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視臺製作播出的日劇《我們有點不對勁》目前已經更新至第4集。
該劇講述了一位老字號日式點心店——光月庵的繼承人高月椿(橫濱流星 飾)與一位熱愛糕點製作的女孩花崗七櫻(濱邊美波 飾)之間「不太對勁」的「愛情故事」。
七櫻的媽媽15年前在光月庵擔任日式糕點師,幼時的七櫻便因此結識了點心店老闆的兒子椿。一天晚上,原本是兩小無猜的二人捲入了一場謀殺案:椿發現自己的父親倒在血泊之中,並指認七櫻的媽媽為兇手。
因為他的一句話,七櫻與母親被迫分離,與椿也從此分道揚鑣。
七櫻始終不相信自己的母親真的是殺人兇手,15年來,她一直試圖尋找當年事情的真相。直到為了爭取一個婚禮的點心製作權,椿和七櫻以競爭對手的關係再次相逢。
七櫻認出了椿,但是椿好像並無異樣。令人詫異的是,比試結束後,椿竟然向七櫻直接求婚了。
為了深入椿的身邊,查詢當年真相,七櫻就這樣走進了光月庵,成為了椿的未婚妻。
故事進行到第四集,還有很多謎團沒有被揭開,看似毫無邏輯的求婚也一定會在後續劇集中得到解釋。但這部劇除了劇情之外的一大看點,當屬日式點心的多次出鏡。
由於故事發生的背景與日式傳統點心關聯甚密,劇中每次有新品出鏡,名字也會一併出現在屏幕上,視覺上頗有看紀錄片的感覺。
日式點心在日語中叫做「和菓子」,大多是用小麥粉、豆類、砂糖等製作而成。根據最早記錄日本民俗的《古事記》和《日本書紀》等文獻記載,「菓子」最初是指植物的果實、水果等。
後來在隋唐時期,遣隋使和遣唐使將中國古代的茶文化和糕點製作技藝傳入日本。在外來文化的影響下,日式點心逐漸有了自己獨特的製作風格,與「洋菓子」相對應,「和菓子」便應運而生了。
劇中出現的和菓子中就有不少「唐風」的影子。比如第一集中首個出鏡的羊羹「新月」就是從中國唐朝傳入日本的點心。
顧名思義,在中國古代羊羹原本是用羊肉煮成的湯,由於日本的僧侶不吃肉,便將羊羹做了改良,用紅豆、麵粉等做成深棕色的茶點。
隨著時代的推移,羊羹的用料開始有了板慄、葛粉的加入,外形也有了一些變化,不再拘泥於規整的方塊。但無論製作工藝如何改變,羊羹從未在日式糕點界缺席過,這一點倒是不變的。
除此之外,劇中的很多點心是以植物為原型製作的。在椿和七櫻的比試中,椿就是靠著淡墨櫻漸變色造型的點心打敗了七櫻的羊羹,獲得了婚禮的點心製作權。
作為日式美學的代名詞,櫻花這一元素在日式糕點的設計中向來是重頭戲,劇中也將這一傳統展現得淋漓盡致。
在水面上流淌的花瓣、
落在一片綠葉上的櫻花、
這些都是在劇集開篇就頻繁出現的造型。
櫻花的花期只有短短兩周,在日本古代,武士們常常以擁有櫻花一般「綻放時絢麗多姿,吹落時悄無聲息」的高尚品格作為畢生理想。
除了櫻花之外,象徵著家庭興旺的白藤、
表達對父母之愛的蟲卵綠葉造型均在劇中出現。
就像鮮花都有花語一樣,日式點心的每一個造型,背後也都蘊含著寓意。
在劇中第二集,還出現了仙鶴和烏龜的點心造型,這兩種動物在日本都象徵著長壽和長情。
不知道後續兩位主角的情感走向會是如何,家族的恩怨情仇是否會為他們的關係帶來挑戰,但願他們的愛情故事可以如同這可愛的點心帶來的寓意一般,走出牽絆,走向長久的「對勁」。
來源:周到
【來源:周到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