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巴黎聖母院被一把大火「燒上了頭條」,擁有八百多年歷史的偉大建築,一大半被化為灰燼, 而這一極具歷史文化意義的標誌性建築,又讓人們想起了維克多雨果,和他的同名小說《巴黎聖母院》。
「時間和人使這些卓絕的藝術遭受了什麼樣的摧殘?關於這一切,關於古老的高樓歷史,關於整個哥德式藝術,現在還有什麼存留給我們呢?」
這是雨果《巴黎聖母院》中的一段話,可如今二戰都捨不得碰的建築卻在和平年代毀了。
1830年籤下合同半年出書,剃陰陽頭拒見好友,被稱法國莎士比亞
跟這座偉大建築的命運相同的是,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也有一個悲壯的故事。
眾所周知,雨果被譽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不僅僅是他在少年時代,就驚現出寫作天賦。
而且他的作品高產也是被別人非常佩服的方向。
據統計,他曾創作了20卷小說,26卷詩歌、12卷劇本、21卷哲學論著等。《巴黎聖母院》和《悲慘世界》就是我們熟知的名著,雨果之所以能創作這麼多優秀的作品,與雨果本人的自律不無關係。
而說來也怪,雨果自律的秘訣的就是「宅」,就是現在我們把自己關在家裡,與世隔絕的狀態。
這麼做的原因還是之前雨果曾跟出版商籤訂了合同,要求雨果在半年內完成一篇長篇小說。
為了質量和速度的同時進行,雨果決定斷絕所有社交活動,閉門不出潛心創作。
他總是把體面能穿出門的衣服,統統鎖在了一個箱子裡面,然後把箱子的鑰匙扔進了附近的湖裡,只穿了一件家常睡衣,同時為了斷絕身邊的社交,雨果一咬牙一跺腳去剃了一個陰陽頭,這下總算是斷了自己外出的念想,朋友們也明白了他的決心。
正是這樣的自律,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熠熠生輝的《巴黎聖母院》。
1830年籤下合同半年出書,剃陰陽頭拒見好友,卻被稱法國莎士比亞
力不愧汗,地不虧人。《巴黎聖母院》沒有辜負雨果的心血,它是一部世界文化的瑰寶,也是人類的精神寶藏。
甚至有人說「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流逝,一些作家和作品會逐漸消逝在人們的記憶中,但是《巴黎聖母院》和雨果不會。
《巴黎聖母院》到底有多經典,沒讀過的朋友不妨讀讀下面我整理的8句名言,可以說這8句話,道盡了底層人民生活的窘迫和艱辛,即便在今天,每一次都也會有很深的感觸。
1.白天是屬於所有人的,為什麼只給我黑暗?
2.一個獨眼人和完全的瞎子比起來缺點更嚴重,因為他知道缺什麼。
3.醜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優美,醜怪藏在崇高背後,美與醜並存,光明與黑暗相共。
4.一個人只要幹了一件壞事,就想幹盡一切壞事,除非他發了瘋才會中途停止。
5.人的心只容得下一定程度的絕望,海綿已經吸夠了水,即使大海從它上面流過,也不能再給它增添一滴水了。
6.屋頂的邊緣上,可見千萬個煙囪頂梢在她眼前冒著青煙,全巴黎家家戶戶點燃了爐火。這對可憐的埃及姑娘來說是個悲慘的景象,因為她是個棄嬰,死囚,沒有祖國,沒有家園,沒有親人,是個不幸的姑娘。
7.我知道我長得醜,被扔石頭無所謂,但讓你害怕讓我覺得很難過。
8.嚴酷只能嚇唬人們的心,凜冽的北風颳不掉行人的外衣,太陽的光輝照到行人身上,卻能使人漸漸熱起來,自動把外衣脫掉。
短短的8句話,揭示了當時社會對人性的壓制,以及對人文關懷的呼籲。
書中的主人公是人人討厭的樣貌醜陋的卡西莫多,人們會經常公開辱罵他,為了躲開人們的視線,卡西莫多只在夜晚出行。
而這一形象就是代表了當時社會底層人民,黑暗代表的是社會中不平等不好的東西。
雨果「宅」家熬出來的這部《巴黎聖母院》奠定了他作為世界著名小說家的崇高地位,被稱為「法國的莎士比亞」,而這部小說成為了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裡程碑。從內容來說,《巴黎聖母院》情節曲折離奇、變化莫測。
從藝術價值來說,《巴黎聖母院》道破社會底層生活,呼籲人文關懷,登上了世界十大文學名著的寶座。
這部小說同時還是教育部推薦學生必讀的名著之一,歷年來的考題也涉及到了不少書中的情節故事,近些年巴黎聖母院也被推上了「熱點」,而「熱點」也是考點的一部分,所以無論是品讀世界名著還是為了孩子考試著想,大人孩子都應該讀一讀這部經典小說。
市面上這本書的版本不少,但大多做了增刪修改,很難閱讀到這本書的全貌,而我下面在讀的這本書,譯者是著名的旅法作家,不僅翻譯出了全文的韻味,語言文字功底也十分耐人尋味。
雨果為整部《巴黎聖母院》構建了一個完整的世界。
在小說中,還會有大量的細節描寫,包括當時社會的狂歡的場景,巴黎聖母院的建築以及整個巴黎城市的介紹。
這本書裡不只有三樣東西,還有激情,有自由,有前言中的一個希臘文字,有人類永恆的話題——愛。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在思考什麼是愛,如何愛,愛是否有結局。
讀完這本書不禁讓我重新審視到底什麼是美,什麼是醜,醜陋的外表下可能藏著一顆火熱純真的心,英俊美麗的面容下,也可能深埋了齷齪可恥,卑鄙扭曲的心。
若想領略文學建築,不妨點擊下面【去看看】參團購買。19.9元,可能是一頓酒飯的支出,在這卻能買到一本世界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