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迪士尼將每個人物的形象都刻畫的很細膩
幾乎每個公主都有自己的特色,一瞬間就知曉他們的身份
但很少有人知曉這些二次元的人物形象,其實現實中都是有對應的真人的~
《白雪公主》身為最早的一部迪士尼公主形象,其實她的原型是30年代有名的女舞者瑪吉·錢皮恩
而那種圓臉大眼睛都是瑪吉·錢皮恩的標誌性代表,甚至可愛的蘋果肌也被繪製在動畫裡是不是很形象
《風中奇緣》的寶嘉康蒂原型是艾琳,本身擁有印第安血統的她有著很明顯的面部線條感
所以在繪製動畫的時候,就將這種線條感凸現出來了
《小美人魚》的原型是演員艾莉莎·米蘭諾,她那一頭蓬鬆的頭髮直接被借鑑在美人魚的造型上
直到2013年艾莉莎·米蘭諾才知曉自己是小美人魚的靈感來源
我們的《花木蘭》則是參考的劉玉玲,那種獨具東方特點的臉也成為人們對於亞洲人的最初印象
當然也有很多反派都是有原型的,例如兒時噩夢烏蘇拉,靈感來源於美國變裝皇后哈裡斯·格倫·米爾斯特德
那種略顯肥碩的身材配上白色的頭髮,突然間成為最為獨特的造型設計
灰姑娘的繼母是參考一名叫埃莉諾·奧德利的配音演員造型來設計的
那種黑白相間的髮型和隆重的服裝也被借鑑到了動畫造型中
壞皇后的造型可是下了很多功夫,當時參考是奧斯卡金像獎影后瓊·克勞馥
那冷豔的造型和高挑的眉毛,都被形象的刻畫了
《超人總動員》裡的衣夫人,讓人印象太深刻了,他的靈感來源於拿下8項奧斯卡最佳劇服設計的傳奇設計師Edith Head
那個圓圓的眼鏡和齊眉劉海,成為最鮮明的形象
不過比較搞笑的還是披頭四,迪士尼用他們形象在《森林王子》裡做了四個禿鷲~
雖然沒有標準的鍋蓋頭,但是那種頹廢感刻畫的太細膩了
而《愛麗絲夢遊仙境》裡的小姑娘則是從木偶劇裡延伸下來的
在那個時代,這些服配和人物造型可都是手繪的
在沒有電腦的19世紀30年代,迪士尼要製作一個70分鐘的動畫就要消耗251萬張的手稿才行
甚至在繪製之前還需要有具體的人來進行動作,才能夠將人物繪製下來
就像是我們的灰姑娘形象,她是根據演員Helene Stanley來打造的
那個時候的每一幀都是由畫師一點點繪製的
同時還要請演員模特進行表演,來用自身的靈動美來凸顯動畫裡的形象
基本上都是幾個畫師共同工作,隨時卡點來展現動作的細節
甚至連手的變化也會進行細膩的刻畫
甚至裙子的褶皺,以及服飾的每個細節都有詳細的刻畫
因此才出現了後期灰姑娘每一個動作的細膩感
甚至裙子的擺動,裙子的起伏都是有所展示的
就是這樣一點點的細膩刻畫才讓迪士尼出品了無數的經典
就連白雪公主的袍子飛舞也是很細膩的展現
以及愛麗兒梳頭髮過程的細節設計
當然如今有電腦特效製作過程的迪士尼形象更加細膩,據說連衣服上的每一個毛線都能看的清楚
迪士尼用二次元的動畫世界給我們一個全新的感受,不得不說這些經典都是值得致敬與回味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