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謝謝你的信任。
自我欲望的滿足與道德倫理的約束之間存在著巨烈的衝突,兩者相互的鬥爭,讓你感覺無所事從,難以平穩。即使滿足了欲望,身體還是會疲憊、內心還是會糾結;即使遵守了道德,欲望依然煎熬,身心依舊俱疲。
這個欲望與性慾望有關。
生而為人,永遠躲不開、脫不離的一件事便是性。性和性生活是人類個體、人類群體最大的、最重要的事情。恩格斯在《家庭,國家,私有制的起源》一書中說:「人類的性和性生活是人類文明得以延續的基礎。」。
個體滿足自身性慾望的途徑之一就是自慰。自慰( masturbation) ,按照美國國家衛生研究所的定義,是指「用手或者其他物件,摩擦和刺激生殖器,已達到性高潮和性滿足的方式或行為。」
長期以來,由於歷史、社會和文化等原因,對於自慰行為一直存在著不少誤解,認為這是一種不好的行為、見不得人的行為。有自慰行為的人是道德敗壞的、人格不健全、人格低下的。對於自慰行為是不道德、有害的這一態度往往給不少青少年造成巨大壓力,這種觀念往往比自慰本身更容易對個體身心造成不良影響。我們要學會客觀、理智的看待這一私密行為。
自慰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和心理行為,一種自我獲得性滿足的手段,是在性衝動時自我發洩性慾的舉動,是釋放性能量、緩和性心理緊張的一種措施。
自慰是人類性生活的一個部分,從文化人類學角度來看,當人類出現在地球上時,人類就有自慰行為。美國古人類文化研究學者湯姆遜·斯坦貝克博士( Dr. Thomson Sitanbeike) 根據自己的研究得出人類性活動是人類得以延續的根本活動,從對於非洲一些原始殘存的部落群體中,自慰是很普遍的活動。
在1948 年,美國著名的金賽博士領導的美國性行為研究小組就提出「自慰是一種正常的性行為。」1997 年,著名性學專家潘綏銘教授做的《大學生異性交往》調查中,男、女生自慰的比例分別為81% 和54%。劉德風等(2010)調查了7077人,調查的主體86.31%的為35歲以下的中青年人,男性為75.74%,女性為24.26%。結果顯示,96.38%的調查者有過一次以上的自慰,其中75.96%的人每月有一次以上的自慰。吳揚(2008)的調查結果表明廣州地區大學生自慰報告率為64.21%。王兵(2013)的調查結果表明湖北某高校總體自慰率為56.7%,其中男生自慰率為82.1%,女生自慰率為34.2%。餘習德(2014)對703 名在校大學生進行自慰行為的調查,調查學生中,有自慰行為的學生為421 名,報告率為59. 89%。其中男生為382 名,報告率為75. 3%,女生321 名,報告率為41. 74%。
你是人類的一分子,你的行為只是人類的一個普通存在的行為而已,自己不需要為此而承受太多的心理負擔。如果一味地壓抑,反而有可能造成沉重的心理負擔,導致焦慮等不良情緒的產生,致使自己不能專心學習、無暇顧及生活。甚至阻礙心理健康,導致較為嚴重的心理障礙。當然,你確實也需要意識到,自慰無害,但過度自慰、沉浸其中,卻會影響身體健康。一方面使自己的精神萎靡、精力下降、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多夢、頭昏、心悸等。另一方面,射精次數過於頻繁,必然增加睪丸負擔,使其過多的產生雄激素,反饋性抑制了垂體前葉的分泌,導致睪丸萎縮。過於頻繁地刺激性器官,還有可能造成一些泌尿生殖系統方面的疾病。
對於你的困惑,也許可以記住以下幾點,試著去處理。
第一,不壓抑、不自責。
之前談了人類文化、列出了調查數據,就是想讓你清楚明白無須給自己太多心理負擔。不壓抑、不自責這兩點我想你已經做到了。你要繼續保持住。當下正視它時,才能更好的接納它,才能更好的去尋找真正的原因。
第二,不刺激,講安全。
生理欲望的產生,離不開身體的刺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儘量遠離、少去關注那些讓自己產生欲望的環境、人物、故事、影片,等等。對於自己的存貨,狠下心來,全部、徹底刪除。避免穿特別緊的內衣、更不要主動去刺激它。
當忍無可忍的必要做時,要注意衛生安全。要注意清潔衛生,洗一洗,更健康。要注意溫柔,不要過於粗暴用力,以免傷害器官。要環境私密,避免突然受到外界幹擾,導致驚嚇,造成陽痿不舉。
第三,轉方向,找替代。調整自己的注意力方向,尋找一些其它緩解自身、釋放壓力的方式。例如,通過加強體育鍛鍊、發展興趣愛好、做一些公益活動,等等。
第四,尋誘因,再認知。
導致你自慰的原因,與性慾望有關,生理的性慾只是一小部分,只是表面能夠看到的部分,但是不僅僅如此,還應該有更深層次的誘因。自慰有可能只是將別處未滿足的欲望帶回了你的身體。通過自慰,使你自己充分的放下了某些東西,使你自己得到了某種程度釋放,使你自己卸下了某種面具、包袱,讓自己看到了自我瞬間的真實。因此,你需要不再只注自慰這件事情本身,而要好好反思這之外的事情。
除了自我反思之外,你也需要放下所謂的面子,來心理中心找老師當面聊聊,與老師一起尋找那未知的欲望到底為何物。
********
我罪我言,是存明哲。
央視露過臉,電臺獻過聲,在心海之中熬油的低調有名的心理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