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漸層系英短,很多人稱以「土豪金」。金色漸層貓底層絨毛為淺蜜黃色到亮杏黃色。背部、兩肋、頭部和尾巴的被毛的 毛尖被充分地染成黑色,增強了外觀呈現的金黃色。四肢和尾巴端部有 毛尖染色陰影。面頰、耳簇、腹部和胸部是協調的淡色,色調上比底層絨毛還淺一些。由於 毛尖染色較少,外觀整體效果比陰影金黃色偏淺。眼睛邊緣輪廓是黑色。鼻尖:粉紅色。眼睛顏色:綠色,黃綠色或 藍綠色。
金色漸層系英短大膽好奇,但非常溫柔,不會亂發脾氣、更不會亂吵亂叫。 金色漸層系英短喜歡親近主人,喜歡乖乖地趴在你的膝蓋上睡覺。然而貓咪長期不做運動易會發胖,而體型過胖的貓咪,身體狀況也會出現問題。所以,你每天至少要陪它做遊戲半個小時左右。
我在這裡給大家簡單介紹最常見的顏色代碼。
BRI ny 25(英短貓黑金陰影漸層色):三個大寫字母 BRI(英短),小寫字母 n (黑色),小寫字母 y (金色),數字 25 (毛髮長度大約1/4黑色,毛髮長度大約3/4為金色作為基色)
BRI ny 11(英短貓黑金外殼漸層色):三個大寫字母 BRI(英短),小寫字母 n (黑色),小寫字母 y (金色),數字 11 (毛髮長度大約1/8黑色,毛髮長度大約7/8為金色作為基色)
BRI ny 12(英短貓黑金外殼漸層色):三個大寫字母 BRI(英短),小寫字母 n (黑色),小寫字母 y (金色),數字 12 (幾乎毛尖沒有黑色,抓墊呈白色,市面上品相好的12最為稀少,價格也很昂貴) 還有的就不一一介紹了,若有不對的地方還請留言指。
我來說說漸層基因。
所謂的漸層系實際上包含煙色(Smoke)、金吉拉(Chinchilla)、陰影色(Shaded)和銀金虎斑(Silver/Golden tabby)這四種表現型。而通常的理解中,組成貓咪八個基本顏色的只有黑色基因(B)、紅色基因(O)及稀釋基因(d)三種基因,那麼漸層到底是怎麼來的呢?實際上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基因可以對貓咪的顏色的分布進行修飾,如重點色基因(C),顏色抑制基因(I)、刺豚鼠基因(A)和帶寬基因(WB)等,而正是後三者的相互搭配,形成了漸層系裡面的四種表型。首先是顏色抑制基因(I),它可以抑制色素顆粒在毛幹上的表達,這也是形成漸層系貓色的主要基因,該基因有兩種等位基因:野生型(i)和突變型(I),其中突變型(I)是顯性性狀,會抑制色素的形成,使毛幹的基部無法生成色素,表現為白色,也就是說只要攜帶一份I,就可以表現出顏色抑制效果。同時,顏色抑制基因還受其他兩個基因控制,使得白色部分所佔比例有所不同。這兩個基因是刺豚鼠基因(Agouti gene)和帶寬基因(Wide-band gene)。刺豚鼠基因控制毛髮上環狀條紋的有無,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基因,有兩個等位基因:野生型(A)和突變型(a)。其中a是隱性等位基因,受A抑制。也就是說,當貓攜帶有兩份隱性等位基因(a/a)時,才表現出無斑紋圖案效果。而帶寬基因(WB),顧名思義,控制著毛幹上條帶的寬度,同樣也是有兩種等位基因:突變型(Wb)和野生型(wb)。其中突變型(Wb)是顯性性狀,且有計量效應。也就是說,只要攜帶一份Wb就會使條帶變寬,當攜帶有兩份Wb時,條帶的寬度會加大。顏色抑制基因和帶寬基因相搭配時,前者負責使毛幹基部為白色,而後者決定白色部分所佔比例的多少。需要注意的是,要想帶寬基因發揮作用,毛幹上必須要有條帶。所以只有當刺豚鼠基因的基因型為A/A或A/a時,帶寬基因才可正常表達。當刺豚鼠基因的基因型為a/a時,帶寬基因不起作用。
"金色漸層系英短被研究出的時間不長,他們最早被視為銀漸層基因變異出現在一窩窩的銀漸層系貓咪中,而後被一些真正的研究者挑選出來,慢慢剝離銀色漸層系,形成單獨的繁育體系。
由於金色基因當對於銀色基因是隱行的,所以,金色漸層系只能由2隻金色漸層或者2隻同樣攜帶金色基因的銀色漸層繁育出來的。實際上,金色基因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基因,當一隻金色漸層系貓咪和一隻帶有金色基因的銀色漸層系貓咪繁育的時
候,往往很容易生出身上帶斑紋的金色漸層的貓咪,而由於基因型的接近,這些貓實際看起來非常像棕虎斑(最大的區別是眼睛的顏色)。金色漸層的毛髮顏色可以在不同的季節和年齡發生很大的變化,有的時候在幼貓階段看起來有些很灰很暗,一直到3歲左右,他們才會展現出他們最美的顏色和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