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我們養蜂人來說,尤其是剛養殖蜜蜂的朋友,最擔心的就是蜂群失王,如果蜂群失王,我們發現不及時,蜂群內部條件不滿足培育新王的條件,稍不注意就可能給我們的失王蜂群帶來巨大損失,嚴重的甚至可能導致整個蜂群報廢。
現代化的蜜蜂養殖對失去蜂王的蜂群已經有了較好的解決辦法,那就是適時的誘入蜂王,但是對於誘入蜂王來說,一般還要講究技巧,如果僅僅是把蜂王隨意的放入一個失去蜂王的蜂群中,未必蜂王就會被失去蜂王的蜜蜂接受,甚至出現失去蜂王的蜂群中的蜜蜂圍攻蜂王,直接將蜂王刺殺死亡的現象。
最近有網友問蜂部落,說自己的蜂群失王已經2天,為什麼對蜂群中放入蜂王以後,為何蜜蜂對放入的蜂王非常親密?其實從蜜蜂的習性來說,如果蜂群失王已經兩天,我們直接的對蜂群中放入一隻蜂王,說蜂群中的工蜂對我們放入的蜂王非常親密的可能並不大。
一般在蜜蜂養殖中也不會採用這種方式來對一個失去蜂王的蜂群誘入一隻新的蜂王,那麼為什麼我們的網友在蜂群失王后2天直接對失去蜂王的蜂群中放入蜂王后會出現蜜蜂與蜂王非常親密的現象呢?就蜜蜂的習性來說,到底有沒有可能出現一個失去蜂王已經兩天的蜂群中,放入蜂王以後蜜蜂與蜂王非常親密,今天蜂部落小編就來給大家分享這一問題。
一群蜜蜂接受一隻蜂王的條件
我們都知道,一個蜂群中只有一隻蜂王,哪怕是現代化的蜜蜂養殖,想要實現一個蜂群中有多隻蜂王,除了蜂群交替的情況下,正常情況下並不會出現一個蜂群中有多隻蜂王,就算是人工進行馴化的,也只能是短期的在蜂群中有出現。
蜜蜂養殖技術發展到今天,我們已經熟練的運用了蜂王的更換技術,既然我們要淘汰一隻老劣蜂王,換入一隻新的蜂王,意味著一個蜂群對一隻蜂王的接受是具備條件的,而不是唯一的,只要我們搞清楚這些條件,自然能把誘王這項技術使用得得心應手,那麼一個蜂群接受一隻蜂王的條件是什麼呢?
第一:蜂王本來就是本群蜂王
如果我們的蜂王本來就是蜂群裡面的蜂王,很顯然,工蜂要接受和交替這隻蜂王,這些都是工蜂決定的,這隻蜂王從出生的時候就在這個蜂群中,不存在其他幹擾因素,這是一個蜂群接受一隻蜂王最基礎的條件,那就是在本群進行培育的蜂王。
第二:氣味與本群蜜蜂相同的蜂王
我們都知道,一個蜂群裡面的蜜蜂,主要是通過氣味來識別其他蜜蜂的,而且這種氣味有兩種氣味,一是每隻蜜蜂身體上散發出來的氣味,我們把這種氣味叫做體味,就像我們每個人身體上的味道一樣,具有個體的特殊性,有時候我們不用看到人,只要聞到氣味就知道是某人。
對於一個蜂群來說,一個蜂群中的蜜蜂一般也有幾萬隻,而識別一個蜂群中的蜜蜂的工蜂,實際上就是我們常說的守衛蜂,通常守衛蜂的數量也就幾十隻,只有在遇到危險的時候這些守衛蜂數量才會增加。
蜜蜂是通過信息素來控制蜂群活動的,如果幾十隻守衛蜂想要辨認每隻蜜蜂身體上的味道,很顯然這種味道少說也是上萬隻種(專門算採集蜂);其實幾十隻工蜂根本記不住那麼多味道,所以體味通常不會成為一個蜂群辨認一隻蜜蜂是不是本群蜜蜂的條件。
除了體味之外,還有一種味道就是群味,就像我們一家人早餐的時候吃了同一種麵條,都吃了大蒜一樣,我們一家人的味道就會與其他人的區分開了。蜜蜂也是一樣,如果蜂群與蜂群之間不區分開,必然導致一些偷懶的蜂群到勤奮的蜂群裡面混水摸魚,偷盜勤勞蜂群的蜂蜜,這很顯然是不利於物種的發展的,所以蜜蜂形成了一種培育自己蜂群群味的方法,就是在採蜜的時候,採集大宗蜜源的同時,也會採集一些小蜜源,以此來區分本群蜜蜂和他群蜜蜂,這就是哦我們可以看到守衛蜂可以輕易發現前來蜂群中的蜜蜂是不會死本群蜜蜂的真相。
蜂王也是一樣,蜂王都具有蜂王信息素,控制蜂王的信息素原理都是一樣的,只是說強弱的問題,而在信息素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其實蜂王和其他蜜蜂一樣,是不是被一個蜂群接受,主要看蜂王的味道是否和蜂群的味道一致,比如我們有的養蜂人在想要把一隻蜂王放進一個蜂群中的時候,會先用蜂蜜水噴灑蜂群和蜂王,這就是製造蜂群與蜂王的氣味相符。
為什麼失王2天的蜂群中放入蜂王后蜂群與蜂王非常親密?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發現,如果說一個蜂群失王2天以後,我們突然放入一隻蜂王,蜂群接受蜂王的可能並不大,正如上面所說,蜂王的氣味未必就與蜂群中的氣味相同,按照這個邏輯,如果一個蜂群失王后2天我們放入一隻新的蜂王,按理說蜂群接受這隻蜂王的可能並不大,那麼蜂友看到的蜂王與蜂群很親密,到底是什麼原因呢?蜂部落小編認為可能有兩個原因。
第一:把圍王當成了親密
如果一個蜂群不接受一隻蜂王,我們把這隻蜂王放入這個蜂群中,一般最常見的現象就是工蜂圍王,工蜂會迅速把蜂王圍起來,對蜂王進行攻擊,形成一個小球,最後把蜂王圍困死亡,如果我們沒有見過這種現象,誤認為把這種圍王現象當成是一種親密行為也是有可能的,但是這並不是親密行為,我們可以看到工蜂把蜂王包圍起來,撕咬和刺殺蜂王,這是我們需要及時解救的。
小貼士!工蜂圍王的解救辦法:上面提到了工蜂圍王,這裡簡單介紹一下工蜂圍王的解救方式,如果我們在誘入蜂王的時候出現工蜂圍王,在不嚴重的情況下可以直接抓住蜂王的翅膀,把蜂王保護起來,另外選擇時間誘入蜂王;如果圍王嚴重,準備一盆溫水,直接把圍王的蜂團放入溫水中,待蜂群散開後抓住蜂王保護起來,注意觀察有沒有受傷,受傷了淘汰,沒有受傷擇機再誘。
第二:工蜂真的接受了蜂王
雖然說一個蜂群中失去蜂王以後,蜜蜂接受一隻新的蜂王是需要一定的條件的,但是並不排除我們直接將一隻蜂王放進蜂群中的時候,蜂群中正好滿足了工蜂可以接受蜂王的條件。
蜂群可能直接接受一隻蜂王的條件
如果一個蜂群要真的接受一隻蜂王,首先要排除蜂群中已經沒有任何一隻蜂王的信息素,根據上面的說法,蜂群失王已經2天,這樣的蜂群中,其實已經不再具有蜂王信息素,根據實際養殖來看,一個蜂群中,蜂王信息素存在的時間大概是6小時左右,很明顯上面提到的時間已經遠遠大於6小時,且時間又不是很長,這個時候正好是一個蜂群中最期待需要蜂王的時候,雖然期待,但是並不等同於工蜂會接受一隻和本群氣味不同的蜂王,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工蜂會放寬接受一隻新的蜂王的條件,常見的有下面幾個原因。
第一:蜂種問題
根據蜂部落小編的觀察,如果是中蜂和意蜂對比,在相同條件下,義大利蜂比中蜂更容易在失王的情況下接受一隻新的蜂王。
第二:外界大流蜜且蜜源單一
上面我們說到了味道問題,蜜蜂區別味道可以採集特殊蜜源來進行區分,如果外面的蜜源植物多,且只有一種,那麼蜜蜂不管怎麼採集,其實都只有一種味道,在這個時候,我們獲得的蜂王味道與蜂群中的味道一樣,由於蜂群已經失王兩天,滿足了消除上一隻蜂王的味道的條件,所以我們放入新王的時候,蜂群直接接受。
第三:溫度較低
根據蜂部落小編的觀察,如果外界溫度較低,蜜蜂辨認本群蜜蜂和其他蜜蜂的能力會變差,相應的辨認蜂王的能力也會變差。
第四:蜂群中的蜜蜂以幼蜂為主
我們都知道,一個正常的蜂群中,應該說是各種日齡的蜜蜂都有,但是在實際養殖中由於我們經過了人工的幹預,並不一定每個蜂群中的情況都一樣,如果一個蜂群中的蜜蜂以幼蜂為主,那麼這個蜂群接受一隻新王的可能就會增加,在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的情況下,這些幼蜂都能接受一隻新的蜂王,甚至是多隻新的蜂王,我們組建的儲王群,採用的就是幼蜂辨別蜂王能力差的這種特點。
以上就是今天蜂部落小編對關於蜂群失王2天,為啥蜜蜂對新放入的蜂王非常親密的全部看法,對此您怎麼看呢?歡迎下方留言評論,喜歡的朋友點個關注,我們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