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像的功能
【考查趨勢】
①多選題:想像功能包括哪些?
②例子反推單選
1.預見功能
定義:想像能預見活動的結果
【例題】「居安思危」、「未雨綢繆」體現想像的( )功能。
A.預見功能 B.補充功能 C.替代功能 D.推理功能
【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想像功能的理解與運用。想像功能包含預見、補充與替代功能,無D選項的推理功能,故排除。
A選項,預見功能即指能預見活動的結果,指導人們活動進行的方向,「思危」、「綢繆」均體現了該含義。
B選項,補充功能即指現有的許多事物無法直接感知,通過想像以來彌補當前由於時間和空間不足帶來的缺陷。
C選項,替代功能即指當人們某種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利用想像使心理得到慰藉和補償。
綜上所述,BCD不符合題意,故此題應選A選項。
2.補充功能
定義:通過間接手段認識客觀事物
3.替代功能
定義:需要得不滿足,通過想像補償、慰藉。
【辨析爭議點】補充功能VS替代功能
補充功能補充想像的事物是客觀存在的
替代功能替代的事物所替代的常是虛擬的、不存在的
二、想像的綜合過程
【考查趨勢】已考察過黏合、典型化、聯想、擬人化的例子反推,題目不易理解、難度略大。
常見題型:①例子反單;②多選題:綜合過程包含哪些內容;③具體概念考察。
【出題思路警示】出卷老師出題時例舉的例子常是普羅大眾認識的,對於具有專業化領域的例子較少(有大面積的人群對這個客觀事物聞所未聞),另外存在極大爭議性和重合性的選項,在真題當中出現概率低。
1.黏合(聯合)
2.誇張
定義:改變客觀事物正常特點,突出某個方面特徵形成新的形象
例:千手觀音、小人國
3.典型化
定義:共同的、最具代表性的特性匯總在一起,形成新的形象
【辨析爭議點】誇張VS典型化:兩者都是突出特徵
「誇張」強調某個方面的誇張、放大
「典型化」強調把諸多具有代表性的特徵匯總在一起
4.聯想
定義:由A聯想到B。汗水→奔跑在操場上的颯爽英姿
5.擬人化
定義:外界事物,加人類的特性
【辨析爭議點】黏合VS擬人化
「黏合」側重點在於兩個本不應該聯結在一起的客觀事物而聯結,可以動物+動物,也可動物+人,例如美人魚,其主體軀幹部分由人+魚組合成。
「擬人化」側重在於,肢體完整的事物但使其人格化,具有人的特徵,例如發音、講某國語言等,其中必須有人的成分,但其本質是非人。
註:《仙劍奇俠傳三》中精精的形象就屬於典型的「黏合」。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