,同樣的疾病,不同的部位體癬可以自愈嗎?讓人痒痒癢的股癬是怎麼引起的?首先,我們先了解下體癬和股癬。體癬是指發生於除頭皮、毛髮、掌蹠、甲板以外的平滑皮膚上的一種皮膚真菌感染。股癬則指發生於腹股溝、會陰和肛門周圍的皮膚癬菌感染,特別是大腿根內側和皺褶部位,嚴重者常可累及到腹部和臀部。實際上,股癬是體癬的一部分,因其發生的部位特殊而單獨提出來。
  • 患有股癬治療用藥要注意
    體癬是指發生於除頭皮、毛髮、掌蹠、甲板以外的平滑皮膚上的一種皮膚真菌感染。
  • 皮膚長「癬」了該怎麼辦?皮膚科醫生一次講清楚!
    癬,是淺表皮膚的真菌感染,感染僅局限於皮膚的最外層;通常根據發病部位來命名,如體癬、股癬、手癬、足癬(腳氣)、甲癬等;通過直接接觸(皮膚、毛髮、患癬動物等)或間接接觸(毛巾、鞋襪、衣物等)傳染。體癬是指發生在平滑皮膚上的淺部真菌感染,而股癬則是發生在腹股溝、會陰部和肛門周圍這些特殊部位的體癬。可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染,也可通過自身手足癬、甲癬等蔓延。
  • 夏季常見皮膚病常識之 癬
    皮膚癬症主要指真菌感染所致之皮膚疾患,根據發生部位再命名,如足癬,股癬,體癬等等。夏季皮膚科門診常見的多為手足癬和股癬。手足癬    手足癬是致病性皮膚絲狀真菌在手足部位引起的皮膚病。根據其發病部位又可區分為足癬和手癬。   手癬    足癬感染到手部而引起手癬,這兩種癬有時佔皮膚門診病人的20%以上。
  • 體癬你了解多少?
    體癬是致病性真菌寄生在人體的光滑皮膚上,所引起的淺表性皮膚真菌感染。
  • 皮膚講堂|皮膚科常見問題-體股癬專題
    股癬:凡由致病性真菌侵犯腹股溝內側所致環狀或半環狀皮損者統稱為股癬,實際是體癬在陰股部位的特殊型。體癬:由致病性真菌寄生在人體的光滑皮膚上(除手、足、毛髮、甲板以及陰股部以外的皮膚)所引起的淺表性皮膚真菌感染,統稱為體癬。當致病性真菌侵犯人體表面的角質層後,可引起很輕的炎反應,發生紅斑、 丘疹、水皰等損害,繼之脫屑,常呈環狀,故俗稱圓癬或錢癬。
  • 【重慶朝天門皮膚病醫院】體癬居然還能這麼傳播?該怎樣預防體癬的入侵?
    損害由中心逐漸向周圍擴展蔓延,形成環形或多環形紅斑並伴脫屑,俗稱圓癬或錢癬。其邊緣微隆起,炎症明顯,而中央炎症較輕或看似正常,伴不同程度瘙癢。先前患有手、足、甲癬等,從而感染誘發體癬。穿著不透氣及過緊衣物、肥胖多汗者或司機易患體股癬。
  • 體癬的好治療方法,這些方法一定要看
    體癬是一種可全身發病的傳染性皮膚病,患者皮損大多有鱗屑,自覺瘙癢和燒灼感,體癬患者如果沒有做好護理和治療工作,病情很容易復發。因此,我們要做好預防和護理工作。1、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每日洗澡,保持局部潔淨;勤換內褲,經常洗曬衣被。
  • 股癬的治療和建議
    俗話說「痛可忍,癢不能忍」,體癬、股癬,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找常州京城皮膚醫院專業的醫生看一看,不要自行用藥,避免更大的麻煩,畢竟那已經不是撓一撓就能解決的問題了。
  • 女性體癬常用物品藥膏匯總
    體癬是很常見的皮膚病,引起體癬的原因有很多,像真菌感染,念珠菌感染,鏈球菌感染這幾種都有可能引起體癬,不同性質的體癬,危害和治療難度都不一樣。能夠預防治療體癬的藥物、洗護用品有很多,這裡針對女性體癬,給大家全面的介紹一下,如何應對體癬煩惱。
  • 夏季體癬找上門,五招助你甩掉它
    有這樣一種皮膚病,傳播極快,患病人群龐大;尤其到了夏季,溼熱的生長環境會讓更為活躍,會在你皮膚上使勁的「造」;它還會讓你瘙癢難耐,於是就會忍不住去抓,常常把皮膚抓爛抓傷;而這個病還有極強的表現欲,它最喜歡長在身體暴露的部位,影響美觀,這個病就是「體癬」。
  • 體癬可以自愈嗎,常用藥物曲咪新乳膏一個療程多久?
    體癬可以自愈嗎?一到冬天你根本感覺不到它的存在,正沾沾自喜時,結果春風吹又 摘要:   體癬也稱為銅錢癬,雖然不是什麼大病,但瘙癢難耐,還影響形象,就是一個名副其實折磨人的「小妖精」。體癬可以自愈嗎?一到冬天你根本感覺不到它的存在,正沾沾自喜時,結果春風吹又生,體癬捲土重來。
  • 軒德堂孫主任治療老年性皮膚病(股癬)病案一例
    但我們千萬不要以為股癬就一定是通過性交傳染的,臨床上80%以上的股癬是通過非性交傳播的。 在我國引起股癬的病原體主要是毛癬菌屬的紅色毛癬菌和石膏樣毛癬菌,表皮癬菌屬的絮狀表皮癬菌以及少數白色念珠菌。2病理病因一、發病原因股癬的主要病原菌為紅色毛癬菌和須癬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以往也是股癬的常見病原菌,但近年來已較少。
  • 夏天到了,分享幾個治療股癬的方法和經驗
    股癬(Tinea Cruris)是由致病性真菌感染導致,發生在腹股溝、會陰部和肛門周圍這些特殊部位的體癬。有傳染性,「一個傳染倆」,可通過直接接觸或間接接觸傳播(比如共用內褲、浴巾等),容易傳染給自己的親人和朋友。股癬由絮狀表皮癬菌、須癬毛癬菌、紅色毛癬菌等感染引起。局部潮悶不透氣是導致股癬的主要原因。
  • 一抹靈對癬類的用法及圖文參照
    癬類皮膚病是有一定的頑固性,所以用戶要多份耐心和堅持按我們要求用藥,我們無數案例證明一抹靈對頑癬能根治效果,具體用藥請諮詢售貨代理商或鴻運本人,這裡我們只提供參考。手癬是發生於手指、手掌的皮膚淺部真菌感染,致病真菌多為紅色毛癬菌、鬚毛癬菌及絮狀表皮癬菌等。
  • 治療癬類的常用藥(有藥方),醫生:收藏起來家人不用擔心皮膚病
    一到春天,很多人就在被各種各樣的皮膚病困擾著,其中就包括癬類皮膚病。癬是指發生在我們人體皮膚表層、毛髮、手指甲、腳趾的淺部真菌性皮膚病。癬類真菌性皮膚病具有發病率高、復發率高、傳染性等特點。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在生活中經常碰到的幾種癬類皮膚病。
  • 【皮膚科普】~真菌性皮膚病
    體癬,中醫學稱為圓癬、錢癬、筆管癬等;股癬,中醫稱為陰癬、股臀癬。
  • 皮膚癬還是溼疹會如此癢?原來是這樣辨別
    一、體癬臨床表現 1、體癬是發生於面、頸、軀幹和四肢等部位的蘚,即除去頭部、掌蹠、腹股溝、陰性部和甲以外,人體表面光滑皮膚感染皮膚蘚菌所發生的皮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