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學記
心靈感應是偽科學/迷信
心靈感應(Telepathy來自希臘語tele(遙遠)和patheia(感覺))是一種感覺外的感知,在超心理學中被定義為超自然地獲得有關另一個人的思想、感覺或活動的信息。
這個詞是由古典學者、心理研究會的創始人弗雷德裡克-W-H-邁爾斯在1882年創造的,並取代了早期的 "思想轉移 "等表述。
畫家:Ikumi Nakada
心靈感應常常與其他超自然現象聯繫在一起,比如預知、千裡眼和精神運動等。
與這些相關現象一樣,圍繞著它們的存在和解釋有著很大的爭議。
對心靈感應的研究興趣始於催眠術,在催眠術中,被催眠者會表現出心靈感應的能力,執行催眠者的指令。
畫家:Ikumi Nakada
心靈感應實驗
1.19世紀末,克裡裡姐妹(瑪麗、愛麗絲、莫德、凱薩琳和艾米麗)接受了心理研究協會的測試,通過這次測試她們被認為具有真正的通靈能力。
然而,在後來的一次實驗中,人們發現他們利用信號代碼來進行所謂的通靈,這實際上只是一種欺詐行為。
畫家:Ikumi Nakada
2.美國作家厄普頓-辛克萊在他的《心理電臺》一書中記錄了一個著名的心靈感應實驗,該書記錄了辛克萊對其第二任妻子瑪麗的心靈感應測試。
這個實驗裡她需要複製290張由她丈夫繪製的圖片。
辛克萊爾聲稱瑪麗成功複製了其中的65張,剩餘的有155張 "部分成功",70張失敗。
然而,這些實驗並不是在受控的科學實驗室環境中進行的,實驗過程中存在著不準確性。
3.1927年2月,在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合作下,時任SPR研究官員的V. J. Woolley安排了一次心靈感應實驗,要求電臺聽眾參加。
實驗中,一試驗者在塔維斯託克廣場的一間辦公室裡想著5件已被選定的物品,而聽眾則需要從薩沃伊山的BBC演播室猜出這5件物品是什麼,最後結果是出現了24659個答案。
從心靈感應被提出以來,已經做過了許多相關實驗,通過以上例舉的實驗來看,這些實驗歷來因缺乏適當的控制和可重複性而受到批評。
畫家:Ikumi Nakada
由於一直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心靈感應的存在,因此現代科學已經否認了心靈感應的真實性,判定它是一種偽科學和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