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想問問各位家長,你們更願意讓自己的孩子活在虛幻不自知的生活還是艱難乏味的現實生活?」
如果你是家長你會怎麼選擇?如果你是孩子你又會如何選擇?
父母都希望把最好的給孩子,然而很多時候父母認為的對孩子好,並不一定真的是對孩子好,更多的是披著「為你好」的外衣,操縱著孩子的人生。
還記得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那個梳著羊角小辮的可愛姑娘嗎?
那個姑娘叫林妙可,登上奧運會舞臺的時候,她才9歲,能出現在奧運舞臺上,她定然有過人之處。確實,林妙可年齡雖小,但舉手投足間散發著淡淡的成熟和沉穩。
按常理,奧運會之後林妙可勢必會一飛沖天,成為新一代的紅星,只是誰沒想到,自那以後的12年裡,她的成長軌跡堪稱坎坷,過程讓人唏噓不已。
林妙可是劉喆平的老來女,她對林妙可傾注了全部的愛。在林妙可一歲多發現她喜歡跟著電視模仿跳舞后,劉喆平果斷辭職,在家做全職媽媽,以便培養女兒成為她夢想中的藝術家。
林妙可小時候就經常參加廣告和電視劇拍攝,看到女兒一步步走向成名,劉喆平更是傾盡所有管控林妙可:不請任何專業的團隊,親自安排女兒的衣食住行,做著二十四小時的保姆媽媽,使得林妙可在她面前沒有任何秘密。
林妙可在一次採訪中說過:十五歲的時候,她還不懂得怎樣一個人過馬路。
不懂經營、不懂時尚、不信任專業人士的劉喆平打著「為孩子好」的標籤,一步步將林妙可原本可期待的人生一點點的推向懸崖。
數次神操作讓年紀尚小的林妙可被打上:土、成熟、裝大人、早熟、矯揉造作等標籤,使得林妙可在後來的發展中一直沒有起色。劉喆平愛林妙可這一點毋庸置疑,只不過她愛的方式有誤,她卻不得而知,無意識中她無時無刻都在操縱著林妙可的人生。
這種操縱卻讓一個原本有著美好前景的孩子,走過了一段不太美好的道路。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當孩子習慣了被照顧,失去讓自己獨立的機會和能力時,等待他們的不會是美好的生活。
林妙可的家庭環境映射了很多中國家庭的樣子:父母們可能是有意識的,也可能是無意識的在操縱著孩子們的人生。在父母眼裡,孩子永遠長不大,但是親愛的父母們,您的孩子總有一天需要離開您們,獨自生活在這殘酷又美好的世界,如果他們沒有自理能力,如何能在這個世界上生存?
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他們才是自己人生的主人,做父母的沒有權利決定孩子們的未來。
慢慢長大的孩子也要學會獨立,更應該反思在成長的過程中自己哪裡做的不足,哪些地方需要改變,如果你感受到父母曾經操縱了你的生活,對你產生了嚴重的影響,那麼現在開始,改變自己,讓自己從那些不好的操縱中脫離出來。
在家庭生活中,應該學著彼此包容理解,而不是一味的想要操縱家人,作為父母需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過度操縱孩子,孩子有自己的成長軌跡,父母要學會引導孩子,而不是強制孩子們去做什麼或者不做什麼。
同樣的,作為孩子需要學習如何化解或者減弱父母不良的操縱,而不是一味的妥協或者強勢的拒絕,了解操縱背後的原理、操縱的目的和化解操縱的方法,能幫助人們更好的與家人相處。
哈麗雅特B布瑞克(Harriet B. Braiker),有逾30年的開業臨床心理醫生和管理顧問經驗。她的書《操縱心理學》中總結了容易被人得寸進尺的7種人格特徵,防範9種操縱類型,以及學習擺脫操縱的7個訣竅。
希望通過這本書,讓正處在操縱關係中你,能夠正視問題,了解操縱的動機及運作方式,強化自己的性格以及規避操縱的方法,讓你通過自己的努力擺脫被操縱的命運。
一、操縱的動機是什麼?
為什麼父母會操縱孩子呢?這個比較容易理解: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其實父母最初的目的和動機都是好的,都是希望孩子能夠長大。但隨著長時間對孩子的操縱,大部分的父母陷入了一個認知誤區:孩子是我的,我說什麼孩子就得聽什麼。
如此一來,父母的這個認知不斷加強,從而不斷幹涉、甚至管控著孩子的一切。長期以往就會出現兩種情況:要麼孩子非常叛逆,不聽話,與父母決裂;要麼非常依賴父母,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
操縱的動機一般分為三種:(1)滿足操縱者自己的目的、為操縱者謀取利益,讓別人付出。(2)操縱者需要在人際關係中獲得強烈的權勢感和優越感。(3)操縱者想要控制一切的感覺。
你有沒有這種經歷:親戚朋友經常找你你幫忙幹活,不給或者給很少的報酬;職場上你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一旦沒有被認可,你就會心情低落;家在農村,被父母逼著幫襯弟弟,成為「扶弟魔」很多年;在職場同事總是讓你幫忙,而你總是不懂拒絕。
也許你已經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這些,你可能會認為這些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卻沒有想過要怎麼反抗或者化解這些問題。正是因為你默認的行為,讓這些操縱者更加肆無忌憚的操縱你。
那么正在經歷被操縱的你該怎麼辦呢?
二、被操縱者如何強化自我
首先,需要找到自己容易被別人盯上的按鈕在哪裡,找到關鍵按鈕,改變它們才有助於你脫離操縱關係。
(1) 你有取悅症——取悅他人的習慣和傾向(2) 你沉迷於獲取他人的認可與接納(3) 你有「情緒恐懼症」——你害怕負面情緒(4) 缺乏魄力,無法拒絕別人(5) 湮沒自我(6) 自我信賴意識低(7) 外控點
我對比以上幾點發現自己有「缺乏魄力,無法拒絕別人」這個可能會被別人操縱的敏感按鈕。雖然職場混跡多年,但我還是不太會拒絕別人,無論是別人打電話問我過去工作的事情,還是現在同事要求幫忙,我都不會拒絕,或者說是:不敢拒絕。
其次,你得知道自己是如何被操縱的,主要通過兩個方面:收穫(或回報)和損失(或逃避)。大部分的操縱離不開這兩大驅動力。經常會看到網友說他們老闆喜歡說:「愛幹不幹,不幹走人」、「不同意降薪就走人」、「年輕人要懂得無私奉獻」,這些都是操縱人喜歡對被操縱人傳遞壓力,意在讓被操縱人能按他們的意思做事情。
通常操縱者有六大操縱手段:利用魅力、沉默以對、威脅、講道理、倒退、貶低。
現在請回憶一下,你的周圍是否有人操縱著你?他們是否通常利用了這些手段讓你做了某些事情不管你願不願意?
最後,想要脫離或者化解操縱關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相信自己,改變自己!
信任是信仰上的一次飛躍,相信自己,你才是改變的主角!
三、擺脫操縱的方法
我從事客戶工作,管理的都是合作時間比較久的客戶,經常會遇到客戶因為現場出現問題,打電話過來要求提供解決方案的,偶爾有幾個脾氣不好的客戶一上來就會先罵人。他不管這個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先罵爽了再說。
我只能聽著,必要時還得附和客戶,讓客戶將脾氣發完,情緒穩定以後再溝通,當客戶逼著我當時要決定的時候,我選擇使用:緩兵之計。
原因有幾個方面:1、客戶是甲方,無論過錯在誰那,都要在尊重對方的基礎上了解事情的原委,而不是直接做決定。2、客戶在情緒不穩定的時候說的話不一定都是真的,可能誇大其詞,並且那個時候的訴求提的可能不合理。3、當時不能承諾,因為我不確定承諾時候是否能做到。
其實在甲乙方合作過程中,大部分的甲方都處於操縱者的角色,對於乙方來說,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化解雙方的矛盾,也就是說乙方必須想方設法改變這種操縱的關係,否則在合作中一直處在被操縱的角色裡會讓工作難度增加。
《操縱心理學》介紹了抵抗操縱的關鍵7步:
步驟1、緩兵之計:拖延,學會給自己留出時間來思考自己的選擇。
步驟2、壞掉的唱片:拖延,如果對方要求你即可回應,你要學會重複對方的話,並且要求重複你用來拖延時間的話。
步驟3、降低自己對焦慮、恐懼與內疚的敏感程度:可以嘗試深呼吸,讓自己對負面情緒不要那麼敏感,讓自己快速安靜,不受負面情緒的影響。
步驟4、給操縱貼標籤:告訴自己,你正處於被操縱中,這種狀態你想要拒絕。
步驟5、讓操縱失效: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告訴對方,你已經知道了他們的目的,他們對你的操縱已經不管用了。
步驟6、設置你的條款:讓你的邊界清晰,告訴對方,你需要什麼。
步驟7、妥協與協商:通過協商重新定位你們的關係。
操縱關係是一種有毒的關係,它會侵蝕自尊,摧殘心靈,虛耗人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面臨很多關係:親人的、朋友的、同事的、上下級以及陌生人,不是所有的關係都要用操縱來定義,我們應該擦亮雙眼,好好觀察,這樣才能讓真正的操縱關係浮出水面。
告訴自己:
你可以對朋友、同事、配偶說「不」,拒絕是你的權利;你可以說服強勢的父母,你已經長大,可以自己做決定;你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按自己的方式過。修煉自我強大的內心世界,懂得愛人,懂得尊重自己,你的人生,主導權應該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