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記者 趙露 通訊員 戴博
來源 | 國資瀟湘融媒
一次「牽手」,助推一個貧困村的嬗變,這是發生在苗鄉綏寧縣芷田村的美麗邂逅。
2018年3月,湘電集團駐村幫扶工作隊進駐邵陽綏寧縣芷田村,開展第二輪幫扶,彼時村裡無支柱產業,村集體經濟赤字,161戶貧困戶亟待幫扶。
△湘電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周健君(左二)入戶看望貧困戶,詢問困難群眾住房、生活、就業、身體健康、子女教育等情況。
兩年多來,湘電集團累計投入專項扶貧資金超300萬元,統籌各類扶貧資金超1000萬元,用於村內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幫助貧困戶落實各類政策享受資金2451萬餘元。而今,昔日貧困村不復當年模樣,芷田村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貧困人口已經全部實現脫貧退出,貧困村蛻變成了成了美麗苗鄉。
今天,國資瀟湘融媒帶您解讀——苗鄉人的幸福密碼。
樂業碼:修路、搬遷
走在芷田村新修的硬化道上,湘電集團捐贈的八十多盞太陽能路燈依序排開,與周邊蔥茂的山色相映成趣。
「這條路就是村民自建的。」湘電集團幫扶工作隊隊長、芷田村第一書記張平說,湘電集團黨委統籌各類資金超200萬元用於村內道路硬化、道路維修,投入125萬元進行水渠新建及自來水工程提質改造,全村620戶村民實現自來水入戶管道更換維修。
△湘電集團駐村幫扶工作隊查看村自來水工程項目進度及質量。
芷田村屬邵陽綏寧縣三個深度貧困村之一,位於關峽苗族鄉,吊腳樓是苗家特色。「但這裡的吊腳樓是特有的木製結構房屋與磚木混合結構房屋,因年久失修破舊不堪,給人一種風雨飄搖的感覺,不少已是危房。」張平說,扶貧工作隊組織對這些房屋進行安全等級鑑定,對8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行易地扶貧搬遷,讓他們搬離了危房。
芷田村各項基礎設施的建設,施工主體均是本地村民。張平說:「每個項目都受全村監督,這樣不僅節約了成本,還讓村民獲得勞務報酬,有了幹勁;大家更會對項目上心,因為這就是自己以後要用的設施設備。」
同時,村裡161戶貧困戶全部有了「一對一」的「幫扶對子」,基礎設施功能日趨完善,村級服務平臺全面升級。
產業碼:100畝標準中秋酥脆棗
貧困,貧在產業,困在發展。為了發展村中產業,湘電集團駐村幫扶工作隊下了大力氣。
張平說:「我們幫扶村民種植了100畝標準中秋酥脆棗產業園,由極為缺水的旱地改造而成。」這個產業園,既有效解決了水田困局,又讓村中有了產業,實現以「基地」帶動農戶。
同時,在張平與隊員的積極聯繫、協調下,芷田村民委員會與湖南新豐果業有限公司籤署了《棗果回購協議》,實現了村級特色產業與市場的無縫對接,解決了貧困戶種植產品無銷路的後顧之憂。
△芷田村貧困戶蘇仁照發展養羊產業。
不止於此,湘電集團還幫助村裡建設優質大米加工廠,村民們實現了家門口辦廠就業的心願;建設生豬養殖場上,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楊煥國實現年收入二十多萬元;發展油菜、黃牛等各種植、養殖產業,用星星之火點亮了芷田村的致富路。
可以說,如今的芷田村產業多樣,造血能力充足,基本實現了可持續發展。
小康碼:「訂單式」消費扶貧
以脆棗為核心的產業有了,但村中的特色農副產品的銷路卻沒有著落。為此,今年湘電集團將芷田村優質大米、蜂蜜等納入集團公司生活服務平臺,讓集團職工不出家門就能選購到天然、綠色、有機的農特產品。據估算,今年湘電集團「訂單式」消費扶貧採購金額可達近百萬元。
△湘電集團駐村幫扶工作隊實地了解貧困戶種植產業發展。
張平說,我們將當地的資源特色和增加貧困戶脫貧致富途徑有機結合,變輸血為「補血+造血」,這招可持續的「訂單式」消費扶貧,拉動當地農產品銷售,確保貧困戶實現真正脫貧。
優質大米的加工基地拔了頭彩,蜜蜂養殖則真正讓村民嘗到了甜頭。2019年,蜂蜜「訂單式」消費扶貧使芷田村部分村民小組形成了養蜂聚集效益,僅一年時間,養蜂產業收入超40萬元;帶動1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養蜂,各家庭每年增加收入2萬元左右,基本實現「脫貧」目標,走在了奔小康的路上。
人才碼:助學了三十多戶家庭
為了讓山溝裡能飛出金鳳凰,減少因貧困造成的教育不公、代際貧困問題。三年以來,湘電集團提供各類教育扶貧資金超65萬元,助學了三十多戶家庭,確保村裡沒有一個孩子因為經濟困難而失學。
張平說:「將來是屬於孩子們的,湘電集團內部的『金秋助學』活動也開進了村,讓芷田村的未來更美好。」
此外,在湘電集團黨委的指導下,駐村幫扶工作隊堅持調研先行,切實掌握村情民意第一手資料。首創村民自建「十步」工作法和村級事務「四化」治理模式,精準施策,培植脫貧攻堅的內生動力。
責任編輯 | 談 馨
執行主編 | 白 鄴
校 審 | 肖 映
主 編 | 謝功梅
內容來源丨國資瀟湘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