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光條件下如何拍攝好人像照片?
逆光的手段,非但可以拍攝美女,還可以拍攝帥男,拍攝老人,拍攝小孩,甚至可以拍攝花卉和靜物等等,絕大多數題材和對象都可以運用逆光拍攝手段。
逆光拍攝的特點是,用光手段打頭陣出場,用光影手段來描寫刻畫主體,減少直白,增加含蓄和朦膿,創設更多的意境,使得畫面更富深意,表達更深的主題。
逆光的手段可以在影樓、影棚運用,但是,一般更多關心的卻卻是平常自然光線條件下的人像逆光拍攝。
第一、側逆光的運用是首選。側逆光的優勢在於,既可以描寫主體的大多數細節,又可以適當捨棄或隱藏部分細節,有所取有所舍,做到明暗對比有一定區分和梯度,既不是完全的直白表達,又不是暗淡不清的交代,寫虛性增強,寫意性突出。比如,描寫人物的眼神、面部的表情等等。
側逆光還能通過光線的反側向投射,讓主體的邊緣明亮對比加大,形成主體邊緣的輪廓光,迷幻感覺明顯,增加美感。
第二、使用較大光圈拍攝。這種場合和風格的拍攝,具體元素「清晰」、「細膩」已經不是第一位的,適當的寫虛和背景的虛化就會來得相對重要,而較大光圈的運用就會得心應手。注意掌握好分寸,只是「較大」而不一定就是最大,比如3左右的光圈就比較合適。
第三、使用點對焦拍攝。點對焦的優勢在於,讓拍攝實在、拍攝清楚的部分更加集中和突出,可以將主體上面需要交代的具體重「點」刻畫更加精細。一般可以將對焦點安排在人物的臉部、眼睛等具體部位,就是選擇在最能出神、最能表達精彩的位置。
第四、結合具體條件適當補光。如果覺得由於大光比的效果,而產生的「大黑臉」或者表達不清的情況,就有必要進行適當的補光,比如反光板、閃光燈等等工具的運用。
第五、適時啟用曝光補償。整個畫面的曝光的情況,我們不必面面俱到區別考究,主要講究的是人物主體特別是最能表達意境的部分,如臉部、五官和眼睛等處的曝光正常或恰當。如果認為不足,可以將曝光補償欄的「光標」向右方移動1/3至2、3檔左右,就是增加曝光量,反之,向左減少曝光。當我們使用加大曝光手段時,背景的曝光必然是過曝的,這個時候不要顧及它的存在,留給後期時,利用濾鏡將背景部分過曝的「高光」降壓下來即可。
第六、全逆光的運用極富意境。有的時候,由於曝光的原因,不但出現半明半暗的「陰陽臉」,甚至出現臉部的全黑、「關公臉」,我們完全可以順其自然,將整個人物部分拍攝成全黑的剪影,這樣的表達往往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種全新的意境。想要達到這樣的效果,我們可以轉而放棄人物臉部的正常曝光,而是將背景的正常曝光放在第一位,得到的結果必然是,背景曝光正常,而人物部分的曝光嚴重不足,這就形成了迷人的剪影。
第七、創建動態拍攝機會。儘管是逆光拍攝,人物的神情自然表達還是要講究的,手段就是動態過程中完成拍攝,這也是人物表情自然和諧表達的「慣用伎倆」。
第八、注意測光模式的選擇。看到這裡,我們的讀著很有可能表達疑惑,本來,逆光拍攝最需要重視和處理的就是測光的正確或恰當,怎麼到了這裡反而變成輕描淡寫、一提而過呢?
根據我們的拍攝經驗,測光的結果其實不是一般要求的「正確」,而只是我們所說的「恰當」。這句話可以這樣來理解。測光只是手段,不是目標,測光只是為我們的曝光提供數據,屬於打仗中的「前期偵察」,偵察的結果只是提供一些建議,真正「決策」的環節在於曝光,而曝光的真正決策就控制在我們的「曝光補償」上。
一般的拍攝,我們完全有機會先期進行幾張的試拍,根據現場試拍的結果,我們再來調整設置參數,特別是曝光參數。當我們具積累了一定拍攝經驗的時候,只要有一到兩張試拍片子的觀察,立刻就能判斷,當前條件下,曝光的過還是欠,是符合我們的創意還是有違我們的初衷,根據這個判斷,做出曝光補償的操作,可以減少曝光,可以增加曝光,經過幾次的調整,就一定會使得實際曝光符合我們的要求,請注意,是「符合我們的要求」,而不是曝光正確與否。
因為在這之前,我們已經提到了曝光補償的運用,所以在這裡就只是一帶而過了。
我是優質原創作者,歡迎關注《拍客張光林》,感謝點讚和轉發,部分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