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微距攝影中使用自然光

2021-01-09 互通lightroom教程

陽光是生活中最為常見的事物之一,自然光是我們在攝影中用來指日光的術語,這與人造光相反,人造光通常是通過使用燈泡將電轉換為光而產生的。

雖然自然光總是由太陽產生,但它會因許多因素而有很大差異。一天中的時間,一年中的季節,天氣情況以及其他各種情況都可能影響陽光到達地球的方式以及照片中陽光的傳播方式。

作為攝影師,需要了解其工作原理並充分利用它,在本文中,我們將研究自然光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將其應用於微距攝影。

一、光質

光線質量是攝影師常用的術語,指光源的「硬度」或「柔和度」。

這種質量取決於給定的光源如何在高光和陰影之間創建過渡。

柔和的光線可產生平滑的過渡,而柔和的光線可在色調區域之間產生清晰的過渡,這使圖像的對比度降低或更高。

基本原理:光源越大,光線越柔和。

這意味著,由於白天太陽和地球之間的距離(以及它進入大氣的角度)的變化,朝日出和日落的方向變得更柔和朝中午變得更硬。

左:在黎明時拍攝的圖像。右:中午拍攝的圖像。

二、燈光方向

光線方向是指光線相對於對象的位置,這種定位確定了其創建的陰影的寬度,從而使其具有質感和形狀。

基本原理:陰影落在光源的另一側。

正面照明對大多數對象都具有「平坦」效果,因為它會從背後投射陰影並消除3D效果。

側面照明會增強對象的紋理,因為它會產生側面陰影,以實現尺寸和體積感。

逆光會產生輪廓效果,將主體與背景區分開來,使主體更具優勢。

三、顏色和對比度

自然光下的光色,白平衡和對比度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

#1一天中的時間會影響太陽的位置。太陽越靠近地平線,對比度越小,光線越溫暖。發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陽光必須穿過更多的大氣層,從而降低對比度並濾除藍光,從而導致淡黃色的色調效果。距離中午越近,對比度越高,顏色變化也越小,因為太陽離地平線越遠。

#2影響光的對比度和顏色的天氣主要是由於雲的存在,它們起著巨大的擴散器的作用,導致對比度降低和偏藍。

四、漫反射光

即使無法控制陽光,也並不意味著不能根據需要進行更改。

通過使光束穿過半透明的表面可以實現漫射光,從而導致對比度下降和陰影變暗。

反射光是通過將入射光引導到反射表面上來實現的,從而導致光的方向和強度發生變化。

五、工具類

反射器和漫射器等基本工具是使用自然光的基礎。儘管有很多反射工具可用,但是如果不想將錢花在這些小工具上,則可以只使用可能已經在家裡擁有的物品。

鋁箔是製作自製擴散器和反射器的好材料,只需將它們切成最適合需要的尺寸和形狀即可。

光擴散材料的範圍從尼龍到半透明紙,塑料或丙烯酸,這是一個具有直邊自然光和羊皮紙擴散器的硬幣微距拍攝的好例子。

左:從側面直射陽光。右:從側面散射的陽光。

在這種特殊情況下,漫射體充當了柔光器和反射器的作用,產生了高光,從而增加了雕刻硬幣的體積。

六、增加更多的光

即使陽光是唯一的光源,也可以使用反射鏡輕鬆模擬其他光斑,看看這個在自然陽光下拍攝的懷表的例子。

手錶表面的光線很好,而其餘部分則逐漸變成黑色,使表面平整。另一個光點確實可以幫助獲得合適的圖像體積。因此,我們必須在主光源的另一側添加鏡面反射,以更好地勾勒出對象的輪廓。

左側鏡子的這種少量反射足以產生合適的體積,並賦予圖像深度和氣氛。

可以使用各種類型的材料創建此類反射。像此圖像中所使用的那樣的鏡子會產生狹窄而強烈的反射。儘管諸如鋁箔之類的材料會產生較寬的反射,如果將鋁箔彎曲,則可以沿不同的方向傳播。

白色表面(例如硬紙板)也是良好的反射材料,與鋁箔相比,它們產生的反射更柔和,對比度更低。

七、與背景分離

在攝影中,有許多因素會影響對象與背景的分離:焦距,光圈,對象與背景之間的距離以及光線。

但是,由於微距攝影是在很小的區域內進行的特定類型的拍攝,因此所有這些因素都變得至關重要,因為每一個小的變化都會導致最終圖像的巨大差異。由於拍攝的場景非常大,因此很難使用手持式攝像機。進行微距攝影時,必須使用三腳架和快門線。

毫無疑問,微距攝影領域的最大擔憂是景深。通常,聚焦區域是如此之小,以至於物體距離或光圈的最小變化都會導致誤差,這種淺景深還可以用作將主體與背景分開的優勢。

這兩個圖像都是使用100mm微距鏡頭在相同位置拍攝的,此處的區別是由不同的孔創建的景深。

左:f / 32。右:f / 11。

左側的圖像上充滿信息。而在右側的圖像中,主體與背景分離,使其更簡單,對眼睛更具吸引力。

分離背景的另一種方法是使用光源的位置。

該圖像是使用簡單的單色背景和背光拍攝的,這會在背景中產生過度曝光以突出顯示主要被攝對象。

八、結合自然光和閃光燈

有時自然光不足以生成想要的圖像,將自然光與閃光燈混合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閃光燈往往會壓倒自然光,從而使圖像具有人為的外觀。

但是,混合適量的這些過亮的光源可以產生有趣的結果。

使用環形閃光燈拍攝該圖像,該閃光燈在水滴中創建鏡面高光,並具有更快的快門速度,使背景能夠捕獲自然光。

僅通過組合這兩個光源才能獲得此結果。如果僅使用自然光,將導致無光澤的水滴變暗,如果僅使用閃光燈,則將產生人造光。

九、自然光與LED燈的結合

在過去的幾年中,LED燈已經成為想要使用連續光但又不想處理白熾燈或螢光燈以及所有相關問題的攝影師的寶貴資源。

LED具有很高的能源效率,因為它們將所用能量的80%轉換成光,而白熾燈僅轉換20%。它們也不會產生太多熱量,並且有多種顏色可供選擇。

該圖像是通過將窗戶的自然晨光與簡單廉價的白色LED手電筒相結合而製成的。

該圖像使用了2秒曝光的光繪技術。將手電筒移向頂部會產生質感和藍色,同時從窗口散射的背光照明食物。

內容由互通lightroom教程網提供,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還望不吝分享和點讚,小編溫馨提醒關注主頁可訂閱每天更新,你的分享點讚是小編持續分享的動力哦。

與「微距攝影」相關主題內容

為什麼推薦你成為一名微距攝影師?

小白微距攝影入門:微距攝影實用拍攝技巧

花卉微距攝影這樣拍,你也能拍出好效果!

在微距攝影中聚焦的重要性,如何拍攝微距照片的方法!

微距鏡頭拍出漂亮的花朵照,原來如此簡單!

相關焦點

  • 在微距攝影中,使用自然光與使用閃光的區別,還是很大的
    在微距攝影中自然光與打光的效果是不同的,那麼具體有哪些不同的效果呢?,能在圖片中看到鏡頭是比較長的,前端加了一個遮光罩,而相機是佳能的5d3,閃光燈使用的是三隻燈頭的閃光燈,在圖片中只能看到拍攝者,並不能看到被拍攝的毛毛蟲,不光是本身體積小,重點是在拍攝中很難對焦,所以在拍攝的過程中沒有辦法採用很大的熱靴閃光燈或者其他閃光燈,只能採用專用的微距閃光燈,這樣就能在進行微距攝影的時候非常方便布光的選擇上面圖片中的小毛毛蟲是在自然光的情況拍攝出來的實際效果
  • 抽象微距攝影怎樣拍,詳解紋理和光線使用技巧
    微距攝影為那些想要探索微觀世界的人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方式。在本文中,我們將探討紋理和光線在微距攝影的抽象世界如何應用。這些抽象微距攝影物體的美在於可以在任何地方拍照。在你家的後院,街道上或城市中的任何地方。
  • 如何使用微距濾鏡,拍出專業水準的照片!
    與專用的微距鏡頭不同,微距濾鏡是一個固定在普通鏡頭上的安裝座拍攝的方式,在文中介紹如何使用微距濾鏡,在使用中遇到的問題。微距濾鏡有兩種類型。第一個由一個玻璃元素組成,第二個由兩個玻璃元素組成。兩者之間的主要區別在於,前者更便宜-它更容易出現色差,模糊和失真。同時,雙濾鏡中還有第二塊玻璃,從而消除了由第一片透鏡引起的所有問題。
  • 創意微距攝影是如何拍攝出來的?
    創意微距攝影作品,以其放大微小事物來讓大眾注意到微觀世界之美,加上微距照片背景相對簡潔乾淨而讓微距主體突出,所以很多人對於微距照片的拍攝情有獨鍾。那麼,創意微距攝影是如何拍攝出來的呢?今天就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在微距攝影中,透明物體與不透明物體的布光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這次將說到一些微距攝影的布光方式,其中的重點是不同情況下的布光設備,難點是透明物體的不透明物體的布光方式又不相同,就像給一個籃球布光,再給一個玻璃水杯布光又是不一樣的。在微距攝影的過程中,往往會拍攝一些比較小的昆蟲,圖片中這個可愛毛毛蟲大概只有2-3釐米的長度,而圖片中的這個小綠蜘蛛,它的長度都沒有超過1釐米,還能看到它的眼睛還沒有發育全,在拍攝它們的時候,往往需要把鏡頭拉伸到非常非常近的距離,尤其是這隻小跳蛙,當時採用的是二倍老娃的國產鏡頭,才能拍攝出這樣的效果,它的倍率在1倍到2倍之間,再拍攝這種題材的時候,因為拉伸的非常近
  • 微距攝影,看看這5個技巧,輕鬆拍出創意
    如果你決定使用微距攝影,這裡有五個富有創意的技巧將非常有用。1、微距拍攝時,請使用閃光燈以獲得更精細的細節1:1的微距鏡頭就像外接閃光燈一樣,是近攝的絕佳工具。微距拍攝技巧是在TTL模式下將閃光強度降低到-1.75左右,這將突出顯示微距照片中的最小細節,例如蝴蝶的觸角。如果你需要的光線更少,則可以通過額外的-2或-3步降低強度。有時想增加景深並保持整個主體的清晰度,這可能是有問題的,因為如果大多數畫面保持聚焦狀態會分散注意力,最好使用閃光燈,而不要更改景深。
  • 看起來有些神奇的微距攝影,掌握這些技巧,拍出完美作品很容易
    使用這樣的鏡頭會拍攝出一些有趣的事物。但是,如果您真的想近距離拍攝真正的微距作品,那麼放大倍數至少為1倍以上的專用微距鏡頭才可以。但是並不是放大比率越高就越好,如有的攝影愛好者,可能會選擇購買放大5倍的微距鏡頭,這也未嘗不可。但是,請您記住,放大倍數越高,您需要的攝影專業知識就越多。這些高倍的微距鏡頭(甚至對於專業人士而言)會非常重和大,如果不是做專業的拍攝,您最好不用使用它們。
  • 攝影師的實拍經驗,讓微距攝影不再神秘!輕鬆拍出讓人讚嘆的作品
    但是並不是放大比率越高就越好,如有的攝影愛好者,可能會選擇購買放大5倍的微距鏡頭,這也未嘗不可。但是,請您記住,放大倍數越高,您需要的攝影專業知識就越多。這些高倍的微距鏡頭(甚至對於專業人士而言)會非常重和大,如果不是做專業的拍攝,您最好不用使用它們。我們使用普通的放大倍率1倍或2倍的微距鏡頭就可以了。
  • 科技:如何使用特寫濾鏡拍攝簡單的微距照片
    導語:歡迎來到小雲採蘑菇,今天小編和大家說說如何使用特寫濾鏡拍攝簡單的微距照片,你會嗎?春天就在這裡,隨之而來的是小小的蟲子,小小的花朵和微小的露珠 - 這些都是宏觀照片的完美主題。您是否對微距攝影感興趣,但對蛤蜊炮轟以支付昂貴的微距鏡頭不感興趣?或者也許你對攜帶另一個很少留下你的相機包的大喇叭鏡頭不感興趣?
  • 微距攝影與近距攝影有什麼區別嗎?
    先說一下我的觀點:1、近距離攝影包括微距攝影;微距攝影屬於比較特殊的近距攝影。近距攝影和微距攝影,屬於向下兼容的包含關係。2、微距攝影與近距攝影最大的區別,就是照片拍得夠不夠「微」。打個比方,您拍攝一張臉。五官都拍清楚,這叫近距攝影;還是這張臉,您只拍清楚一根汗毛,這叫微距攝影。您拍攝一張臉的照片,如果不放大仔細瞅,能看清楚其中的一根汗毛嗎?
  • 微距閃光燈柔光發展編年史
    微距攝影有很多不同玩法,自然光攝影、閃光燈攝影是其中兩大門類。對於微距攝影來說最重要的是光的質量,也就是光的柔硬程度。
  • 抽象微距攝影怎麼拍,這些技巧你知道幾條
    在微距攝影中,可以專注於重要的事物,而只要靠近就可以消除任何幹擾。關於微距攝影的最佳之處在於你可以在任何地方進行,所需要的只是拍攝對象。
  • 抖音裡的創意微距攝影是怎麼拍出來的?
    近四個月的疫情也不能出門,居家拍攝題材成為新寵,創意微距攝影在抖音中也火了一把。今天,我們就來教大家如何在自己家裡拍攝創意的微距攝影。01 我們需要準備什麼道具?創意微距攝影,主要是就是使用平時我們常見的物品進行搭配,從而形成具有創意性的新場景,讓人眼前一亮。而這之中,最主要的就是道具。
  • 微距攝影,這些知識點一定要知道
    微距攝影作品,將微小的事物通過放大,給觀眾以震撼的視覺感受,畫面給人以奇特新奇感,這就是微距攝影帶給我們的魅力。那微距要怎麼拍呢?這一課小編給大家介紹下使用微距拍攝的一些知識和技巧。1.拍攝微距,光圈要適中,不是越大越好微距作品的特點是景深淺,主體突出,很多人會認為光圈開得很大才行,其實這種理解是錯誤的,我們知道要獲得淺景深可以通過開大光圈,或者鏡頭靠近拍攝主體,或者使用長焦鏡頭進行拍攝。
  • 《瓢蟲微距攝影》母夜叉-協助拍攝
    多數種類屬於世界性分布,本目中許多種類是農林作物重要害蟲,與人類的經濟利益關係十分密切。瓢蟲微距攝影【第1幅圖】此作品由溫州攝影愛好者池先生在著名的衡陽地區拍攝瓢蟲微距攝影【第2幅圖】此作品由南通攝影愛好者薛先生在著名的泉州地區拍攝
  • 《瓢蟲微距攝影》土包子-聯合拍攝
    多數種類屬於世界性分布,本目中許多種類是農林作物重要害蟲,與人類的經濟利益關係十分密切。瓢蟲微距攝影【高清圖第1幅】本作品是來自湘潭業餘攝影師荊女士在有著攝影聖地的遼寧區域拍攝瓢蟲微距攝影【高清圖第2幅】本作品是來自廈門業餘攝影師易女士在有著攝影聖地的江門區域拍攝
  • 第五期 近攝鏡微距攝影入門培訓班
    在這特殊時期,宅在家裡,用微距鏡頭拍拍家裡及周邊的花花草草、水珠、小蟲或微縮景觀,是很有樂趣的。作為入門微距攝影性價比最高的方案,NiSi近攝鏡一直以來獲得國內外攝影師的青睞。適合35-300mm焦段的鏡頭,如100-400mm、70-200mm,24-105mm,24-240mm,18-200mm,18-300mm,24-70mm等短焦、中焦、長焦鏡頭。
  • 微距攝影新玩法 XPRO至寶近攝鏡評測
    近攝鏡是一種使用方法最為簡單的微距攝影附件,將其擰在鏡頭前端可以縮短主鏡頭最近對焦距離提高放大倍率,從而實現微距拍攝。
  • 當春天遇上微距,照片巨!好!看!
    柯玉華 | 華為Mate9馬攀成 | Redmi Note8 Pro▊手機如何拍好微距呢?1.使用微距鏡頭後拍攝2.背景選擇在微距攝影中,背景會被虛化,但這並不意味著背景並不重要。好的背景有助於突出主題,不會分散觀眾對主體的注意力。最好選擇沒有太多幹擾的背景。如果背景太亂,則會將注意力轉移走。
  • 《螞蟻微距攝影》白花蛇-協助拍攝
    螞蟻微距攝影【第1幅圖】此作品由馬鞍山攝影愛好者易先生在著名的東營地區拍攝螞蟻微距攝影【第2幅圖】此作品由濟寧攝影愛好者惠先生在著名的杭州地區拍攝螞蟻微距攝影【第3幅圖】此作品由德陽攝影愛好者居先生在著名的紹興地區拍攝